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性积云不同发展阶段宏观和微观物理特性的飞机观测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蔡兆鑫 蔡淼 +4 位作者 李培仁 李军霞 孙鸿娉 顾宇 高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1203,共13页
2014年7月3日,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在该省忻州地区开展了国内首次大陆性积云飞机穿云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云物理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积云宏、微观物理特性,主要结论有:(1)初生发展阶段的积云水平尺度约为8.2 km×... 2014年7月3日,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在该省忻州地区开展了国内首次大陆性积云飞机穿云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云物理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积云宏、微观物理特性,主要结论有:(1)初生发展阶段的积云水平尺度约为8.2 km×5.5 km(经向×纬向,下同),云厚约2 km;云中以小云粒子为主,云滴凝结增长;水平方向上,云液水含量(LWC)和粒子浓度(Nc)的最大值均位于云体中心位置;垂直方向上,云水分布相对均匀,但随着高度增加,云粒子浓度变小,粒子尺度增大;粒子谱符合伽马分布,峰值量级为102cm^-3μm^-1,谱宽在100μm以下。(2)成熟阶段的积云水平尺度约为4.6 km×10 km,云厚约4 km;云内可以观测到积冰和雨线;小云粒子浓度随高度增加起伏变化,3600 m、4100 m和4900 m高度处存在峰值;大云粒子浓度随高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值出现云底以上1.6 km高度,云底以上1.3 km高度附近有降水粒子形成;粒子谱呈多峰分布,暖区符合伽马分布,冷区为伽马分布和M-P分布相结合,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拓宽,4400 m高度以下的谱宽小于200μm。(3)消散阶段积云尺度约为11 km×5.6 km,云厚约2 km,云下有降水粒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积云 粒子谱 云水含量 飞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大陆性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廖文波 金建华 +1 位作者 王伯荪 吴兆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237-1245,共9页
海南和台湾是我国南部和东部两个最重要的大陆性岛屿 ,具有极为丰富的蕨类植物多样性 .特有现象揭示着植物区系和植物多样性的历史 ,间断分布揭示着与邻近或相关植物区系的联系 ;特别是在岛屿地区 ,这种现象和意义尤其明显 .海南有蕨类... 海南和台湾是我国南部和东部两个最重要的大陆性岛屿 ,具有极为丰富的蕨类植物多样性 .特有现象揭示着植物区系和植物多样性的历史 ,间断分布揭示着与邻近或相关植物区系的联系 ;特别是在岛屿地区 ,这种现象和意义尤其明显 .海南有蕨类植物区系 5 5科、1 35属、4 6 6种 ,其中特有种有 32种 ,台湾蕨类植物区系 5 7科、1 4 2属、5 99种 ,其中特有种达 6 6种 .在海南与台湾两地 ,有共有属 1 0 4属 ,共有种仅有 1 76种 .台湾海峡出现始于晚白垩世 ,持续至第四纪 ;琼州海峡出现于早第四纪 ,因此 ,两地的特有现象远少于种子植物 台湾有 80 1种 ,海南有 5 0 1种 ,原因与蕨类植物具有更广的散布性相关 ,而且在被子植物中起重要作用的物种生物学障碍 机制 在蕨类是缺乏的 ;形态学的、生殖生物学特征导致蕨类植物具有较缓慢的物种演化历史和较低的灭绝率 Smith,1 972 .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蕨类植物区系 区系分析 海南岛 台湾岛 大陆性岛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以乌源1号冰川和帕隆94号冰川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牟建新 李忠勤 +3 位作者 张慧 徐春海 金爽 梁鹏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藏东南帕隆94号冰川为例,结合大西沟与察隅站气象资料,对1980—2015年两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 为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藏东南帕隆94号冰川为例,结合大西沟与察隅站气象资料,对1980—2015年两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6 a来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平衡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累积物质平衡达-17 102 mm w. e.与-8 159 mm w. e.,相当于冰川厚度减薄19 m与9. 01 m,且分别于1996、2004年左右发生突变。同期两条冰川所处区域年均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二者年内气温分配相仿,但降水分配差异较大。初步分析认为气温上升是导致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原因,冰川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的差异和地性因子(坡度、冰川面积)的不同使得乌源1号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高于帕隆94号冰川,由于目前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监测时段相对较短,为深入研究中国西部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过程仍需加强对冰川的持续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平衡 大陆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 乌源1号冰川 帕隆94号冰川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木本植物的大陆性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永滨 林文俊 +3 位作者 陈世品 罗汉强 李明河 吴妙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5-390,共6页
对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种的大陆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有113科483属1675种木本植物,属的热带性质明显.全部科、462属均在我国大陆广泛分布,分别占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的100%、95.65%,科、属级水平大陆性特征明显.台湾特有... 对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种的大陆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有113科483属1675种木本植物,属的热带性质明显.全部科、462属均在我国大陆广泛分布,分别占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的100%、95.65%,科、属级水平大陆性特征明显.台湾特有木本植物种类多(451种);台湾与大陆木本植物共有种有731种,占台湾木本植物的43.64%,多属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东成分,西北、东北成分较少,种级水平大陆性特征不明显.台湾木本植物区系与我国大陆最为密切,其次为日本和菲律宾,同时与印度、马来西亚、朝鲜半岛也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 木本植物 大陆性岛屿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陆性冰川地貌特色及其地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景才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8-432,444,共6页
