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研究
1
作者 田仁红 邱建强 +10 位作者 彭凯 孙文豪 董芮绮 鲁慧杰 赵红霞 陈冰 陈文淳 郭慧 朱喜锋 李国立 黄文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54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组)、7S组、11S组,每组3个重复。细胞培养48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细胞抗氧化指标、细...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组)、7S组、11S组,每组3个重复。细胞培养48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细胞抗氧化指标、细胞炎症因子含量、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与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7S组和11S组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3)、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大豆抗原蛋白7S诱导ROS累积、加剧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及破坏细胞屏障的效果强于大豆抗原蛋白11S。综上所述,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通过破坏细胞膜完整性,释放AKP和LDH,诱导ROS累积,促进细胞促炎因子分泌,上调细胞凋亡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抑制细胞活性并导致细胞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大豆抗原蛋白 肠道细胞 致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酶解去除大豆粕中的抗原蛋白研究
2
作者 阴正兴 王博 +3 位作者 王文博 郭晓杰 苏丽娟 郭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3,共6页
为了筛选最佳固态酶解去除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技术方案,试验选取淀粉酶、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复合酶,用酶解模拟、小试与中试,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发酵2 d时,豆粕抗原的去除效果... 为了筛选最佳固态酶解去除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技术方案,试验选取淀粉酶、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复合酶,用酶解模拟、小试与中试,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大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发酵2 d时,豆粕抗原的去除效果5.0‰XBS碱性蛋白酶>2‰XBS碱性蛋白酶>0.7‰XHY淀粉酶>0.7‰XHY复合酶>0.7‰NNJ角蛋白酶>0.7‰XBS碱性蛋白酶,但综合考虑成本选择性价比最高的5.0‰XBS碱性蛋白酶。固态酶解时,2.0‰GY复合菌粉、水分含量39%、外加水温40℃、恒温培养37℃静置发酵2 d,1 kg小试时抗原蛋白去除率达80.6%。用相同方法在40 kg体系中试,抗原蛋白去除率达81.08%。因此生产中选用5.0‰XBS碱性蛋白酶及上述发酵条件可以提高抗原蛋白的去除率,也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原蛋白 蛋白酶 淀粉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联合酶解对大豆球蛋白抗原性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赵青青 李梦瑶 +2 位作者 布冠好 汪眻 谢一敬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82,共8页
旨在为开发低敏性大豆蛋白产品提供理论基础,以大豆中主要致敏蛋白大豆球蛋白(11S)为原料,采用不同超高压(100~600 MPa)预处理后用复合蛋白酶水解,对其抗原性、水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Tricine-SDS-PAGE... 旨在为开发低敏性大豆蛋白产品提供理论基础,以大豆中主要致敏蛋白大豆球蛋白(11S)为原料,采用不同超高压(100~600 MPa)预处理后用复合蛋白酶水解,对其抗原性、水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Tricine-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进行分析,探究处理前后11S抗原性及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高压联合酶解处理对11S的抗原抑制率和水解度均有影响,其中600 MPa超高压联合酶解处理11S的抗原抑制率最低,水解度最高,分别为36.69%和8.98%;600 MPa超高压联合酶解处理对11S结构的影响最大,11S中酸、碱性亚基明显被降解,11S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显著升高,β-折叠含量显著降低,11S三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紫外最大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并伴随紫外光谱蓝移,荧光光谱红移。综上,超高压联合酶解处理能够改变11S的构象,进而显著降低其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超高压联合酶解 抗原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抗原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永锋 陈屹轩 +3 位作者 布冠好 高雪丽 赵青青 罗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9,共7页
旨在为开发大豆蛋白的脱敏技术提供参考,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不同挤压膨化温度下SPI的抗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氨基酸组成、溶解度、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表面疏水性进行分... 旨在为开发大豆蛋白的脱敏技术提供参考,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不同挤压膨化温度下SPI的抗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氨基酸组成、溶解度、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表面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挤压膨化温度的升高,SPI抗原性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145℃时SPI的抗原性下降最为显著;SPI中抗原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α′、β亚基以及大豆球蛋白的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均发生明显降解;SPI的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无明显变化,营养性保持良好;SPI溶解度降低;氢键、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均是维持SPI空间结构的分子作用力,其中氢键起主要作用;SPI的紫外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紫外吸收强度及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SPI的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综上,挤压膨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PI的抗原性,并影响其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挤压膨化 抗原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原蛋白的组成及其致敏作用机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翠 蒋宗勇 +2 位作者 郑春田 汪仕奎 王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53-2063,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大豆抗原蛋白的分类、组成和特征,以及大豆球蛋白与β-伴大豆球蛋白可能的致敏作用机理。