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与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被引量:
133
1
作者
张旗
金惟俊
+1 位作者
李承东
王元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1,共31页
论述了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的关系,指出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时,即岩石圈最大减薄时(岩石圈地幔厚度为0),岩石圈厚度等于地壳厚度。中国东部岩石圈最大减薄的时间在燕山期,在这之前和之后,岩石圈是厚的。讨论了中国东部大规...
论述了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的关系,指出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时,即岩石圈最大减薄时(岩石圈地幔厚度为0),岩石圈厚度等于地壳厚度。中国东部岩石圈最大减薄的时间在燕山期,在这之前和之后,岩石圈是厚的。讨论了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的关系,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没有关系:中国东部不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不是安第斯型活动陆缘,中生代玄武岩不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从中酸性岩浆岩得不出岛弧的结论,从三叠纪开始的古太平洋板块扩张方向的演变也不支持板块向西俯冲的认识。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与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是一种新的大火成岩省类型。文中将大火成岩省分为两类:一类为B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岩石圈底部,以发育玄武岩为特征;另一类为G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下地壳底部,以发育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为特征。根据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分出5个大火成岩省:鄂霍茨克(大兴安岭北端)、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华北—大兴安岭、华南和东部沿海大火成岩省。认为岩石圈减薄可以产生多种效应,是地壳演化的最重要的动力学因素,但唯独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事件无关。还评论了流行的岩石圈减薄的见解,认为流行的见解将岩石圈减薄定位在新生代(岩石圈厚80~120km)是似是而非的,不是科学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减薄
大规模岩浆活动
超级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燕山期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床形成及与气候变化的可能耦合关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文博
苏尚国
+1 位作者
王娜
李瑞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4-2244,共11页
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的研究前缘,早白垩时期全球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前人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就铁矿形成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鲜见人提及。本文针对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成因、温室气体的释放及对气候变化的...
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的研究前缘,早白垩时期全球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前人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就铁矿形成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鲜见人提及。本文针对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成因、温室气体的释放及对气候变化的可能耦合关系做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大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制图对比等科学手段,论证早白垩世各重要地质事件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现早白垩世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和铁矿爆发巅峰期、陆相红层的出现有着非常吻合的时间一致性。推测早白垩世时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以及铁矿床的形成,释放大量CO_(2)温室气体。大气中CO_(2)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大气环境温度升高,Fe2+变成Fe3+导致了大陆红层的形成;大气中CO_(2)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也导致了大气中氧气含量变低,致使后生生物为了适应这种极端环境气候个体趋向于小型化。因此,铁矿床爆发式成矿作用间接地导致了当时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方向。在当今面临的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加深了解和我们当代很相似的晚中生代时期,以便更加主动的应对以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大规模岩浆活动
铁矿床成因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问题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4,共8页
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难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来解释,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相当于几个不同时期发育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与中生代东亚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世界上存在两类大火成岩省,一类以镁铁质岩为主(...
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难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来解释,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相当于几个不同时期发育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与中生代东亚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世界上存在两类大火成岩省,一类以镁铁质岩为主(M-LIP);另一类以长英质岩为主(F-LIP)。中国也存在上述两类大火成岩省,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属于前者,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属于后者。二者可能均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不同在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上升停滞在岩石圈底部,在那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玄武岩喷发;而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地幔柱可抵达下地壳底部直接烘烤和加热下地壳,形成长英质成分的岩浆岩。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升有关,本文却认为它可能与来自下地幔的地幔柱有关。大火成岩省矿产丰富,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铜、镍、铬、铂、钯等,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金、铜、钨、锡、钼、铋、锑、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大火成岩省
长英质大火成岩省
大规模岩浆活动
中国东部
中生代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浆热场与热液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
12
4
作者
张旗
金惟浚
+1 位作者
李承东
焦守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共29页
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地区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热场的规模通常很小,离岩体约几米至几千米。范围、规模和形状与侵入体的温度、成分、形态、大小、侵入深度以及流体、构造、围...
