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质量恒星的星风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庆康 何香涛 陈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1-585,共5页
大质量恒星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具有强烈的星风.恒星的质量是决定恒星结构和演化的主要参量之一.由于强烈星风带走恒星的大量物质,使恒星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它严重影响大质量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无论在观测方... 大质量恒星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具有强烈的星风.恒星的质量是决定恒星结构和演化的主要参量之一.由于强烈星风带走恒星的大量物质,使恒星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它严重影响大质量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无论在观测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大质量恒星的星风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理论方面,已经建立了标准的星风加速模型,以及它的改良模型,包括利用有谱线覆盖效应的NLTE恒星大气模型进行光谱分析;在观测方面,地面望远镜和空间设备相结合,从射电波段一直到高能X射线波段,对大质量恒星进行了全波段的观测研究.理论研究和观测结果基本符合,但同时又引出了一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大质量恒星 星风 质量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和研究
2
作者 宁长春 张辉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85-89,共5页
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而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演化对研究银河系乃至宇宙的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对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 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而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演化对研究银河系乃至宇宙的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对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CO分子外向流的研究现状,对于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大质量恒星 分子外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演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斌 邓李才 熊大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6-307,共12页
由于高光度和高质量损失率等特性,大质量恒星在星系形成和演化等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恒星物理研究揭示了大质量恒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的主要特性,并且构造了一些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模型。然而,近年来... 由于高光度和高质量损失率等特性,大质量恒星在星系形成和演化等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恒星物理研究揭示了大质量恒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的主要特性,并且构造了一些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模型。然而,近年来对大质量恒星的观测表明,已有的这些理论演化模型与观测结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主导大质量恒星演化最主要因素(即质量损失、内部对流等问题)的处理上,现有的理论有很大的缺陷。综述了目前对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大质量恒星 综述 赫罗图 对流 质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及其初始条件
4
作者 张传朋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128,共2页
本论文包含对4个课题的研究:红外暗云、致密冷核的碎裂和氘化、极超致密电离氢区和红外尘泡.它们不仅属于大质量恒星早期形成的范畴,而且反映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典型特征.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 大质量恒星 恒星形成 早期形成 电离氢区 典型特征 演化阶段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的H_2O脉泽运动学
5
作者 张濂 张波 闫庆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82,共12页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分布着很多类型的脉泽,包括OH,H_2O,CH_3OH和SiO等。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多历元观测脉泽,可以在10~100 AU的线尺度上反映年轻星附近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在各类脉泽中,H...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分布着很多类型的脉泽,包括OH,H_2O,CH_3OH和SiO等。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多历元观测脉泽,可以在10~100 AU的线尺度上反映年轻星附近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在各类脉泽中,H_2O脉泽是亮度最强的脉泽之一,因此是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外流的极佳示踪天体。H_2O脉泽在不同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主要显示有准直喷流和宽张角外流等运动特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如Orion-KL,Cepheus A,W75N(B),G24.78+0.08 A1和AFGL 5142,介绍了H_2O脉泽在这些形成区所反映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及其与大质量恒星演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区 脉泽 H2O脉泽 运动学 VLBI 外流 大质量恒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外向流和绿色延展天体
6
作者 张昶 李金增 袁敬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28,共18页
