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1
作者 冯元霞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年第1期5-5,共1页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其核心是选择宜密植、矮杆或半矮杆品种、缩小行距、增加密度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 大豆窄行密植 品种 整地 播种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生产计划采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2
作者 刘忠堂 《大豆科技》 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
本文介绍了大豆窄行密植的适应条件和栽培技术,主要是选用半矮秆、抗倒伏、耐密植的品种,窄行密植种植,深松分层施肥,化学除草及选用窄行密植播种机五个方面的技术。
关键词 大豆窄行密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窄行密植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李勇 《农家科技》 2022年第11期38-39,共2页
大豆是河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积极开展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坚持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适时增加密度提高产量,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改善大豆群体结构,增加叶面积指数,提... 大豆是河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积极开展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坚持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适时增加密度提高产量,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改善大豆群体结构,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与传统宽行距播法相比,大豆窄行密植可增产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能利用率 叶面积指数 大豆窄行密植 栽培技术 增产增效 油料作物 河南省安阳市 农机农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推广
4
作者 李哲男 崔东范 金波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23期89-90,共2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在不断提高。其中,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农业技术。人们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和作物的特点,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基于此,文章对大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在不断提高。其中,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农业技术。人们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和作物的特点,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基于此,文章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进一步做好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窄行密植 栽培技术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敬涛 《农村百事通》 2000年第13期25-,共4页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以选用宜密植、茎秆强壮、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使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分布更合理、更均匀,从而充分利用土地及光能资源,增加群体干物质含量及绿叶面积,进而增加产量,经试验其增产效果...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以选用宜密植、茎秆强壮、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使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分布更合理、更均匀,从而充分利用土地及光能资源,增加群体干物质含量及绿叶面积,进而增加产量,经试验其增产效果在15%以上。现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法常用的种植方式有两种:①垄距130~140厘米,垄上播6行,小行距16厘米。②垄距97.5~105厘米,垄上播4行。该方法适于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力较高、雨水较充沛、栽培管理较为细致的地区。   2.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法它是指在45厘米的垄上双条播种,相当于有垄作基础的窄行播种,中心垄距为45厘米,小行距为12厘米。可用大豆窄行密植专用播种机播种。此方法适于土壤肥力不太高的地区和较为冷凉的地区,由于植株不过于繁茂,大豆生育前期可以用机械中耕、人力除草。   3.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法这项技术适于机械化水平高、化学除草技术好、地多人少的国营农场和部分农村。这类地区是大豆、小麦主产区,可实行麦豆轮作。可采用谷物播种机进行播种。平行密植的行距有15厘米、22.5厘米、30厘米等形式,但在现有品种条件下,以行距22.5厘米、株距10厘米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
全文增补中
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群落组成与发生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付丽 高同彬 +1 位作者 闫春秀 赵长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通过W曲线五点取样法,调查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的杂草群落组成和发生特点。调查结果表明,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群落组成复杂,为多种优势杂草群落,不同地区杂草群落组成不同;种群密度大,发生密度200株/m左右。发生特点表现为:... 通过W曲线五点取样法,调查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的杂草群落组成和发生特点。调查结果表明,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群落组成复杂,为多种优势杂草群落,不同地区杂草群落组成不同;种群密度大,发生密度200株/m左右。发生特点表现为:杂草群落按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模式增长;发生较集中,发生高峰期仅10d左右;杂草发生高峰期比大豆出苗高峰期早4~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群落组成 发生特点 平作密植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