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正博 吴周和 +1 位作者 董青 曾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以豆豉为材料筛选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为出发菌,通过UV和LiCl诱变育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黄豆粉1%,酵母膏1%,麸皮2%,KH2PO40.1%,NaCl0.5%,起始pH值7.5,装液量30mL/300mL,发酵时间4... 以豆豉为材料筛选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为出发菌,通过UV和LiCl诱变育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黄豆粉1%,酵母膏1%,麸皮2%,KH2PO40.1%,NaCl0.5%,起始pH值7.5,装液量30mL/300mL,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7℃,转速70r/min。测得酶活为5.49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 细菌 豆豉 京尼平甙法 水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齐斌 刘贤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90-293,共4页
从自然发酵酱醅中筛选到一株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MT-0204,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为黑曲霉。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值在5.0~5.5之间;具有热敏性,45℃时酶活最高;K+、Ca2+、Fe2+、Mg2+和Mn2+可以... 从自然发酵酱醅中筛选到一株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MT-0204,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为黑曲霉。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值在5.0~5.5之间;具有热敏性,45℃时酶活最高;K+、Ca2+、Fe2+、Mg2+和Mn2+可以提高该酶活性,Ag+和Hg+强烈抑制该酶的活性;Km值Vmax值分别是22.47mmol/L和5.2mmol/mi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β-葡萄糖 黑曲霉MT-0204: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青 孙正博 +1 位作者 曾莹 吴周和 《饲料工业》 2006年第4期18-21,共4页
以豆豉为材料筛选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并用京尼平甙法检测相对酶活。以相对酶活最高的野生菌为出发菌(经镜检为杆菌),通过UV和LiCl诱变育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确定最佳条件为:黄豆粉1%、酵母膏1%、麸... 以豆豉为材料筛选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并用京尼平甙法检测相对酶活。以相对酶活最高的野生菌为出发菌(经镜检为杆菌),通过UV和LiCl诱变育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确定最佳条件为:黄豆粉1%、酵母膏1%、麸皮2%、KH2PO40.1%、NaCl0.5%、起始pH值7.5、装液量30ml、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7℃、转速70r/min。在该条件下,用京尼平甙法测得该菌株的相对酶活为0.826,水杨苷法测得绝对酶活为5.4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酮β-萄糖 细菌 豆豉 京尼平甙法 水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酶水解结合分散式固相萃取提高大豆异黄酮活性总量测定的准确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文 黎晨曼 +3 位作者 孙震 庞月红 冯永巍 沈晓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通过碱性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结合杏仁来源β-葡萄糖苷酶水解及聚酰胺分散式固相萃取步骤,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异黄酮活性总量的方法。样品中的丙二酰及乙酰类大豆异黄酮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基本型苷,并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通过碱性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结合杏仁来源β-葡萄糖苷酶水解及聚酰胺分散式固相萃取步骤,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异黄酮活性总量的方法。样品中的丙二酰及乙酰类大豆异黄酮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基本型苷,并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脱去糖基转变为相应的苷元。样品中12种不同形式的大豆异黄酮转变为仅含3种大豆异黄酮苷元(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后,以聚酰胺粉进行分散式固相萃取,C_(18)反相色谱柱(2.1 mm i.d.×50 mm,1.8μm)分离。结果显示,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及染料木素在3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3种异黄酮苷元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总异黄酮的回收率为94.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5.0%,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全部苷元来计算异黄酮总量,有助于降低异黄酮检测在分离度、准确度及检测成本上带来的挑战;考虑异黄酮在体内的转化吸收机制和生理效应,以苷元总量计能更科学地反映实际的异黄酮活性水平,避免因通过苷和苷元的简单加和而造成对异黄酮含量水平的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聚酰胺(PA) 分散式固相萃取(d-SPE) β-葡萄糖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艳梅 张永忠 +1 位作者 王伊强 许晶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学性质以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pH为5.00;在pH值为5.00~7.0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初步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大... 本文研究了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学性质以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pH为5.00;在pH值为5.00~7.0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初步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β-葡萄糖 大豆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以及益生菌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韩婷 程钢 +1 位作者 刘莹 黄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33-337,共5页
