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添加剂对大豆、玉米全株混合青贮发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凯军 刘晓东 +2 位作者 王健 薛莉萍 高启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4-127,共4页
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酶及乳酸菌+糖蜜对陇东南地区大豆、玉米全株混合(2∶3)裹包青贮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无添加剂,添加组分别添加0.01 g/kg乳酸菌、0.005 g/kg纤维素酶... 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酶及乳酸菌+糖蜜对陇东南地区大豆、玉米全株混合(2∶3)裹包青贮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无添加剂,添加组分别添加0.01 g/kg乳酸菌、0.005 g/kg纤维素酶、50 g/kg糖蜜、0.01 g/kg乳酸菌+0.005 g/kg纤维素酶、0.01 g/kg乳酸菌+50 g/kg糖蜜。常温青贮60 d,对混合裹包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剂组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磷和乳酸含量均有所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pH值、氨态氮/总氮值均降低,其中乳酸菌+糖蜜组的变化幅度最大,发酵效果最好,有氧稳定性维持时间最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大豆、玉米全株混合裹包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酶及乳酸菌+糖蜜均可以提高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改善发酵效果,增加饲料有氧稳定性维持时间,以添加乳酸菌+糖蜜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全株混合青贮 乳酸菌 纤维素酶 糖蜜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雨嘉 吉方财 +5 位作者 秦子旸 郝迎辰 王召明 王磊 孙志强 玉柱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63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探究宁夏中部地区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试验将全株玉米与大豆分别按鲜重比为10∶0(R0)、8∶2(R1)、6∶4(R2)、4∶6(R3)、2∶8(R4)和0∶10(S0)的比...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探究宁夏中部地区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试验将全株玉米与大豆分别按鲜重比为10∶0(R0)、8∶2(R1)、6∶4(R2)、4∶6(R3)、2∶8(R4)和0∶10(S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发酵120 d调制成青贮饲料,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特性,然后使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大豆单独青贮感官评价等级为中等;而混合青贮能改善色泽、气味,综合感官评价等级为优等。2)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降低,青贮饲料pH及丙酸和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乳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4)R3处理青贮饲料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显著高于R1、R2和R4处理(P<0.05)。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5)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为4∶6时青贮饲料品质综合评价排序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为4∶6时青贮品质最优,体外消化率高,综合评价最好,可作为宁夏地区调制全株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料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混合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合比例和乳酸菌添加对全株玉米和大豆混合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匡宗洋 穆麟 +6 位作者 魏岚 郭阳 胥贵 陈瑶 石雪云 魏仲珊 张志飞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238,共12页
本试验基于南方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栽培模式,旨在探究不同混合比例和乳酸菌添加对玉米和大豆混合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将全株玉米和大豆分别刈割,粉碎后按比例进行添加剂混合青贮,设计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因素A为玉米与大豆质... 本试验基于南方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栽培模式,旨在探究不同混合比例和乳酸菌添加对玉米和大豆混合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将全株玉米和大豆分别刈割,粉碎后按比例进行添加剂混合青贮,设计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因素A为玉米与大豆质量混合比例,分别为1∶0(A_(1))、2∶1(A_(2))、1∶1(A_(3))、1∶2(A_(4))和0∶1(A_(5));因素B为乳酸菌添加类型,分别为:布氏乳杆菌(LB)、植物乳杆菌(LP)、不添加乳酸菌(L0)。发酵60 d后分析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和乳酸菌添加对玉米-大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含量、pH值、乳酸(LA)、乙酸(AA)、丙酸(PA)含量、氨态氮/总氮(NH_(3)-N/TN)及有氧稳定时长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A_(2)和A_(3)混合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及乳酸含量显著优于其他3个混合处理组(P<0.05)。与L0组相比,LP组中除A_(4)混合处理组外,其他混合处理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除A_(5)混合处理组外,其他混合处理组的pH值显著降低(P<0.05);LB组中所有混合处理组的酸性洗涤木质素显著降低(P<0.05),A_(1)、A_(2)和A_(3)混合处理组的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有氧稳定时长增加。将各混合青贮处理组的11项核心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所有处理组中加权关联度排名前三的为:A_(2)LP、A_(3)LB和A_(1)LP,青贮效果好。综上,建议南方地区全株玉米-大豆混合青贮中,全株大豆质量占比应小于等于全株玉米质量占比,并添加植物乳杆菌(LP)提高青贮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玉米 大豆 混合比例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和全株大豆间作种植模式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宇 卢相义 +3 位作者 薛文 滕霄 冯珺珩 刘艳昆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7-1266,共10页