中国西北部的现代高山冰川属于极大陆性冰川.温度极低,活动性很小,比较稳定,以位于极高的海拔高度及极低的温度得以保存,降雪量比较少,积累与消融均比较缓慢,其地质地貌作用不强,所形成的冰川地貌不如海洋性冰川显著,称为高位山地冰川,... 中国西北部的现代高山冰川属于极大陆性冰川.温度极低,活动性很小,比较稳定,以位于极高的海拔高度及极低的温度得以保存,降雪量比较少,积累与消融均比较缓慢,其地质地貌作用不强,所形成的冰川地貌不如海洋性冰川显著,称为高位山地冰川,祁连山等中国西北部大陆性冰川的地质地貌作用较弱,所形成的冰川U形谷与冰斗等等均比较浅平,侧碛堤与终碛垄也不那么高大,呈现具体而微平缓的地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冰川 中国西北部 地貌 地质-地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银朵朵 王艳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8-1167,共10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为研究区,基于4期TM/OLI影像,提取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探测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2000-2017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随着研究区从经济开... 以内蒙古大青山为研究区,基于4期TM/OLI影像,提取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探测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2000-2017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随着研究区从经济开发到国家自然保护区功能规划的改变,植被覆盖度先降低后升高,整体上趋向良好,平均有64.19%的区域以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2)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中高植被覆盖度集中在大青山呼和浩特段南部和乌兰察布段,而低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西段山体。(3)研究期间,研究区32.46%的植被覆盖度得以改善,12.92%的植被退化,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改善。(4)地形因子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影响显著: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在2000-2296m高程带最高。植被覆盖度与坡度正相关,坡度越高,植被覆盖度越大。植被覆盖度在不同坡向上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阴坡>平地>阳坡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性海岛野生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以平潭岛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柳菁 张增可 +5 位作者 郑俊鸣 黄少君 林丽丽 王齐 邓传远 刘兴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9-437,共9页
探讨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演变机制,对福州市平潭岛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植物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潭岛和公园植物的共有科占总科数的63%,共有种占总种数的19%。海岛植物为适应强风、干旱、贫瘠的环境,以草本植物为主,占65... 探讨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演变机制,对福州市平潭岛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植物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潭岛和公园植物的共有科占总科数的63%,共有种占总种数的19%。海岛植物为适应强风、干旱、贫瘠的环境,以草本植物为主,占65.75%。海岛植物的叶级明显小于大陆植物,叶被毛植物占62.39%,并呈木质化和肉质化特征。海岛植物的繁殖能力提高,海岛植物花期长于大陆,以r-繁殖策略为主。海岛植物的传播能力提高,颖果和瘦果比例高于大陆植物,而核果和浆果比例相反;微型果为79.20%,以风力和蚁类传播为主。总体而言,大陆性海岛与大陆野生植物具有相同起源,海岛植物为适应脆弱的生态环境,其适应-繁殖-传播相关的功能性状发生演变,呈现出适应能力增强、繁殖和传播能力提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野生植物 大陆性海岛 平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陆性气候春小麦“午睡”现象的研究⒇I.田间生态因子与“午睡”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娄长安 莫庸 +1 位作者 王荣栋 张煜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5-10,共6页
研究表明,在新疆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春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现象。在光照、气温、CO2浓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等诸多生态因子中,大气相对湿度是引起“午睡”现象的主要生态因子。
关键词 春小麦 大陆性气候 “午睡”现象 生态因子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纬46°以北大陆性气候区棉花栽培管理技术
9
作者 余建军 曹桂玲 《农村科技》 2005年第12期14-15,共2页
184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理位置:北纬46°02′~46°23′,东经86°13′~86°28′,受北冰洋和古炙斑通古特沙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10℃的年积温为3 400℃左右,年平均气温5~7℃,极端高温41.9℃,极低... 184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理位置:北纬46°02′~46°23′,东经86°13′~86°28′,受北冰洋和古炙斑通古特沙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10℃的年积温为3 400℃左右,年平均气温5~7℃,极端高温41.9℃,极低温-37.2℃.无霜期159~203天,年平均降水87毫米,蒸发量2283毫米.土壤属灰漠土,土质大部分为重壤土.通过近几年在棉花栽培上的不断试验,其结果表明,新陆早7号、8号、10号比较适宜我区种植,最佳播期是4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气候 棉花栽培 栽培管理技术 气候区 准噶尔盆地 年平均气温 新陆早7号 西北边缘 地理位置 平均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陆性气候春小麦“午睡”现象的研究──I、“午睡”现象的基本情况
10
作者 朱何平 莫庸 +1 位作者 王荣栋 张煜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7-11,共5页
