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大豆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葛钰鸿 沈为佳 +1 位作者 赵秀兰 张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8,共9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形成及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SSPS添加量的SPI悬液和凝胶,以未添加SSPS的SPI悬液和凝胶为对照。分别测定结... [目的]探讨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形成及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SSPS添加量的SPI悬液和凝胶,以未添加SSPS的SPI悬液和凝胶为对照。分别测定结构特性、理化特性以及凝胶特性。[结果]SPI制备成凝胶的过程中,SPI与SSPS之间发生了糖基化反应,SSPS改变了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添加SSPS后样品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热稳定性增大;凝胶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及二硫键含量下降,非二硫键的共价键含量增加。添加量为10%时,SPI悬液表面疏水性降低程度最大,达到88.42%;SPI凝胶硬度下降28.85%,持水性增加了40.72%。扫描电镜结果表明,SSPS的添加导致凝胶网络疏松多孔,凝胶强度下降。[结论]SPI凝胶制备过程中添加SSPS,二者会发生糖基化反应,随SSPS添加量增多,蛋白结构特性和凝胶特性改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 凝胶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可溶性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物性修饰 被引量:3
2
作者 齐军茹 曹静 +3 位作者 程萌 翁静宜 张曦 杨晓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0-66,共7页
在60℃,相对湿度为79%的条件下,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共价接枝,得到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可溶性多糖(SSPS)共价接枝物(SSC).根据糖基化产物在SPI等电点附近(pH=4.5)和中性条件(pH=6.5)下的溶解性将其分成两个组分SC45和SC65,对其进行S... 在60℃,相对湿度为79%的条件下,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共价接枝,得到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可溶性多糖(SSPS)共价接枝物(SSC).根据糖基化产物在SPI等电点附近(pH=4.5)和中性条件(pH=6.5)下的溶解性将其分成两个组分SC45和SC65,对其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并分析了其浊度、粒径和Zeta电位等物化性质.结果显示:反应后生成大相对分子质量的接枝物,SPI的7S和11S中各亚基均参与了糖基化反应,SSC两个组分的接枝度分别高达41.79%和36.75%;SC45在酸性环境中的浊度显著低于SC65,说明SC45在蛋白的等电点附近溶解性能优越,能有效降低蛋白的自聚集;SSC的稳定性主要是由接入的SSPS分子亲水侧链空间位阻作用提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可溶性多糖 共价接枝物 物化性质&聚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复合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丁俭 李杨 +4 位作者 史博瑞 孙红波 齐宝坤 江连洲 隋晓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8-94,共7页
本实验针对不同超声功率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形成的复合乳液的冻融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乳液冻融稳定机理与形成乳液复合物结构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对2次冻融循环处理前后乳液油滴进行共聚焦观察,研究等温结晶固脂含量... 本实验针对不同超声功率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形成的复合乳液的冻融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乳液冻融稳定机理与形成乳液复合物结构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对2次冻融循环处理前后乳液油滴进行共聚焦观察,研究等温结晶固脂含量、油脂被乳化量的变化和作为乳化剂的大豆分离蛋白不同超声处理(0、200、300、400、500 W)下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而分析其与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乳液经2次冻融循环处理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聚结程度降低,400 W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复合乳液最为稳定;等温结晶条件下不同乳液固脂含量增加速率不同,但最终平衡时总含量相同;油脂被乳化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超声处理改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400 W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无规卷曲结构含量最高。说明不同超声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会形成不同结构的复合物,影响了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初步明确了适当的超声处理能够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空间结构,促进其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分子的键合,进而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多糖界面结构特性和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可溶性多糖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基化反应及自组装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可溶性大豆多糖核壳结构纳米凝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纪璐 齐军茹 刘倩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99-2005,共7页
结合大分子拥挤环境下的糖基化反应与自组装两步法,制备了安全而新型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首先,通过水相体系中的Maillard反应使亲水性大豆多糖(SSPS)共价连接到大豆分离蛋白(SPI)上形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然后,在疏水聚集及静电吸... 结合大分子拥挤环境下的糖基化反应与自组装两步法,制备了安全而新型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首先,通过水相体系中的Maillard反应使亲水性大豆多糖(SSPS)共价连接到大豆分离蛋白(SPI)上形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然后,在疏水聚集及静电吸引作用力的驱动下诱导接枝共聚物自组装形成SPI-SSPS纳米凝胶.原子力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SPI-SSPS纳米凝胶为分布均匀、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子,以亲水性的SPI为壳,以交联的SSPS为核;利用圆二色光谱法与荧光光谱法表征了SPI-SSPS纳米凝胶的结构,结果表明,SPI-SSPS纳米凝胶中蛋白的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疏水基团暴露于蛋白表面使纳米凝胶内部形成疏水微区,有利于荷载疏水性药物;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PI-SSPS纳米凝胶具有环境稳定性,在一定的pH值与生理离子强度范围内粒子基本不变,于4℃能稳定储藏120 d以上.