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氯仿/甲醇(2∶1)溶液,石油醚,丙酮,正丁醇及醋酸铅沉淀的方法将大豆粕酒精可溶物分离为B1、B2、B3、B4、B5、B66个组分。初步判定B1为甾甙类物质、B2为中性脂肪类物质。红外光谱(IR)分析确定了B6组分为磷脂,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B...使用氯仿/甲醇(2∶1)溶液,石油醚,丙酮,正丁醇及醋酸铅沉淀的方法将大豆粕酒精可溶物分离为B1、B2、B3、B4、B5、B66个组分。初步判定B1为甾甙类物质、B2为中性脂肪类物质。红外光谱(IR)分析确定了B6组分为磷脂,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B5为大豆低聚糖,其中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的含量分别为32.17%,4.27%,17.54%。液质联用(LC MS)的方法确定B3组分中4种异黄酮和一种大豆皂甙,即金雀异黄甙(genistin),大豆甙(daidzin),丙二酰金雀异黄甙(6" O maloyl genistin),丙二酰大豆甙(6" O malonyldaidzin)和大豆皂甙Bb(soysaponinBb)。展开更多
文摘使用氯仿/甲醇(2∶1)溶液,石油醚,丙酮,正丁醇及醋酸铅沉淀的方法将大豆粕酒精可溶物分离为B1、B2、B3、B4、B5、B66个组分。初步判定B1为甾甙类物质、B2为中性脂肪类物质。红外光谱(IR)分析确定了B6组分为磷脂,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B5为大豆低聚糖,其中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的含量分别为32.17%,4.27%,17.54%。液质联用(LC MS)的方法确定B3组分中4种异黄酮和一种大豆皂甙,即金雀异黄甙(genistin),大豆甙(daidzin),丙二酰金雀异黄甙(6" O maloyl genistin),丙二酰大豆甙(6" O malonyldaidzin)和大豆皂甙Bb(soysaponinBb)。
文摘以大豆粕为原料,采用加压酸解的方法制备了复合氨基酸溶液,再与月桂酰氯反应合成了N-月桂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月桂酰氯体积比、p H、反应温度、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酰化产物的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大豆粕合成N-月桂酰基复合氨基酸工艺条件为: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月桂酰氯体积比3.2∶1,p H 10.2,反应温度35.5℃,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1.6∶1,反应时间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产率为91.31%,产物表面活性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