为探究青贮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间作种植的最佳模式,获得最佳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本研究以‘迪卡688’和‘濮豆5110’为试验材料,设置玉米与大豆行比2꞉4(M_(2)S_(4))、2꞉6(M_(2)S_(6))、2꞉8(M_(2)S_(8))、2꞉10(M_(2)S_(10... 为探究青贮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间作种植的最佳模式,获得最佳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本研究以‘迪卡688’和‘濮豆5110’为试验材料,设置玉米与大豆行比2꞉4(M_(2)S_(4))、2꞉6(M_(2)S_(6))、2꞉8(M_(2)S_(8))、2꞉10(M_(2)S_(10))4个间作种植模式以及玉米(M)与大豆(S)单作对照,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竞争力指数和青贮品质等。结果表明:M_(2)S_(4)处理产量表现最好,间作种植模式的产量随着大豆种植行数的增加而降低;间作种植模式中全株大豆的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等营养指标较单作处理显著降低3.03%~12.56%和7.44%~24.88%(P<0.05);间作玉米蛋白含量较单作处理显著升高8.81%~22.46%(P<0.05),呈现随着大豆种植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玉米单作耗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08%~10.04%(P<0.05),间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较大豆单作处理提高14.6%~36.7%(P<0.05),较玉米单作处理提高6.54%~20.88%,各间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为M_(2)S_(4)>M_(2)S_(8)>M_(2)S_(10)>M_(2)S_(10);混合青贮后,蛋白含量较玉米单独青贮提高27.5%~52.4%(P<0.05),且蛋白含量随种植行数的增加而增加;脂肪含量提高5.93%~37.19%,相对饲喂价值提高6.7%~16.1%(P<0.05),但M_(2)S_(10)较其他间作处理相对饲喂价值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M2S4模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但随着种植行数的增大,其蛋白产量逐渐增加,但综合分析认为玉米种植2行、间作大豆种植4~8行,其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表现较好,企业可以根据养殖的蛋白质需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药渣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金丽娜 蒋苏苏 +2 位作者 何建文 敬淑燕 张慧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药渣和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的青贮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60日龄断奶、来源相似、体况相近的湖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黄...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药渣和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的青贮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60日龄断奶、来源相似、体况相近的湖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黄芪药渣与全株玉米混合比例为0∶100、5∶95、10∶90和15∶85的青贮饲料(粗饲料),饲粮精粗比50∶50(干物质基础)。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后,每组每个重复选择1只羊屠宰(共计20只)。结果表明:饲喂混合青贮饲料有提高湖羊采食量的趋势。Ⅱ组的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Ⅲ、Ⅳ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Ⅱ组最低,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混合青贮饲料能显著提高湖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GR值和眼肌面积(P<0.05),Ⅱ组的增幅最大。屠宰率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混合青贮饲料可促进湖羊肝、脾、肺、睾丸、瓣胃、皱胃的发育。Ⅳ组羊肉的黄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他各组间肉色参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混合青贮饲料可显著提高羊肉的失水率(P<0.05),但对pH值、剪切力和熟肉率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黄芪药渣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能够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可以促进其器官发育,对羊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以5∶95混合青贮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渣 玉米 混合 湖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器官发育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燕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试验研究
6
作者 薛莉萍 胡凯军 +1 位作者 郑爱华 王健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5期45-51,共7页
