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的三维多群中子扩散方程有限差分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文斌 于颖锐 +2 位作者 向宏志 甯忠豪 李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7-142,共6页
三维多群中子扩散方程的精确、高效求解是核动力堆芯设计及燃料管理的基础。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该方程具有简便、精确、成熟的优点;然而,该方法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均较大,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计算规模和应用范围。本文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 三维多群中子扩散方程的精确、高效求解是核动力堆芯设计及燃料管理的基础。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该方程具有简便、精确、成熟的优点;然而,该方法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均较大,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计算规模和应用范围。本文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三维多群中子扩散方程有限差分方法:采用中心有限差分格式离散中子扩散方程;基于MPI并行编程模型,采用空间区域分解的方式实现大规模并行计算;采用多群多区域耦合PGMRES算法进行并行加速。在集群服务器上开发了ParaFiDi程序,并采用IAEA3D,PHWR等多个基准题对该程序进行验证。数值结果表明,ParaFiDi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多群中子扩散方程 有限差分方法 大规模并行计算 区域分解算法 多群多区域耦合PGMRE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容错技术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富弘毅 杨学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8-43,53,共7页
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增加,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线宽的降低以及集成度的提高,从用户桌面系统到分布式计算环境,乃至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功耗和可靠性问题都很突出。本文首先介绍了计... 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增加,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线宽的降低以及集成度的提高,从用户桌面系统到分布式计算环境,乃至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功耗和可靠性问题都很突出。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和容错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然后回顾了近些年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硬件故障检测技术和硬件故障恢复技术,其中重点介绍了针对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提出的容错方法。本文还介绍了我们在先前的研究工作中提出的一种优化的故障恢复技术,称为容错并行算法。最后,总结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并行计算 容错技术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MPI并行计算的可扩展三模冗余容错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之元 杨学军 周云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2-1035,共14页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并行计算的性能不断提高,但可靠性却也在不断下降,因此需要采用某种容错机制来容忍或恢复硬件故障和数据错误.目前常用的容错机制Checkpoint/Restart和多模冗余均引入了额外的开销,这些开销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并...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并行计算的性能不断提高,但可靠性却也在不断下降,因此需要采用某种容错机制来容忍或恢复硬件故障和数据错误.目前常用的容错机制Checkpoint/Restart和多模冗余均引入了额外的开销,这些开销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并行计算的可扩展性.因此,在高性能计算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可扩展容错机制的设计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以三模冗余(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简称TMR)为典型案例,描述了传统TMR在大规模MPI并行计算上的实现方法,分析了该机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指出传统TMR制约了并行计算的扩展.根据该技术所面临的问题,设计了可扩展三模冗余(scalable 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简称STMR),并进一步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扩展性.该机制不仅能够处理Checkpoint/Restart针对的fail-stop故障,还能够解决绝大部分硬件不能直接感知的数据错误.最后,借用BlueGene/L的系统参数进行模拟,预测当系统规模增大时,在分别采用TMR和STMR的情况下并行计算可扩展性的变化,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TMR是可扩展的容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机制 可扩展性 三模冗余 大规模并行计算 M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cobi-Davidson算法的大规模模态分析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宣华 陈璞 +1 位作者 吴瑞安 肖世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3-208,共6页
