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份大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表型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孙浩月 韩冬伟 +6 位作者 张笛 王振 朱治佳 王连霞 张金东 李明 袁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为了解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60份大豆资源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0份大豆资源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在3.00%~93.40%之间,其中4粒荚数变... 为了解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60份大豆资源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0份大豆资源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在3.00%~93.40%之间,其中4粒荚数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60份大豆资源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第四大类主要来自于国外资源,主要特征为底荚高度较低、结荚较密、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表现最高的是编号ZY495,得分为5.40。其次为ZY533,得分为4.40。研究表明,160份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背景,为黑龙江大豆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表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荚粒数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现军 胡正 +5 位作者 姜雪敏 王世佳 陈向前 张惠媛 张辉 姜奇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79-2186,共8页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大豆品质与产量,筛选耐盐大豆资源对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意义重大。为建立大豆苗期耐盐鉴定评价体系,设置淡水和NaCl含量为0.9%~1.8%的10个等差梯度,以蛭石为培养基质,大豆2片真叶始现时开始盐处理。结果表明, 1.2%盐...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大豆品质与产量,筛选耐盐大豆资源对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意义重大。为建立大豆苗期耐盐鉴定评价体系,设置淡水和NaCl含量为0.9%~1.8%的10个等差梯度,以蛭石为培养基质,大豆2片真叶始现时开始盐处理。结果表明, 1.2%盐处理16 d时,不同大豆种质资源耐盐等级四分位差值最大,是大豆苗期耐盐鉴定评价的最适条件。利用大豆苗期耐盐鉴定评价体系对来自国内外的504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耐盐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5级的大豆资源依次为46份、146份、157份、79份、76份。利用GmSALT3基因的分子标记对1级耐盐资源进行检测,其中40份(86.96%)大豆材料扩增结果与GmSALT3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相符合。为分析大豆苗期鉴定过程中盐胁迫浓度的变化趋势,确立了土壤含盐量(Y,%)与电导率(X,mScm^(–1))的回归方程:Y=0.278X–0.0618,预测精准度在95%以上。测定统计了从盐处理开始至调查结束时的培养基质含盐量变化趋势,培养基质含盐量基本维持在13 mS cm^(–1)左右。本研究为大豆苗期规模化耐盐性鉴定和培育耐盐新种质提供了技术体系和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苗期耐盐体系 苗期耐盐资源 土壤含盐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南方大豆种质资源在贵阳地区的性状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陈佳琴 杨春杰 +5 位作者 娄利娇 谭春燕 何兵 龚锡震 徐熙 朱星陶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为深入了解南方大豆资源的特性,筛选鉴定具有优异特殊性状的种质,以311份来自四川、云南、南京种质资源库以及贵州本地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贵阳地区种植,鉴定不同大豆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在贵阳地区的表现,... 为深入了解南方大豆资源的特性,筛选鉴定具有优异特殊性状的种质,以311份来自四川、云南、南京种质资源库以及贵州本地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贵阳地区种植,鉴定不同大豆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在贵阳地区的表现,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呈现多样性。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节数、有效分枝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生育期等10个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1.06%,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9.54%,变异系最小的是蛋白质含量,仅有5.72%。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为91~131 d,蛋白质含量为13.80%~47.72%,脂肪含量为14.19%~22.43%。百粒重在13~19.9 g之间的种质最多,占比59.81%;单株粒重为2.48~25.44 g,不同资源之间单株粒重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311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I脂肪含量、单株粒重较高,可以作为南方高油高产资源材料进行研究利用。综上,南方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资源以贵阳地区为种植背景,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新品种选育时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相应性状特性的种质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贵阳地区 性状 分析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靳立梅 徐鹏飞 +12 位作者 吴俊江 李文滨 邱丽娟 常汝镇 陈维元 于安亮 王金生 南海洋 陈晨 韩英鹏 陈艳秋 丁广洲 张淑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大豆疫霉根腐病 下胚轴伤口接种法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书君 张玉华 +9 位作者 薛庆喜 姚远 刘爱群 黄承运 李云辉 李志学 王福录 高国金 田中艳 尤青山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2,共6页