试验表明,在新疆这种典型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春小麦有明显的“午睡”现象。净同化率在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中午降低,呈“双峰”型,发生情况与小麦生态条件和生长发育时期有明显关系,与内地一些地区有所不同。
关键词 春小麦 “午睡”现象 大陆性气候 净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地区夏播大豆抗干旱应对策略
11
作者 华建鑫 王继良 +1 位作者 刘亚捷 朱煦淼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29-29,共1页
近年来,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给粮食生产及农业生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干旱作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对作物生产影响显著。大豆作为兼具粮食、油料和植物蛋白等多重功能的作物,尽管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但为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仍需... 近年来,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给粮食生产及农业生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干旱作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对作物生产影响显著。大豆作为兼具粮食、油料和植物蛋白等多重功能的作物,尽管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但为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仍需要适度的水分供应,尤其是在播种萌发阶段,长时间的持续干旱会对其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廊坊地区隶属于黄淮海北片夏播大豆种植区域,采用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前茬作物为小麦,收获后播种大豆。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雨量分布不均。夏大豆的播种期通常在5月下旬~6月中旬,此时期降雨量相对较少,容易出现播种期及播后干旱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大豆 一年两熟 萌发阶段 种植制度 种植区域 大陆性季风气候 抗干旱 夏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新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12
作者 任维清 王春燕 《山东农机化》 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
一、引言新疆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大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征为:冬长冬冷、夏短夏热、昼夜温差大、常年干旱、降水少而不均等。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粮油、果品生产基地,特别在棉花种植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引言新疆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大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征为:冬长冬冷、夏短夏热、昼夜温差大、常年干旱、降水少而不均等。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粮油、果品生产基地,特别在棉花种植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低到高稳步发展,产量效益也在不断提升,在发展外向型农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疆开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不均等 棉花种植 优质棉 农民增收 八十年代 产量效益 设施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和低迷行情双重压力下,母猪冬季饲养管理的意义与策略
13
作者 赵燕 郑怡坦 王国强 《猪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0前言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冬季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在每年冬季到来之际,我国北方猪场迎来了一年之中最为难熬的时期,尤其是东北、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山西等地区,非洲猪瘟(ASF... 0前言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冬季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在每年冬季到来之际,我国北方猪场迎来了一年之中最为难熬的时期,尤其是东北、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和山西等地区,非洲猪瘟(ASF)的压力骤升,“拔牙”持续不断,生产成绩惨不忍睹,工作人员叫苦连天,猪场运转举步维艰。防不胜防的非洲猪瘟以及较低的生产效率导致猪场损失惨重,尤其是2023年,非洲猪瘟疫情更加严峻,呈现区域性暴发流行,传播速度快,流行地区广,再加上持续低迷的行情,使很多养猪生产者缩减了母猪存栏量,甚至部分中小养猪户退出了养猪行业,给养猪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养猪生产者 亚洲东部 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气温 传播速度 养猪行业 意义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藿香正气水治疗蛋鸡感冒的效果
14
作者 何风生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0期54-55,共2页
甘肃宕昌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容易发生病毒传播。蛋鸡感冒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该时期气温变化较大,空气相对湿度高达70%,蛋鸡容易感冒。感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蛋鸡生产的影响比较大,甚至会造成蛋鸡大规模死亡。因... 甘肃宕昌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容易发生病毒传播。蛋鸡感冒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该时期气温变化较大,空气相对湿度高达70%,蛋鸡容易感冒。感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蛋鸡生产的影响比较大,甚至会造成蛋鸡大规模死亡。因此,如何选用疗效好、成本低的药物来治疗该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项目尝试用藿香正气水来治疗蛋鸡感冒并观察用药效果。选用有效的药物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对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大陆性气候 治疗 甘肃宕昌县 藿香正气水 感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州市菊花产业分析
15
作者 张县丽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期51-51,61,共2页
