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位点qTsmv-3候选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1
作者 林静 史晓蕾 +6 位作者 徐俊杰 于翠红 曹志敏 唐晓东 杨春燕 张孟臣 闫龙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MV)相关基因功能,为培育抗SMV品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前期构建抗SMV位点qTsmv-3的近等基因系和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6个MATE候选基因在抗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和鉴定。在大豆基因组中预测到128个MATE家族基因... 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MV)相关基因功能,为培育抗SMV品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前期构建抗SMV位点qTsmv-3的近等基因系和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对6个MATE候选基因在抗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和鉴定。在大豆基因组中预测到128个MATE家族基因,可分成5个亚家族。qTsmv-3位点的6个MATE候选基因均位于第Ⅰ亚家族,根据公共数据显示它们的表达量或表达部位存在显著差异,Glyma.03G005600在地上部叶和茎中整体表达量最高,Glyma.03G005800在地下部根和根瘤中整体表达量最高。qTsmv-3近等基因系接种SMV后,与#NIL-SMC家系相比,GmICS1和GmPR1在#NIL-NC中的表达量分别上调2.40,15.16倍,SMV浓度降低70%,表明qTsmv-3位点的抗性与水杨酸(SA)介导的抗病通路相关。此外,6个MATE候选基因仅有Glyma.03G005300和Glyma.03G005600的表达量在近等基因系间出现显著差异,分别下调表达61.0%,82.1%。综合考虑6个MATE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对SMV侵染后的响应,Glyma.03G005600可能为qTsmv-3位点的关键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携带Glyma.03G005600的转基因拟南芥(OE_MATE)受UV-B胁迫后,AtICS1和AtPR1的表达量比野生型(WT)分别显著上调4.22,9.12倍,说明Glyma.03G005600能够显著促进或影响SA信号通路上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初步证实Glyma.03G005600是抗SMV位点qTsmv-3的关键调控基因,为克隆抗SMV关键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抗病候选基因 MATE qTsmv-3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大豆花叶病毒SC15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殷丛丛 李睿琦 +5 位作者 岳霈尧 李晨 牛景萍 赵晋忠 杜维俊 岳爱琴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8-1260,共13页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全球性大豆病害,可导致大豆产量和种子品质大幅降低,我国大豆产区均受其影响。在我国, SMV被划分为22个株系(SC1~SC22),其中SMV-SC15毒性最强。但是,...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全球性大豆病害,可导致大豆产量和种子品质大幅降低,我国大豆产区均受其影响。在我国, SMV被划分为22个株系(SC1~SC22),其中SMV-SC15毒性最强。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基于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closeddumbbell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DA),建立了一种可视化快速检测SMV-SC15的方法,实现了对SC15的高效特异检测与鉴定。根据SMV不同株系CP基因组序列的多态性设计了CDA方法的引物对(MF/MR),建立并优化了检测SMV-SC15的反应体系,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3℃、Bst DNA聚合酶用量4.8 U以及引物浓度0.6μmol L^(-1)。以溴百里酚蓝(BTB)和SYBR Green Ⅰ为指示剂实现了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对比分析CDA体系和加环引物CDA体系(L-CDA)检测SMV-SC15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发现, L-CDA体系实时荧光扩增曲线达到阈值的时间比CDA缩短5~6 min,其最低检出浓度低至1×10^(–4) ngμL^(-1),灵敏度为CDA体系的10倍。本研究通过L-CDA体系检测了200份不同品种的田间大豆叶片样本,显色结果对应于RT-qPCR检测的Ct值约为32,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可视化检测 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 核酸检测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CNA鉴定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NAC转录因子及其诱导表达分析
3
作者 牛景萍 赵婧 +5 位作者 郭茜 王书宏 赵晋忠 杜维俊 殷丛丛 岳爱琴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5,共11页
【目的】挖掘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相关的核心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为深入解析大豆抗病分子机制和创制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抗病材料X149和感病材料X97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 【目的】挖掘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相关的核心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为深入解析大豆抗病分子机制和创制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抗病材料X149和感病材料X97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5诱导后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利用PlantTFDB v 5.0数据库从转录组中预测全基因组转录因子基因;基于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获得抗病转录因子相关模块和抗病核心转录因子;采用String 12.0预测转录因子互作蛋白;利用RT-qPCR分析转录因子受激素(ETH、SA、MeJA和ABA)诱导表达情况。