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以糖苷形式存在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生物保健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以提高生物利用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和产β-葡萄... 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以糖苷形式存在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生物保健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以提高生物利用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和产β-葡萄糖苷酶益生菌对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β-葡萄糖 水解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孙艳梅 张永忠 +1 位作者 许晶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12,共4页
试验进行了黑曲霉生产β-葡萄糖苷酶研究;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50℃加热2h后酶活力减少为原来的92%。确立了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反应最佳方案;通过与酸水解和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水解效率比较,... 试验进行了黑曲霉生产β-葡萄糖苷酶研究;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50℃加热2h后酶活力减少为原来的92%。确立了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反应最佳方案;通过与酸水解和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水解效率比较,发现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 大豆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双相体系中水解大豆异黄酮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涛 黄哲 林章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7-392,共6页
采用共价交联的方法将β-葡萄糖苷酶固定到球形壳聚糖上,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表征,得出固定化酶的最佳反应条件:pH=5,温度40℃。据此用乙酸乙酯和pH=5缓冲溶液的双相体系,在40℃条件下水解大豆异黄酮。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此双... 采用共价交联的方法将β-葡萄糖苷酶固定到球形壳聚糖上,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表征,得出固定化酶的最佳反应条件:pH=5,温度40℃。据此用乙酸乙酯和pH=5缓冲溶液的双相体系,在40℃条件下水解大豆异黄酮。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此双相体系中起到了稳定酶的作用;与单相体系相比,双相体系中产物的产率显著提高,反应速率也更快,且能有效去除粗品大豆异黄酮的异味。对于30%左右级别的大豆异黄酮,水解的两个主要水解产物(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产率都能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β-葡萄糖 两相体系 大豆 大豆 染料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β-葡萄糖苷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宏丽 郭晓军 +2 位作者 狄聪颖 郭威 朱宝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1-629,共9页
为获得能高效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芽孢杆菌,利用七叶苷平板分离法从动物的新鲜粪便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然后对酶活最高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到1株酶活力较高的芽孢杆菌R2-2,... 为获得能高效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芽孢杆菌,利用七叶苷平板分离法从动物的新鲜粪便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然后对酶活最高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到1株酶活力较高的芽孢杆菌R2-2,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有较高的糖苷水解能力,黄豆苷水解率最高达到53.65%,染料木苷为4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芽孢杆菌 筛选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晶 孙艳梅 张永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
研究了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佳pH为5.0;此酶在pH4.5~5.5之间和低于60℃下酶较稳定,在80℃基本无活力。采用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的方法,将大豆异黄... 研究了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佳pH为5.0;此酶在pH4.5~5.5之间和低于60℃下酶较稳定,在80℃基本无活力。采用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的方法,将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为苷元,以染料木苷水解率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工艺奈件为反应温度50℃、水解时间90min、水解介质pH4.5、加酶量20U,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苷的水解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β-葡萄糖 大豆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玥 张永忠 孙艳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63,共4页
利用乳酸菌液态发酵得到一种高活性的大豆异黄酮水解酶——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条件。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当加酶量为25μg/mL,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2.0 h,pH6.0时,... 利用乳酸菌液态发酵得到一种高活性的大豆异黄酮水解酶——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条件。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当加酶量为25μg/mL,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2.0 h,pH6.0时,黄豆苷水解率可达96.51%;在加酶量为25μg/mL,水解温度40℃,水解时间2.0 h,pH5.5时,染料木苷水解率为9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β-葡萄糖 大豆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转化大豆异黄酮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守凤 徐建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2,共7页