对Jacobi-Davidson(J-D)算法进行了改进和并行计算研究。通过添加谱变换、收缩和重启动等策略将J-D算法改造成了适应大规模模态分析的算法。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和各种数值求解软件包,建立了一套基于PANDA框架的模态分析并行求解体系。基... 对Jacobi-Davidson(J-D)算法进行了改进和并行计算研究。通过添加谱变换、收缩和重启动等策略将J-D算法改造成了适应大规模模态分析的算法。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和各种数值求解软件包,建立了一套基于PANDA框架的模态分析并行求解体系。基于该求解体系和并行机群,开展了某工程结构大规模模态分析并行可扩展性研究,测试规模从数十万自由度一直达到千万自由度,并行CPU核数达到128个;研究了改进后的J-D算法内层迭代步数、重启动向量个数等控制参数对外层迭代收敛速度的影响;获取了不同规模并行计算的加速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J-D算法完全适应千万自由度规模以上的模态分析,内存占用与规模之间呈线性增长趋势,在1 025万自由度规模模态分析仅占用39.4 GB内存;同时该算法具有优异的并行可扩展性,在128个CPU测试核内接近线性加速,并且测试规模越大,曲线越接近理想加速曲线,1 025万自由度规模在128核的并行效率达到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obi-Davidson算法 谱变换 模态分析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T-LBM方法的大规模可扩展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智翔 方勇 +4 位作者 宋安平 徐磊 王晓伟 周丽萍 张武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6-1165,共10页
在大规模三维复杂流动的数值模拟中,针对具有良好数值稳定性的多弛豫时间模型格子Boltzmann方法(MRT-LBM),并结合大涡模拟湍流模型和曲面边界插值格式,分析了在D3Q19离散速度模型下的网格生成、流场信息初始化和迭代计算3部分的可并行性... 在大规模三维复杂流动的数值模拟中,针对具有良好数值稳定性的多弛豫时间模型格子Boltzmann方法(MRT-LBM),并结合大涡模拟湍流模型和曲面边界插值格式,分析了在D3Q19离散速度模型下的网格生成、流场信息初始化和迭代计算3部分的可并行性.采用MPI编程模型,从分布式集群的特点和计算量负载均衡的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适合于大规模分布式集群的网格生成、流场信息初始化和迭代计算的并行算法.该并行算法也能有效适用于D3Q15和D3Q27离散速度模型.通过在国产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上的测试,分别针对求解问题总体计算规模固定和保持每个计算核中计算量一致的2种情况的并行性能分析,验证了该并行算法在十万计算核的量级下仍具有良好的加速比和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并行计算 可扩展 负载均衡 格子 BOLTZMANN 方法 多松弛时间模型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流动大规模并行直接数值模拟算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德波 樊建人 +1 位作者 罗坤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07-117,2,共11页
对欧拉–拉格朗日下气固两相流动并行直接数值模拟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涉及到气固两相流大规模并行直接数值模拟空间导数离散格式的选取,流体相和颗粒相并行区域划分的策略,颗粒相并行数据传递的逻辑控制方法,颗... 对欧拉–拉格朗日下气固两相流动并行直接数值模拟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涉及到气固两相流大规模并行直接数值模拟空间导数离散格式的选取,流体相和颗粒相并行区域划分的策略,颗粒相并行数据传递的逻辑控制方法,颗粒相碰撞并行的实现方法,三维计算区域二个方向分解并行计算的若干关键问题,以及并行加速比和并行效率的计算结果。指明了解决欧拉–拉格朗日下气固两相流动并行直接数值模拟算法若干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拉格朗日 气固两相流 直接数值模拟 颗粒碰撞算法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模拟壁面距离MPI/OpenMP混合并行计算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钟 何磊 +2 位作者 张健 徐庆新 张来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3-892,共10页
针对计算流体力学在湍流数值模拟过程中壁面距离计算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DT数据结构搜索的MPI/OpenMP混合并行计算方法,以大幅提高大规模网格壁面距离的计算效率,降低因内存消耗而对网格规模的限制。首先分析了壁面距离计算... 针对计算流体力学在湍流数值模拟过程中壁面距离计算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DT数据结构搜索的MPI/OpenMP混合并行计算方法,以大幅提高大规模网格壁面距离的计算效率,降低因内存消耗而对网格规模的限制。首先分析了壁面距离计算精度对湍流模拟的重要性,介绍了壁面距离计算的几何基础。随后基于区域分解思想,将计算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分区,服务器进程收集全局壁面面元网格信息后发送给其他所有进程,各进程根据全局壁面信息,基于ADT数据结构搜索其网格分区内的单元,精确计算壁面距离。为了解决全局壁面信息内存过大的问题,采用MPI/OpenMP混合并行算法,使得各计算节点中仅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壁面信息备份,这些壁面信息备份被节点内的其他各进程所共享。最后采用大规模网格进行了壁面距离计算测试,网格规模最大达到33.2亿,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和直接搜索法一致,内存耗费下降70%,计算时间减少约1个量级,能满足大规模CFD数值模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壁面距离 ADT搜索 大规模并行计算 风雷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化品爆炸大规模高精度仿真软件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成 钱琛庚 +2 位作者 张文耀 谷恭天 崔洋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28,共9页
为精准模拟大尺度化工园区、城市建(构)筑物群、加油/气站等场景内多元、多相危险化学品爆炸传播时空演化,基于多组分反应流Navier-Stokes控制方程,研发高精度保正加权本质无振荡限差分格式、Compact-WENO杂交有限差分格式等先进的数值... 为精准模拟大尺度化工园区、城市建(构)筑物群、加油/气站等场景内多元、多相危险化学品爆炸传播时空演化,基于多组分反应流Navier-Stokes控制方程,研发高精度保正加权本质无振荡限差分格式、Compact-WENO杂交有限差分格式等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结合网格自适应、计算区域自适应扩大等高效加速算法与信息传递接口并行方法,采用Fortran语言自主开发危化品爆炸高精度有限差分求解器;采用C++语言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自主开发适用于有限差分格式的前后处理模块;集成高精度求解器与前后处理模块,自主研发危化品爆炸大规模高精度仿真软件。