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蒜叶枯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志强
程智慧
沈永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190,共5页
为了筛选大蒜叶枯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田间发病的大蒜叶片上分离、鉴定得到大蒜叶枯病菌菌株,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研究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菌菌株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
为了筛选大蒜叶枯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田间发病的大蒜叶片上分离、鉴定得到大蒜叶枯病菌菌株,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研究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菌菌株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4℃、培养基pH值6.0~7.0、连续黑暗振荡培养,在以上条件下培养20d时大蒜叶枯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蒜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2
作者
杨冬静
赵永强
+3 位作者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谢逸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43-446,共4页
由大蒜叶枯病菌引起的大蒜叶枯病是徐淮地区大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拟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大蒜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碳...
由大蒜叶枯病菌引起的大蒜叶枯病是徐淮地区大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拟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大蒜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木糖,氮源为硝酸钾,p H值为5~12时均生长较好,菌落直径7.55~9.15 cm,菌丝对光暗条件不敏感,但在黑暗环境下菌落直径最大,为7.30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7℃、5 min,最适温度为22℃,菌落直径为7.78 c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96%苯醚甲环唑EC50最低,为0.017 4;其次是98%吡唑醚菌酯,其EC50为0.892 7;其他3种药剂EC50较高,分别是98.4%百菌清EC50为9.959 0;98.5%醚菌酯EC50为18.080 4;98%多菌灵EC50为45.387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蒜叶枯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志强
程智慧
沈永杰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190,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16A09)
中德农业部科技合作项目(06-37)
文摘
为了筛选大蒜叶枯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田间发病的大蒜叶片上分离、鉴定得到大蒜叶枯病菌菌株,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研究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菌菌株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4℃、培养基pH值6.0~7.0、连续黑暗振荡培养,在以上条件下培养20d时大蒜叶枯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Keywords
Stemphylium vesicarium (Wallr) Simmons
culture condition
crude toxin
分类号
S436.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蒜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2
作者
杨冬静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谢逸萍
机构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43-446,共4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4)2016)
文摘
由大蒜叶枯病菌引起的大蒜叶枯病是徐淮地区大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拟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大蒜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木糖,氮源为硝酸钾,p H值为5~12时均生长较好,菌落直径7.55~9.15 cm,菌丝对光暗条件不敏感,但在黑暗环境下菌落直径最大,为7.30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7℃、5 min,最适温度为22℃,菌落直径为7.78 c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96%苯醚甲环唑EC50最低,为0.017 4;其次是98%吡唑醚菌酯,其EC50为0.892 7;其他3种药剂EC50较高,分别是98.4%百菌清EC50为9.959 0;98.5%醚菌酯EC50为18.080 4;98%多菌灵EC50为45.387 7。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Keywords
Pleospora herbarum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xicity test
分类号
S436.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蒜叶枯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张志强
程智慧
沈永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蒜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杨冬静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谢逸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