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色文化空间构建的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1
作者 滕鑫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82-192,共11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大遗址既是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也处于保护与发展的交汇点。采用多维度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丰镐遗址的文化资源,探讨遗址区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规划策略。研究发现,结合科技创新和文化需求多样化的策略能优化文化资源管理...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大遗址既是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也处于保护与发展的交汇点。采用多维度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丰镐遗址的文化资源,探讨遗址区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规划策略。研究发现,结合科技创新和文化需求多样化的策略能优化文化资源管理,提升遗址的互动体验,预示技术与文化多样性将引领未来规划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空间 大遗址文化产业 空间规划 丰镐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基于特色文化空间构建的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海霞 庄霆坚 +1 位作者 权东计 李勤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2-100,共9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空间规划机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何扭转市场颓势,弥补区域产业发展因区域治理和空间规划机制缺失而遭受的损失,是各类产业集群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文化空间构建与文化产...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空间规划机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何扭转市场颓势,弥补区域产业发展因区域治理和空间规划机制缺失而遭受的损失,是各类产业集群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文化空间构建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联通思维模式,统筹考虑汉长安城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规划机制设计与实施管理,从文化空间氛围营造、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近远期规划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区域治理 特色文化空间 文化产业 空间规划机制 汉长安城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色文化空间构建的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机制体系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李勤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55-163,共9页
在科学阐释关键概念、分析关键逻辑关系、研究区域具备条件基础上,综合应用目标规划和案例分析法,指出了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机制体系涉及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遗址文化空间的单个目标及管理目标、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机制变... 在科学阐释关键概念、分析关键逻辑关系、研究区域具备条件基础上,综合应用目标规划和案例分析法,指出了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机制体系涉及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遗址文化空间的单个目标及管理目标、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规划机制变量及其取值范围,构建了机制体系基本分析模型,并对模型应用进行思考,提出了重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空间构建 大遗址文化产业 空间规划机制 目标规划法 杜陵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遗址文化空间与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耦合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杜陵遗址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海霞 张亚轩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22-333,共12页
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耦合是实现大遗址可持续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键。采取定性定量分析、空间分析以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文化产业集群空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大遗址特色文化空... 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耦合是实现大遗址可持续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关键。采取定性定量分析、空间分析以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文化产业集群空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文化产业集群空间的耦合模型,建立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汉宣帝杜陵遗址为具体分析对象,分析杜陵遗址特色文化空间与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耦合机理、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通过设计耦合协调策略为杜陵遗址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活化利用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空间 耦合机理 影响因素 汉宣帝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建议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115,共13页
本文在科学界定关键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多学科交叉的思辩方法,对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13种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对每个动力因素动力影响作用评价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分析确立了政府与其它动力因素之... 本文在科学界定关键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多学科交叉的思辩方法,对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13种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对每个动力因素动力影响作用评价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分析确立了政府与其它动力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提出了关于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重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文化产业 优化发展 动力因素 政府管理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空间分布与集群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解学芳 臧志彭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8,248,共10页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空间分布呈现新集群格局,互联网类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在东部区域呈现高度集聚的特点,而非互联网类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地理分布则较为分散。伴随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上市公...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空间分布呈现新集群格局,互联网类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在东部区域呈现高度集聚的特点,而非互联网类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地理分布则较为分散。伴随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地理集群形成了基于智力资源的差序演化机理:一是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地理集群与互联网经济增长极高度一致;二是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地理集聚呈现二元经济性;三是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地理集群是对网络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判断;四是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地理集群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呈现高度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上市公司 空间分布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集群时空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鲁滋道 宋婉怡 +3 位作者 王钺 潘海泽 孟小琳 闫玉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7-1937,共11页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62市面板数据,从集群规模、联系度和专业化3个维度匹配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水平指标体系,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和空间杜宾模型,在厘清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机制与路径的基础上,探究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集群时空格局...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62市面板数据,从集群规模、联系度和专业化3个维度匹配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水平指标体系,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和空间杜宾模型,在厘清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机制与路径的基础上,探究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集群时空格局及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集群指数均值由0.07上升为0.21,整体呈“正三角”型分布模式。(2)城市间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各解释变量对溢出效应影响效果差异显著。(3)空间溢出效应与地理距离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地理距离达到500 km时,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超过850 km时,空间溢出效应逐渐消失,总体呈倒“U”型趋势。基于上述分析,为加快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出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把握城市更新进程、避免同质化竞争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文化产业 水平 影响因素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秀云 李敏 李扬子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视角,分别从创意阶层集中、产业链协作、客户资源共享三个角度阐释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空间...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视角,分别从创意阶层集中、产业链协作、客户资源共享三个角度阐释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利用文化产业细分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及区域分布特征,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集聚变动指标分解,剖析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在不同区域间呈现阶梯状非均衡分布特点,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分布均匀;各文化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偏低,且多个细分行业空间集聚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平均回复效应是制约各行业空间集聚程度提升的关键原因。因此,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构建水平垂直整合的文化产业链集群、吸引创意人才汇聚、健全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空间 产业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遗址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模式构想
9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李勤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8-157,共10页
创新大遗址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模式是促进大遗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黄河流域大遗址的实地调查,结合多学科理论和政策法规,科学研究关键概念及编制问题,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模式设计构想,以促进特色文... 创新大遗址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模式是促进大遗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黄河流域大遗址的实地调查,结合多学科理论和政策法规,科学研究关键概念及编制问题,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模式设计构想,以促进特色文化空间和文化产业集群空间耦合协调发展,为编制科学的大遗址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空间 文化产业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模式 大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