结果表明:该软件可计算包含任意种组分的化学反应模型,具有多种湍流及湍流燃烧模型,能够实现危化品泄漏-扩散-爆炸全过程数值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化品爆炸 高精度仿真软件 高精度有限差分格式(HFD) 大规模并行计算 湍流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并行程序JSNT对HBR-2装置的屏蔽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超 程汤培 +2 位作者 邓力 付元光 温丽丽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屏蔽计算是反应堆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计算结果直接影响核系统的寿命以及周边环境的辐射安全。JSNT是由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自主研发的三维离散纵标(S_N)中子/光子输运程序,采用区域分解实现大规模并行,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屏蔽计算是反应堆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计算结果直接影响核系统的寿命以及周边环境的辐射安全。JSNT是由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自主研发的三维离散纵标(S_N)中子/光子输运程序,采用区域分解实现大规模并行,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本文利用JSNT对HBR-2装置进行屏蔽计算,分析了辐照监督管处和中子剂量测量仪处的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以及6个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发现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随着网格的加密,计算结果趋于实验值;除在中子剂量测量仪处的^(237)Np(n,f)^(137)Cs和^(238)U(n,f)^( 137)Cs外,计算结果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20%,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计算 HBR-2 离散纵标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工作流与高性能计算集成方案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勇 李有福 +2 位作者 李小龙 刘鹏 田文洪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7-463,共7页
科学工作流为科学计算提供了工作流定义、流程管理和任务并行化等支持,高性能计算为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了集群管理、任务管理、资源调度等机制。如今正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将科学工作流系统与高性能计算结合实现高性能计算... 科学工作流为科学计算提供了工作流定义、流程管理和任务并行化等支持,高性能计算为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了集群管理、任务管理、资源调度等机制。如今正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将科学工作流系统与高性能计算结合实现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大规模并行计算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中间件与上层工作流系统和底层高性能计算平台进行交互,提供任务提交与状态监控功能。同时,集成方案为分布式集群中计算平台提供新的参考实现。基于上述分析以Swift科学工作流与Windows高性能计算平台集成方案为例,通过NASA MODIS图片处理工作流来分析并验证集成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平台 分布式集群 高性能计算 大规模并行计算 科学工作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网格方法在空气动力学中的应用及前沿进展》专栏征稿
11
作者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部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2,共2页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基于网格的计算方法在处理极端力学条件下的复杂气动问题时日益显现其局限性。无网格方法在处理网格再生、复杂几何形状、自由表面流动、大规模并行计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专栏聚焦无网格方法在空...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基于网格的计算方法在处理极端力学条件下的复杂气动问题时日益显现其局限性。无网格方法在处理网格再生、复杂几何形状、自由表面流动、大规模并行计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专栏聚焦无网格方法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创新应用,内容涵盖四大核心方向:1.无网格方法的理论基础与算法改进:探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物质点法(MPM)、近场动力学方法(Peridynamics)等典型无网格方法的数值稳定性提升策略和高阶精度算法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方法 算法改进 空气动力学 航空航天技术 物质点法 数值稳定性 提升策略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NUM海浪模式的性能特点分析与并行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志远 周宇峰 +1 位作者 刘利 杨广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1-860,共10页
海浪模式MASNUM(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浪数值模式,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军事活动保障等方面的海浪预报中.随着提升业务预报精度和气候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高分辨率... 海浪模式MASNUM(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浪数值模式,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军事活动保障等方面的海浪预报中.随着提升业务预报精度和气候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高分辨率成为海浪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高性能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为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但当前很多并行数值模式效率还不高,无法获得更高并行加速比,无法提高模式并行效率并缩短运行墙钟时间.结合现代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特点,深入分析MASNUM模式的性能瓶颈,继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并行优化,明显地提升了通信性能、I/O性能和二维剖分负载平衡性,进而提升了MASNUM模式整体并行效率和可扩展规模.这里以串行性能为基准,当扩展规模达到960个CPU核时,改进后版本加速比可达431.5.该研究也为其他数值模式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并行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模式 大规模数值并行计算 性能分析 并行优化 二维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负载偏移率的并行负载平衡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理论 叶红 +1 位作者 吴建平 宋君强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5-1131,共7页