一、产业概况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属丘陵和半丘陵地区,其中,丘陵、旱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6%左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特别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关键词 大陆性季风气候 太行山东麓 旱地面积 河南省西北部 产业概况 中药材 林州市 高温多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汝阳水果红薯
16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气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0℃,有效积温4984℃,年平均降雨量为690.2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日照时数为2215.5小时,无霜期213天。
关键词 大陆性季风气候 河南省洛阳市 年平均气温 汝阳县 暖温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清水县新思路带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17
作者 田培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古称上邦,以“清泉四注”而得名,地理位置介于34°32′~34°58′N、105°45′~106°30′E,总面积2 012 km^(2)。该县属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位于陇山...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古称上邦,以“清泉四注”而得名,地理位置介于34°32′~34°58′N、105°45′~106°30′E,总面积2 012 km^(2)。该县属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位于陇山山地向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1 500~1 800 m,最高点为东北部秦亭镇白家沟梁,最低点为西南部红堡镇牛头河川境处,素有陇上要冲、关中屏障之称。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均降水量545.5 mm,年均气温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季风气候 渭河北岸 气候类型 牛头河 甘肃省东南部 甘肃省天水市 清水县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陟县优质小麦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18
作者 吉金金 马建华 李霖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期67-68,共2页
武陟县辖15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74万,耕地面积4.67万h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武陟县积极推进小麦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小麦发展,实现了... 武陟县辖15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74万,耕地面积4.67万h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武陟县积极推进小麦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小麦发展,实现了优质小麦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农作物种植 大陆性季风气候 乡镇办事处 高效栽培技术 生产先进县 产业结构调整 暖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龙县鲜食甘薯绿色生产技术与效益分析
19
作者 杨晓红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1期22-23,共2页
卢龙县属低山丘陵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7℃,具有甘薯生长的良好条件。卢龙县已有150多年的甘薯种植历史,常年甘薯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是全国甘薯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卢龙县鲜食甘薯种植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达... 卢龙县属低山丘陵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7℃,具有甘薯生长的良好条件。卢龙县已有150多年的甘薯种植历史,常年甘薯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是全国甘薯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卢龙县鲜食甘薯种植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左右。1卢龙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1996年卢龙县被国家特色产业评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2018年被确定为河北省55个特色优势产区中唯一一个甘薯优势产区;2019年“卢龙甘薯”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第一批拟培育区域公用品牌。2002年卢龙县被评为“河北甘薯之乡”,“卢龙甘薯”已是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甘薯是卢龙县的主导产业,是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有甘薯种植合作社200多家,加工企业40多家,积累了多年的甘薯种植经验,种植户掌握了许多增产增收的种植技巧。2023年,中国(卢龙)首届甘薯产业发展大会在卢龙县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种植 鲜食甘薯 大陆性季风气候 绿色生产技术 年平均气温 支柱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 主导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野县蔬菜茬超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李雅杰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期22-22,共1页
新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全国蔬菜生产十强县,也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约2.33万hm^(2)。新野县自2010年开始试... 新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全国蔬菜生产十强县,也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约2.33万hm^(2)。新野县自2010年开始试种超晚播小麦,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探索,目前已研究出比较成熟的“大葱―小麦”“大白菜―小麦”“胡萝卜―小麦”“萝卜―小麦”等一年两熟轮作和“娃娃菜―小麦―西瓜”“娃娃菜―小麦―小辣椒”等一年三熟轮作模式,以及配套的蔬菜茬超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三熟 晚播小麦 一年两熟 南阳盆地 大陆性季风气候 轮作模式 北亚热带 蔬菜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