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0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规则邻域CA的城市增长边界研究——以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玲 张育庆 杨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6,共4页
本文以2003—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为基础,并且以街道作为研究尺度,通过不规则邻域CA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制定城市扩张的弹性边界和刚性边界。研究表明:(1)基于不规则邻域CA模型的Kappa系数为0.875 8,模拟精度达... 本文以2003—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为基础,并且以街道作为研究尺度,通过不规则邻域CA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制定城市扩张的弹性边界和刚性边界。研究表明:(1)基于不规则邻域CA模型的Kappa系数为0.875 8,模拟精度达到要求;(2)2021年研究区弹性边界的面积为230.54 km^2,刚性边界的面积为260.09 km^2,面积变化显著;(3)建设用地呈由东南向西北的扩张趋势,并且沿海街道比内陆街道扩张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不规则邻域 元胞自动机 生态适宜性 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
作者 汤磊 《江西农业》 2025年第3期37-39,共3页
为系统评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昆山开发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和定量评价方法,对该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已形成排水、土地整治... 为系统评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昆山开发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和定量评价方法,对该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已形成排水、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技术体系,通过技术实施使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9.21%,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0。技术评估结果可为昆山开发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 应用评估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防治效果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年第4期52-55,共4页
文章在系统地分析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途径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定量方法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经... 文章在系统地分析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途径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定量方法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处于协调和基本协调发展状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
4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创办于2008年,是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占福地19833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30多平福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2192平方米。幼儿园现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节水学校、...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创办于2008年,是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占福地19833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30多平福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2192平方米。幼儿园现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节水学校、苏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前瞻性实验项目研究共同体、苏州市教育学会第五批“园本特色课程建设”示范园和吴江区第二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示范园。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分别于2015年和2020年新增了淞南阳光幼儿园和运河湾幼儿园两所分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会 公办幼儿园 独立建制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化面积 一所 特色课程建设 户外活动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A模型的生态工业园资源环境压力与结构分解研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广明 罗松 《产经评论》 2013年第6期70-81,共12页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弱则说明土地开发不再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效应为正且逐年增大,是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动因,表明典型园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技术因子的效应为负,相对较大且稳定,但随着园区经济因子正效应的逐渐增大,技术因子负效应开始抵消不了经济因子的正效应,表明园区在后期的发展会遇到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瓶颈,技术因子减小园区的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呈边际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A模型 生态工业园 资源环境压力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以大连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金剑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3年第6期16-20,共5页
以大连开发区为例 ,对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目前我国开发区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
关键词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增长 就业 劳动投入 失业率 就业增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流迁特点及对策
7
作者 赵秋成 崔静茹 《西北人口》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自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至今,人口流迁在其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明显。本文结合“五普”资料,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流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 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自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至今,人口流迁在其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明显。本文结合“五普”资料,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流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有关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口流迁 外来人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廖旭 高常波 宋志宏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82-88,共7页
在广泛收集供水管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大连开发区供水管网基础据数库,实现了基础资料的动态化、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采用MonteCarlo技术,对开发区供水管网进行了系统的抗震可靠性研究,为开发区防震减灾对策的实用性... 在广泛收集供水管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大连开发区供水管网基础据数库,实现了基础资料的动态化、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采用MonteCarlo技术,对开发区供水管网进行了系统的抗震可靠性研究,为开发区防震减灾对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可靠性 GIS 大连市 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暂住人口抽样调查
9
作者 何堤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7-32,共6页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继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经国务院于1984年10月正式批准兴建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区之一。大连开发区本着“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的建设方针,到1991年底在近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基本...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继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经国务院于1984年10月正式批准兴建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区之一。大连开发区本着“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的建设方针,到1991年底在近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基本建成了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区和商贸、旅游服务区等功能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住人口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育行为 抽样调查 大连开发区 有关人员 年龄结构 人中 建筑工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估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玥 乔琦 +3 位作者 姚扬 方琳 郭静 白卫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6,共5页
从1984年到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历经30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作为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级经开区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 从1984年到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历经30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作为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级经开区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本文对近几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经开区经济保持高速持续增长,且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年均增速水平。此外,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占地,水资源和综合能源消耗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15%,1.9%和2.2%,COD和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0.8%和0.6%,但同时创造了占全国8.7%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占全国15.6%的工业增加值。国家级经开区以较小的土地占地,较少的水资源、能源消耗量,较低的污染排放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均大幅领先于全国水平。2007-2011年,国家级经开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小幅增长,但其消耗强度明显下降,年均降幅分别为15.3%和14.9%;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年均增长8.6%;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为6.9%和8.8%,其排放强度年均降幅分别为28.0%和23.2%,且各项年均降幅都显著高于全国年均削减幅度。因此,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资源、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减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在我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实践中,国家级经开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发展 经济绩效 资源环境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62
11