本试验以提升饲用燕麦青贮饲料品质为目的,开展燕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筛选出品质最佳的混合青贮比例。试验设5个组:燕麦单贮F组(对照)、全株玉米单贮C组、燕麦与全株玉米鲜重混合比3︰7为C 70 F 30组、1︰1为C 50 F 50组、7︰3为C 30 ... 本试验以提升饲用燕麦青贮饲料品质为目的,开展燕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筛选出品质最佳的混合青贮比例。试验设5个组:燕麦单贮F组(对照)、全株玉米单贮C组、燕麦与全株玉米鲜重混合比3︰7为C 70 F 30组、1︰1为C 50 F 50组、7︰3为C 30 F 70组。青贮45 d后对各组饲料样品营养成分、发酵指标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燕麦单贮相比,燕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能有效提高青贮饲料品质,随着全株玉米添加量的增加,粗蛋白、淀粉、乳酸、乙酸含量升高,pH值、丙酸、丁酸、氨态氮与总氮比值降低,且燕麦与玉米混合比例3︰7时青贮饲料品质最好,即C 70 F 30组品质最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玉米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盐生植物碱蓬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其营养组成、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7
作者 曹雅楠 唐云梦 +3 位作者 李青洋 潘多锋 刘杰淋 孙海霞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7-1877,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比例碱蓬(Suaeda salsa)和全株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对其营养组成、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影响,筛选盐生植物碱蓬适宜加工利用方式,本研究在全株玉米中分别添加20%、40%、60%、80%的盐生植物碱蓬(以鲜样为基础),同时对... 为探究不同比例碱蓬(Suaeda salsa)和全株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对其营养组成、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影响,筛选盐生植物碱蓬适宜加工利用方式,本研究在全株玉米中分别添加20%、40%、60%、80%的盐生植物碱蓬(以鲜样为基础),同时对比100%全株玉米以及100%碱蓬青贮,混合青贮发酵0、14、28和42 d后分别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碱蓬添加比例增加,混合青贮的干物质(DM)、有机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氨氮꞉总氮(NH_(3)-N꞉TN)比例有降低趋势,粗蛋白(CP)含量和pH提高,细菌组成发生改变,混贮发酵28 d及以上且添加碱蓬比例60%及以上梭菌纲的相对丰度降低,乳酸杆菌目相对丰度提高。碱蓬混贮比例60%以下时,pH在优质青贮范围内。综合对比发酵品质、微生物指标和营养品质,建议碱蓬与全株玉米混贮时,碱蓬比例应控制6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玉米 混合比例 发酵品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对全株玉米与滇红花茎叶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余泓毅 李乔仙 +8 位作者 王从文 李想 龚细远 李建清 刘成良 张金旺 马海轮 刘丽仙 段新慧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8-1527,共10页
为充分利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副产物,探讨添加乳酸菌后全株玉米(Zea mays)与红花茎叶混合青贮的最佳比例,设计4个处理,即全株玉米与红花茎叶混合比例分别为100:0(CK)、90:10(T_(0))、80:20(T_(1))、70:30(T_(2)),每个处理设3... 为充分利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副产物,探讨添加乳酸菌后全株玉米(Zea mays)与红花茎叶混合青贮的最佳比例,设计4个处理,即全株玉米与红花茎叶混合比例分别为100:0(CK)、90:10(T_(0))、80:20(T_(1))、70:30(T_(2)),每个处理设3组重复,装罐密封发酵60 d后,开罐取样,测定发酵品质、营养价值以及微生物。结果表明:各混合比例下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均为优良;青贮后各处理组pH在3.63~3.65,无显著差异(P > 0.05);T_(1)氨态氮含量最高,达到0.016%;乳酸、乙酸含量随红花茎叶添加比例增加而降低;T_(0)组丙酸含量达到0.1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_(2)丁酸含量为0.5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营养方面,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以及Ca含量与红花茎叶添加比例正相关;粗脂肪和P含量随红花茎叶比例增加而降低;T_(1)组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33.91%;T_(0)组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7.53%;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出T_(0)组综合评价最高。微生物群落方面,在门水平上,各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T_(1)组优势菌群为未被定义的叶绿体菌属,其余处理组均为促生乳杆菌菌属。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株玉米与红花茎叶的最佳混合比例为90:10,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滇红花茎叶 混合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甘草茎叶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绵羊体外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9
作者 高崎峰 孙瑜良 +5 位作者 刘浩南 唐利敏 刘放鹏 贾春英 于厚军 蒋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9,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甘草茎叶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甘草茎叶与全株玉米质量比为7∶3(G7Y3组)、6∶4(G6Y4组)、5∶5(G5Y5组)、4∶6(G4Y6组)和3∶7(G3Y7组)5组混合青贮作...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甘草茎叶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甘草茎叶与全株玉米质量比为7∶3(G7Y3组)、6∶4(G6Y4组)、5∶5(G5Y5组)、4∶6(G4Y6组)和3∶7(G3Y7组)5组混合青贮作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体外发酵72 h内的产气参数、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组成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显示,体外发酵3~36 h,G5Y5组的产气量最高,显著高于G7Y3组和G6Y4组(P<0.05)。