因此,SPI-SSPS纳米凝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凝胶 MAILLARD反应 自组装 疏水聚集 静电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可溶性大豆多糖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包埋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敬鑫 刘族昕 +5 位作者 吕静祎 朱丹实 刘贺 励建荣 米红波 葛永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目前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 polysaccharide,SSPS)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在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生物大分子物质,以SPI和SSPS为壁材来包埋疏水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受到众多学... 目前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 polysaccharide,SSPS)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在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生物大分子物质,以SPI和SSPS为壁材来包埋疏水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以姜黄素为代表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经SPI或SSPS包埋后,其水溶性、热稳定性、pH稳定性、盐稳定性、生物利用率等均得到有效改善。与SSPS相比,SPI包埋的微胶囊具有更好的荷载量、水溶性和热稳定性,但酸性条件下SSPS包埋的微胶囊则较为稳定。此外,SPI与SSPS复合所形成的核-壳结构又能更进一步提高其微胶囊的水溶性、荷载率和溶液稳定性。这些研究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借鉴。本文从SPI和SSPS的功能特性、微胶囊制备及其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两者作为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包埋载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 姜黄素 复凝聚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及对蛋白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司华静 齐军茹 +2 位作者 杨晓泉 廖劲松 龙高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研究了大豆可溶性多糖的提取及其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在高温强酸条件下其得率可达到54.3%,并且在酸性条件下对蛋白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其效果比果胶更佳。
关键词 豆渣 大豆可溶性多糖 蛋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及多糖对冷冻馒头淀粉回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亮亮 郭顺堂 《保鲜与加工》 CAS 2011年第1期4-8,共5页
馒头制品的回生是一个普遍问题。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豆分离蛋白或可溶性大豆多糖,将制作好的馒头在-40℃条件下冷冻1 h后于-18℃下贮藏,定期测量馒头芯的硬度、淀粉α化度及水浸提物含量三个淀粉回生指标。结果表明:分别添... 馒头制品的回生是一个普遍问题。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豆分离蛋白或可溶性大豆多糖,将制作好的馒头在-40℃条件下冷冻1 h后于-18℃下贮藏,定期测量馒头芯的硬度、淀粉α化度及水浸提物含量三个淀粉回生指标。结果表明:分别添加2%大豆分离蛋白和1.5%的可溶性大豆多糖均可对冷冻馒头的淀粉回生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延缓馒头贮藏过程中品质的下降,可获得较高的感官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 冷冻馒头 淀粉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黑木耳多糖复合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海涛 赵婉竹 +5 位作者 赵兵兵 邵信儒 钟子杰 石金风 姜瑞平 刘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6-82,共7页
利用超声波、微波、紫外光及其协同改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黑木耳多糖复合膜,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膜性质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紫外光改性处理可改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其中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作用最明显,膜的抗拉... 利用超声波、微波、紫外光及其协同改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黑木耳多糖复合膜,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膜性质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紫外光改性处理可改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其中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作用最明显,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21.67 MPa和78.02%);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氧气透过率达到最小值(1.34×10^(-12)g/(cm·s·Pa)、0.47×10^(-2)g/(m^(2)·d))。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亦可显著增加膜的亮度和白度,提高膜的透光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复合膜进行表征,表明经过超声波、微波、紫外光改性处理加强了膜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致密、稳定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膜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微波 紫外光 协同改性处理 复合膜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黑木耳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性大豆多糖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欣 管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49,共6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和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综合考虑SPI与SSPS的比例、甘油、海藻酸钠添加量及钙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通过单因...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和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综合考虑SPI与SSPS的比例、甘油、海藻酸钠添加量及钙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对成膜配方进行研究,得到了复合膜的最佳配比,并从水溶性、水蒸气透过性、抗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等方面对膜的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SPI∶SSPS质量比为1∶7,甘油添加量2%,海藻酸钠添加量4%,Ca2+浓度为1.0mol/L的条件下,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评分最高,为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大豆分离蛋白 水溶性大豆多糖 制备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皮多糖对蛋白乳液凝胶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紫曦 王胜男 +4 位作者 杨慧 刘贺 何余堂 杨立娜 刘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2,共9页
