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北祁连成矿带原特提斯洋俯冲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1
作者 王旭辉 郎兴海 +5 位作者 叶紫枫 陈庚户 董维财 王登科 向佐朋 李善财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4-1605,共22页
松树南沟金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中部, 目前发现有东、西两个矿床, 金资源量分别达中型和大型规模。尽管其为青海北祁连成矿带上的重要金矿床, 但其研究极为薄弱, 矿床地质特征不清, 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 严重阻碍了矿区下一步矿... 松树南沟金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中部, 目前发现有东、西两个矿床, 金资源量分别达中型和大型规模。尽管其为青海北祁连成矿带上的重要金矿床, 但其研究极为薄弱, 矿床地质特征不清, 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 严重阻碍了矿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和找矿突破。为了查明松树南沟矿区东、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 指导矿区勘查工作部署, 本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精细编录的基础上, 进行了系统岩矿鉴定和能谱分析。研究表明: 西矿床主要赋存于晚奥陶世石英闪长斑岩及其接触带附近的上奥陶统扣门子组玄武安山岩中, 蚀变类型为钾化、青磐岩化和绢云母-绿泥石化, 金矿化主要产于钾化和青磐岩化蚀变带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磁铁矿、黄铁矿以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黝铜矿, 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铜矿-斑铜矿脉中, 少部分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属于斑岩型金矿床。东矿床主要产出于上奥陶统扣门子组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与玄武安山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化, 局部发育绢英岩化;金属矿物主要包括方铅矿、低铁闪锌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及少量银金矿, 金主要以自然金和少量银金矿的形式产于碳酸盐-石英-多金属脉中, 少部分产于碳酸盐-石英-黄铁矿脉中;东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属于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结合上述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地质年代学结果, 本文认为东、西矿床构成一个晚奥陶世(~455Ma)斑岩-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其形成与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作用诱发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是目前特提斯成矿域发现的最古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这一认识为在北祁连成矿带乃至整个特提斯成矿域寻找与原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相关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找矿方向, 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成矿规律和古生代斑岩成矿作用的认识, 也为矿区和区域下一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南沟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北祁连成矿 早古生代 斑岩型 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区带初步探讨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连昌 夏斌 +4 位作者 牛贺才 李文铅 方维萱 唐红峰 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87-1398,共12页
新疆地处中亚成矿域的中段,古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以阿尔泰南缘为主的早中泥盆世和以天山为主的早石炭世。本文在综合研究及与境外对比的基础上,按... 新疆地处中亚成矿域的中段,古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以阿尔泰南缘为主的早中泥盆世和以天山为主的早石炭世。本文在综合研究及与境外对比的基础上,按照北疆地区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研究区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海相火山岩-盆地流体成矿系统,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岩浆活动成矿系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热水活动成矿系统三类。同时对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成矿区带进行划分,主要包括:阿勒泰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块状硫化物成矿带;阿尔泰南缘-东准噶尔活动大陆边缘卡拉先格尔岛弧斑岩铜金成矿带;东天山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铜钼锌成矿区带;西准噶尔洋内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成矿区带;西天山(伊犁地块)活动大陆边缘金铜成矿区带;塔里木板块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铅锌成矿带。本文认为大陆增生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是矿床学和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成矿区带是成矿系统发生成矿作用的响应,而成矿系统是成矿区带形成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大陆边缘 大陆增生 成矿系统 成矿 中亚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被引量:17
3
