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选择方法及选择强度对三种类型大豆杂交组合后代选择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新海 王金陵 +3 位作者 杨庆凯 邹继军 焦少杰 王丽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6-762,共7页
以进化程度不同的三种类型大豆四个品种配制的三种杂交组合F_2至F_4代为材料,采用系谱法、摘荚法及5%、10%、25%入选率的混合选择法按共同目标进行定向选择,以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效应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 以进化程度不同的三种类型大豆四个品种配制的三种杂交组合F_2至F_4代为材料,采用系谱法、摘荚法及5%、10%、25%入选率的混合选择法按共同目标进行定向选择,以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效应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野生或半野生组合中,摘荚法或25%混合选择法选的材料成熟略晚2~3日,平均百粒重较小;而在栽培组合中系谱法或5%混合选择法选的材料有成熟略晚、种粒较大倾向。25%混选法或摘荚法选的材料植株较高,其次是10%混选法,5%混选法及系谱法入选材料较矮。在半野生组合中,采用10%混选法易于选取株高适宜、主茎节数多的大粒型材料。植株抗倒伏性的选择效果与株高相似。炸荚性不是一个难以克服的性状,各种选择方法的选择效果均十分相近。产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差异不显著。在半野生组合中,10%、25%混选法及摘荚法选的材料蛋白质含量较高。(2)摘荚法及25%混选法选的材料性状变异较大,其次为10%混选法。(3)生育期、株高、抗倒伏性及百粒重的实际遗传进度均以系谱法、5%及10%混选法较大,产量性状的遗传进度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不同选择处理方法对不同组合类型材料的不同性状选择效果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杂交组合类型材料的不同性状应运用不同的选择方法及选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方法 选择强度 大豆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