【结果】全基因组含有转录因子的基因有3170个,其中1727个属于差异表达基因;WGCNA分析表明1727个基因被划分为6个转录因子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brown模块和turquoise模块与X149抗性显著相关,2个模块中转录因子基因间连通度最高的核心转录因子为turquoise模块中NAC转录因子GmNAC030基因,turquoise模块中与GmNAC030具有相似表达的NAC转录因子基因有GmNAC043、GmNAC085、GmNAC092和GmNAC101;互作蛋白预测表明,GmNAC030、GmNAC043和GmNAC092互作蛋白均为转录因子,且仅有互作蛋白Glyma.02g131700(bZIP1)、Glyma.16g164800(AP2-EREBP)和Glyma.08G118200(WRKY48)位于模块中。RT-qPCR分析表明GmNAC030主要受MeJA诱导,另外4个NAC转录因子基因主要受MeJA和ETH诱导。【结论】5个NAC转录因子基因GmNAC030、GmNAC043、GmNAC085、GmNAC092和GmNAC101的表达与大豆抗SMV相关且受外源激素MeJA和ETH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病毒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 NAC转录因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大豆花叶病毒抗性评价
4
作者 罗萌萌 吴冕 +3 位作者 张李倩 陈学好 陈新 崔晓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7,共11页
为丰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并为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102份野生大豆资源的28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根据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情及抗性分级标准对其进行SMV抗性... 为丰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并为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102份野生大豆资源的28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根据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情及抗性分级标准对其进行SMV抗性评价。结果表明,102份野生大豆资源的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都相对较低,变幅为0.1061~0.9584,其中脐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较高,单株粒重、株高的多样性指数均>2,除了结荚日数以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20%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单株荚数、有效荚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日数与结荚日数、成熟日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2份野生大豆划分为11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第Ⅰ类群的单株荚数较多,第Ⅲ类群的产量较高,第Ⅺ类群的结荚日数较少;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053%;综合评价筛选出3份优异资源材料;SMV抗性鉴定得到18份抗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大豆花病毒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半夏分离物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5
作者 李欣芸 周燚 方守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0-82,127,共4页
为建立半夏(Pinellia ternata)花叶病的主要病原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SMV外壳蛋白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以纯化的融合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制备... 为建立半夏(Pinellia ternata)花叶病的主要病原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SMV外壳蛋白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以纯化的融合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经ELISA检测,其效价为1∶102400,对抗原的Western blot检测下限为300 ng,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Pinellia ternata) 大豆花病毒 外壳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山西半夏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6
作者 崔丽艳 杨佼丽 +4 位作者 柳建丽 侯钥 郭成英 王德富 牛颜冰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大豆花叶病毒(SMV)在大豆生产中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严重下降,具有传播广泛和致病性强的特点,但宿主范围相对较窄,以豆科植物为主。近年来研究却表明,SMV能够跨科侵染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为明确侵染山西半夏的大豆花叶... 大豆花叶病毒(SMV)在大豆生产中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严重下降,具有传播广泛和致病性强的特点,但宿主范围相对较窄,以豆科植物为主。近年来研究却表明,SMV能够跨科侵染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为明确侵染山西半夏的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SMV-SXBX)的基因组特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侵染山西半夏的SMV-SXBX进行了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氨基酸功能位点分析和重组分析。