作者 关连绪 王科强 +2 位作者 黄辉 王美娟 关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松潘—甘孜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金矿带时空定位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空间上,控矿构造带包容金矿带或基本一致;时间上,金矿带与控矿构造带基本同步或滞后。金矿带时空变化原因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构造迁移,从控矿构造带的主断面向两侧迁移,迁移速率0.78~3.5km/Ma。金矿带及其控矿构造带的形成和迁移原因在于大陆碰撞。大陆碰撞及其俯冲带下插构造位的加深,依次形成变质岩及变质成矿热液—改造系列花岗岩及气液成矿流体—同熔系列花岗岩及超临界成矿流体。不同构造位的成矿流体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上升形式和构造空间不同,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定位 大陆碰撞 成矿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再造与钦杭带北东段多期铜金成矿作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倪培 王国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73-3394,共22页
大陆再造与铜金成矿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国际矿床学前沿领域。钦杭成矿带是我国21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也是扬子与华夏地块的拼贴带。近年,对钦杭带北东段一系列铜金矿床的系统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富铜金大陆地壳形成和随后的多期再造过程... 大陆再造与铜金成矿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国际矿床学前沿领域。钦杭成矿带是我国21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也是扬子与华夏地块的拼贴带。近年,对钦杭带北东段一系列铜金矿床的系统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富铜金大陆地壳形成和随后的多期再造过程密切相关。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在被动大陆边缘的伸展环境,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铁砂街岩群细碧岩和VMS型铁砂街铜矿。之后新元古代的洋壳俯冲,岛弧环境的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形成双溪坞岩群岛弧火山岩和VMS型平水矿铜矿体,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循环海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平水组幔源火山岩。随后发生的扬子与华夏地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基底地层发生强烈再造,形成了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山造山型金矿,富CO2变质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金富集沉淀的最重要机制。早古生代,华南陆内造山作用导致新元古代双溪坞岩群和陈蔡岩群发生再造,形成了早古生代韧性剪切带及相应的造山型金矿(璜山、平水金矿等),金的富集沉淀与富CO2变质流体的演化密切相关。韧性剪切带及特征的富CO2变质流体,可以作为加里东期造山型金矿的找矿标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华南大陆东南缘俯冲,位于华南内陆的德兴地区受到俯冲作用远程效应,导致德兴地区新元古代富铜金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低镁埃达克质岩及与其相关的银山和建德铜金多金属矿床,当部分熔融过程受到岩石圈地幔影响,则形成高镁埃达克质花岗闪长斑岩及超大型德兴斑岩铜矿。因此,钦杭成矿带北东段先后发生晚中元古-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中生代多期铜金成矿。新元古代江南造山事件和稍早的板内岩浆作用形成了富铜金的新生地壳,为钦杭带北东段多期铜金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期金属巨量堆积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是该成矿带产出的关键控制要素。新元古代富铜金大陆再造是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床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 大陆再造 江南造山事件 钦杭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西北部金成矿带控矿构造系统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涛 吕古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以胶东西北部金矿矿带为例,试图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区域矿化特征和区域控矿规律。认为深部构造控制了胶东西北部金成矿带的空间展布,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矿床的产出、矿体特征及矿床类型,而且还控制着矿床的丛聚性、似等距性和矿体的... 以胶东西北部金矿矿带为例,试图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区域矿化特征和区域控矿规律。认为深部构造控制了胶东西北部金成矿带的空间展布,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矿床的产出、矿体特征及矿床类型,而且还控制着矿床的丛聚性、似等距性和矿体的侧伏、水平分带。构造成矿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多层次、多级和相关性的特征,在时间上具有同源演化的特点。区域构造演化和断裂构造的脆韧性叠加造就了矿化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 系统分析 胶东西北部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金铜矿带脆—韧性变形转换及其成矿特征
6
作者 杨兴科 陈强 +3 位作者 李强 赵世华 王磊 弓小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78-281,共4页
脆-韧性变形转换带作为剪切带发展演化过程中特定时空域的产物,与韧性剪切带是在统一的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变形时空域,普遍存在于岩石圈内。其转换过程是多种动力作用方式相互竞争的双向转化过程,不同的动力作用方式造成了变形响应和矿... 脆-韧性变形转换带作为剪切带发展演化过程中特定时空域的产物,与韧性剪切带是在统一的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变形时空域,普遍存在于岩石圈内。其转换过程是多种动力作用方式相互竞争的双向转化过程,不同的动力作用方式造成了变形响应和矿化类型的反复叠加与耦合,宏观上的贯通和微观上的开合造成了成矿流体强烈的对流循环及脆-韧性变形转换过程中的动力成矿。近年来东天山发现的一系列金(铜)矿床(点),85%分布于脆-韧性变形转换带中,尤其是脆-韧性变形转换带中的张性扩容构造区。这已成为东天山剪切变形带内控矿的重要特征和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铜矿 韧性剪切 脆-韧性变形转换 动力成矿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重大成矿事件 被引量:1