作者 张占录 李永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开发区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不同时期开发区的供地政策和增长方式。研究方法:将土地要素引入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扩张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土地要素是开发...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开发区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不同时期开发区的供地政策和增长方式。研究方法:将土地要素引入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扩张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土地要素是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但土地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功能是在变化的,其经济增长源泉功能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弱化,技术和制度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研究结论:开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于土地内涵式扩张的基础之上,其特征是提高土地集约度和减弱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途径是提高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扩张 经济增长 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效率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蔡善柱 陆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4-802,共9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择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口总额作为输入指标与GDP、出口总额作为输出指标,测算了中国4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综合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择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口总额作为输入指标与GDP、出口总额作为输出指标,测算了中国4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综合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平均综合效率偏低,总体呈"M"型变化趋势;②综合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③TFP年均增长率为1.025,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说明开发区的整体生产效率逐年改善;④TFP增长率地区分布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综合效率较高的开发区TFP增长率反而较低;⑤对GDP增长速度与TFP增长速度双低的开发区进行分类指导与合理整治,以全面提高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效率 MALMQUIST指数 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指标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立龙 张建同 孙遇春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4,共5页
基于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办法》(2005)和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数据(2006),把商务部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78个指标综合为: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社会及环境、创新能力... 基于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办法》(2005)和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数据(2006),把商务部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78个指标综合为: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社会及环境、创新能力、管理体制、发展与效率等8个综合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对8个综合指标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基于8个综合指标对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结论,并为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指标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规模时空演化及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悦 杨振山 +1 位作者 蔡建明 王兰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107,共7页
借助SPSS 16.0和Arc GIS 10.0软件,分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经济规模与空间格局演变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东多西少、东密西疏、沿长江和沿海呈"π字型"密集分布是国家级经开区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2)全国... 借助SPSS 16.0和Arc GIS 10.0软件,分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经济规模与空间格局演变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东多西少、东密西疏、沿长江和沿海呈"π字型"密集分布是国家级经开区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2)全国范围看,国家级经开区经济规模在城市间和三大区域间的差异持续减小,但区域内部差异增减变化的情况不一。(3)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的绝对经济规模体系由"倒梨型"发展为"纺锤型",但规模等级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相对经济规模等级体系呈现为中部不断变粗的"纺锤型",极高和极低区在空间上发生东西倒置。(4)国家级经开区规模等级体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区域发展的均衡程度在不断提高。(5)区位、开发区所处发展阶段、城市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区域政策和全国性产业转移是近年来影响国家级经开区经济规模的主要因素。(6)未来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经开区将迅速发展,引起经济规模空间分异格局的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规模 规模等级体系 空间格局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转型路径与机制解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慧 刘玉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118,共7页
进入21世纪,开发区导向的中国郊区化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基于外部环境和自身诉求的共同影响,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许多大城市的开发区进入转型与再开发的战略期。基于转型的路径与主导机制不同,文章选取广州市域范围内两个国家级... 进入21世纪,开发区导向的中国郊区化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基于外部环境和自身诉求的共同影响,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许多大城市的开发区进入转型与再开发的战略期。基于转型的路径与主导机制不同,文章选取广州市域范围内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和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案例,探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的路径与机制,并提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的两个阶段:在产城联动阶段,承接部分城市功能,与紧邻城区错位提升;在产城融合阶段,在产城联动基础之上,承载综合城市功能,自身向新城市或新城区转型。通过对比增城和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不同阶段中的不同机制,以期为我国其他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转型路径 机制 增城 南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路正南 王正明 张爱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两大动力系统的作用之下,由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突出开发区的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和社会贡献等科学发展要求,并从...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两大动力系统的作用之下,由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突出开发区的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和社会贡献等科学发展要求,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建立测评指标,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可持续发展 测评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未来发展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益升 陈宏愚 湛学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0,共3页
以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发展为背景,以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为主线,从整体上对中国两类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研究,进而提出两类开发区未来创新的总体设想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展分析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及空间发展策略--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万芳 邓毛颖 肖大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81,共5页
作为县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充分利用县级市优势及国家级开发区这一品牌效应,借助广州市的战略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力,通过总体发展战略、产业与空间发展策略,如构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多园一区"... 作为县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充分利用县级市优势及国家级开发区这一品牌效应,借助广州市的战略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力,通过总体发展战略、产业与空间发展策略,如构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多园一区"、营造生态空间、搭建综合交通系统、引入资本与技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成为广州市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承担广东省东部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战略 产业空间 增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城市”对城市开发区建设的启示——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鹏军 彭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57,共4页
“边缘城市”代表了 80年代美国城市郊区开发的新趋势 ,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功能。基于我国城市开发区与“边缘城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文章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开发区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论述了“边缘... “边缘城市”代表了 80年代美国城市郊区开发的新趋势 ,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功能。基于我国城市开发区与“边缘城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文章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开发区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论述了“边缘城市”对我国城市开发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城市” 城市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绩效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洋 桑晶 +4 位作者 臧娜 钱依森 万梅 田金平 陈吕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5-1254,共10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征发展绩效,定量分析了经开区发展绩效时序变化和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经开区新鲜水耗、4种常规污染物(COD、NH_(3)-N、SO_(2)、NOx)排放均与经济发展呈相对脱钩.2017年经开区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是全国工业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的1.2和3.5倍,COD、SO_(2)、NOx排放强度是全国工业排放强度的72%、53%、52%.②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两极分化程度不断缓解,对地区经济影响力整体上升.空间分布上,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从东部沿海进一步拓展到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③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190家经开区的生态效率并识别出典型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经开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全国仅10%的经开区生态效率为1,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工业能耗冗余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经开区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35,大于中部地区(0.28)和西部地区(0.26).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经开区GDP差异较大,未来要加强不同地区经开区协作提高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生态效率,需结合研究识别出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针对性提质增效工作.在经开区实施能耗、水耗以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同时,在稳定末端治理成效基础上着力强化全过程和系统优化,深化源头降碳减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绩效 时空演变 数据包络分析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