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大豆球蛋白 Β-伴大豆球蛋白 过敏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原及其对仔猪和犊牛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孙泽威 秦贵信 娄玉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一些可以引起幼龄动物胃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可造成动物肠道损伤,进而导致肠道吸收障碍,生长发育受阻。本文对大豆抗原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不同大豆制品中的可溶性抗原及大豆抗... 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一些可以引起幼龄动物胃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可造成动物肠道损伤,进而导致肠道吸收障碍,生长发育受阻。本文对大豆抗原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不同大豆制品中的可溶性抗原及大豆抗原对仔猪和犊牛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 仔猪 犊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和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莉芳 邢秀苹 +3 位作者 赖红娥 杨欢欢 秦贵信 杨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4,共8页
【目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尾的鲤稚鱼、(116.89±0.13)g/尾的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饲养试验。以鱼粉为... 【目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尾的鲤稚鱼、(116.89±0.13)g/尾的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m(玉米油)∶m(鱼油)=1∶1)为脂肪源,糊精、面粉作为饲料糖源,分别配制成5种等氮(鲤稚鱼和幼鱼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约为400和360g/kg)等能(总能分别约为16.9和15.2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30,60,90,120g/kg。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组织学方法,探讨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添加量为30,60,90,120g/kg组的鲤稚鱼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前肠皱襞高度、肠质量、肠长、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的增加,鲤幼鱼前肠、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的添加量为60,90,120g/kg组鲤幼鱼后肠皱襞高度、肠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lyicinin的添加量为120g/kg组鲤幼鱼肠长和肠长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肠道形态变化来看,当Glyicinin添加量为60g/kg时,鲤稚鱼肠绒毛开始出现局部断裂或破损;当Glyicinin添加量为90和120g/kg时肠道组织形态进一步被破坏,中肠和后肠受到Glycinin的影响较严重。当Glyicinin添加量为60g/kg时,鲤幼鱼肌层开始出现变薄的现象;当Glyicinin添加量为90和120g/kg时,肠道形态受到的影响较显著,绒毛出现断裂或者缺失。【结论】当鲤稚鱼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Glyicinin的添加量为30g/kg时,就会引起中肠和后肠皱襞高度下降;而当Glyicinin的添加量为60g/kg时会引起鲤幼鱼后肠皱襞高度下降,同时鲤稚鱼和鲤幼鱼肠道形态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稚鱼 幼鱼 肠道组织 大豆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水解对豆粕中大豆抗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章存 李乐静 +3 位作者 赵学伟 崔胜文 胡金强 王吉中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共4页
大豆是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其中主要蛋白成分7S和11S球蛋白也是致敏性较强的抗原蛋白。本试验研究了豆粕在Alcalase酶水解过程中7S和11S两种大豆抗原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10 min时7S伴球蛋白的α'、α和β亚基、酶解60 min时11... 大豆是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其中主要蛋白成分7S和11S球蛋白也是致敏性较强的抗原蛋白。本试验研究了豆粕在Alcalase酶水解过程中7S和11S两种大豆抗原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10 min时7S伴球蛋白的α'、α和β亚基、酶解60 min时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等主要抗原蛋白成分即被完全水解,同时新产生了23 ku和大量14 ku以下组分;酶解豆粕中95.1%的蛋白可溶于水,其中68.1%蛋白质可溶于三氯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大豆抗原蛋白 酶解 蛋白质亚基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解法去除大豆蛋白抗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章存 袁路阳 +3 位作者 张露 胡金强 安广杰 王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17-321,共5页
大豆蛋白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和较好的加工性能,是食品工业和动物营养中应用最广泛的植物蛋白。但大豆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过敏反应,是公认的八大过敏原之一。国内外对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加热处理效... 大豆蛋白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和较好的加工性能,是食品工业和动物营养中应用最广泛的植物蛋白。但大豆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过敏反应,是公认的八大过敏原之一。国内外对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加热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豆蛋白分子中存在序列性抗原决定簇。近年来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去除大豆蛋白抗原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发现,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对大豆蛋白分子的水解和降低抗原性效果较差。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等作用结果较好,但难以完全消除其抗原性。本文重点介绍生物酶解法降低大豆蛋白抗原性的研究进展,对单一酶解法不能完全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以及不同文献所得结果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现象的原因做了适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酶解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分离及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成贤 周安国 +1 位作者 王之盛 曹洪志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8-622,共5页