大规模并行应用的负载平衡能力对性能的影响很大,但难以度量.针对基于局部离散格式的(有限差分、有限元等)并行应用,通过分析并行计算通信比、并行规模、问题规模、格式复杂度与并行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一个"最大负载偏移率&qu... 大规模并行应用的负载平衡能力对性能的影响很大,但难以度量.针对基于局部离散格式的(有限差分、有限元等)并行应用,通过分析并行计算通信比、并行规模、问题规模、格式复杂度与并行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一个"最大负载偏移率"概念,即并行任务的最大负载相对平均负载的偏移量与平均负载之比,作为衡量负载平衡能力的性能指标,并导出了一个负载平衡性能量化模型.将POP全球海洋模式Benchmark程序作为计算实例,验证了负载平衡性能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揭示出整体并行计算性能对负载平衡的依赖程度,特别是对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情形,负载平衡程度对整体性能的影响随着并行规模的增大而愈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数值并行计算 负载平衡 最大负载偏移率 评估模型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次实现万波长量级半空间舰船目标全波电磁计算
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04,共1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超大规模电磁计算团队自主开发了并行半空间多层快速多极子电磁求解器,首次突破了海面环境中万波长舰船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全波电磁计算难题,显著提升了对于海上舰船目标电磁特性的精确认知能力。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超大规模电磁计算团队自主开发了并行半空间多层快速多极子电磁求解器,首次突破了海面环境中万波长舰船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全波电磁计算难题,显著提升了对于海上舰船目标电磁特性的精确认知能力。舰船目标在典型导引雷达视角下的电尺寸达到万波长量级,海面环境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全波电磁计算难度。对于此类复杂电大尺寸目标,国内外大多采取高频近似算法进行模拟;此类算法的计算精度有限,难以给出复杂目标的高精度电磁仿真数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玉、赵勋旺教授团队攻克了半空间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利用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共建的“超大规模电磁数值模拟装置”,于2021年4月29日首次实现了百亿未知量、万波长量级海上舰船目标的RCS全波电磁计算,表明我国具备了万波长量级海上舰船目标的精确电磁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电磁计算 半空间 电子工程学院 超级计算 舰船目标 近似算法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Boltzmann方法多层网格负载均衡算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鹏 王良军 +1 位作者 张武 朱文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7-3110,共14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多层网格局部加密技术,通过多尺度网格计算不同层次的流动特征,避免了单层均匀笛卡尔网格中的低效率与计算资源的浪费,但仍存在并行性能上的不良影响.本文考虑并行计算中的负载均衡效应,从单层网格出发,通过考...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多层网格局部加密技术,通过多尺度网格计算不同层次的流动特征,避免了单层均匀笛卡尔网格中的低效率与计算资源的浪费,但仍存在并行性能上的不良影响.本文考虑并行计算中的负载均衡效应,从单层网格出发,通过考虑多层网格的运算特点来研究基于负载均衡的网格划分方法.同时,将网格划分与程序实现进行分离,在单层和多层网格中均完成了任意网格划分下的并行计算.在单层网格中,以二维血管流动的不同并行策略为例,研究了负载量划分与不同进程的各自时间开销的关系.在多层网格中,首先论述了多尺度网格在运算顺序上的特征,其次以三种不同的多层网格验证二维翼型绕流的计算结果,最后在每种网格中均使用三种不同的网格划分方法进一步探讨负载均衡与时间开销的关系.在128核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上进行并行性能测试,强可扩展性可达到60%左右,弱可扩展性可达到82.78%.这种高可扩展性结果表明本文通过改进负载均衡性能,明显提升了多层网格计算中的并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多层网格 大规模并行计算 负载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轨道–路基–地基耦合系统振动加速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6
作者 薛富春 张建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79-2187,共9页
为获得移动荷载引起的加速度的空间分布,基于多尺度和精细化建模技术,建立了350 km/h的双线高速铁路轨道–扣件–轨枕–轨道板–CA砂浆层–底座板–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基本体–地基为一体的耦合大系统非线性真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采... 为获得移动荷载引起的加速度的空间分布,基于多尺度和精细化建模技术,建立了350 km/h的双线高速铁路轨道–扣件–轨枕–轨道板–CA砂浆层–底座板–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基本体–地基为一体的耦合大系统非线性真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动接触算法模拟底座板底面和基床表层表面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三维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技术模拟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和弹性恢复性能,考虑移动荷载作用前路基中客观的静应力状态对后续动力计算的影响和地基土、路基填筑材料的非线性,借助于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模拟了地基的初始应力场生成、轨道系统和路基的施工过程和随后8辆编组高速动车组的运行过程。基于分析结果,总结了轨道–路基–地基系统各部分的振动加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验证了实体单元模拟轨道空间振动响应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移动荷载 振动加速度 精细化建模技术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离层三维力学模拟有限元接触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伍泽东 薛爱民 曹丁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325-333,共9页