恒星作为宇宙的基础组成元素,其形成过程一直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已基本了解中小质量恒星(质量小于8M⊙)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数量少、嵌埋深、演化快和反馈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大质量恒星(质量大于8M⊙)的形成过程依然谜团... 恒星作为宇宙的基础组成元素,其形成过程一直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已基本了解中小质量恒星(质量小于8M⊙)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数量少、嵌埋深、演化快和反馈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大质量恒星(质量大于8M⊙)的形成过程依然谜团重重。介绍了小质量恒星形成的基本理论,以及吸积盘、竞争吸积、并合三种主流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模型;回顾了以往使用红外或射电望远镜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观测和分析,以及现阶段使用多波段巡天观测手段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目前公认的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示踪物——分子外向流的理论和观测现状,以及大质量外向流的优秀候选体——绿色延展天体的发现、理论及观测研究情况。最后,对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和观测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大质量恒星 分子外向流 绿色延展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形成定律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张超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93,共17页
分子云的物理环境对恒星的形成率有重要的影响,而了解恒星形成对行星的形成和星系的演化有很大帮助。主要回顾了近20年,银河系及其近邻星系中恒星形成与气体之间的关系(即恒星形成定律),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恒星形成的本质,认识恒星形成... 分子云的物理环境对恒星的形成率有重要的影响,而了解恒星形成对行星的形成和星系的演化有很大帮助。主要回顾了近20年,银河系及其近邻星系中恒星形成与气体之间的关系(即恒星形成定律),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恒星形成的本质,认识恒星形成与气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恒星是否在以统一的方式形成。介绍了星际介质的组分与测量星际介质密度和恒星形成率的方法。重点综述了从星系尺度到分子云尺度致密气体与恒星形成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恒星形成定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定律 大质量恒星形成 恒星形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尘泡N109中的恒星形成
8
作者 孙金旭 李金增 +3 位作者 刘洪礼 董晓怡 袁敬华 张国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正北部和西部。它们均可能形成恒星,其中5个很可能形成大质量恒星,而其他的均可能形成小质量恒星。在这两个区域还存在5个袖珍电离氢区,意味着新一代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此外,还观测到与N109成协的电离氢区的膨胀正在挤压正北和西部星际介质的迹象。这些结果共同表明红外尘泡N109正在通过电离氢区膨胀作用于周围介质,并通过挤压的方式再聚集物质,为新一代恒星形成提供了场所,这可能为触发恒星形成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质量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分子云 红外尘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C 3603星团中的大质量逃逸双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鑫 孙玮 纪丽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3,共9页
非团环境中的大质量恒星以及大质量双星的起源是理解大质量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年轻大质量星团内的动力学交会过程是产生大质量逃逸星的重要途径之一.选取了银河系内年轻大质量星团NGC 3603外围的两个碰撞星风系统候选体MTT68... 非团环境中的大质量恒星以及大质量双星的起源是理解大质量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年轻大质量星团内的动力学交会过程是产生大质量逃逸星的重要途径之一.选取了银河系内年轻大质量星团NGC 3603外围的两个碰撞星风系统候选体MTT68A和MTT7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Chandra X射线观测以及Gaia第2批数据发布(DR2)中的天体测量结果,研究它们作为相互作用的大质量双星系统的起源.X射线数据的分析表明,它们的X射线能谱中存在Fe XXV发射线成分;相较于普通O型星,以双温等离子体模型拟合得到偏高的高温成分温度(≳2.0keV),并且X射线光度与热光度的比值也较高(≳10^(-5.8)).以上能谱特征进一步佐证了它们是碰撞星风系统的解释.根据Gaia DR2数据库中的自行信息,MTT71有着与NGC 3603整体相近的自行值,表明它很可能是与星团相伴形成.而相对NGC 3603整体,MTT68A存在4.1 mas·yr^(-1)的相对自行,且其反方向指向星团中心附近.这一自行结果表明MTT68A很可能是一个从星团核心区域抛出的大质量双星系统,根据MTT68A到星团中心的投影距离和相对自行大小估算这一抛射过程大概发生在20 kyr前.可能的动力学机制为三体或四体相互作用,在星团另外一侧搜寻具有反向相对自行的大质量恒星将有助于验证这一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大质量 恒星:星风与外流 恒星:运动学与动力学 恒星:个别:MTT68 MTT71 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中子星PSR J0348+0432原生星的组成与结构
10
作者 洪斌 贾焕玉 +1 位作者 母雪玲 周霞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1-540,共10页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考虑重子八重态,选取每重子熵S=1或S=2,集中研究讨论了熵效应对大质量中子星PSR J0348+0432原生星性质的影响.利用GL85核子耦合参数组计算了PSR J0348+0432的质量,将该参数组推广来计算每重子熵S=1或S=2时原生中子...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考虑重子八重态,选取每重子熵S=1或S=2,集中研究讨论了熵效应对大质量中子星PSR J0348+0432原生星性质的影响.利用GL85核子耦合参数组计算了PSR J0348+0432的质量,将该参数组推广来计算每重子熵S=1或S=2时原生中子星的性质.结果发现原生中子星较零温中子星会有更多超子出现,且原生中子星的温度越往内部温度越高,超子的出现会降低内部温度.熵会增大大质量原生中子星的质量,这种增加效应超过超子出现减小大质量中子星质量的效应.熵会增加原生中子星的半径,即原生中子星的冷却是一个星体收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粒子物理 致密物质 状态方程 恒星:演化 恒星:大质量 恒星: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辐射机制与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研究