大豆主要抗原蛋白不同的特性决定其提取和分离方法很多,主要有:等电点沉淀法、冷沉淀法、盐析法、按离子强度不同而沉淀分离法、免疫法等,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影响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分离的因素包括提取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 大豆主要抗原蛋白不同的特性决定其提取和分离方法很多,主要有:等电点沉淀法、冷沉淀法、盐析法、按离子强度不同而沉淀分离法、免疫法等,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影响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分离的因素包括提取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本文就大豆主要抗原蛋白的组成结构、分离及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7S球蛋白 11S球蛋白 大豆球蛋白 Β-伴大豆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改性对大豆蛋白抗原性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布冠好 朱婷伟 陈复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为原料,在干热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取不同时间下的糖基化复合物。以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为指标,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在反应6 d时,糖基化产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为原料,在干热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取不同时间下的糖基化复合物。以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为指标,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在反应6 d时,糖基化产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分别降低了36.90%和18.12%。糖基化产物颜色加深,且游离氨基含量降低,说明大豆蛋白与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红外光谱中糖链的引入,使蛋白质分子展开,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降低,影响了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的抗原表位,从而可能使大豆蛋白的抗原性降低。糖基化反应影响抗原性的关键作用在于蛋白与糖结合部位对蛋白质结构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葡聚糖 糖基化 抗原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抗原性及功能特性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章存 王佩 +3 位作者 安广杰 胡金强 赵学伟 袁路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2,共5页
研究了风味蛋白酶水解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和抗原性变化规律以及酶解物的乳化、发泡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酶解10 min时,大豆主要抗原蛋白7S的3个亚基和11S的酸性亚基得到有效降解,且产生了分子质量为31、27、22 ku的新谱带,延长酶... 研究了风味蛋白酶水解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和抗原性变化规律以及酶解物的乳化、发泡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酶解10 min时,大豆主要抗原蛋白7S的3个亚基和11S的酸性亚基得到有效降解,且产生了分子质量为31、27、22 ku的新谱带,延长酶解时间至120 min时,新生成的谱带变化不大,表现出抗酶解特性。ELISA分析显示,酶解10 min时,大豆11S球蛋白和7Sβ-伴球蛋白的抗原活性剩余率分别降至43%和56%。酶解30 min时,两种蛋白的抗原活性剩余率分别为25%和34%。此指标与电泳图谱中亚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酶解10 min时,乳化性和发泡性明显提高,延长酶解时间,则乳化和发泡性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风味蛋白酶 蛋白质亚基 抗原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鉴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苏霞 王晓梅 +3 位作者 刘志刚 曾梦雅 吴研 陈家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根据文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区,采用PCR方法扩增出该抗原表位区基因片段,并通过酶切连接分别构建单体的pET表达载体(pET-sGly)和二聚体的pET表达载体(pET-dGly),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同时用Ni2+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sGly和dGly抗原表位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表达的单体sGly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而其二聚体dGly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sGly和dGly蛋白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sGly的抗原性更佳。成功构建的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单体sGly蛋白及其二聚体dGly蛋白的工程菌,为研制大豆主要过敏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制备用于大豆主要过敏原检测的试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主要过敏原 GLY M BD 30k 抗原表位区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抗原决定簇表征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单晓红 孙秀兰 +3 位作者 管露 张银志 尤继明 李红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1-774,共4页
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使用三种软件SOPMA、Swiss-model和DNAStar来预测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结果发现80-85、103-106、217-220、355-360这四段氨基酸残基序列是可能的抗原表位,为后续的蛋白表位实验提供了依据... 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使用三种软件SOPMA、Swiss-model和DNAStar来预测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的抗原表位,结果发现80-85、103-106、217-220、355-360这四段氨基酸残基序列是可能的抗原表位,为后续的蛋白表位实验提供了依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LY M BD 30K 抗原表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反应改善大豆抗原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家成 孙泽威 李婷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3-486,共4页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行业,但大豆中的抗原蛋白对人和动物有一定的致敏作用而不利于吸收和利用,有时甚至导致幼龄动物的死亡。因而改善大豆抗原蛋白功能特性及去除抗原蛋白的致敏性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该文...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行业,但大豆中的抗原蛋白对人和动物有一定的致敏作用而不利于吸收和利用,有时甚至导致幼龄动物的死亡。因而改善大豆抗原蛋白功能特性及去除抗原蛋白的致敏性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该文围绕蛋白质糖基化方法可安全有效的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这一特性,综述了糖基化方法对大豆抗原蛋白功能特性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期对大豆抗原蛋白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 大豆抗原蛋白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中抗原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元 秦贵信 +2 位作者 张晓东 孙泽威 鲍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3-617,共5页