7
作者 薛春纪 赵晓波 +9 位作者 赵云 赵伟策 莫宣学 肖文交 马华东 朱炳玉 Nikolay Pak Bakhtiar Nurtaev 邓军 侯增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9-784,共36页
晚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蕴含着潘吉亚超大陆、规模最大冰期、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以及巨量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信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成矿域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以晚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显著特色,尤其早二叠世... 晚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蕴含着潘吉亚超大陆、规模最大冰期、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以及巨量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信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成矿域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以晚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显著特色,尤其早二叠世(270~290 Ma)在中亚成矿域西部天山及邻区巨量金、镍爆发性集中成矿作用,造就出世界第二大金成矿省,形成了超过10000 t金,造就出具有世界特色的造山带岩浆型镍矿集区,形成了包括8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内的东天山、额尔齐斯、北山3个重要镍矿床集中区,镍资源达250万t,是一次全球罕见的金-镍时间耦合重大成矿事件。文章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大规模成矿的时空分布和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该重大成矿事件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和可能成矿机制。研究认为,早二叠世金矿床产于天山古缝合带附近的脆/韧性构造变形带,构成独具特色的大陆变形带金成矿系统,已有成矿理论难以涵盖,含碳碎屑岩系、地块抬升导致的大规模区域变质作用、多来源的流体作用、多期构造活化富集、多种因素耦合叠加等,可能是大规模金成矿的关键条件;早二叠世镍矿床沿天山、北山、阿尔泰地区深大断裂附近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线性展布,是全球造山带镍成矿作用最强烈、发现矿床数量最多的地区,俯冲熔/流体的交代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发生高程度部分熔融、区域超壳深断裂为玄武质岩浆提供快速运移的通道、壳源物质加入触发硫化物熔离、硫化物与多幕脉动侵位的岩浆反应是造山带岩浆型镍大规模成矿的关键。整体上,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重大成矿事件表现为“时间耦合、西金东镍”的时空格局,但大规模成矿的全球和区域动力学背景、金与镍富集机制及成矿响应机理还是未解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大陆变形带金成矿系统 造山岩浆型镍成矿系统 重大成矿事件 中亚成矿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南带金成矿系统分析
8
作者 赵广西 王龙成 《黄金科学技术》 2007年第3期28-33,共6页
北山南带是甘肃省重要金成矿区之一,在金成矿理论指导下,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金矿床和大量金矿点的研究,对北山南带的金成矿系统时代和空间的划分,对金矿的构造、建造、成矿时间及金矿类型的探讨,为在北山南带能够更快、更好地找到... 北山南带是甘肃省重要金成矿区之一,在金成矿理论指导下,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金矿床和大量金矿点的研究,对北山南带的金成矿系统时代和空间的划分,对金矿的构造、建造、成矿时间及金矿类型的探讨,为在北山南带能够更快、更好地找到金成矿远景区。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演化 分析 北山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作用的构造制约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2 位作者 陈文 杨富全 杨建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6-244,共9页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呈东西向展布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的中部,发育在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的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端元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热泉型)、剪切带交代蚀变岩型、与中浅... 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呈东西向展布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的中部,发育在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南缘,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的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端元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热泉型)、剪切带交代蚀变岩型、与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二叠纪后碰撞阶段秋格明塔什-黄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形成的右行走滑剪切系统,在剪切系统的不同构造部位由于应力应变状态的不同、岩石渗透率的不同、构造层次(深度)的不同等,导致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在组成比例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所有类型的金矿资源是在同一构造环境下相同区域成矿事件的产物,在不同构造部位产出的金矿床类型可以组成一个连续的金矿化系列。