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SMV-SXBX与SMV-Hangzhou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AJ507388.2)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2.0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9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MV-SXBX与SMVHangzhou分离物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在SMV-SXBX基因组中,P1蛋白的序列差异性最大,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性分别为34.93%和36.28%。突变与氨基酸功能分析结果表明,SMV-SXBX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多个氨基酸突变位点;重组分析结果表明,SMV-SXBX在3 056—6 895 bp处有重组事件的发生,主要亲本为SMV-HZ1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AJ628750.1),次要亲本为SMV-XFQ008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KP710873.1)。综上研究结果,明确了SMV-SXBX的基因组特征,其发生的氨基酸突变及基因重组可能是导致大豆花叶病毒跨科侵染半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半夏 全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氨基酸功能位点分析 重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抗大豆花叶病毒(SMV)育种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永庆 智海剑 张孟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03-108,共6页
从SMV株系划分、组成与分布、抗源筛选、抗病基因定位及病毒新类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SMV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黄淮海SMV株系组成和分布最新研究结果。对比历年国家或地方区域试验的SMV抗性鉴定结果,分析了黄淮海地区的抗病育... 从SMV株系划分、组成与分布、抗源筛选、抗病基因定位及病毒新类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SMV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黄淮海SMV株系组成和分布最新研究结果。对比历年国家或地方区域试验的SMV抗性鉴定结果,分析了黄淮海地区的抗病育种研究现状,提出了该地区今后抗病育种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smv) 抗病育种 抗性鉴定 黄淮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4和SC8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大刚 马莹 +4 位作者 刘宁 郑桂杰 杨中路 杨永庆 智海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选用我国黄淮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发生频繁的SMV株系SC4和SC8,利用大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研究抗病材料对SC4和SC8株系的遗传方式以及不同大豆材料对SMV抗性基因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4株系后,由冀... 选用我国黄淮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发生频繁的SMV株系SC4和SC8,利用大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研究抗病材料对SC4和SC8株系的遗传方式以及不同大豆材料对SMV抗性基因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4株系后,由冀LD42、徐豆1号、跃进4号、科丰1号、PI96983、晋大74、汾豆56、大白麻和齐黄22为抗源配制的9个抗感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经卡方测验,F2抗感分离比例3:1,F2:3家系分离比例为1(抗):2(分离):1(感),表明这些抗源均有1对基因控制对SC4株系的抗性,且抗病表现为显性;5个抗抗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F2群体分离比例15(抗):1(感),表明大白麻与汾豆56、科丰1号和齐黄1号携带抗SC4的基因是不等位的,冀LD42与汾豆56,晋大74与中作229是不等位的。接种SC8株系后,用齐黄1号、中作229、NY58、科丰1号、PI96983、晋大74、汾豆56、大白麻和齐黄22为抗源配制的抗感组合杂交后代分离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比例且F1均表现抗病,说明这些品种对SC8株系的抗性也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晋大74×汾豆56接种SC8株系后的F2群体全部表现抗病,F2:3家系没有抗感分离,表明抗病品种晋大74与汾豆56携带的抗病基因是等位的;齐黄1号×科丰1号、大白麻×汾豆56的F2群体分离比例15(抗):1(感),表明抗病亲本齐黄1号与科丰1号、大白麻与汾豆56携带抗SC8的基因是不等位的,而且独立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病毒 抗性遗传 等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凯 夏迎春 +5 位作者 王大刚 杨永庆 任锐 高乐 张锴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0-884,共5页
