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体大脑器官实体切片的定量分析
1
作者 李彩霞 樊庆文 +2 位作者 王德麾 林大全 李辛夷 《中国测试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得到人体实体切片序列图像中大脑器官的边缘轮廓线的基础上,提取图像中的标尺,利用图像中提供的标尺计算像素和实物的比例关系;用积分叠加原理计算大脑切片的面积和体积,建立了大脑器官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用辐照仿真人体模型作为实... 在得到人体实体切片序列图像中大脑器官的边缘轮廓线的基础上,提取图像中的标尺,利用图像中提供的标尺计算像素和实物的比例关系;用积分叠加原理计算大脑切片的面积和体积,建立了大脑器官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用辐照仿真人体模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论文提供的数学模型计算其大脑的体积并与真值比较,验证定量分析原理和数学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器官 定量分析 仿真人体模型 实体切片 目标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类器官模型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黄兢 刘方琨 +3 位作者 唐慧 伍海姗 李乐华 陈晋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38-441,共4页
精神疾病是常见的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多基因遗传疾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各种体内外模型已广泛用于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机制和精神药物相关研究。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如何选用合适的模型从结构、细胞和蛋... 精神疾病是常见的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多基因遗传疾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各种体内外模型已广泛用于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机制和精神药物相关研究。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如何选用合适的模型从结构、细胞和蛋白水平更好地研究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大脑类器官(cerebral organoids)是由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形成的大脑皮质结构,可一定程度上在体外模拟人类胚胎早期大脑的发育过程和结构特点,在研究精神疾病的起源和病理学、药物筛选和基因改造方面显示了很大潜力[2]。本综述对大脑类器官在精神医学的研究进展与局限性进行探讨,并对大脑类器官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评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大脑器官 诱导多能干细胞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3D大脑类器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磊 唐晓艳 +1 位作者 徐敏 刘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人类3D大脑类器官为研究人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模型。体外培育的人类3D大脑类器官主要是由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 人类3D大脑类器官为研究人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模型。体外培育的人类3D大脑类器官主要是由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分化而来。iPSC重编程技术与3D大脑类器官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来自患者的iPSC并分化成包括神经元及大脑类器官在内的几乎任何人体细胞或组织,是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转化的桥梁。本文回顾了从多能干细胞技术到3D大脑类器官诞生并发展的历程,介绍了以3D大脑类器官为工具构建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模型,讨论了大脑类器官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和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3D大脑类器官的局限性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3D大脑器官 大脑发育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质-脊髓-肌肉类组装体在体外模拟大脑和肌肉“对话”
4
作者 刘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8-960,共3页
近期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asca课题组报道了通过将三种不同区域的类器官融合成复杂的皮质-脊髓-肌肉类组装体,该工作重构了人源性皮质-运动回路,从而在体外模拟大脑控制肌肉运动的过程。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大脑器官 类组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