针对覆岩离层这一特殊的接触问题提出了新的接触算法,并采用大规模并行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离层进行真正三维的力学模拟,从而得到覆岩离层空间几何形态参数。以济宁二号煤矿西部十一采区为研究实例,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力学模拟 覆岩离层 接触算法 大规模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rgers向量提取与分析的改进PRD算法在位错环模拟中的应用
18
作者 徐鑫铖 聂宁明 +5 位作者 王瑾 贺新福 曾艳 张纪林 王珏 万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4-1624,共11页
RAFM钢经中子辐照后会产生两种类型的间隙位错环(1/2〈111〉环和〈100〉环),导致长时间服役后出现辐照硬化与脆化现象,因此理清不同类型位错环的形成与转变过程对材料微结构演化及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加速分子动力学中的并... RAFM钢经中子辐照后会产生两种类型的间隙位错环(1/2〈111〉环和〈100〉环),导致长时间服役后出现辐照硬化与脆化现象,因此理清不同类型位错环的形成与转变过程对材料微结构演化及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加速分子动力学中的并行副本复制法(PRD),通过分析位错环转变的机理特性,提取Burgers向量,改进了PRD在位错环模拟上的应用,实现了〈100〉环向1/2〈111〉环的加速转变现象模拟。结果表明:在1000 K下,采用改进PRD算法程序进行模拟,小尺寸〈100〉环会发生向1/2〈111〉环的转变,转变时间比传统分子动力学方法更快;大尺寸〈100〉环会出现〈100〉位错段和1/2〈111〉位错段共存的状态,甚至在带有Ni溶质元素的〈100〉环中还发现了完全转变到1/2〈111〉位错环的现象。此外,对程序模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分析评估了加速性能与并行性能,通过与原PRD算法对比,发现其并行效率远高于原PRD,并行效率在90%左右,且并行规模的增加对于并行性的影响不大,可以很好地进行大规模并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环 Burgers向量 加速分子动力学 大规模并行计算 位错环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机飞发集成构型中机翼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薛帮猛 张文升 张志雄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1-948,共8页
利用超级计算机资源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RANS),计算评估大量外形方案性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周期内完成民机飞发集成构型下机翼多目标优化设计。搭建了集成机翼CST参数化、复杂外形网格变形、快速CFD流场解算和自动后处理等关键环节,用遗... 利用超级计算机资源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RANS),计算评估大量外形方案性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周期内完成民机飞发集成构型下机翼多目标优化设计。搭建了集成机翼CST参数化、复杂外形网格变形、快速CFD流场解算和自动后处理等关键环节,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的优化系统。合理的流程设计使该系统可在"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上同时对数百个方案实施计算评估。在并行计算、加速收敛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下,使用包含800万单元的多块结构化网格,对NASA CRM (Common Research Model)机翼/机身/短舱/吊挂构型的计算分析可在15min内结束。在3点3目标优化案例中,用90个设计变量表达CRM机翼9个控制剖面的中弧线和扭转角,60h内完成了超过10000个外形方案的计算分析,遗传进化40代。与初始外形相比,PARETO前缘上选择的最优解的各设计点取得了2~10count(1count=阻力系数0.0001)的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发动机集成 多目标优化设计 大规模并行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 网格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域动态
20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99,共4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针对大尺度数万原子分子固体体系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以低标度平面波高精度计算软件DGDFT(Discontinuous Galerki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为基础,在国产"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实现了...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针对大尺度数万原子分子固体体系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以低标度平面波高精度计算软件DGDFT(Discontinuous Galerki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为基础,在国产"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实现了千万核超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of DGDFT for Tens of Thousands of Atoms Using Millions of Cores on Sunway TaihuL ight"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计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规模并行计算 第一性原理计算 高精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