2012年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发病盛期,在我国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哈尔滨、绥化、黑河、齐齐哈尔、佳木斯和牡丹江市的68块大豆生产田、国营农场及部分科研单位的试验田采集病样461份,经在感病大豆品种南农1138-2上初步繁殖鉴定、单斑分... 2012年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发病盛期,在我国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哈尔滨、绥化、黑河、齐齐哈尔、佳木斯和牡丹江市的68块大豆生产田、国营农场及部分科研单位的试验田采集病样461份,经在感病大豆品种南农1138-2上初步繁殖鉴定、单斑分离纯化和血清学鉴定,最终获得阳性SMV单一分离物63个。采用一套共10个大豆鉴别寄主鉴定了63个分离物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发现63个分离物分属2个SMV致病型。其中6个(9.5%)分离物属SC15株系,57个(90.5%)分离物属SC18株系。发现黑龙江省SMV株系组成较简单,强毒株系SC15零星发生,弱毒株系SC18为优势株系且分布较广。与以往鉴定结果比较,发现SC15与吕文清等鉴定的东北3号株系致病性相近,SC18与东北1号株系相近。建议黑龙江省大豆SMV防控和大豆抗病育种应以优势SMV株系SC18为主,并兼顾强毒株系SC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病毒 单斑分离生物学纯化 血清学鉴定 鉴别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C7和SC15株系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景萍 杨彩妮 +6 位作者 赵晋忠 陈钰涛 王迎新 李丽 王敏 岳爱琴 杜维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大豆抗病遗传机制能为利用大豆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193份种质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和SC15后进行抗感表型鉴...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大豆抗病遗传机制能为利用大豆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193份种质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和SC15后进行抗感表型鉴定,结合656977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定位,结果表明与SC7抗性显著相关位点有一个,位于15号染色体;与SC15抗性显著相关位点有10个,分别位于2、3、4、5、9、12、14、17和19号染色体。这些位点均为新的抗病位点。此外,本研究参考Williams82.a2基因组找出每个抗病位点上下游各50 kb内的基因,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多态性信息,将有SNP落点的基因作为最可能参与抗SMV的候选基因并进行qRT-PCR,分析发现,基因Glyma.02g163300、Glyma.19g027200和Glyma.19g057700可能参与了大豆对SC15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大豆抗病种质培育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病毒 抗病基因 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株系抗性种质的筛选及农艺性状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清华 董德坤 +2 位作者 郁晓敏 智海剑 朱丹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7-531,共5页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9和SC15是浙江省的流行株系。为了调查大豆对这两个流行株系的抗性并筛选抗源,该试验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5份栽培大豆和39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并进一步调查了筛选出抗源材料的农艺性状。栽培大豆种质中,...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9和SC15是浙江省的流行株系。为了调查大豆对这两个流行株系的抗性并筛选抗源,该试验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5份栽培大豆和39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并进一步调查了筛选出抗源材料的农艺性状。栽培大豆种质中,对株系SC9和SC15表现为抗病的分别有12份和15份,分别占参试栽培大豆种质总数的21.8%和27.3%;对两株系表现双抗的有10份,占参试栽培大豆种质总数的18.2%。其中来自浙江、辽宁、江苏等地的栽培种质抗性较好。野生大豆种质中,仅有1份种质对SC15表现中抗,其余种质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抗源开心绿宝石的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抗寒1号的荚长、荚宽、百粒鲜重和蛋白含量等性状也明显优于其他品种;23037-1的蛋白含量相对较高;浙农8号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筛选出的具有良好抗性的种质资源可作为抗源材料用于今后的抗病新品种选育及与抗性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大豆花病毒 抗性鉴定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东北3号及黄淮7号株系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刚 郜李斌 +1 位作者 陶波 曹越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14,共4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病害之一,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致病力不同,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株系的抗病性反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试验对237份大豆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病害之一,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致病力不同,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株系的抗病性反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试验对237份大豆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号株系和黄淮7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5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河北、山东、北京。