体外发酵72 h时,G5Y5组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G4Y6组、G5Y5组、G3Y7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G6Y4组与G7Y3组(P<0.05)。G5Y5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G4Y6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G4Y6组干物质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优势菌门。体外发酵12 h时,G4Y6组厚壁菌门丰度最高,显著高于G3Y7组(P<0.05);G3Y7组拟杆菌门丰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克里斯滕森氏菌肠杆菌R-7组、普雷沃氏菌属及理研氏菌科RC9肠群属为优势菌属。体外发酵12 h时,G6Y4组克里斯滕森氏菌肠杆菌R-7组丰度最高,显著高于G4Y6组与G3Y7组(P<0.05);G3Y7组普雷沃氏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甘草茎叶与全株玉米混合比例4∶6时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较高,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显著,但与混合比例5∶5时差异不显著,基于甘草茎叶最大限度利用,拟采用甘草茎叶与全株玉米混合比例5∶5进行混合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茎叶 玉米 混合 体外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发明 郭涛 +2 位作者 李飞 郝生燕 刘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8,共7页
本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以数学和化学计量学方式分析光谱数据,构建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实际生产中高效合理利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从西北5个省区共采集190份全株玉米青贮,测定干... 本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以数学和化学计量学方式分析光谱数据,构建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实际生产中高效合理利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从西北5个省区共采集190份全株玉米青贮,测定干物质(DM)、淀粉(Starch)、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根据Kennard-stone方法将所有样品按照4∶1随机分为定标集和验证集,通过主成分分析剔除异常光谱,并结合数学和化学计量学分别构建各营养成分预测模型,同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ADF含量预测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1-VR)和预测决定系数(RSQ)分别为0.946 7和0.90,可以用于饲料检测中的精确预测。CP、Ash和DM含量预测模型的1-VR分别为0.634 4、0.777 3和0.747 0,RSQ分别为0.68、0.70和0.71,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的预测。NDF含量预测模型的1-VR和RSQ分别为0.289 4和0.39,预测准确性较低,模型还需进一步优化。EE和Starch预测模型的1-VR分别为0.181 0和0.170 5,预测模型不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营养成分 近红外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和巨菌草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1
作者 王五一 谭占坤 +5 位作者 刘锁珠 王燕红 严守星 李敬雨 阚勇 杨升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和巨菌草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全株玉米和巨菌草,分为6组,A组、B组和C组不进行青贮,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比例分别为2∶1、1∶1、1∶2,D组、E组和F组进行青贮发酵,全株玉...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和巨菌草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全株玉米和巨菌草,分为6组,A组、B组和C组不进行青贮,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比例分别为2∶1、1∶1、1∶2,D组、E组和F组进行青贮发酵,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比例分别为2∶1、1∶1、1∶2。青贮60 d。结果表明,E组的感官评分最高,青贮等级为尚好。混合青贮后,各组的水分、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和磷(P)等成分均有所增加(P>0.05);F组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的粗纤维(C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发酵过程中,各组pH值逐渐下降。E组和F组的青贮pH值略低于D组(P>0.05);F组的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最高。研究表明,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混合比例为1∶1时,青贮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巨菌草 混合 品质 微生物群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文浩 林萌萌 刘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玉米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350±23) kg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8头,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肉牛。对照组饲喂玉米青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玉米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350±23) kg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8头,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肉牛。对照组饲喂玉米青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用50%和100%大豆-玉米混合青贮替代玉米青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肉牛酸性洗涤纤维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养殖增重收入和利润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采用100%大豆-玉米混合青贮替代玉米青贮,能够促进肉牛生长,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混合 肉牛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相关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承前 吴兆海 +2 位作者 赵连生 陈雅坤 卜登攀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145,共8页
