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梗死不同亚型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庞舒桐 胡玉瑞 +3 位作者 李文菲 尹雪梅 王玉琳 王占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1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ies,MCA)梗死不同亚型斑...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ies,MCA)梗死不同亚型斑块特征、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HR-MRI VWI及PWI检查的单侧急性或亚急性MCA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动脉到动脉栓塞(artery-to-artery embolism,AA)组,穿支闭塞性疾病(branch occlusive disease,BOD)组,穿支闭塞性疾病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branch occlusive disease and artery-to-artery embolism,BOD-AA)组。对比分析三组临床资料、斑块特征、豆纹动脉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确定与BOD相关因素,将BOD组和BOD-AA组合并为BOD+组,与AA组比较;为确定与AA组相关因素,将BOD-AA和AA组合并为AA+组,并与BOD组比较。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单侧急性或亚急性MCA梗死患者42例,其中AA患者9例,BOD患者14例,BOD-AA患者19例。结果显示,AA+组狭窄程度高于B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6,P<0.05);BOD+组患侧LSA数量高于AA组[2.00(1.50,3.00)vs.3.00(3.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9,P<0.05);AA+组半卵圆中心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低于BOD组[0.90(0.84,0.93)vs.0.99(0.9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55,P<0.05);BOD+组基底节区rCBF低于AA组[0.89(0.83,0.93)vs.1.01(0.9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0,P<0.05)。结论BOD+患者狭窄程度小于AA患者。MCA梗死不同亚型斑块与LSA的空间关系不同,BOD+患者斑块更靠近LSA开口,更易堵塞LSA开口,患侧LSA数量更少,LSA供血区rCBF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大脑动脉 粥样硬化 豆纹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宇 于淼 +8 位作者 田甜 张继伟 胡军 崔志新 白雪东 韩凤伟 褚会松 王占森 呼铁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术后影像学随访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影像学评估斑块特征。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4例,支架内未狭窄组52例。斑块分布多位于下侧壁(37.8%)和腹侧壁(2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支架内未狭窄组,支架内再狭窄组负性重构(64.2%比28.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6,P=0.049);支架内再狭窄组斑块负荷79.09±8.82,支架内未狭窄组为69.46±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3);支架内再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为(16.02±4.24)mol/L,支架内未狭窄组为(12.05±3.3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01)。支架内再狭窄组中明显强化斑块更多(78.5%比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OR=1.225,95%CI:1.040~1.443,P=0.015)与同型半胱氨酸(OR=1.676,95%CI:1.150~2.442,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AUC=0.765,95%CI:0.622~0.908,P=0.002,特异度0.731,灵敏度0.714;同型半胱氨酸AUC=0.767,95%CI:0.623~0.911,P=0.002,特异度0.942,灵敏度0.500;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87,95%CI:0.794~0.981,P<0.001,特异度0.904,灵敏度0.714。结论斑块负荷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大脑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支架内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后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文杰 陈霁 +2 位作者 唐民科 程勇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9-980,共2页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大脑动脉栓塞 缺血/灌注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晓彪 王建伟 +2 位作者 胡卫星 戴建础 崔尧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37,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onga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4h和 2 2 h神经病学评分计算有效率和死亡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Koizumi模型再灌注 4h有效率和 2 2 h梗死面积百分比较 L onga法为高 ,而再灌注 4h死亡率较低。结论 :大鼠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 Koizumi法优于 L onga法。理想的大鼠插线模型受插线直径、插线头端形态、插入深度和大鼠体重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灌流模型 大脑动脉 插线法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焕民 刘丽丽 +1 位作者 齐明山 沈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血管内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h,然后再灌注。测试神经功能,取脑分别进行常规TTC染色和HE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左侧优势组再灌注24、48和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右侧非优势组(P<0.05)。左侧优势组缺血程度较右侧非优势组重。左侧优势组神经元数量严重缺失,海马细胞排列紊乱,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右侧非优势组[(102.1±8.8)mm3 vs(97.0±11.2)mm3,P<0.05]。结论大鼠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优势侧严重,脑梗死体积更大。大鼠优势半球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重复性好,而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脑缺血 灌注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董梦久 涂晋文 周晓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索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术后2 4、4 8、72h分别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 目的 :探索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术后2 4、4 8、72h分别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表达。结果 :MCAO R 2 4、4 8、72h后 ,所有动物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 ,且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复方白花前胡液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抑制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复方白花前胡液能有效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减轻或消除缺血级联反应中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复方白花前胡液是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花前胡液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大鼠 凋亡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符鹏程 曹黎明 +2 位作者 朱佳倩 赵桂玉 徐格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4-1011,共8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症状更重,预后更差,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功能预后。近年来再灌注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治疗时间窗内患者比例低、再灌注损伤、出血转...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症状更重,预后更差,再灌注治疗可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功能预后。近年来再灌注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治疗时间窗内患者比例低、再灌注损伤、出血转化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对策,如优化急救流程、革新操作技术、加强损伤防护等。本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 灌注治疗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清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荆海英 徐立 +1 位作者 方泰惠 袁冬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脑络清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脑络清对MCAO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脑络清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脑梗死... 