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与非外伤性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骁雄 加藤庸子 +2 位作者 佐野公俊 邱永明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爱知县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收治的7例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57-79岁...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日本爱知县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收治的7例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57-79岁,其中1例为外伤性动脉瘤、6例为先天性囊状动脉瘤,均经三维CT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6例先天性囊状动脉瘤中,2例属未破裂动脉瘤,4例为破裂动脉瘤。对2例先天性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另5例进行手术夹闭。结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在发生机制、发生部位以及治疗难度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外伤性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外科治疗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修位刚 张曼 +4 位作者 李定君 胡志强 黄昌仁 董劲虎 杨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DACAA)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例DAC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和DSA诊断,32例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DACAA)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例DAC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和DSA诊断,32例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情况及DACAA的解剖特点分为显微夹闭手术组及介入治疗组。22例26个动脉瘤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包括2例介入治疗失败患者,共夹闭动脉瘤颈25个,烧灼切除1个。余10例10个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结果显微夹闭手术组23个动脉瘤完全夹闭,2个夹闭不全,1例载瘤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组中6例致密栓塞,1例瘤内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结论介入治疗适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轻、瘤颈较窄者;手术夹闭适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重、合并颅内血肿者。外科治疗易导致夹闭或栓塞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尤其是介入治疗更易发生,因而我们更倾向选择显微夹闭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动脉 显微外科治疗 介入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22例报告)
3
作者 朴健民 罗祺 于金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1-432,共2页
大腩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neu—rvsm,DACA)发病率不高,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5%~9.0%,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DACA位置距离颅底Willis环较远,歼颅夹闭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难度均较大,目前的经验不多... 大腩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neu—rvsm,DACA)发病率不高,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5%~9.0%,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DACA位置距离颅底Willis环较远,歼颅夹闭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难度均较大,目前的经验不多。本义州顾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破裂DACA22例的治疗及预后,将治疗结果进行总结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开颅夹闭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被引量:1
4
作者 鲍娟 曹毅 +5 位作者 杨勇涛 景睿 李云飞 胡佳怡 赵青 张媛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DACA)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DACA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对10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4个动脉瘤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1个以Onyx胶栓塞。之后复查DSA,根据Raymon...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DACA)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DACA动脉瘤患者(共15个动脉瘤),对10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4个动脉瘤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1个以Onyx胶栓塞。之后复查DSA,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即刻疗效。术后6个月复查DSA,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mRS评分0~2分为结局良好。结果术后即刻12个动脉瘤Ⅰ级栓塞,3个Ⅱ级栓塞。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12 h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1例复发,10例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另2例mRS评分分别为3分、4分。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DACA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远端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吴琪 张鑫 +6 位作者 张庆荣 文立利 张翔圣 薛锦 陈姝娟 邓金龙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大脑前远端动脉瘤临床少见,治疗困难。文中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患者资料,... 目的大脑前远端动脉瘤临床少见,治疗困难。文中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患者资料,共15个大脑前远端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4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8个动脉瘤位于A2段,7个位于A3段。运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随访6~33个月。影像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死亡。9例患者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9个动脉瘤完全闭塞。存活患者临床预后满意,14例存活患者最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5分,随访中患者未发生破裂出血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远端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部分回收取栓在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初步体会
6