本试验以湿化学法、半体外法、体外法和体内法相结合的方式对4个全株玉米青贮(WPCS)饲料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分析营养成分含量、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瘤胃发酵参数以及产气量与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相关关系,为构建全株玉... 本试验以湿化学法、半体外法、体外法和体内法相结合的方式对4个全株玉米青贮(WPCS)饲料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分析营养成分含量、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瘤胃发酵参数以及产气量与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相关关系,为构建全株玉米青贮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预测模型积累基础数据。采用湿化学法检测4个饲料原料的常规营养组成,使用尼龙袋法测定营养物质48 h瘤胃降解率(RDR),基于体外发酵试验测定样品体外发酵指标,利用体内法测定饲料原料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饲料原料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个WPCS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36.23%~41.63%,粗蛋白质(CP)含量为7.82%~8.13%,淀粉(Starch)含量为27.30%~32.58%。(2)4个WPCS的干物质(DM)瘤胃降解率(DMRDR)为52.83%~60.16%;NDF瘤胃降解率为36.49%~50.38%;ADF瘤胃降解率为29.47%~42.61%。(3)4个WPCS的乙酸为45.44~50.18 mmol/L;丙酸为16.54~18.68 mmol/L;丁酸为12.37~13.97 mmol/L。4个WPCS的12 h累积产气量(GP12 h)为93.33~98.00 mL;24 h产气量(GP 24 h)为119.17~129.00 mL。(4)4个WPCS消化能(DE)为13.28~16.65 MJ/kg,代谢能(ME)为11.68~15.73 MJ/kg;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NDFD)为48.40%~61.13%;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ADFD)为24.05%~41.45%。(5)分析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P、CP降解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CPD)和NDFD 4个指标与有效能值相关最高,36 h产气量和CP瘤胃降解率2个指标与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相关最高,可以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用来构建预测模型。本研究得出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与相关营养参数的相关性,可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相关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效能值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对玉米大豆混合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14
作者 刘海平 文兴金 +4 位作者 张云飞 陈远航 武齐丰 李小梅 闫艳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3-1010,共8页
【目的】明确西南地区适宜的全株玉米大豆青贮混合比例和高效的乳酸菌添加剂,提升混合青贮的品质。【方法】以全株玉米和大豆为材料,分别按鲜重比10∶0(A1)、9∶1(A2)、8∶2(A3)、6∶4(A4)和0∶10(A5)混合青贮,并设无菌水(B1)、自选乳酸... 【目的】明确西南地区适宜的全株玉米大豆青贮混合比例和高效的乳酸菌添加剂,提升混合青贮的品质。【方法】以全株玉米和大豆为材料,分别按鲜重比10∶0(A1)、9∶1(A2)、8∶2(A3)、6∶4(A4)和0∶10(A5)混合青贮,并设无菌水(B1)、自选乳酸菌LP 149(B2)和商业乳酸菌LPC 550(B3)3个添加剂处理,青贮60 d后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微生物活菌数。【结果】玉米大豆混合青贮同A1处理组相比,提高了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与A5处理组相比,提高了乳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乳酸菌数量,降低了pH、乙酸、丙酸、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A2处理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A3和A4处理组(P<0.05),A3处理组干物质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分别为36.01%和4.93 lg cfu/g,均显著高于A2和A4处理组(P<0.05);粗蛋白含量随着大豆比例的增加而增加,A4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2.85%,说明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料品质均较好。与无添加剂处理组相比,添加乳酸菌提高了乳酸、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丁酸、氨态氮/总氮和粗蛋白含量,改善青贮饲料品质。B2处理组与B3处理组相比,pH和丁酸含量分别降低1.27%和20.69%,酵母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株玉米和大豆混合青贮均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可根据田间玉米大豆种植比例进行混合青贮;添加乳酸菌改善了青贮品质,且自选植物乳杆菌149效果优于商业植物乳杆菌550,适宜西南地区混合青贮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混合 品质 乳酸菌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青贮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春 樊东 +1 位作者 高婷 梁小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09,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1∶1)青贮的影响。