1991~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上盆栽鉴定方法,对安徽、河北、福建、山东等24个省市保存的3355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和186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分别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栽培大豆免... 1991~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上盆栽鉴定方法,对安徽、河北、福建、山东等24个省市保存的3355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和186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分别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栽培大豆免疫的5份,占参试材料的0.15%,抗病的19份,占参试材料的0.57%,这些抗病品种多为黑色种皮。在鉴定的野生大豆和南方各省的大豆种质资源中没有发现免疫和抗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生理小种 大豆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东北SMV1号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文福 刘春燕 +7 位作者 于妍 蒋洪蔚 李灿东 宋万坤 孙佳莹 孙殿君 陈庆山 胡国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采用556份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2006和2007年连续两年分别接种SMV1号和3号株系,对其成株抗性和种粒斑驳抗性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接种1号株系的成株抗病资源446份,占80.2%;抗种粒斑驳资源107份,占19.2%;对成株和种粒斑驳均表现... 采用556份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2006和2007年连续两年分别接种SMV1号和3号株系,对其成株抗性和种粒斑驳抗性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接种1号株系的成株抗病资源446份,占80.2%;抗种粒斑驳资源107份,占19.2%;对成株和种粒斑驳均表现抗性的资源103份,占18.5%。接种3号株系的成株抗病资源151份,占27.2%;抗种粒斑驳资源87份,占15.7%;对成株和种粒斑驳均表现为抗性的资源76份,占13.7%。对1号和3号株系,在成株和种粒抗性上均表现抗病的资源69份,占12.4%。以上资源特别是兼抗资源在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中应予以重视。研究还显示,来自辽宁和吉林的供试资源对1号和3号株系的成株和种粒抗性均较好;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黑龙江的供试资源对1号株系的成株抗性较好,但对1号和3号株系的种粒抗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种粒斑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8
7
作者 许世蛟 辛俊 +2 位作者 孙莉 梁晓娟 赵言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0-12,共3页
通过调查分析江苏省大豆种质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影响该省大豆种质资源变动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该省大豆种质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保存和利用 对策研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抗病性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淑梅 李宝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2,287,共5页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用混合菌种测定8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的抗病性;同时测定69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的抗性谱。在重复测定中表现抗病的材料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7.5%;表现中抗的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15%;...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用混合菌种测定8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的抗病性;同时测定69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的抗性谱。在重复测定中表现抗病的材料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7.5%;表现中抗的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15%;感病材料为62份,占供试材料的77.5%。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全抗的材料有12份,占供试材料的17.4%;对七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表现中等抗性的有4份,占供试材料的5.8%;1份材料对1号、9号、11号、24号表现中等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无论在混合菌种和分生理小种测定中,在相同的材料上抗性反应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大豆疫霉病 抗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瑾 汪孝璊 +2 位作者 叶文武 郑小波 王源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2,共11页
为系统鉴定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改进的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方法,利用8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对2017和2018年从黄淮海地区各育种单位收集的38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22个品种(系)对超... 为系统鉴定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改进的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方法,利用8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对2017和2018年从黄淮海地区各育种单位收集的38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22个品种(系)对超强毒力菌株PsJS2表现抗性,超过90%的品种(系)对弱毒力菌株Ps1、Ps3和Ps5均表现抗性。所有大豆品种(系)对8个菌株共产生36种反应型。将待鉴定品种(系)与鉴别寄主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的反应型进行比较,其中有63个品种(系)可能含有抗病基因Rps1b,36个可能含有抗病基因Rps3a,15个可能含有Rps1d;255个品种(系)的32种反应型与任何已知鉴别寄主的反应型均不一致,表明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抗病基因的组合。本研究通过室内快速抗性鉴定,发现河南、河北、北京、安徽、山东、山西等地均含有丰富的大豆抗病种质资源,且具有丰富的抗性多样性。其中,河南、山东等地含有丰富的含有抗病基因Rps1b的抗性资源,河北、北京等地含有丰富的含有抗病基因Rps3a的抗病资源,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大豆种质利用及抗病基因挖掘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腐病 大豆疫霉 大豆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抗病基因 黄淮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尖镰孢根腐病种质资源鉴定
10