区域一级剪切构造带控制金矿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二级剪切构造控制金矿床的发育,三级剪切裂隙系统控制金矿体(脉)的产出,从而构成三级构造控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走滑断层作用 剪切系统 后碰撞 康古尔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不同矿段构造变形岩相带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2 位作者 余建国 王翠芝 贾文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81-1691,共11页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型”构造控矿模式,提出将“构造变形岩相带”作为深部找矿预测目标和成矿边界,建立新的深部找矿预测标志。以玲珑矿田为例,综合对比各矿段3个主要方向(NEE、NE、NNE)构造变形岩相带的空间分布、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时间、成岩成矿深度等特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及其向深部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方向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时空演化关系。从“深部第二富集带”发育程度看,这些已知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都有找矿潜力,其外围可能存在平行的、更大深度的构造变形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玲珑矿田 构造变形岩相 深部预测目标 成矿边界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环境与Cu(Au)成矿有关的岩浆氧逸度特征及形成机制:以金沙江—红河富碱岩为例
11
作者 胥磊落 毕献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12-412,共1页
岩浆氧逸度是制约Cu、Au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Cu、Au为亲硫元素,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如果S2-大量存在就会导致Cu、Au硫化物过饱和而过早沉淀,不利于残余岩浆中Cu、Au的富集和晚阶段含Cu、Au岩浆流体的形成,因而不利于Cu、Au矿床的形成。... 岩浆氧逸度是制约Cu、Au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Cu、Au为亲硫元素,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如果S2-大量存在就会导致Cu、Au硫化物过饱和而过早沉淀,不利于残余岩浆中Cu、Au的富集和晚阶段含Cu、Au岩浆流体的形成,因而不利于Cu、Au矿床的形成。高氧逸度条件下,岩浆中的硫绝大多数以SO42-和SO2形式溶解在硅酸盐熔体中,能形成硫化物的S2-含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逸度 形成机制 大陆环境 沙江 富碱侵入岩 母岩浆 形成硫化物 岩浆结晶分异过程 成矿 岩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浠水——梅川地区剪切带中金成矿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忠明 刘施民 蒋镇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作者分析了大量国内外金矿模式,并根据浠水-梅川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金活化阶段、金初始富集阶段、金成矿阶段,并分别与韧性、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相对应。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至关重要。从韧性剪... 作者分析了大量国内外金矿模式,并根据浠水-梅川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金活化阶段、金初始富集阶段、金成矿阶段,并分别与韧性、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相对应。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至关重要。从韧性剪切带向脆性剪切带转变的过程中,Au、Ag、Cu、Pb发生大规模的活化迁移,并在较窄的脆性断裂中明显富集,形成矿体或矿化体。剪切带中的成矿流体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变形机制、构造环境变化引起成矿流体沸腾作用并导致金矿形成。金矿成矿过程为:在挤压构造环境下,深层次韧性剪切带中形成原生富气相的(动力)变质流体;随着变质流体向上运移,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开始逸出,液相成分增加,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岩浆流体沿剪切带上升,不断改造和稀释着变质流体,最终形成以岩浆流体为主的成矿流体;随着伸展作用的继续进行,成矿流体静水压力不断降低引起流体沸腾,从而导致金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浠水-梅川地区 剪切 成矿 湖北 变形机制 成矿流体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565
13
作者 陈衍景 倪培 +4 位作者 范宏瑞 F Pirajno 赖勇 苏文超 张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85-2108,共24页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 型和 SEDEX 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 CO_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 CO_2的包襄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 CO_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 CO_2包襄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流体包裹体 矿床地质 探针 大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7
14
作者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65-1678,共14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具有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多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以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等特点,是开展陆内动力学过程与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从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地球动力学过程、时空格架以及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作一初步归纳,并简要分析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成岩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系统 铜铁属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被引量:53