乳液凝胶可用于替代部分脂肪,降低蛋黄酱等食品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作为递送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采用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大豆种皮多糖(soybean hull polysaccharide,SHP)制备乳液凝胶,利用流变仪、傅... 乳液凝胶可用于替代部分脂肪,降低蛋黄酱等食品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作为递送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采用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大豆种皮多糖(soybean hull polysaccharide,SHP)制备乳液凝胶,利用流变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质构仪分析不同SHP质量分数(0、0.15%、0.30%、0.45%、0.60%)对乳液凝胶结构、流变特性、凝胶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HP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凝胶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储存稳定性、G′和G″值、相对回收率逐渐增加。随着SHP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凝胶的表观黏度增加,并在SHP质量分数为0.45%时,达到最大。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HP和SPI之间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储藏实验结果证实,储存7 d后乳液凝胶的储藏稳定性随着SHP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当SHP质量分数为0.45%时,乳液凝胶稳定性较高。研究旨在为SHP在食品乳液凝胶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凝胶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种皮多糖 流变学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球蛋白-大枣多糖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抗原性
11
作者 张晨婧 张西瑞 +2 位作者 郭子瑶 韩丹丹 窦海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0,共7页
为了降低大豆的抗原性,通过糖基化反应制备了大豆7S球蛋白-大枣多糖(7S-JP)复合物.采用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在线联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多角度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AF4-UVMALS-dRI)研究糖基化反应温度、时间和物料比对7S-JP复... 为了降低大豆的抗原性,通过糖基化反应制备了大豆7S球蛋白-大枣多糖(7S-JP)复合物.采用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在线联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多角度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AF4-UVMALS-dRI)研究糖基化反应温度、时间和物料比对7S-JP复合物结构的影响,对7S-JP复合物的回转半径、摩尔质量和构象进行表征;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探究7S-JP复合物的抗原性.AF4-UV-MALS-dRI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0 min时,7S与JP糖基化反应效果最佳;当7S与JP的质量比为1∶3时,形成的7S-JP复合物结构紧密,有利于破坏其空间抗原表位,抗原抑制率为(69.1±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球蛋白 大枣多糖 非对称场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与可溶性大豆多糖的酶促糖基化产物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郁琪 覃小丽 +1 位作者 阚建全 钟金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4-82,共9页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酪蛋白和可溶性大豆多糖发生糖基化反应,通过各理化指标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内源荧光光谱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交联产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性能的变... 利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酪蛋白和可溶性大豆多糖发生糖基化反应,通过各理化指标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内源荧光光谱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交联产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酪蛋白与可溶性大豆多糖质量比为1∶1、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为5 U/g时,糖基化反应程度较高,其中褐变指数为0.542,中间产物含量为0.907,接枝度达到19.9%;交联产物的理化性质较单一酪蛋白得到改善,其中溶解度由47.2%增加至67.0%,乳化活性从116 m^2/g升高为123 m^2/g,乳化稳定性由16.9 min升至37.6 min;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成功接枝在酪蛋白上;内源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交联反应的程度以及交联产物中蛋白结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交联产物呈现非均匀的、疏松多孔的混合网络结构;将酪蛋白-可溶性大豆多糖交联产物用于制备水包油乳液,其物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交联产物乳液液滴较单一酪蛋白乳液液滴具有更高的表面电荷和更强的空间位阻,因而其可以抵抗不同环境因素。本研究结果对改善酪蛋白乳化性能,提高酪蛋白-可溶性大豆多糖水包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开发应用酪蛋白及糖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 转谷氨酰胺酶 美拉德反应 乳液物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及流变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龙慧 李祎 +2 位作者 朱叶力 滕建文 夏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0-168,共9页