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地区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热场的规模通常很小,离岩体约几米至几千米。范围、规模和形状与侵入体的温度、成分、形态、大小、侵入深度以及流体、构造、围岩性质等有关。岩浆热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流体赖以上升的场所。岩浆热场不同于地热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岩浆热场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有用金属元素的场所。文中讨论了岩浆热场与热液多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岩浆热场在岩浆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热水沉积矿床以及变质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岩浆热场对于热液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成矿为什么是多金属、多成因、多来源等问题。文中强调指出,岩浆热场说解释了为什么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指出大规模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效应不是1+1=2,而是1+1>2的效果。即它可以在一个局部范围内把岩浆热场从一个开放体系变为封闭体系,在这个封闭体系内,固岩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热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促进热场范围内流体的对流循环,使流体可以从围岩中汲取尽可能多的有用金属元素,起到单个岩浆无法比拟的效果。许多大型一超大型的多金属矿床即可能与这种作用有关。从热场说角度来看,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成矿潜力几乎是无可限量的。文中还讨论了岩浆热场说的原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岩浆热场说与成矿的关系非常值得关注,它也许可以改变目前对成矿作用的某些固有认识,开拓出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热场
多金属成矿作用
热液矿床
大规模岩浆活动
热水沉积矿床热
泉矿床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与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被引量:
133
1
作者
张旗
金惟俊
李承东
王元龙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1,共3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714011)
文摘
论述了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的关系,指出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时,即岩石圈最大减薄时(岩石圈地幔厚度为0),岩石圈厚度等于地壳厚度。中国东部岩石圈最大减薄的时间在燕山期,在这之前和之后,岩石圈是厚的。讨论了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的关系,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没有关系:中国东部不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不是安第斯型活动陆缘,中生代玄武岩不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从中酸性岩浆岩得不出岛弧的结论,从三叠纪开始的古太平洋板块扩张方向的演变也不支持板块向西俯冲的认识。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与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是一种新的大火成岩省类型。文中将大火成岩省分为两类:一类为B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岩石圈底部,以发育玄武岩为特征;另一类为G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下地壳底部,以发育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为特征。根据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分出5个大火成岩省:鄂霍茨克(大兴安岭北端)、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华北—大兴安岭、华南和东部沿海大火成岩省。认为岩石圈减薄可以产生多种效应,是地壳演化的最重要的动力学因素,但唯独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事件无关。还评论了流行的岩石圈减薄的见解,认为流行的见解将岩石圈减薄定位在新生代(岩石圈厚80~120km)是似是而非的,不是科学的命题。
关键词
岩石圈减薄
大规模岩浆活动
超级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燕山期
中国东部
Keywords
lithosphere thinning
large-scale magmatism
super mantle plume
large igneous province
Yanshanian
Eastern China
分类号
P588.1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床形成及与气候变化的可能耦合关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文博
苏尚国
王娜
李瑞鹏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深圳云创瑞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4-2244,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5069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05)联合资助。
文摘
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的研究前缘,早白垩时期全球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前人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就铁矿形成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鲜见人提及。本文针对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成因、温室气体的释放及对气候变化的可能耦合关系做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大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制图对比等科学手段,论证早白垩世各重要地质事件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现早白垩世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和铁矿爆发巅峰期、陆相红层的出现有着非常吻合的时间一致性。推测早白垩世时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以及铁矿床的形成,释放大量CO_(2)温室气体。大气中CO_(2)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大气环境温度升高,Fe2+变成Fe3+导致了大陆红层的形成;大气中CO_(2)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也导致了大气中氧气含量变低,致使后生生物为了适应这种极端环境气候个体趋向于小型化。因此,铁矿床爆发式成矿作用间接地导致了当时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方向。在当今面临的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加深了解和我们当代很相似的晚中生代时期,以便更加主动的应对以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发展。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大规模岩浆活动
铁矿床成因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Keywords
Early Cretaceous
Large-scale magma activity
Formation of iron deposit
Greenhouse gases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88.1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问题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91014001)
文摘
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难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来解释,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相当于几个不同时期发育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与中生代东亚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世界上存在两类大火成岩省,一类以镁铁质岩为主(M-LIP);另一类以长英质岩为主(F-LIP)。中国也存在上述两类大火成岩省,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属于前者,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属于后者。二者可能均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不同在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上升停滞在岩石圈底部,在那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玄武岩喷发;而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地幔柱可抵达下地壳底部直接烘烤和加热下地壳,形成长英质成分的岩浆岩。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升有关,本文却认为它可能与来自下地幔的地幔柱有关。大火成岩省矿产丰富,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铜、镍、铬、铂、钯等,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金、铜、钨、锡、钼、铋、锑、铀等。
关键词
镁铁质大火成岩省
长英质大火成岩省
大规模岩浆活动
中国东部
中生代
地幔柱
Keywords
mafic large igneous province
felsic large igneous province
large-scale magmatic activity
east Chi-na
Mesozoic
mantle plume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浆热场与热液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
12
4
作者
张旗
金惟浚
李承东
焦守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共2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编号:91014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272065)资助
文摘
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地区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热场的规模通常很小,离岩体约几米至几千米。范围、规模和形状与侵入体的温度、成分、形态、大小、侵入深度以及流体、构造、围岩性质等有关。岩浆热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流体赖以上升的场所。岩浆热场不同于地热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岩浆热场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有用金属元素的场所。文中讨论了岩浆热场与热液多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岩浆热场在岩浆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热水沉积矿床以及变质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岩浆热场对于热液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成矿为什么是多金属、多成因、多来源等问题。文中强调指出,岩浆热场说解释了为什么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指出大规模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效应不是1+1=2,而是1+1>2的效果。即它可以在一个局部范围内把岩浆热场从一个开放体系变为封闭体系,在这个封闭体系内,固岩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热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促进热场范围内流体的对流循环,使流体可以从围岩中汲取尽可能多的有用金属元素,起到单个岩浆无法比拟的效果。许多大型一超大型的多金属矿床即可能与这种作用有关。从热场说角度来看,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成矿潜力几乎是无可限量的。文中还讨论了岩浆热场说的原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岩浆热场说与成矿的关系非常值得关注,它也许可以改变目前对成矿作用的某些固有认识,开拓出一个新领域。
关键词
岩浆
热场
多金属成矿作用
热液矿床
大规模岩浆活动
热水沉积矿床热
泉矿床
流体
Keywords
Magma thermal field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Hydrothermal deposits
Large-scale magma activity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deposits
Hot spring deposits
Fluid
分类号
P314.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与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张旗
金惟俊
李承东
王元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球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床形成及与气候变化的可能耦合关系
王文博
苏尚国
王娜
李瑞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问题
张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岩浆热场与热液多金属成矿作用
张旗
金惟浚
李承东
焦守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