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李傲宇 李瑞敏 +1 位作者 陈翼芝 于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31-36,共6页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效果较为明显的缓解剂。本试验以大豆吉育204为材料,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分别外源施加浓度为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进行培养皿...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效果较为明显的缓解剂。本试验以大豆吉育204为材料,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分别外源施加浓度为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进行培养皿纸上发芽试验,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以及幼苗鲜重和苗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0(空白对照、未经NaCl胁迫)相比,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苗长分别下降了28.34%、21.67%、35.89%、47.79%、21.16%和47.82%,相对盐害率30.91%。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苗长均有促进作用,并降低了相对盐害率。其中,与CK1(NaCl胁迫)相比较,0.2 mmol/L褪黑素处理的盐胁迫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苗长分别提高23.00%、25.00%、43.43%、66.84%、20.19%和19.12%,并使相对盐害率降至23.48%。褪黑素对大豆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整体上优于水杨酸,可作为大豆抵御盐胁迫的较优缓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水杨酸 褪黑素 大豆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艺心 高会 汪自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57,共5页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除其自身的种子活力对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之外,一些物理因素如温度、水分、浸种时间和次数、电场以及一些化学因素如化学气体、化学药剂、酸碱、金属离子、生物种衣剂、污灌、植物组织提取液、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土壤...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除其自身的种子活力对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之外,一些物理因素如温度、水分、浸种时间和次数、电场以及一些化学因素如化学气体、化学药剂、酸碱、金属离子、生物种衣剂、污灌、植物组织提取液、土壤有机化合物和土壤真菌等也可能对大豆种子萌发产生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文章对近几年在影响大豆种子萌发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大豆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萌发 种子活力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土壤与镉对大豆萌发种子抗氧化保护酶的复合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文可佳 刘婷婷 周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共4页
为探索酸化土壤与镉对大豆萌发种子抗氧化保护酶的复合影响,采用种子常规萌发试验的方法,模拟pH=5.93和pH=2.5的酸化土壤,并用0.182mg·L^(-1)和20mg·L^(-1)的Cd^(2+)处理大豆种子,测定不同酸化土壤及镉浓度胁迫对大豆萌发种... 为探索酸化土壤与镉对大豆萌发种子抗氧化保护酶的复合影响,采用种子常规萌发试验的方法,模拟pH=5.93和pH=2.5的酸化土壤,并用0.182mg·L^(-1)和20mg·L^(-1)的Cd^(2+)处理大豆种子,测定不同酸化土壤及镉浓度胁迫对大豆萌发种子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酸化土壤(pH=5.93)或低质量浓度镉(0.182mg·L^(-1))可激活POD与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及质膜透性,且与胁时相关;复合处理上述效应更显著,但随胁时延长4指标变幅加大,膜系统恢复时间推后。重度酸化土壤(pH=2.5)与高质量浓度镉(20mg·L^(-1))胁迫下的POD与CAT活性随胁时延长而降低,MDA含量及质膜透性则随胁时延长而升高;低-高、高-高复合处理时,4指标随胁时延长变幅更大,7d时偏离CK更显著,且CAT、MDA和质膜透性峰值推后。由此可见,酸化土壤与镉复合污染可加剧对种子萌发的伤害,二者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大豆萌发种子 酸化土壤 抗氧化保护酶 复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