研究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FP)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相互作用,利用浊度、纳米粒度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变仪、荧光光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对TFP与SPI的复合凝聚过程... 研究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FP)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相互作用,利用浊度、纳米粒度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变仪、荧光光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对TFP与SPI的复合凝聚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SPI与TFP质量比和盐离子浓度对凝聚体的形成影响较大,当SPI∶TFP>1时,与复合物形成相关的关键pH值(pH_(c)和pH_(φ1))向高pH值方向移动。当SPI∶TFP<1时,pH_(φ1)向低pH值方向移动。随着体系中TFP比例的增大,浊度的最大吸收峰逐渐降低(pH_(opt)逐渐减小)。当SPI∶TFP=1∶1时,两者在pH 3.0处的相互作用最强,此时体系总体的黏度最大(约为1.30 Pa·s),形成的聚集体最多且粒径最大。NaCl浓度较低(<20 mmol/L)时能促进SPI-TFP凝聚体形成,NaCl浓度较高(≥20 mmol/L)时由于屏蔽作用会抑制凝聚体的形成。当剪切频率10 Hz、NaCl浓度20 mmol/L、SPI与TFP质量比1∶1时,体系具有最高的黏弹性模量,储能模量为9.24 Pa,损耗模量为3.40 Pa。本研究为TFP在植物蛋白饮料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大豆分离蛋白 相互作用 复合物表征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增强作用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潘泓杉 马高兴 +4 位作者 裴斐 马宁 仲磊 赵立艳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2-108,共7页
通过将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FVP)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水凝胶中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SPI水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热稳定性。通过对二三级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的检测,进一步分析FVP-SPI水... 通过将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FVP)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水凝胶中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SPI水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热稳定性。通过对二三级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的检测,进一步分析FVP-SPI水凝胶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热处理及添加FVP显著提高SPI水凝胶的持水能力,热变性焓ΔH提高了25.46%,水凝胶稳定性显著提高。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和静电相互作用是形成热处理FVP-SPI水凝胶的主要作用力。FVP的加入提高了静电相互作用,使水凝胶中α-螺旋向β-折叠转变,SPI中色氨酸暴露于表面,疏水性增强。FVP对SPI水凝胶的增强作用为SPI水凝胶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强度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工艺对酸性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亦澜 常忠义 +5 位作者 蒲金平 谭静 陈季武 金明飞 高红亮 崔红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48,253,共4页
以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作为稳定剂,研究了大豆多糖添加工艺对酸性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pH、调酸温度和均质压力对成品沉淀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确定... 以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作为稳定剂,研究了大豆多糖添加工艺对酸性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pH、调酸温度和均质压力对成品沉淀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0.25%,pH3.8,均质压力20 MPa,调酸温度10℃。按照此条件生产的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明显提高,沉淀率为1.41%,且饮料颜色乳白均一,酸甜适宜,清爽可口,没有豆腥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大豆多糖 酸性大豆蛋白饮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混合体系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慧 韩建春 +3 位作者 张媛 何畔 崔宪 刘容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92-96,共5页
采用亚麻籽胶(FG)、魔芋粉(KG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三种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建立SPI-多糖混合体系,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1~120 MPa)对SPI以及上述三种体系的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胶的添加使SPI的溶解性和... 采用亚麻籽胶(FG)、魔芋粉(KG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三种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建立SPI-多糖混合体系,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1~120 MPa)对SPI以及上述三种体系的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胶的添加使SPI的溶解性和乳化性显著(p〈0.05)提高,在压力120 MPa时达到最大值,但是其乳化稳定性随压力升高而降低;SPIKGM体系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均质压力30 MPa时最佳;均质作用使SPI的持水性下降,添加多糖也没有明显改善SPI的持水性;SPI-FG的持油性在90 MPa时达到最高值。添加CMC的SPI在高压均质作用下各功能性质也有提升,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高压均质对SPI和SPI-多糖体系的功能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压均质 多糖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怡亮 仲磊 +3 位作者 马宁 裴斐 马高兴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2-207,共6页