以不添加菌剂为对照(CK),T1、T2、T3、T4、T5分别添加0.005 g/kg菌剂、0.3 g/kg酶制剂、0.005 g/kg菌剂+0.3 g/kg酶制剂、4 mL/kg甲酸、4 mL/kg丙酸进行青贮,青贮发酵...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1∶1)青贮的影响。以不添加菌剂为对照(CK),T1、T2、T3、T4、T5分别添加0.005 g/kg菌剂、0.3 g/kg酶制剂、0.005 g/kg菌剂+0.3 g/kg酶制剂、4 mL/kg甲酸、4 mL/kg丙酸进行青贮,青贮发酵90 d。结果显示:处理组与CK的pH值均低于4.10。T4、T5、T1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组的乙酸(AA)含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氨态氮/总氮(NH3-N/TN)显著低于CK (P<0.05)。T5、T4的干物质(DM)、淀粉(Starch)含量显著高于CK(P<0.05)。T3、T2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CK (P<0.05)。T1、T4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CK (P<0.05)。处理组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的营养价值排序为T1>T5>T4>T3>T2>CK。各添加剂处理提高了玉豆混合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其中T5、T4、T1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添加剂处理提高了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青贮饲料营养价值与有氧稳定性,其中丙酸、甲酸、菌剂添加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玉米 大豆 添加剂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春 马晓霞 +2 位作者 杨天辉 高婷 梁小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为探讨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不同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以2种饲草鲜重比设置青贮玉米单贮(CK1)、全株大豆单贮(CK2)、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1∶1(M1)、2∶1(M2)、3∶1(M3)、4∶1(M4)、1∶2(M5)混合,共7个处理。青贮90 d后,进行感官评定... 为探讨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不同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以2种饲草鲜重比设置青贮玉米单贮(CK1)、全株大豆单贮(CK2)、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1∶1(M1)、2∶1(M2)、3∶1(M3)、4∶1(M4)、1∶2(M5)混合,共7个处理。青贮90 d后,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和有氧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CK1、CK2感官评定为“良好”,混合处理均为“优等”;CK2的pH最高(4.69),其余处理pH<4.2。乳酸含量在混合处理中都显著高于CK1、CK2,乙酸含量在CK2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粗蛋白含量随着全株大豆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淀粉含量随着青贮玉米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混合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都显著低于CK1、CK2(P<0.05)。RFV由高到低为M1>M2>M3>M4>M5>CK2>CK1;混合处理的有氧稳定性优于CK1、CK2。青贮玉米与全株大豆混合改善了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提高了营养价值和有氧稳定性,其中混合比例为1∶1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混合比例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及工艺优化分析
17
作者 侯良忠 谈锐 +3 位作者 杜保军 郭同军 曹宏斌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0-857,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反刍家畜养殖场科学压制全株玉米青贮的评估及工艺优化。【方法】2019~2021年期间采集新疆9个地州(市)的103份青贮样品,利用近红外检测法测定样品中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灰分(Ash)等13项指标,并计算维持净能(NE_(m)... 【目的】研究新疆反刍家畜养殖场科学压制全株玉米青贮的评估及工艺优化。【方法】2019~2021年期间采集新疆9个地州(市)的103份青贮样品,利用近红外检测法测定样品中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灰分(Ash)等13项指标,并计算维持净能(NE_(m))、泌乳净能(NE_(L))和增重净能(NE_(g)),参照全株玉米青贮等级评估方法,分析新疆全株玉米青贮的制作水平及可优化工艺。【结果】(1)9个地州(市)压制好的全株玉米青贮pH值均控制在4以下,乳酸(LA)含量占干物质(DM)比例高,厌氧发酵充分,可长期保存;(2)各地州全株玉米样品营养物质评级良好占33.33%,中等占44.44%,及格占22.22%,青贮中DM含量低,CP、NDF和ADF含量高;(3)不同区域青贮中Ca和P含量、NE_(m)、NE_(L)和NE_(g)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新疆9个地州(市)压制的全株玉米青贮pH值均在4.0以下,厌氧发酵充分可长期保存,但按照青贮玉米评定标准均未达到优秀,结合青贮玉米中干物质含量宜适当延迟青贮玉米收割5~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营养价值 发酵指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对合作猪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8
