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北寒旱区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技术优化 |
田磊
张悦忠
孙继颖
梁红伟
周一民
于长生
艾俊国
刘玉龙
吴菲
苑志强
|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
0 |
|
2
|
减施肥料配施根际促生菌对大豆-玉米间作根际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
舒健虹
刘晓霞
王子苑
李安
蒙正兵
王小利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21 |
8
|
|
3
|
基于高产稳产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化研究 |
杨晓峰
|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5 |
1
|
|
4
|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作物抗倒特性的影响 |
刘欣
舒泽兵
封亮
闫艳红
王小春
杨文钰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5
|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
刘书华
张黎杰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
0 |
|
6
|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李润润
卢培娜
蔡雪梅
罗珠珠
牛伊宁
|
《热带农业工程》
|
2024 |
2
|
|
7
|
广东省甜玉米-大豆不同比例间作模式的系统产量分析 |
唐艺玲
杜清
赖建宁
吴鹏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8
|
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内作物光能截获、竞争和利用的影响 |
高阳
申孝军
杨林林
李新强
黄玲
巩文军
段爱旺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9
|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
刘艳昆
闫旭东
徐玉鹏
岳明强
肖宇
刘忠宽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
16
|
|
10
|
松桃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籽粒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
何凤群
刘恒
贺秀文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2
|
|
11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朱文雪
杨立达
漆信同
李洋
雍太文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12
|
玉米-大豆间作和减量施氮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赵笃勤
刘淑慧
赵凯超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7
|
|
13
|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对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磷吸收的影响 |
农玉琴
陆金梅
骆妍妃
覃宏宇
陈远权
韦锦坚
韦持章
覃潇敏
|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14
|
施磷量对玉米-大豆间作根际红壤无机磷形态及磷吸收的影响 |
覃潇敏
农玉琴
骆妍妃
陆金梅
覃宏宇
陈远权
韦锦坚
韦持章
|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5
|
减氮施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田艺心
曹鹏鹏
高凤菊
王乐政
华方静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9 |
19
|
|
16
|
不同除草剂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田艺心
曹鹏鹏
高凤菊
华方静
王乐政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8 |
6
|
|
17
|
施磷对玉米-大豆间作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
农玉琴
骆妍妃
陈远权
李金婷
韦持章
韦锦坚
覃潇敏
|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8
|
基于植物功能-结构模型的玉米-大豆条带间作光截获行间差异研究 |
李双伟
朱俊奇
Jochem B.EVERS
Wopke VAN DER WERF
郭焱
李保国
马韫韬
|
《智慧农业(中英文)》
|
2022 |
6
|
|
19
|
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
程彬
刘卫国
王莉
许梅
卢俊吉
高阳
Ali Raza
Irshan Ahmad
张熠
肖启银
杨文钰
|
《四川农业科技》
|
2021 |
10
|
|
20
|
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刘兴艳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