自发现大豆蛋白中抗原物质可引起幼龄动物发生过敏以来,大豆抗原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所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存在影响了大豆的营养价值,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利用。本文综述了大豆抗原分离提纯与有效加工灭活的方法,以及大豆抗原在仔猪... 自发现大豆蛋白中抗原物质可引起幼龄动物发生过敏以来,大豆抗原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所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存在影响了大豆的营养价值,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利用。本文综述了大豆抗原分离提纯与有效加工灭活的方法,以及大豆抗原在仔猪、犊牛和鼠体内抗营养作用及消化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其致敏机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 分离提纯 抗营养 消化 加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转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梅慧敏 周颖 +5 位作者 张越 谢佳倩 李抗 易丹 丁斌鹰 王蕾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6-50,共5页
试验研究了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仔猪12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含4%酪蛋白的基础日粮)和大豆分离蛋白组(饲喂含4%伴大豆分离蛋白的基础日粮)。试验为期7 d,采血... 试验研究了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杜×长×大)仔猪12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含4%酪蛋白的基础日粮)和大豆分离蛋白组(饲喂含4%伴大豆分离蛋白的基础日粮)。试验为期7 d,采血后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组织样品,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肠道损伤和肠道功能相关基因等数据。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降低了仔猪的日增重,提高了仔猪料重比和腹泻率。2大豆分离蛋白提高了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隐窝深度,降低了十二指肠的绒毛宽度、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面积。3在日粮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降低了十二指肠和回肠AQP 3、Villin、MMP3及空肠AQP10的基因表达水平;提高了空肠Bcl-2、CFTR、Pep T1、SGLT-1、NHE3、AQP 3、AQP 4、AQP 8和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因此,大豆抗原蛋白调控肠道黏膜损伤与修复和转运通道基因的表达,改变了肠道的正常组织形态,进而降低了仔猪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仔猪 生长性能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大豆抗原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诗尧 赵元 +3 位作者 刘丹丹 鲍男 赵寒冬 张迪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8-521,共4页
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和不易灭活的特性,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动物饲料行业的应用。因而在当前蛋白质资源短缺的形式下,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出大豆中的抗原蛋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综述了几种有关大豆抗原... 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和不易灭活的特性,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动物饲料行业的应用。因而在当前蛋白质资源短缺的形式下,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出大豆中的抗原蛋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综述了几种有关大豆抗原蛋白的常用检测方法,并比较其检测效果,为生产中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竞争ELISA 双抗夹心ELISA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原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仔猪的过敏反应 被引量:21
19
作者 游金明 王自蕊 +2 位作者 瞿明仁 黎观红 潘珂 《饲料工业》 2007年第21期53-56,共4页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Hancock等,2000;Friedman和Brandon,2001)。但大豆中含有的多种抗营养因子因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而危害着畜禽(...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Hancock等,2000;Friedman和Brandon,2001)。但大豆中含有的多种抗营养因子因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而危害着畜禽(尤其是幼龄畜禽)的健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豆制品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生物学特性 过敏反应 仔猪 抗营养因子 消化吸收 营养物质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血清大豆抗原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寇亚楠 马良友 +2 位作者 罗莹 王希春 吴金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2,共6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大豆抗原蛋白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用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进行致敏,然后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及血清稀释倍数,并对其他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建立检测血清大豆抗原蛋白11S、7S抗体... 【目的】研究并建立大豆抗原蛋白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用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进行致敏,然后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及血清稀释倍数,并对其他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建立检测血清大豆抗原蛋白11S、7S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立待测血清判定标准,并对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重复性、准确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建立的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1S抗原蛋白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2.0μg/mL,包被作用时间37℃下2h;将10g/L BSA作为封闭液,37℃封闭1h;待测血清37℃作用1h;酶标二抗最适稀释度为1∶1 500,37℃作用1h;显色剂最佳显色时间15min。7S抗原蛋白的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2.5μg/mL,包被作用时间37℃下2h;将10g/L BSA作为封闭液,37℃封闭1h;待测血清37℃作用1h;酶标二抗最适稀释度为1∶1 500,37℃作用1h;显色剂最佳显色时间25min。11S和7S抗原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结论】建立了仔猪血清大豆抗原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大豆抗原蛋白11S、7S过敏反应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仔猪 血清抗体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