目的: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组、脂多糖组和样品组(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混合物及共价结合物),分别测定并比... 目的: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组、脂多糖组和样品组(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混合物及共价结合物),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细胞的巨噬细胞活力、中性红吞噬活性、一氧化氮释放量、细胞因子分泌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当质量浓度在0~50μg/mL范围时,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混合物和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组4种样品对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的质量浓度达到100μg/mL时,能够显著提高细胞的中性红吞噬活性、一氧化氮释放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IL-6的含量及这3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P<0.05),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能显著提升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免疫调节能力,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本研究可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为谷物蛋白的深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 RAW264.7细胞系 免疫调节 剂量依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多糖对乳清分离蛋白-乳状液稳定性与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旭 李昕 +1 位作者 许朵霞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6,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多糖(SSPS)与乳清分离蛋白(WPI)乳状液静电组装,形成乳状液聚集体,考察了不同浓度的SSPS对WPI-乳状液稳定性与流变特性的影响,以期提高体系的粘弹性,形成高流变特性的食品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大豆多糖与2%乳清分离蛋白乳状... 本文研究了大豆多糖(SSPS)与乳清分离蛋白(WPI)乳状液静电组装,形成乳状液聚集体,考察了不同浓度的SSPS对WPI-乳状液稳定性与流变特性的影响,以期提高体系的粘弹性,形成高流变特性的食品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大豆多糖与2%乳清分离蛋白乳状液(油相为20%)静电组装,分析乳状液的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指数,流变性质和微观结构。结合剪切流变与微流变技术,深入研究了SSPS对乳清分离蛋白(WPI)乳状液流体特性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SPS浓度的增加,WPI乳状液的粒径在添加0.25%SSPS时达到峰值(3350±0.35)nm,而后随着SSP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Zeta-电位绝对值呈递减的趋势,表明SSPS与WPI间产生静电吸附作用;SSPS静电吸附提高WPI乳状液的稳定性;剪切流变结果表明,SSPS浓度为0.5%时,其粘度最大,并在剪切速率为95.8 s-1处其粘度是WPI乳状液粘度的10倍以上;微流变结果表明,0.5%SSPS-WPI乳状液的MSD曲线出现平台区,表明其弹性指数(EI)与宏观粘度指数(MVI)均显著提高达到最大值。微观结构结果表明,0.5%SSPS-WPI乳状液形成均一的乳状液聚集体。本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大豆多糖与蛋白质乳状液的相互作用,同时为低脂高流变特性的食品(如蛋黄酱、调味汁、巧克力和植脂奶油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糖 乳清分离蛋白乳状液 稳定性 微流变 剪切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拉德反应的大豆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可食膜构建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秋汛 王淑瑞 +3 位作者 唐学 潘世会 陈浩 甘晶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为探索可食膜性质与美拉德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普鲁兰多糖为原料,研究不同pH值、原料配比对美拉德反应程度的影响;以色差值、厚度、含水率、水蒸气透过率、溶解度为检测指标,研究混合比例对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H=9时... 为探索可食膜性质与美拉德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普鲁兰多糖为原料,研究不同pH值、原料配比对美拉德反应程度的影响;以色差值、厚度、含水率、水蒸气透过率、溶解度为检测指标,研究混合比例对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H=9时美拉德反应程度最大,随着大豆分离蛋白比例的增加,美拉德反应程度增大,可食膜色差值增大,膜厚度无明显变化,含水率逐渐减小至14.80%,溶解度逐渐降低至23.44%,水蒸气透过率先减小后上升,当大豆分离蛋白与普鲁兰多糖配比为2∶1时最小,为3.77 g·m^(-1)·h^(-1)·MPa^(-1)。得到pH=9,大豆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5∶1时可食膜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可食膜 性质 大豆分离蛋白 普鲁兰多糖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微射流压力对大豆蛋白-大豆多糖体系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沙小梅 胡姿姿 +4 位作者 涂宗财 王辉 黄涛 张露 杨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1-286,共6页
为提升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的功能性质,该文引入大豆可溶性多糖(soybean soluble polysaccharides,SSPS),构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可溶性多糖体系(SPI-SSPS),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 为提升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的功能性质,该文引入大豆可溶性多糖(soybean soluble polysaccharides,SSPS),构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可溶性多糖体系(SPI-SSPS),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处理对SPI-SSPS功能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0,60,100,140和180 MPa的DHPM压力处理SPI-SSPS,探究不同压力对SPI-SSPS起泡特性、乳化特性、溶解性、粒度分布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HPM处理能提高SPI的溶解性和起泡特性,且SSPS的存在能显著提高DHPM对SPI功能性质的改善效果(P<0.05)。100和60 MPa的DHPM处理能使SPI-SSPS呈现较高的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分别为未处理样品的1.2和2.4倍。140 MPa的DHPM处理使SPI-SSPS溶解性较强,为未处理样品的1.8倍。然而,DHPM处理会显著降低SPI-SSPS的乳化特性、粒径和表面疏水性(P<0.05)。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SPI-SSPS的粒度和表面疏水性逐渐降低,在180MPa的DHPM处理下SPI-SSPS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低的荧光强度。综上所述,DHPM结合SSPS改性技术可用于改善SPI的功能性质(如溶解性、起泡性),促进SPI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SPI的功能性质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压力 乳化 大豆可溶性多糖 溶解性 起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