野生大豆品种中,4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2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山西、甘肃、河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病毒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MV)侵染大豆种胚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宏平 濮祖茂 濮祖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大豆病、健株正反交和病、健株自交的方法,以间接ELISA检测其后代种胚的带毒率。试验结果表明:♀(S)×(S)、♀(S)×(H)两组合子代的种胚带毒率较高,在结荚初期均超过60%;♀(H)×(S... 采用大豆病、健株正反交和病、健株自交的方法,以间接ELISA检测其后代种胚的带毒率。试验结果表明:♀(S)×(S)、♀(S)×(H)两组合子代的种胚带毒率较高,在结荚初期均超过60%;♀(H)×(S)子代种胚带毒率较低,仅25%左右;在健株自交组合中未检测到病毒。说明胚珠在发育早期受到病毒的侵染可能是种子带毒的主要因素,而带毒的花粉使种胚受到病毒侵染的作用较小。对大豆花前期病、健株子房组织进行免疫胶体金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的结果也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大豆 胚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中国河北大豆的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4
作者 杨菲 张明振 +1 位作者 周雪平 李方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本研究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河北卢龙大豆叶片上检测到6株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命名为SMV-Gm1~SMV-Gm6。根据小RNA深度测序结果和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SMV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经拼接后获得... 本研究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河北卢龙大豆叶片上检测到6株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命名为SMV-Gm1~SMV-Gm6。根据小RNA深度测序结果和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SMV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经拼接后获得了6个SMV基因组全长序列,大小分别为9588 nt(SMV-Gm1、SMV-Gm3和SMV-Gm5)和9584 nt(SMV-Gm2、SMV-Gm4和SMV-Gm6)。开放阅读框位于基因组第132位至第9332位核苷酸,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分子量约为350 kD)。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SMV-Gm1、SMV-Gm3和SMV-Gm5与江苏SMV分离物(登录号:MH919386)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06%~98.07%,且遗传距离较近,并与江苏、浙江和山西SMV分离物聚为一小簇;SMV-Gm2、SMV-Gm4和SMV-Gm6与韩国SMV分离物(登录号:FJ640954)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48%~98.51%,且遗传距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绿豆的大豆花叶病毒(SMV)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李尉民 濮祖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46-146,共1页
在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学研究时,对南京市和江浦县大豆田附近的豆科作物和野生豆科植物病毒病做了少量的采样鉴定,共采得89份样本。将采集的样本在防虫温室内汁液摩擦接种于展开第一对真叶的健康大豆(品种为1138-2)苗上进行初筛,... 在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学研究时,对南京市和江浦县大豆田附近的豆科作物和野生豆科植物病毒病做了少量的采样鉴定,共采得89份样本。将采集的样本在防虫温室内汁液摩擦接种于展开第一对真叶的健康大豆(品种为1138-2)苗上进行初筛,从表现皱缩花叶症状的绿豆病株上得到 M<sub>2</sub>分离物,对 M<sub>2</sub>分离物的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寄主范围(附表) 在供试的9种植物中,M<sub>2</sub>分离物只能侵染大豆产生系统花叶,在菜豆 Top Crop 离体叶上表现局部枯斑。M<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smv 分离物 植物病毒 局部枯斑 豆科作物 大豆田 江浦县 田间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MV)抗原及抗血清制备
16
作者 王兰 张志群 娄莉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8-49,57,共3页
大豆花叶病毒(SMV)汁液经正丁醇、氯仿混合液澄清,PEG沉淀,差速离心提取病毒粗提液。再经琼脂糖凝胶层析柱纯化,得到病毒提纯液。电镜观察病毒粒子为线条状,长730-750nm,宽13nm。提纯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 大豆花叶病毒(SMV)汁液经正丁醇、氯仿混合液澄清,PEG沉淀,差速离心提取病毒粗提液。再经琼脂糖凝胶层析柱纯化,得到病毒提纯液。电镜观察病毒粒子为线条状,长730-750nm,宽13nm。提纯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得到一条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同时以波长260nm的OD值计算病毒含量。用病毒提纯液免疫兔子,制得抗血清。通过回接试验在寄主植株显症,确认为大豆花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提纯 病毒粒子 植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MV)提纯方法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李尉民 濮祖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6-59,共4页
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垫离心,仿 Soong 和 Milbrath 的方法提纯 SMV,病毒得率分别为24.5,47.1ms/kg 病叶.用作者的方法提纯 SMV 的产量可达199.2mg/kg 病叶,所得病毒粒体具有生物活性,免疫兔子得到的抗血清效价为1/2048(微量沉淀反应).