作者 赵雅楠 曲雪 +4 位作者 扎比热 孙玲玲 周润南 王洋 任洪雷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为进一步筛选尖镰孢根腐病的抗性材料,本研究以分离频率高且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孢菌为供试菌株,采用高粱粒接种法对来自美国及国内18个省份的38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大豆尖镰孢根腐病抗性鉴定,通过计算其病情指数筛选具有表型差异的抗性... 为进一步筛选尖镰孢根腐病的抗性材料,本研究以分离频率高且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孢菌为供试菌株,采用高粱粒接种法对来自美国及国内18个省份的38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大豆尖镰孢根腐病抗性鉴定,通过计算其病情指数筛选具有表型差异的抗性材料,并选取一对具有代表性的抗感品种观察其接菌处理后的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38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鉴定出高抗种质8份,占品种总数的2.1%,低抗种质297份,占比77.95%,感病种质64份,占比16.8%,高感种质12份,占比3.15%,未发现免疫种质;在79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中包含1份高抗材料,占总资源的0.26%,17份低抗材料,占比18.64%,1份感病材料,占比1.84%,未发现免疫和高感材料;高感种质感病后植株萎蔫且株高明显低于未接菌植株,而高抗种质接菌后株高与未接菌对照无明显差距。此次研究筛选出8份对尖镰孢根腐病表现出高抗性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为后续抗病机制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尖孢镰孢菌根腐病 抗性鉴定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鹏飞 吴俊江 +5 位作者 范素杰 陈晨 李宁辉 王金生 李文滨 张淑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275,共4页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分离到的大豆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对292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153份、其它大豆栽培品种139份)和23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资源抗病80份,占27.4%,中间类型93...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分离到的大豆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对292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153份、其它大豆栽培品种139份)和23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资源抗病80份,占27.4%,中间类型93份,占31.8%,感病119份,占40.8%。153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49份,占农家品种的32.0%,表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野生大豆资源中抗病的有49份,占20.8%;中间类型55份,占23.3%;感病132份,占55.9%。鉴定的这些高抗资源可为我国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大豆疫霉根腐病 3号生理小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12
作者 张武 李春杰 +5 位作者 焦晓丹 杨树 项鹏 吴俊彦 李艳杰 战丽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2,共7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耐情况,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113份大豆育成品种或育种材料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开展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19%;5份中间类...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耐情况,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113份大豆育成品种或育种材料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开展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19%;5份中间类型种质,占鉴定总数的4.42%。其中,从第三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1份抗病种质,中间类型种质1份;从第四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3份,中间类型种质2份;从第五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1份,中间类型种质2份;从第六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2份,未见中间类型种质。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带参试材料中均存在抗性种质。该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培育和利用抗疫霉根腐病大豆种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种质资源 抗病性鉴定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优异种质资源北丰11(北87-9)育种间接利用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美玲 郭泰 +5 位作者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赵海红 徐杰飞 赵星棋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9期2-9,共8页
大豆新种质北丰11(北87-9)既是优良品种又是优异种质资源,间接(二级或三级利用)作育种亲本利用,已育成大豆新品种72个,其中:省与国家两级审定品种3个(合农85、合农76、佳豆30),国家级审定品种9个(合农118、合农134、华疆9号、北豆22、嫩... 大豆新种质北丰11(北87-9)既是优良品种又是优异种质资源,间接(二级或三级利用)作育种亲本利用,已育成大豆新品种72个,其中:省与国家两级审定品种3个(合农85、合农76、佳豆30),国家级审定品种9个(合农118、合农134、华疆9号、北豆22、嫩奥5号、东农63、来豆2号、登科1号、圣豆37),两省(区)审定品种1个(北豆42),省(区)级审定品种59个,涉及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及种子管理部门34个。该种质资源经过育种直接利用(一级利用)后,再经过育种间接利用(二级或三级利用),重要性状与基因遗传及选择效果更理想,包括产量、品质、百粒重、抗病性、熟期、适应性等性状,特别是早熟性,不仅能传承自身优良基因与性状,还能和改良亲本的优良性状与基因互补,是目前品种改良创新的核心或骨干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优异种质资源 北丰11(北87-9) 育种间接利用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省份大豆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家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10-12,共3页
应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山西省、河北省等10个省市保存的5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SCN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的9份,占参鉴材料的1.8%,抗病品种7份,占参鉴材料1.4%。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生理小种 大豆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欧洲大豆种质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业丽 刘萍萍 +5 位作者 何琳 郑宝香 王茂青 郑蛟龙 孙铭江 胡喜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大豆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及利用对育种创新及品种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明确中国和欧洲大豆之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及欧洲种质资源在北安的表现,丰富我国大豆种质资源,本试验以158份中国和欧洲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 大豆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及利用对育种创新及品种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明确中国和欧洲大豆之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及欧洲种质资源在北安的表现,丰富我国大豆种质资源,本试验以158份中国和欧洲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对中国和欧洲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精准鉴定。