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坏血酸对大豆蛋白乳液抗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丁俭 齐宝坤 +3 位作者 毛惠婷 隋晓楠 王中江 江连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73,共7页
本试验通过研究抗坏血酸对大豆蛋白乳液体系中油脂的抗氧化作用,明确抗坏血酸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乳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机理。本研究采用溶解氧(DO)和顶空氧气消耗法测定大豆蛋白乳液体系在pH 3.0的环境下抗坏血酸对乳液体系氧消耗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研究抗坏血酸对大豆蛋白乳液体系中油脂的抗氧化作用,明确抗坏血酸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乳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机理。本研究采用溶解氧(DO)和顶空氧气消耗法测定大豆蛋白乳液体系在pH 3.0的环境下抗坏血酸对乳液体系氧消耗的影响;验证不同过渡金属Fe^(2+)、Cu^+对抗坏血酸在乳液中清除自由基能力、降解速率、乳液粒径变化和对大豆蛋白乳液氧化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激光粒度仪分析乳液在储存期间的粒径变化趋势相同,含有抗坏血酸的乳液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加入金属离子的乳液粒径偏大;15 mmol/L抗坏血酸能够几乎完全消耗乳液体系中溶氧量;抗坏血酸能够在过渡金属Fe^(2+)和Cu^+发生促氧化时通过转移电子和清除体系中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Fe^(2+)和Cu^+可加速抗坏血酸降解和氧的消耗,但并没有引起乳液氢过氧化物和己醛含量的快速增加。说明抗坏血酸在大豆蛋白乳液体系中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加速乳液体系中氧消耗的多种机制稳定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大豆蛋白乳液 金属催化氧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大豆蛋白乳液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冰玉 郭汝杞 +4 位作者 刘琳琳 黄雨洋 吕铭守 高远 朱秀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474,共10页
大豆蛋白作为一种高分子蛋白质,具有良好双亲性和表面活性,可通过在油水界面形成粘弹性蛋白层的方式在乳液中起到乳化作用,从而提高乳液体系的稳定性。高压均质技术是一种通过静高压和均质阀产生的综合效应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加工... 大豆蛋白作为一种高分子蛋白质,具有良好双亲性和表面活性,可通过在油水界面形成粘弹性蛋白层的方式在乳液中起到乳化作用,从而提高乳液体系的稳定性。高压均质技术是一种通过静高压和均质阀产生的综合效应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加工特性的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级的大豆蛋白乳液。本文聚焦大豆蛋白乳液,阐述了高压均质制备大豆蛋白乳液的过程以及均质条件的影响,分析总结了高压均质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液结构(粒径、ζ-电位、空间结构)和功能特性(流变特性、乳化性能和凝胶性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作用机理。最后,针对目前研究进展对高压均质在大豆蛋白乳液的加工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大豆蛋白乳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乳液 高压均质 蛋白结构 功能特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在体外消化中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浩 管军军 +3 位作者 刘雪 郑建樟 冀旭阳 路新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32,共6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作为原材料,制成稳定的水包油(oil/water,O/W)型和油包水(water/oil,W/O)型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研究植物乳杆菌对乳液的影响。通过分析乳液经唾液,胃液,肠液消化时粒径、电位、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发现在胃...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作为原材料,制成稳定的水包油(oil/water,O/W)型和油包水(water/oil,W/O)型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研究植物乳杆菌对乳液的影响。通过分析乳液经唾液,胃液,肠液消化时粒径、电位、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发现在胃中,乳液油滴不断变大,电位、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和乳化稳定指数(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下降;O/W型不加菌乳液粒径从3405 nm降到1858 nm,加菌乳液粒径从3826 nm降到2204 nm,W/O型不加菌乳液粒径从5269 nm降到1963 nm,加菌乳液粒径从5680 nm降到2449 nm;在小肠中,乳液油滴均一,EAI和ESI增加,O/W型不加菌乳液粒径从1434 nm降到691 nm,加菌乳液粒径从1684 nm降到687 nm,不加菌乳液电位绝对值在7 h达到最大值(75.73),大于加菌乳液的最大值(70.66);W/O型不加菌乳液粒径从2317 nm降到1221 nm,加菌乳液粒径从2201 nm降到1314 nm,不加菌乳液电位绝对值在7 h达到最大值(75.66),大于加菌乳液的最大值(70.06)。O/W型乳液和W/O型乳液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植物乳杆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具有显著影响(P<0.001),说明O/W型乳液比W/O型易消化,植物乳杆菌加剧了乳液的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大豆蛋白-磷脂复合 体外消化模型 稳定性 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在体外消化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雪 管军军 +4 位作者 朱浩 崔耀明 冀旭阳 郑建樟 路新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在消化过程中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设计胃肠消化模型,通过对加菌与不加菌的O/W型和W/O型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指数(Emulsification stability index...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在消化过程中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设计胃肠消化模型,通过对加菌与不加菌的O/W型和W/O型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指数(Emulsification stability index,ESI)、浊度、粒径、Zeta电位检测和显微观察,考察乳液是否出现分离、絮凝、聚集上浮等现象。结果表明,在胃消化阶段,O/W型和W/O型乳液EAI、ESI、粒径、电位都明显减小,显微观察显示液滴密度减小,体积增大;加入枯草芽孢杆菌的乳液与不加菌乳液相比,各指标减小的幅度更大。在小肠消化阶段,O/W型和W/O型乳液EAI和ESI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粒径和电位则明显下降,另外,两者的显微观察显示液滴密度减小,体积也减小。与不加菌的相比,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后乳液EAI、ESI、粒径显著降低,电位显著升高(P<0.05)。综合上述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促进了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乳液在消化过程中的破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大豆蛋白-磷脂复合 静态胃肠消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中柔性界面蛋白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颖 赵思明 +3 位作者 王冬梅 江连洲 王中江 范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9,共9页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对功能性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柔性较高的蛋白可以更快吸附到油滴表面,结构更易伸展;柔性较高的界面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表面疏水性增加,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较低,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较高;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界面蛋白质分子在解折叠后暴露出更多的疏水性基团,其溶解性降低,在水油界面处易形成稳定的蛋白膜,从而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乳液 柔性 界面蛋白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