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力竭运动对大鼠大脑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琼嘉 田佳 +1 位作者 毕新奇 李渝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6-89,共4页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24小时大脑毛细血管以及神经组织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大脑毛细血管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肿胀,在毛细血管周围出现明显的空泡区。毛细血管壁有突起伸入管...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24小时大脑毛细血管以及神经组织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大脑毛细血管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肿胀,在毛细血管周围出现明显的空泡区。毛细血管壁有突起伸入管腔,基膜增厚。内皮细胞、周细胞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内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但是神经细胞核的微结构未见异常变化。力竭运动后24小时,各微结构的异常变化有明显好转,但还未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大脑微结构 大鼠 运动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对慢性高原病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白质微结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艳秋 国静静 +1 位作者 张永海 邓文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研究慢性高原病(CMS)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白质微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21例CMS患者为病例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均行常规头颅MR及DK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大脑灰白质各感兴趣区(ROI)内的平均峰度(MK...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研究慢性高原病(CMS)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白质微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21例CMS患者为病例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均行常规头颅MR及DK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大脑灰白质各感兴趣区(ROI)内的平均峰度(MK)值、径向峰度(RK)值及峰度各向异性(KA)值,分别统计各组同一部位左右两侧ROI参数,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两组间同侧同一部位ROI参数,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同组比较,CMS组两侧内囊前肢KA值及两侧尾状核头、丘脑MK值、RK值存在侧别差;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MK值、KA值及丘脑MK值、RK值存在侧别差;两组的右侧内囊前肢的KA值较对侧减低,右侧丘脑MK及RK值较对侧增高。两组间对比,胼胝体膝部RK值有显著性,CMS组低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KA值、左侧内囊前肢MK值、左侧内囊后肢RK值、右侧尾状核头MK值、双侧豆状核MK值及右侧丘脑MK值、KA值差异有显著性,CMS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高海拔地区正常人及CMS患者左右大脑半球微结构并非完全对称,部分脑区存在差异。CMS患者脑组织对高原低氧环境敏感性及反应性不一,胼胝体、基底节区及丘脑与正常组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大脑微结构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研究进展及新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沙淼 赵欣 +4 位作者 陈元园 王伟伟 周鹏 倪红艳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一种新兴的扩散磁共振技术,它在传统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引入了四阶峰度,并以此量化组织中水分子扩散位移概率分布偏离高斯分布的程度,其附加的峰度信息对大脑组织的微观结构更敏感。从扩散峰度成像模型、数据采集...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一种新兴的扩散磁共振技术,它在传统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引入了四阶峰度,并以此量化组织中水分子扩散位移概率分布偏离高斯分布的程度,其附加的峰度信息对大脑组织的微观结构更敏感。从扩散峰度成像模型、数据采集参数、模型拟合以及由DKI发展而来的微观结构模型等方面,介绍DKI模型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最后简要讨论DKI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在神经放射学各个方面所具有的广泛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非高斯扩散 大脑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