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营养学价值和健康保健等作用,但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以糖苷形式存在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生物保健作用。从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大豆异黄酮的... 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营养学价值和健康保健等作用,但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以糖苷形式存在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生物保健作用。从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大豆异黄酮的保健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探讨研究β-葡萄糖苷酶及大豆异黄酮的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大豆 生物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其用于制备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定 鞠兴荣 +2 位作者 刘长鹏 高瑀珑 路桂红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5-28,共4页
采用25%脱乙酰壳聚糖滴入15%的NaOH与30%的CH3OH组合的成球凝结溶液制备中空球形脱乙酰壳聚糖。适量的β-葡糖糖苷酶用4%戊二醛与中空球形脱乙酰壳聚糖偶联,实现β-葡糖糖苷酶的固定化。中空球形壳聚糖固定化的β-葡萄糖苷酶适宜pH值为... 采用25%脱乙酰壳聚糖滴入15%的NaOH与30%的CH3OH组合的成球凝结溶液制备中空球形脱乙酰壳聚糖。适量的β-葡糖糖苷酶用4%戊二醛与中空球形脱乙酰壳聚糖偶联,实现β-葡糖糖苷酶的固定化。中空球形壳聚糖固定化的β-葡萄糖苷酶适宜pH值为4.0、适宜温度为68℃、相对酶活力为87.9%。在50℃用60%乙醇提取大豆异黄酮糖苷,得率约为4.0mg/g。再用固定化β-葡糖糖苷酶水解异黄酮糖苷,70℃、1h后,再经超滤、固定化酵母细胞等处理,可制备纯度达94%的大豆异黄酮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β-葡萄糖 大豆甙元 脱乙酰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菌β-葡萄糖苷酶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锐丽 孙伟 薛业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对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JW200基因组DNA中β-葡萄糖苷酶A基因(Te-BglA)进行PCR扩增,构建重组质粒pET-20b-Te-BglA,并对纯化的重组酶Te-BglA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因Te-BglA在Es... 对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JW200基因组DNA中β-葡萄糖苷酶A基因(Te-BglA)进行PCR扩增,构建重组质粒pET-20b-Te-BglA,并对纯化的重组酶Te-BglA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因Te-BglA在Escherichiacoli细胞中成功表达,获得重组酶Te-BglA,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80℃和7.0。以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时,Km值为(0.78±0.02)mmol/L,Kcat/Km值为(6.86±0.16)×10^4/(mol·s);以天然底物水杨苷为底物时,Km值为(5.18±0.10)mmol/L,Kcat/Km值为(2.04±0.02)×10^4L/(mol·s),两者比较可知,重组酶Te-BglA表现出对pNPG更好的亲和力和更高的催化效率常数。该酶在80℃保温1h后相对于冰浴中(未保温)的酶活仍有70.1%的残留,在pH4.5~8.0区间仍保持较高的pH稳定性。酶解大豆粉的结果表明,重组酶Te-BglA在80℃作用3h后,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产量分别达到35.9mg/g和59.1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学性质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菌β-葡萄糖苷酶A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锐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8期26-28,共3页
该研究将含嗜热乙醇菌β-葡萄糖苷酶A(Te-Bgl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0b-Te-BglA导入大肠杆菌JM109(DE3)中,经诱导表达和Ni2+亲和层析纯化,将其用于酶解大豆异黄酮,以染料木素的产量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Te-BglA水解大豆异黄酮的... 该研究将含嗜热乙醇菌β-葡萄糖苷酶A(Te-Bgl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0b-Te-BglA导入大肠杆菌JM109(DE3)中,经诱导表达和Ni2+亲和层析纯化,将其用于酶解大豆异黄酮,以染料木素的产量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Te-BglA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条件。优化结果显示:最佳的水解条件为加酶量70U,温度80℃,水解时间60min,pH值7.4,在此条件下水解100g大豆粉可得到染料木素58.1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染料木素 大豆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载体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及其在大豆异黄酮水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轶俊 王立峰 鞠兴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77-182,共6页
建立纤维素载体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系统,用于黑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去糖基化反应,并对该催化系统进行了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在40 cm3纤维素颗粒上可结合超过40 mgβ-葡萄糖苷酶,并且能有效将4-硝基苯-β-D-葡糖苷酸水解成对硝基苯酚,其... 建立纤维素载体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系统,用于黑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去糖基化反应,并对该催化系统进行了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在40 cm3纤维素颗粒上可结合超过40 mgβ-葡萄糖苷酶,并且能有效将4-硝基苯-β-D-葡糖苷酸水解成对硝基苯酚,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经动力学测试后可得其米氏常数Km值为(1.38±0.20)mmol/L。将该固定化酶系统用于黑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去糖基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转化效率,表明该系统可以在30 min内利用40 cm^3含酶载体将50 mL黑豆浆中的异黄酮全部转化为去糖基化形式。