结果表明:121份中国和欧洲大豆种质在北安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中国种质63份,欧洲种质58份,MG00组是北安最适宜的熟期组。欧洲种质以紫花、圆叶、无限结荚习性为主,粒形、脐色丰富。欧洲种质株高、节间长度、有效分枝数、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和大于中国种质;中国种质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大于欧洲种质。中国和欧洲大豆种质资源产量差异显著,但较对照品种克山1号增产的种质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和欧洲大豆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北安 熟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生态遗传解析,开辟设计育种新径 大豆专家盖钧镒院士新书出版
16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东北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的生态遗传与育种贡献》系“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凝聚了盖钧镒院士团队十年科研成果,评审专家认为该成果在大豆种质资源群... 《中国东北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的生态遗传与育种贡献》系“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凝聚了盖钧镒院士团队十年科研成果,评审专家认为该成果在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遗传研究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规划 科研成果 出版发行 大豆种质资源 评审专家 遗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引种规律的研究——Ⅱ 美国大豆品种在我国试种的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汝镇 李福山 马德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共10页
美国由一个不产大豆的国家,一跃而为世界大豆的主产国家,品种改良工作起了重要作用。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美国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大量引入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其中在美国表现较适应的品种为亲本,自四十年代以来,育成了高产... 美国由一个不产大豆的国家,一跃而为世界大豆的主产国家,品种改良工作起了重要作用。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美国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大量引入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其中在美国表现较适应的品种为亲本,自四十年代以来,育成了高产、抗病虫、有良好农艺性状以及高油或高蛋白的大豆品种。 1940年以前美国大豆面积不大,又主要作为干草收获,1941年收获籽粒用的大豆面积达到590万英亩,首次超过用于干草目的而收获的大豆(550万英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种质资源 品种改良 大豆 大豆花叶病 大豆病害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莉萍 张乃群 张驰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期48-49,共2页
野生大豆属于蝶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大豆虽然在形态、生长习性等方面和栽培大豆有明显差别,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不存在物种隔离。野生大豆的许多优良基因是栽培大豆所不具备的,野生大豆的营养物质含量高、结实率高、适应... 野生大豆属于蝶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大豆虽然在形态、生长习性等方面和栽培大豆有明显差别,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不存在物种隔离。野生大豆的许多优良基因是栽培大豆所不具备的,野生大豆的营养物质含量高、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病害能力强等生产潜力,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大豆种质资源。耕地土壤中盐分浓度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盐分浓度 优良基因 大豆种质资源 生产潜力 现代农业 蝶形花科 营养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西南地区春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红娟 蒋晓英 +3 位作者 官玲 雷开荣 林清 白文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5,共9页
为探讨利用DUS测试性状对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更好地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评价与分类,本研究以106个适合西南地区种植的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31个DUS测试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不同类型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和... 为探讨利用DUS测试性状对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更好地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评价与分类,本研究以106个适合西南地区种植的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31个DUS测试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不同类型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1个DUS测试性状的15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4.94个。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小于1,假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05~1.42,测量型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1.43~1.91。本研究首次使用的9个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5~1.28。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花色与大豆幼苗下胚轴花青甙是否显色高度相关。聚类分析将106个品种分为4组,每个组群具有各自独特的表型特征。研究结果说明DUS测试性状多且多样性高,能够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基于DUS测试性状的聚类分析划分不同种质类型,筛选出20份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评价 DUS测试性状 性状类型 优异种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科学》第26卷总目次
20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0-990,共11页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大豆分离蛋白 胞囊线虫 盖钧镒 大豆科学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