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快速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雪莲 于洪娟 +1 位作者 朱小琼 段维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5,共9页
为准确快速检测检疫性真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根据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及其近似种的模式分离物ITS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MGB探针,建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特异... 为准确快速检测检疫性真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根据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及其近似种的模式分离物ITS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MGB探针,建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限量为10μL反应体系中总DNA含量1.0 pg;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5μmol·L^(-1),探针终浓度0.6μmol·L^(-1)。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疑似受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侵染的进境大豆样品的检测与初筛。此方法准确、快速、灵敏,整个反应过程约1 h,检测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后续处理,可作为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检测防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实时荧光PCR Taq Man-MGB探针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MEX-GIS预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8
2
作者 崔友林 方沩 +3 位作者 朱振东 王晓鸣 彭德良 谢丙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是大豆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主要大豆产区,造成严重的产量和品质损失。本文应用生物模型CLIMEX结合GIS软件预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区,并根据EI值划分相应的适生等级。结果表明,大豆北方茎溃疡病...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是大豆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主要大豆产区,造成严重的产量和品质损失。本文应用生物模型CLIMEX结合GIS软件预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区,并根据EI值划分相应的适生等级。结果表明,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适合生长,其中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云贵高原地区处于中适生区或高适生区。该菌在我国还未报道,通过分析其在我国潜在分布区对于防止病菌的传入、传播和蔓延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CLIMEX GIS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浩 戴婷婷 +5 位作者 吴翠萍 杨辉耀 宋必 张海峰 王源超 郑小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传统的以ITS(内转录间隔区)为靶序列对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DPC)的分子检测无法区分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phaseolorum 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等近似... [目的]传统的以ITS(内转录间隔区)为靶序列对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DPC)的分子检测无法区分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phaseolorum 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等近似种。笔者在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靶标序列筛选中,发现了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序列。通过目标病原菌与其相似种比对发现,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tef1α序列上有很好的特异性,适合作为分子检测的靶标。[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tef1α为靶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DPC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植株接种试验和进口大豆夹带大豆病残体检测。[结果]该方法仅需60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64℃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60 min,反应结束后,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根据染料颜色变化判定扩增结果。特异性试验中,在DPC菌株中扩增到梯形条带,同时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供试菌株中均没有出现梯形条带,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则保持橙色的阴性反应。该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1目标菌纯DNA。tef1α-LAMP技术能够检测出所有人工接种发病豆苗中的目标菌。在口岸截获的大豆病残体检测中,tef1α-LAMP技术能够在10 g进口大豆中夹带的大豆植株残体中最低检测出10个子囊孢子。[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检疫以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翻译延伸因子 SYBR green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进境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建成 顾建锋 +1 位作者 徐瑛 陈先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在对美国进境大豆检疫过程中,对大豆籽粒和夹带茎秆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为Diaporthe phaseolorum(Cke.& Ell.)Sacc.var.caulivora Athow & Caldwell。该病... 在对美国进境大豆检疫过程中,对大豆籽粒和夹带茎秆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为Diaporthe phaseolorum(Cke.& Ell.)Sacc.var.caulivora Athow & Caldwell。该病原菌是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原真菌,在国内属首次截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鉴定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荧光RA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吴健 范宇博 +6 位作者 严颖鹏 林晓佳 任琰 吴志毅 程帆 郭利川 应清界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382-1384,1446,共4页
本文根据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与其近似种在序列上的差异,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RAA特异性检测方法,并用大豆上常见的病害及其近似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试的菌株,只有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表现出阳性扩增信号,其他菌株和... 本文根据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与其近似种在序列上的差异,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RAA特异性检测方法,并用大豆上常见的病害及其近似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试的菌株,只有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表现出阳性扩增信号,其他菌株和空白对照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0×103 mL^(-1)的阳性DNA,完成整个检测只需20 min左右,可以快速、灵敏的完成进出境大豆产品的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荧光R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MEX模型的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菌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艺芳 汤敬诚 王佳楠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严重病害。本研究以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aspalathi)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caulivora)的地理分布、适宜气候数据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CLIMEX模型预测其在我国当前和未... 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严重病害。本研究以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aspalathi)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caulivora)的地理分布、适宜气候数据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CLIMEX模型预测其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适生区域。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主要适生区集中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南方大多数地区,且均为大范围全省高度适生,而北方除辽宁南部地区属于小范围中低适生区外,黑龙江和吉林大豆主产地均为非适生区。与之相对应的是,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大豆主产地;而南方的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大多数地区为非适生区,在南方非适生区以外的局部小范围地区为低适生区,呈零散分布。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适生区域面积呈不断缩小的趋势,有个别地区由高适生区变为中低适生区,甚至非适生区,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适生区域不断向北延伸,适生区域逐渐缩减,且同历史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类似,呈零散分布。研究结果对预防这两种病害传入我国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南方溃疡病菌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CLIMEX模型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