关键词 大豆花病毒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8株系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凯 任锐 +5 位作者 王涛 高乐 落金艳 刘士超 智海剑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毒病害,SMV株系SC18是我国东北和南方两大产区的优势株系,在黄淮大豆产区亦零星发生。本研究对5个抗×感杂交组合衍生后代分离群体接种SC18后,发现各组合F_1...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毒病害,SMV株系SC18是我国东北和南方两大产区的优势株系,在黄淮大豆产区亦零星发生。本研究对5个抗×感杂交组合衍生后代分离群体接种SC18后,发现各组合F_1均抗病,F_2表现3∶1(抗∶感)分离比,F_(2∶3)表现1∶2∶1(抗∶分离∶感)的分离比,表明5个抗病亲本(中作00-683、滨豆95-20、东大2号、中品661和RN-9)对SC18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杂交组合"中作00-683×东大2号"衍生后代分离群体接种SC18,F_2出现15∶1(抗∶感)的分离比,表明中作00-683与东大2号可能各携带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SC18的抗性,且独立遗传;抗×抗杂交组合"中作00-683×滨豆95-20"的F_1、F_2和F_(2∶3)在接种SC18后均未检测出感病株,表明中作00-683与滨豆95-20所携带的对SC18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利用RN-9×7605重组自交家系将RN-9对SC18的抗病基因Rsc18定位到大豆6号染色体(C2连锁群)SSR标记Satt286和Satt277之间,遗传距离为6.12和4.6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病毒(smv)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不同株系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细胞的超微病变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文龙 王月明 +3 位作者 侯春燕 张洁 张孟臣 王冬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以大豆品种冀豆7号和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8、N3分别组成感病和抗病组合,运用电子显微镜比较观察了不同组合中大豆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抗病组合的叶肉细胞中,侵染早期(接种8~12h),叶绿体膨胀,叶绿体片层结构轻微零... 以大豆品种冀豆7号和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8、N3分别组成感病和抗病组合,运用电子显微镜比较观察了不同组合中大豆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抗病组合的叶肉细胞中,侵染早期(接种8~12h),叶绿体膨胀,叶绿体片层结构轻微零乱,核染色质发生凝集现象;接种后24h,叶绿体继续膨胀变形,线粒体结构清晰完整,核变形严重;侵染后期(接种后72 h),细胞核近乎衰败,双层核膜已基本辨认不清,叶绿体结构基本解体。此时线粒体嵴突已发生退化,只有双层膜结构,内部出现空虚状态。细胞中的病毒粒子很少,也没发现柱状内含体结构。在此过程中,叶绿体和细胞核是最早做出反应的细胞器,而线粒体是最后解体的细胞器。感病组合中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比抗病组合晚了10 h以上,细胞器的结构变化特征与抗病组合相似,但在所观察的整个互作过程中,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衰退是同步的,显示出了细胞被动死亡的特征;且在细胞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叶绿体上均有淀粉粒的积累,另外还观察到线粒体的异常增加现象,这可能是为了病毒粒子的增殖和柱状内含体的产生提供能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病毒(smv) 细胞超微结构 染色质凝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豫皖大豆产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大刚 田震 +5 位作者 李凯 李华伟 黄志平 胡国玉 张磊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6-809,共4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对2010年采集的鲁豫皖等大豆产区14个县市的383份病毒病样进行生物纯化及血清学检测,得到64个SMV分离物及部分其他病毒分离物。利用一套...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对2010年采集的鲁豫皖等大豆产区14个县市的383份病毒病样进行生物纯化及血清学检测,得到64个SMV分离物及部分其他病毒分离物。利用一套统一的SMV株系鉴别寄主对64个SMV阳性分离物进行接种鉴定。根据其在10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将其归为13个株系。其中11个株系与以往在该地区鉴定的株系SC3-SC9、SC11、SC13-SC15相同,一个株系是以往在该地区没有发现而在其他地区存在的株系SC17,另外一个是以往从没有发现过的株系,它能侵染广谱抗源科丰1号,为中强毒株系,现定名为SC22。株系SC3、SC7、SC8和SC13目前仍然是鲁豫皖等地区的主要流行株系,其比率分别为23.4%、14.1%、15.6%和10.9%,是抗病育种和品种审定需要考虑的株系。本研究明确了鲁豫皖等地区SMV株系的变化趋势,可为确定当地大豆抗病育种的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豫皖 大豆 大豆花病毒 株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