11
作者 张博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356,共3页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中最为猛烈的高能爆发,它是一种随机出现的短时标脉冲式现象,自20世纪60年代被Vela卫星发现以来,一直都是天体物理学家所关注的研究热点.1997年BeppoSAX卫星首先发现了伽玛暴的余辉,后来又帮助测定了伽...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中最为猛烈的高能爆发,它是一种随机出现的短时标脉冲式现象,自20世纪60年代被Vela卫星发现以来,一直都是天体物理学家所关注的研究热点.1997年BeppoSAX卫星首先发现了伽玛暴的余辉,后来又帮助测定了伽玛暴的红移,因而确定伽玛暴是起源于宇宙学距离上的现象.现在通常认为,持续时标长于2 s的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坍缩,而时标短于2s的短暴来自双致密星的并合.对伽玛暴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极端相对论、极端高能条件下的物理过程,也可以帮助其他领域的研究,如限制宇宙学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射线暴 辐射机制 高能 宇宙学模型 瞬时 大质量恒星 极端相对论 物理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新星遗迹与绿色延展天体的相互关系
12
作者 张孟飞 李庆康 +1 位作者 陈阳 何香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6-240,共5页
超新星遗迹是超新星爆发后的残留物,包含爆发喷射物以及周围与其相互作用的物质;绿色延展天体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候选体.这两类天体都与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死亡有密切关系.本文尝试探究超新星遗迹与绿色延展天体的相互关系,以期对超新... 超新星遗迹是超新星爆发后的残留物,包含爆发喷射物以及周围与其相互作用的物质;绿色延展天体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候选体.这两类天体都与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死亡有密切关系.本文尝试探究超新星遗迹与绿色延展天体的相互关系,以期对超新星是否促进大质量恒星形成这一问题有进一步了解.本研究通过计算得到14组超新星遗迹和绿色延展天体的相对距离,发现最小的也在百秒差距量级.通过分析274个超新星遗迹与298个绿色延展天体的空间分布,发现相对于其他区域,超新星遗迹附近的绿色延展天体明显多一些,但可能是因为超新星遗迹附近分子云密度大造成.斯必泽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巡天范围在银纬b=±1°内,在此范围以外的超新星遗迹附近的绿色延展天体是使用美国宇航局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巡天数据搜寻的,找到了4个绿色延展天体.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超新星遗迹并不能直接促使绿色延展天体形成,但它们之间或许有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遗迹 绿色延展天体 大质量恒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秒磁星作为伽玛射线暴中心引擎的研究
13
作者 王灵俊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5-126,共2页
伽玛暴是一种短时标的高能光子爆发现象.通常把持续时间短于-28的暴称为短暴,长于-2s的暴称为长暴.大量观测已经证实,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因而与超新星成协.短暴最可能的起源是致密双星并合.目前,伽玛暴研究的一个核心... 伽玛暴是一种短时标的高能光子爆发现象.通常把持续时间短于-28的暴称为短暴,长于-2s的暴称为长暴.大量观测已经证实,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因而与超新星成协.短暴最可能的起源是致密双星并合.目前,伽玛暴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确定其中心引擎究竟为黑洞还是中子星.本文第1章详细阐述了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射线暴 引擎 磁星 毫秒 大质量恒星 持续时间 爆发现象 高能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前身星简述
14
作者 宋翠英 刘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2-970,共9页
大质量恒星(>8 M■,M■表示太阳质量)的死亡伴随着超新星爆发和伽玛射线暴等剧烈现象.研究和限制不同类型超新星的前身星属性一直是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本文总结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前身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介绍了质量损失和自转... 大质量恒星(>8 M■,M■表示太阳质量)的死亡伴随着超新星爆发和伽玛射线暴等剧烈现象.研究和限制不同类型超新星的前身星属性一直是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本文总结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前身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介绍了质量损失和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质量恒星 恒星演化 超新星 伽玛射线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物质转移通道形成双黑洞
15
作者 李槛杉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10,共18页
由于缺乏足够的观测数据,大质量恒星的研究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大质量恒星演化和黑洞详细的形成过程还存在较大争议。LIGO首次探测到恒星级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不但验证了爱因斯坦20世纪的预言,而且还证实了大质量双黑洞的存... 由于缺乏足够的观测数据,大质量恒星的研究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大质量恒星演化和黑洞详细的形成过程还存在较大争议。LIGO首次探测到恒星级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不但验证了爱因斯坦20世纪的预言,而且还证实了大质量双黑洞的存在。研究工作采用恒星演化程序MESA(Modules for Experiments in Stellar Astrophysics)计算孤立双星的演化,主星初始质量为20 M⊙~80 M⊙,金属丰度为0.0001~0.002,初始双星质量比为0.7~0.9。双星系统通过稳定物质转移通道,形成总质量(15~110)M⊙范围内的双黑洞。形成双黑洞的并合时标强烈依赖于初始轨道周期,只有初始轨道周期不大于5 d的双星系统演化形成的双黑洞,通过引力波辐射损失角动量,最终可能在哈勃时标内并合。研究工作得到的结果可以解释部分现阶段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质量恒星 双星 黑洞 恒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