作者 陈虎 王冰 +3 位作者 崔健 张涛 赵振伟 邓剑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在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唐都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采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前动脉(ACA)闭塞患者38例,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比例、首次再通... 目的 初步探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在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唐都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采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前动脉(ACA)闭塞患者38例,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比例、首次再通比例(FPE)、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标准评估血管再通率(mTICI 0~2a级为闭塞血管未开通,mTICI 2b~3级为成功再通)。FPE定义为1次取栓后mTICI 3级。术后3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预后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结果 38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再通36例(94.7%)(mTICI 2b~3级),FPE为73.7%(28/38)。术中发生2例轻度血管痉挛(5.3%),无需进一步治疗即可完全缓解。3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血管破裂或夹层,ACA取栓过程中未发生血栓逃逸,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ACA闭塞相关区域脑实质出血。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14例(36.8%),3~5分18例(47.4%),死亡6例(15.8%)。结论 初步经验提示支架部分回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大脑动脉 闭塞 中等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7
作者 马武林 安梦思 +2 位作者 刘烁 管生 郭新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16,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FD治疗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FD治疗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4例患者(24枚动脉瘤)共置入24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发生2例(8.3%)并发症,1例为出血性事件,1例为缺血性事件。术后随访24例患者中mRS评分均≤2分。随访中2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OKM分级B级2例(8.3%),C级6例(25%),其余16例(66.7%)患者完全愈合(D级)。结论FD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方式。术后和长期随访结果中没有严重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并发症,也没有观察到神经病学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动脉瘤 大脑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裂入路处理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外科策略-解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4 位作者 蔡学见 朱军 杨理坤 冯毅 金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脑前动脉远段的显微解剖,尤其是A3段下半胼周与胼缘动脉间关系,旨在提出处理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外科策略。方法:在10具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尸头上检查大脑前动脉远段区域的显微解剖,了解胼周动脉胼下段与胼缘动脉及... 目的:通过对大脑前动脉远段的显微解剖,尤其是A3段下半胼周与胼缘动脉间关系,旨在提出处理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外科策略。方法:在10具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尸头上检查大脑前动脉远段区域的显微解剖,了解胼周动脉胼下段与胼缘动脉及胼周动脉A2段与额极动脉的关系,同时测量鼻根部与胼缘动脉起点处近端胼周动脉长轴延长线与额部交点(PC点)间的距离,并模拟外科入路至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结果:胼周胼缘动脉结合部位于A3段的胼上段和胼下段分别占55%和45%,对于胼下型者,获得载瘤动脉的近端控制较为困难。在尸头标本和T2RMRI正中矢状位上,从鼻根部到PC点的平均距离分别是31.52mm和34.64mm。通过前纵裂入路接近PC点下方大脑前动脉远段的胼下动脉瘤并建立有效的控制仅有一有限的操作空间。结论:当在PC点上方入路时,在解剖和夹闭动脉瘤前要想建立有效的近端控制,切开胼胝体前端是必要的。PC点是计划胼下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外科策略的重要外科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动脉瘤 纵裂入路 显微解剖 外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羊飞龙 许伍环 夏祥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7-167,共1页
患儿男。7岁.以间断性头晕、颈枕部疼痛4d入我院小儿内科。入院时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白色分泌物: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15.39×10^9/L.中性粒细胞8.87×10^9L:C反应蛋白147.6... 患儿男。7岁.以间断性头晕、颈枕部疼痛4d入我院小儿内科。入院时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白色分泌物: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15.39×10^9/L.中性粒细胞8.87×10^9L:C反应蛋白147.69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221.6IU/mL,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动脉瘤 抗链球菌溶血素 儿童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小儿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近端动脉瘤破裂十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高峰 王成虎 +3 位作者 吉洪海 朱兴龙 王国星 曹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CA)A1段近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ACA A1段近端动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得了成功,6例单纯...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CA)A1段近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ACA A1段近端动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得了成功,6例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术,1例单纯采用支架植入术,3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9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见瘤腔内对比剂滞留,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6~60个月未发生颅内再出血和缺血并发症。7例术后6~12个月行DSA随访,动脉瘤瘤腔完全性阻塞,未见载瘤动脉狭窄及闭塞。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A1段近端动脉瘤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保证成功栓塞,恰当的微导管塑形是必须的,必要时还需结合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大脑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舰 张扬 +6 位作者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顾大群 魏建军 牛朝诗 傅先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观察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囊状动脉瘤12例,10例为窄颈,2例缺乏明确瘤颈;梭形动脉瘤19例,均缺乏明确瘤颈。