该固定化酶催化系统连续化催化稳定性实验表明,在经过15次反应以及15 d之后,该固定化酶系统仍然可维持其60%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固定化 纤维素颗粒 黑豆浆 去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构效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锦锦 林娟娜 +4 位作者 魏崧丞 叶开和 刘清霞 王小康 叶春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8-862,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以蔗糖作为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α-葡萄糖苷酶-蔗糖筛选模型,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0.1、1、10、100μmol/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大豆素...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以蔗糖作为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α-葡萄糖苷酶-蔗糖筛选模型,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0.1、1、10、100μmol/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大豆素、刺芒柄花素、大豆苷、3'-甲氧基大豆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大豆素、刺芒柄花素在100μmol/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阿卡波糖(P<0.01),其抑制率分别达37.56%和32.11%。3'-羟基葛根素在0.1μmol/L时的抑制作用较强,但在100μmol/L的作用减弱。经构效分析发现:在大剂量时,异黄酮母核的3位和5位的取代基为羟基且其他位未被取代时,其抑制作用增强;4位取代基为糖氧基,活性将减弱;若为多糖氧基,其活性会更弱;6位为取代基为羟基,在低浓度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浓度下作用很弱;若6位为甲氧基时,且4位被糖氧基取代时,活性减弱。结论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大豆素、刺芒柄花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类化合物 Α-葡萄糖 抑制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糖苷型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庆庆 夏黎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4-309,共6页
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把糖苷型异黄酮水解成苷元型异黄酮,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用海藻酸钙包埋富含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孢子,可以方便有效地固定β-葡萄糖苷酶。研究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和温度对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 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把糖苷型异黄酮水解成苷元型异黄酮,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用海藻酸钙包埋富含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孢子,可以方便有效地固定β-葡萄糖苷酶。研究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和温度对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作用的影响,以及重复分批酶解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当固定化酶珠体积占反应总体积的5%,糖苷型异黄酮浓度为1.2mg·mL-1,作用24h,酶解效果良好。其中,大豆苷比染料木苷易于被酶解。固定化酶适宜的pH范围为3~5,最适pH值为4.8。耐热性比固定化前有所增加,在70℃以下酶较稳定。重复分批酶解糖苷型异黄酮,连续7批的转化率均可保持在90%以上。该研究结果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β-葡萄糖 元型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赖小燕 姜泽东 +5 位作者 倪辉 彭文君 孙浩 杜希萍 肖安风 杨远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3-357,共5页
为研究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茶花粉为原料,将提取、萃取及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得到的10个组分分别进行黄酮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茶花粉粗提物经萃取后黄酮类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中富集,乙酸乙酯... 为研究茶花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茶花粉为原料,将提取、萃取及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得到的10个组分分别进行黄酮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茶花粉粗提物经萃取后黄酮类物质主要在乙酸乙酯中富集,乙酸乙酯萃取相经大孔树脂层析后50%乙醇洗脱相中的黄酮含量最高(180.17 mg RE/g),当该样品浓度为5 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82.67%,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花粉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867,p<0.01);酶动力学分析显示蜂花粉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为1.27 mg/m 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1.17 mg/m L。该研究结果为蜂花粉黄酮及α-葡萄糖苷酶天然抑制剂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粉 Α-葡萄糖 相关性 抑制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山楂叶黄酮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华强 甄畅迪 +3 位作者 张毅 李梅 刘富来 黄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南山楂叶黄酮提取物(SZ)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活性。方法:检测SZ对来源于酵母菌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Burk双倒数曲线研究其抑制机理;测定SZ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抗氧化活性... 目的:研究南山楂叶黄酮提取物(SZ)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活性。方法:检测SZ对来源于酵母菌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Burk双倒数曲线研究其抑制机理;测定SZ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SZ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可达到64.3%,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2.8%,IC50值为0.57mg/mL。结论:SZ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楂叶 Α-葡萄糖 抑制作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