目的观察脑络清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脑络清对MCAO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脑络清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脑梗死率、脑含水量,保护神经元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络清对MCAO大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清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高艳 李坤成 +2 位作者 杜祥颖 刘佳宾 杨延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DSA诊断为单、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脑...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DSA诊断为单、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脑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等参数值,判断脑缺血。结果按照脑CTP的MTT和TP图将脑灌注延迟表现分为三型:Ⅰ型病变仅累及MCA区,Ⅱ型病变仅累及分水岭区,Ⅲ型病变同时累及MCA和分水岭区。①在25例单侧MCA狭窄/闭塞患者中,4例CTP正常,17例脑CTP灌注延迟区为Ⅰ型,4例为Ⅲ型。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双侧MCA支配区均有MTT和TP延迟,CBF下降和症状侧CBV升高的异常改变,提示为双侧脑缺血。侧支循环能明显减少单侧MCA狭窄患者的症状侧的脑灌注损伤,但对双侧MCA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无论有无侧支循环,双侧脑组织灌注损伤都很严重。结论脑CTP检查的MTT和TP图能敏感显示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灌注损伤,为脑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脑梗死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 闭塞 CT灌注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贺雄军 缪中荣 +5 位作者 凌锋 华扬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术后MCA狭窄率〉50%为再狭窄。按MCA狭窄长度分为〈5mm、5~10mm、〉10mm;按置入支架类型分为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分析MCA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有161处狭窄,置入支架129枚。术前MCA平均狭窄率为(80.8±8.8)%,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3.7±8.2)%。随访89例患者(78.8%),平均随访时间为(28.7±16.4)个月(3个月至5年)。TCD随访63例;随访26例。16例(16/89,17.9%)出现〉50%的再狭窄,其中病变长度〈5mm者再狭窄4例(4/39。10.2%),5~10mm者11例(11/47,23.4%),〉10mm1例(1/3)。置入裸支架后再狭窄15例(15/80,18.8%),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1例(1/9)。16例再狭窄患者伴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高血压4例、吸烟9例、饮酒5例及冠心病2例。有、无相关危险因素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再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类型有关,不除外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动脉 支架 危险因素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隋昕 卢洁 +4 位作者 李坤成 曹燕翔 张苗 杜祥颖 张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CTA)。结果2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和对侧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16例患者MTT和TTP延迟累及顶叶和半卵圆中心。20例患者病变侧和对侧MTT值分别为(7.05±1.47)s和(4.96±1.00)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P<0.01);病变侧和对侧TTP值分别为(20.04±2.14)s和(17.83±1.89)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P<0.01)。病变侧和对侧CBV和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全脑CTP,为MCA狭窄或闭塞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和全面显示灌注异常范围,并且重建CT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 闭塞 CT灌注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旭成 陈荣华 +4 位作者 邵华明 曹洁 蒋天伟 宣井岗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初步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7例症状性慢性(动脉闭塞≥4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管内介入治...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初步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7例症状性慢性(动脉闭塞≥4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27例患者均在大脑中动脉闭塞4周后,末次梗死发生2周后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使用微导丝穿越、球囊扩张,结合一期或二期置入支架开通闭塞。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mTICI 2b^3级定义为血管有效再通)。术后24 h复查头部CT确认颅内有无出血及梗死,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MRI、扩散加权成像、MR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评估有无新发脑梗死及血管通畅情况。术后90 d门诊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恢复情况(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24个月门诊随访并行DSA或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开通25例,其中5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20例行球囊扩张结合一期或二期支架置入,术中出现动脉穿孔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术后1周内出现新发脑梗死2例,均未引起永久性神经功能恶化。所有病例完成术后90 d临床随访,预后良好22例(81.5%),无症状加重患者。20例患者术后6~24个月内影像随访,完全通畅18例,支架内再闭塞1例,支架内中度狭窄1例,仅1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新发基底节区脑梗死。结论经严格筛选的症状性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开通治疗是可行、安全的,近期能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卒中再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血管闭塞 慢性 血管内通术 可行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脑灌注成像评价颈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1 位作者 焦立群 凌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对外科和介入治疗前后ICA/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成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对疗效评价的应用。方法23例单侧慢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别于外科或介入治疗前后行MR脑灌注成像检查,计算脑灌注参数图,包括rCBF、rCB... 目的对外科和介入治疗前后ICA/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成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对疗效评价的应用。方法23例单侧慢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别于外科或介入治疗前后行MR脑灌注成像检查,计算脑灌注参数图,包括rCBF、rCBV、rMTT和TTP,对治疗前后脑灌注参数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23例患者中10例行STAMCA吻合术,10例行PTAS,3例行CEA。10例行STAMCA吻合术中6例为MCA闭塞,4例为ICA闭塞;10例行PTAS中7例为ICA重度狭窄,3例MCA重度狭窄;3例行CEA均为ICA重度狭窄。结果23例慢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治疗前TTP、rMTT图均发现病变侧灌注延迟,而rCBF、rCBV图改变不明显,治疗后TTP、rMTT图上灌注异常区较治疗前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和rCBV图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病变区TTP、rMTT值较治疗前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和rCBV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WI检查能够观察外科和介入治疗前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为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动脉 狭窄 闭塞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新闭塞分型系统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旭 孙瑄 +8 位作者 马宁 莫大鹏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邓一鸣 徐晓彤 缪中荣 高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8-364,共7页