作者 刘祥年 殷熙彤 +2 位作者 唐于然 王鹏飞 滚双宝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对合作猪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合作猪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对合作猪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合作猪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和15%全株青贮玉米。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试验2组胴体前宽、肥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背膘厚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试验1组(P<0.05);各组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瘦肉率、胴体后宽、骨率、皮厚和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器官指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3组肉滴水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大理石纹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2组肉色亮度和红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1、2、3组每头猪增重效益分别为701.74、792.61、869.22、741.47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增重效益分别提高了12.95%、23.87%、5.66%,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1.10、1.65、1.28元/kg。综上所述,添加10%全株青贮玉米饲粮可提高合作猪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猪 玉米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肉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药渣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饲料感官、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金丽娜 蒋苏苏 +2 位作者 敬淑燕 何建文 张慧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0-636,共7页
本试验探讨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药渣和全株玉米(Zea mays L.)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感官、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黄芪药渣及其它中药渣饲料资源化应用提供新途径。共设4个混合水平,黄芪药渣分别占全株... 本试验探讨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药渣和全株玉米(Zea mays L.)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感官、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黄芪药渣及其它中药渣饲料资源化应用提供新途径。共设4个混合水平,黄芪药渣分别占全株玉米鲜重的0%,5%,10%,15%。青贮饲料发酵240 d后,取样检测评定。结果表明:黄芪药渣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有利于改善青贮饲料的气味和结构;0%混合水平的饲料pH值、乙酸(Acetic acid, AA)和氨态氮(Ammoniacal nitrogen, NH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混合水平(P<0.05);乳酸(Lactic acid, L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混合水平(P<0.05);0%混合水平饲料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磷(Phosphoru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混合水平(P<0.05),5%混合水平CP、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混合水平(P<0.05);随着混合水平升高,干物质(Dry matter, DM)、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5%混合水平饲料青贮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渣 玉米 混合 感官评定 发酵品质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宇成 张晓雯 +2 位作者 邵涛 王文博 原现军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以前期研究筛得的具有潜在抑菌脱毒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LS2、植物乳杆菌S6-2和干酪乳杆菌GD2-1这3株乳酸菌为对象,模拟玉米在田间遭受霉菌侵染,将田间遭受霉菌侵染组(FI)和未侵染组(NFI)玉米进行以下处理:1)自然发酵对照组(CON);2)接种... 以前期研究筛得的具有潜在抑菌脱毒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LS2、植物乳杆菌S6-2和干酪乳杆菌GD2-1这3株乳酸菌为对象,模拟玉米在田间遭受霉菌侵染,将田间遭受霉菌侵染组(FI)和未侵染组(NFI)玉米进行以下处理:1)自然发酵对照组(CON);2)接种副干酪乳杆菌LS2(LS2);3)接种植物乳杆菌S6-2(S6-2);4)接种干酪乳杆菌GD2-1(GD2-1),于青贮3、5、14、45和180 d后取样,研究乳酸菌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D2-1显著降低了(P<0.05)NFI组氨态氮含量,3株乳酸菌均显著提高了(P<0.05)NFI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接种S6-2处理显著降低了(P<0.05)FI组氨态氮含量,接种LS2和S6-2处理显著提高了(P<0.05)FI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接种LS2处理均显示最高的乙酸含量。田间霉菌侵染显著提高了新鲜玉米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浓度。乳酸菌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效应受到底物浓度影响,各接种剂均未显著影响玉米赤霉烯酮和NFI组呕吐毒素含量,而接种LS2、S6-2和GD2-1处理均显著(P<0.05)降低了FI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黄曲霉毒素B1浓度,S6-2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FI组呕吐毒素浓度。综上所述,接种3株乳酸菌均降低了氨态氮含量,提高了青贮过程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乙酸等含量,改善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3株乳酸菌均未显著影响青贮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但均降低了霉菌侵染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黄曲霉毒素B1浓度,S6-2还可降低霉菌侵染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呕吐毒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乳酸菌 霉菌毒素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