1... 目的观察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囊状动脉瘤12例,10例为窄颈,2例缺乏明确瘤颈;梭形动脉瘤19例,均缺乏明确瘤颈。10例窄颈囊状动脉瘤均行弹簧圈填塞瘤体,2例缺乏明确瘤颈囊状动脉瘤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瘤体,1例行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4例梭形动脉瘤行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11例梭形动脉瘤行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4例梭形动脉瘤行弹簧圈联合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对所有患者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无再出血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1例囊状动脉瘤均完全闭塞,1例囊状动脉瘤和19例梭形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均完全闭塞。8例行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患者头部CT见不同程度脑梗死发生(6例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2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1例弹簧圈联合Onyx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患者头部CT显示脑梗死发生,但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其余患者未出现脑梗死及新发神经功能缺损。DSA随访发现1例囊状动脉瘤患者瘤颈复发,其余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动脉瘤复发。结论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何种介入治疗方式根据动脉瘤形态、位置、载瘤动脉迂曲程度及供血区域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ONYX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形态学特点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文峰 张龙 +5 位作者 李伟光 张国忠 何小艳 王刚 李明洲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0-715,共6页
目的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指向的关系,以提高开颅夹闭术的预见性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296例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指向的关系,以提高开颅夹闭术的预见性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296例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A1段形态上可分为弧形(Ⅰa型:上弧形,Ⅰb型:下弧形),"S"形(Ⅱa型:反横"S"形,Ⅱb型:横"S"形),"近线"形(Ⅲ型)及不显影。动脉瘤依瘤体指向分为:前下型、前上型、后上型、后下型及复杂型。结果①双侧A1段形态:前交通动脉瘤组,Ⅰa型158侧,Ⅰb型11侧,Ⅱa型35侧,Ⅱb型87侧,Ⅲ型171侧,缺如66侧。其他脑血管病组,Ⅰa型195侧,Ⅰb型20侧,Ⅱa型47侧,Ⅱb型74侧,Ⅲ型217侧,缺如39侧。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不显影较其他脑血管病组多(掊2=11.482,P=0.001)。②前交通动脉瘤指向:前上型121例,前下型105例,复杂型16例,后下型12例,后上型10例。③优势显影侧A1段形态与动脉瘤指向的关系:A1段形态与动脉瘤指向之间关系密切(掊2=221.859,P<0.01;C=0.619,P<0.01)。当A1段为Ⅰa型或Ⅱa型,动脉瘤指向一般向下;A1段为Ⅰb型或Ⅱb型,动脉瘤指向一般朝上;当A1段为Ⅲ型时,动脉瘤指向可向上、向下及复杂形态。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有关。A1段形态以"近线"形、上弧形和横"S"形多见。前交通动脉瘤指向以前上型与前下型多见。认识A1段形态与前交通动脉瘤指向的关系对动脉瘤手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A1段 交通动脉瘤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的A1优势征及在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敬振 唐军 +1 位作者 赵斌 张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A1优势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出现率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脑动脉瘤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以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作为试验组,其他部位的动脉瘤作为对照组。结果:128例病人中,共139个动脉瘤。前... 目的:探讨A1优势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出现率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脑动脉瘤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以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作为试验组,其他部位的动脉瘤作为对照组。结果:128例病人中,共139个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49个,后交通动脉瘤41个,基底动脉瘤29个,大脑中动脉瘤14个,颈内动脉瘤6个。A1优势征58例,A1对称75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A1优势征多见,其出现率与其他部位脑动脉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大脑动脉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夹层远端裂口的处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江 景在平 +1 位作者 汤敬东 陆清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28-929,共2页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夹层裂口 处理 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琪 张鑫 +3 位作者 张庆荣 王汉东 杭春华 史继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Onyx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9个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17个,小脑前下动脉3个,小脑上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大脑前动脉1个...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Onyx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9个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17个,小脑前下动脉3个,小脑上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大脑前动脉1个,大脑中动脉4个。对28个动脉瘤采用Onyx闭塞近端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方式治疗,1个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自行闭塞。结果所有治疗动脉瘤均完全闭塞。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死亡,其余患者术后随访8—67个月。23例患者最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5分,3例为4分;17例患者术后DSA随访,5例患者术后CTA随访,动脉瘤均无复发;4例患者临床随访。所有幸存患者未见新的神经功能异常,无再出血。