目的探讨新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对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连续收治的30例... 目的探讨新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对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连续收治的30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DSA检查为基础,结合术前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高分辨率MRI等神经影像检查手段综合判断,依据闭塞部位、闭塞长度及侧支循环等神经影像学特征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分为三型(Ⅰ、Ⅱ、Ⅲ型)。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病变分型、血管再通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评估系统评估血管开通情况。术后30 d进行门诊随访或头部CT或MR检查,记录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卒中/死亡)。对三型间各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Ⅰ型9例,Ⅱ型15例,Ⅲ型6例。术后25例(83.3%)患者血管成功再通。Ⅰ型、Ⅱ型病变患者较Ⅲ型患者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2/15比3/6)、血管夹层发生率(0、1/15比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31、3.865,P值分别为0.047、0.049),以及较高的血管再通率(9/9、13/15比3/6)和更低的术后30 d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0、1/15比1/6)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71、1.522,P值分别为0.052、0.217)。结论根据新的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综合评估病变的闭塞时间、长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利于筛选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适合患者,综合权衡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风险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非急性期闭塞 脑血管造影分型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容积CT灌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龙斌 阳义 +4 位作者 宋少辉 彭勇 蒋鸿 刘海峰 张东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容积CT脑灌注评价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35例,行容积CT脑灌注扫描并获得CTP容积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 目的探讨128层容积CT脑灌注评价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35例,行容积CT脑灌注扫描并获得CTP容积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像。结果 3例患者表现为TTP延迟,CBF、CBV、MTT未见明显差异。32例病变区CBF较对侧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V增加、TTP和M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 Nemar检验显示4D-CTA与DSA诊断MCA闭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861,P<0.05)。结论 128层容积CT脑灌注能同时明确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异常和血管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宇 谢鹏 +1 位作者 朱晓峰 蔡志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将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NG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NGF对自体和移植NSCs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 目的将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NG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NGF对自体和移植NSCs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NGF组)、C组(MCAo+NSCs组)及D组(MCAo+NG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化行BrdU、槽蛋白检测,分析结果。结果移植后的2周、4周神经功能评分显示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B组的槽蛋白及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P<0.05),D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C组(P<0.05)。结论NSCs移植和N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NGF对自体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移植N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移植 大鼠大脑动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的MR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1期1797-1799,共3页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通常导致脑内血流动力学障碍 ,是引起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 (perfusionweightedimaging ,PWI)使用团注顺磁性对比剂方法 ,能够在脑梗死发生前显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本文对...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通常导致脑内血流动力学障碍 ,是引起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 (perfusionweightedimaging ,PWI)使用团注顺磁性对比剂方法 ,能够在脑梗死发生前显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本文对PWI在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动脉 狭窄 闭塞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宇 严国锋 +1 位作者 姜虹 朱也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8-10,I0003,共4页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 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 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 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 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 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灌注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蒋静 李晨 +2 位作者 林斌 王玲廷 周智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及良好亚组(n=29);以5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基于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 525、2 525 ms]和t-ASL图像比较组间及病变组内亚组间脑血流量(CBF)、rCBF及CBF差值(PLD 2 525 ms下CBF-PLD 1 525 ms下CBF),观察侧支代偿来源;以Kendall相关性分析评估各参数与代偿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患侧与对照组左侧CBF、CBF差值的差异及组间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2组PLD=2 525 ms下CBF均大于PLD=1 525 ms(P均<0.05),病变组患侧CBF均小于对侧(P均<0.05)。病变组内2亚组间CBF差值、患侧CBF及rCBF差异(P均<0.001),以及侧支无代偿和对侧颈内动脉(ICA)+椎基底动脉(VBA)代偿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rCBF(PLD=2 525 ms)与存在VBA侧支代偿呈低度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 ASL联合t-ASL有助于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晓青 陈谦 +6 位作者 卢光明 黄伟 周长圣 李建瑞 张龙江 赵艳娥 罗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4-1618,共5页
目的 CT灌注(CTP)成像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效果。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根据CTA测量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50%~69%)组14例和重度狭窄(70%~99%)组26例,... 目的 CT灌注(CTP)成像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效果。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根据CTA测量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50%~69%)组14例和重度狭窄(70%~99%)组26例,另根据药物疗效将重度狭窄组分为有效亚组16例和无效亚组10例。利用CTP评估狭窄侧与对侧的绝对灌注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及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评价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中度狭窄组狭窄侧与对侧比较,仅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1),重度狭窄组CBV和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V:t=3.83,P〈0.001;TTP:t=8.89,P〈0.001)。治疗无效亚组rTTP较有效亚组显著延长(t=-2.18,P=0.04)。无效亚组接受PTAS后,rTTP较术前明显缩短(t=5.94,P〈0.001)。结论 CTP能有效评估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筛选介入治疗患者,TTP能敏感反映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 血流动力学 支架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