15
作者 邓晋福 戴圣潜 +1 位作者 赵海玲 杜建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2,共6页
文章讨论了铜陵Cu_Au(Ag)成矿区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标志 ,划分出 9个亚系统 ,其中的 5个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的分布地段 ,4个为该文预测的可能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亚系统。在此基础上概略地识别出 8个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 文章讨论了铜陵Cu_Au(Ag)成矿区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标志 ,划分出 9个亚系统 ,其中的 5个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的分布地段 ,4个为该文预测的可能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亚系统。在此基础上概略地识别出 8个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 ,提出火成岩构造组合的类型和性质制约矿床 (田 )内优势矿种的发育。壳底岩浆房和壳内岩浆房分别控制系统和亚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提出对系统、亚系统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识别、结构、成因、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浆-流体-成矿系统 系统 铜银成矿 成矿 长江中下游 铜铁成矿 成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剪切带型金矿床Ar-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文 张彦 +3 位作者 刘新宇 秦克章 肖文交 韩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剪切矿床 年代学研究 韧性剪切 康古尔矿床 成矿作用 变形作用 快速抬升 红山 耦合关系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乌拉山深变质岩区韧性剪切带特征与金矿成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佳 肖渊甫 +3 位作者 张建华 王子龙 陆勇 邓健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82-,共1页
巴彦乌拉山的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西段,华北地台北缘阿拉善台隆的吉兰泰断陷与与雅布赖断陷交接处的吉兰泰断陷西缘。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陈郑辉等,2005)的划分,研究区属于:"额济纳旗—... 巴彦乌拉山的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西段,华北地台北缘阿拉善台隆的吉兰泰断陷与与雅布赖断陷交接处的吉兰泰断陷西缘。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陈郑辉等,2005)的划分,研究区属于:"额济纳旗—兴安岭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铜铅锌金银铬铌二级成矿区(Ⅱ2)"中的"朱拉扎嘎—甲生盘元古代、古生代金、铅、锌、硫、铁、铜、铂、镍成矿带"(Ⅲ12)之"朱拉扎嘎金成矿带"(Ⅳ123)的"巴彦乌拉山金成矿带(Ⅴ123-2)"和新生代蒸发岩类成矿带(Ⅲ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 韧性剪切 矿化 扎嘎 朱拉 成矿 蒸发岩 岩区 大陆边缘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控矿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夏冬 牛树银 +3 位作者 徐国 陈超 赵志远 彭玉旋 《黄金科学技术》 2011年第2期13-17,共5页
哈达门沟金矿经过验证具超大型金矿床规模,金矿除严格受构造控制以外,又具有其自身独特性,如围岩的金高背景值、山前砖红色碎裂蚀变岩带、晶形粗大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及岩浆多期侵入等,都成为金矿床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以幔枝构造理... 哈达门沟金矿经过验证具超大型金矿床规模,金矿除严格受构造控制以外,又具有其自身独特性,如围岩的金高背景值、山前砖红色碎裂蚀变岩带、晶形粗大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及岩浆多期侵入等,都成为金矿床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诸因素综合研究,认为哈达门沟金矿属于断裂—蚀变岩型矿床,乌拉山岩群是重要的矿源层;EW向主次拆离带(主次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多期次岩浆活动,尤其是印支期大桦背岩体、华力西晚期沙德盖岩体的形成为矿床提供热力、热水及部分成矿物质;成矿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及乳白色石英脉脆性变形关系密切。探讨了矿床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成矿控矿机制 主次拆离 脆性变形 哈达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重要成矿带可能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菊兴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28-828,共1页
西藏重要成矿带的找矿突破,关键在于确定各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把握主攻矿种和重要矿床类型,确定找矿方向,这是青藏专项下一步理清找矿突破头绪的重中之重。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江北段斑岩铜矿带。
关键词 重要成矿 矿床类型 斑岩铜矿 西藏冈底斯 成矿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规律 成矿系统 韧性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喀腊大湾地区成矿构造环境
20
作者 陈柏林 陈正乐 +4 位作者 王永 崔玲玲 李松彬 韩凤彬 郝瑞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共2页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北接塔里木地块南缘,南与柴达木盆地毗邻。该区成矿构造环境一直存在争议。
关键词 火山岩 喷出岩 火成岩 大湾 阿尔 阿尔走滑断裂 铁矿床 黑色属矿床 韧性变形 矿床 属矿床 矿体产状 成矿构造环境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阿尔 矿体 沉积岩 北祁连山西段 地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