结论中长期随访结果显示,Onyx闭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随访研究 颅内动脉瘤 Onyx栓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伟 卢亦成 +5 位作者 史继新 王汉东 杭春华 成惠林 马驰原 印红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Ach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例。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Ach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例。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2~2.7mm(即导航系统显示病灶位置与病灶实际位置的距离),平均1.83mm。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术中采用显微及微侵袭技术,成功暴露并夹闭动脉瘤。术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3例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复查无病灶残留。随访3个月以上,3例患者均能够生活自理,1例患者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术前Ⅲ级),另外2例患者四肢肌力均为Ⅴ级(同术前)。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的AchA,避免术后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是微侵袭处理AchA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脉络膜动脉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出现远端反流的识别和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6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冯翔 陆清声 冯睿 黄晟 洪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腔内隔绝术 (EVGE)中远端反流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 :术中出现的远端反流采用球囊扩张、远端移植物 (SG)封堵和促凝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术中即时反流发现率和术后 期反流发现率均为 3.4...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腔内隔绝术 (EVGE)中远端反流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 :术中出现的远端反流采用球囊扩张、远端移植物 (SG)封堵和促凝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术中即时反流发现率和术后 期反流发现率均为 3.4 5 % ;术中 期治愈率为 75 %。近、远期病死率为零。结论 :应加强远端反流的术中评估 ,术中未发现远端裂口者不能肯定无远端反流存在。远端裂口隔绝是有效治疗方式 ,其他如假腔内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反流 识别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分析前交通动脉瘤及其与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英宁 李岳勇 +1 位作者 黄莉娜 陈健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前交通动脉瘤(ACoA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ACoAA与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变异的关系。方法以68例经DSA证实的ACoAA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扫描,在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上分别测量ACoAA的瘤颈...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前交通动脉瘤(ACoA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ACoAA与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变异的关系。方法以68例经DSA证实的ACoAA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扫描,在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上分别测量ACoAA的瘤颈宽度及瘤体最大径,并进行比较;将同时期88例无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CTA图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变异与ACoAA的关系。结果 CTA对ACoAA的检出率为100%,在CTA与DSA图像上,ACoAA瘤颈宽度及瘤体最大长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oAA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 <0.001)。结论 CTA可以明确ACoAA的存在,准确测量瘤颈宽度及瘤体大小;ACoAA的发生与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变异相关,为ACoAA的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交通动脉瘤 大脑动脉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A大脑前动脉A1-A2段夹角测量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韦超 邓克学 +1 位作者 韦炜 赵英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A2段夹角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35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资料,利用3D-CTA测量A1-A2段夹角(外侧夹角);同时探讨...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A2段夹角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35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资料,利用3D-CTA测量A1-A2段夹角(外侧夹角);同时探讨其对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可能影响。结果:32例前交通动脉瘤中,有19例大脑前动脉为A1段优势型,13例表现为A1段均衡型。3D-CTA所测得前交通动脉瘤组A1-A2段夹角平均值为99.0°±18.8°,而非前交通动脉瘤组夹角平均值为118.1°±16.4°,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A1段均衡型动脉瘤侧A1-A2段平均夹角为96.3°±18.8°,较非动脉瘤侧平均夹角(115.2°±15.3°)小11.9°±3.3°(P<0.05)。结论:较小的A1-A2交界处夹角更容易发生前交通动脉瘤,这可能与该处不恰当成角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大脑动脉 交通动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佟小光 王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7-531,共5页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根治动脉瘤的同时应保证大脑前动脉灌注区的血供。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旨在重建前交通动脉功能,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在血运结构上,前交通动脉作为Willis环的前部枢纽,远离颞浅动脉和颈外...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根治动脉瘤的同时应保证大脑前动脉灌注区的血供。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旨在重建前交通动脉功能,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在血运结构上,前交通动脉作为Willis环的前部枢纽,远离颞浅动脉和颈外动脉等常规供体动脉,血管重建方案在受体动脉方面需兼顾双侧血管,与血管搭桥术密切相关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存在诸多变异;在手术操作上,前交通动脉位置深在,术野狭小,属于深部搭桥,同时因额叶的遮挡,供血区和受血区同时显露受到限制,动脉瘤体较大时更增加显露难度。基于上述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随着手术入路向颅底扩展形成的各种颅内搭桥新路径,本文对大脑前动脉搭桥术在前交通动脉瘤中的特点、血管重建方案的创新设计和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交通动脉瘤(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