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对运动的调控
1
作者 吴馥梅 《现代特殊教育》 1999年第10期15-16,共2页
一提到"运动",人们首先会想到跑、跳、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其实.运动有很广泛的内涵。不仅有明显的随意运动,而且还有不随意运动或自主性运动(如心脏跳动和胃肠蠕动);除全身运动以外,还有局部运动(如口腔嚼碎食物及吞咽运动... 一提到"运动",人们首先会想到跑、跳、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其实.运动有很广泛的内涵。不仅有明显的随意运动,而且还有不随意运动或自主性运动(如心脏跳动和胃肠蠕动);除全身运动以外,还有局部运动(如口腔嚼碎食物及吞咽运动等);除显著的运动甚至剧烈的运动以外,还有极轻微的运动(如眨眼运动)。也有人将运动分为反射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运动区 不随意运动 心脏跳动 调控 肌肉收缩 基底神经节 自主性运动 体育活动 运动神经元 节律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大脑僵直实验不开颅法
2
作者 王逸华 叶绍贵 +1 位作者 孙洪范 肖昆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生理学教学实验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开颅术,在动物(兔或猫)中脑上、下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为了节省动物,本实验多与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实验合并进行,即利用同一动物完成两个实验。大脑皮层机能定... 生理学教学实验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开颅术,在动物(兔或猫)中脑上、下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为了节省动物,本实验多与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实验合并进行,即利用同一动物完成两个实验。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实验的不开颅法已有报道,其配套实验——去大脑僵直,如果也能不开颅,而采用颅外穿刺法,无疑会使这一实验过程简化。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上、下叠体分界线在颅骨的表面位置。我们通过对20余例兔头的解剖,初步确定了这一位置,试用了去大脑僵直实验的不开颅法取得成功,已用于教学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僵直实验 不开颅法 机能定位 大脑皮层运动区 生理学教学 穿刺法 穿刺点 开颅术 卫校生 存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
3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0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视神经疾病 视网膜 视神经病 霉菌性 耳鼻喉 脑脓肿 大脑皮层运动区 刺激疗法 视丘 病例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