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古抑素A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及其与IL-1β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民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素A(TSA)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IL-1β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年龄对TSA预处理所产生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梭性头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6只SD青年雄性... 目的:探讨曲古抑素A(TSA)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IL-1β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年龄对TSA预处理所产生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梭性头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6只SD青年雄性大鼠(3-4月龄)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组、小剂量TSA预处理组(0.03 mg/kg)和大剂量TSA预处理组(0.1 mg/kg),每组包括缺血再灌注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每组6只大鼠。另将18只SD雄性大鼠分为老年组(22月龄)、青年组(3~4月龄)、幼年组(1月龄),均采用大剂量TSA预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脑梗死体积比、脑脊液和血液IL-1β含量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脑梗死体积比与脑脊液、血液IL-1β含量的线性相关。结果:大剂量TSA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在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均小于其余3组。大剂量TSA组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脑脊液中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明显减少。大剂量TSA组血清中IL-1β含量在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均低于DMSO组和对照组,小剂量TSA组与DMSO组无差别。脑梗死体积与血液IL-1β、脑脊液IL-1β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和0.618(P〈0.05)。不同年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大于其余两组。不同年龄组大鼠脑脊液中的IL-1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大剂量TSA预处理可减小脑梗死体积比,并降低脑脊液和血液IL-1β含量;年龄对大剂量TSA预处理大鼠脑梗死体积比、血液和脑脊液IL-1β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素A 大脑动脉闭塞 IL-1Β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高分辨力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宸 张雪君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大鼠梗死灶中心和周围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方法共2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组(MCAO组,15只),其中MCAO组以线拴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两组大鼠分别于模型制备后3 h、6 h、1 d...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大鼠梗死灶中心和周围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方法共2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组(MCAO组,15只),其中MCAO组以线拴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两组大鼠分别于模型制备后3 h、6 h、1 d、2 d、3 d、4 d和7 d,采用高场强(7.0T)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于梗死侧皮质、皮质下和胼胝体选择兴趣区并计算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率(MD)值、轴向扩散系数(λ║)值和径向扩散系数(λ┴)值,以及于内囊区选择兴趣区并计数纤维数目(NT)值。结果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梗死侧皮质、皮质下和胼胝体FA值(均P=0.000)、MD值(均P=0.000)、λ║值(均P=0.000)和λ┴值(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AO组梗死侧皮质、皮质下和胼胝体FA值于超急性期(≤6 h)缓慢升高(均P=0.000)、急性期(6小时至3天)明显下降(均P=0.000)、亚急性期(3天至8周)趋于稳定,MD值、λ║值和λ┴值均于急性期明显升高(均P=0.000),亚急性期趋于稳定;对照组与MCAO组大鼠梗死侧皮质、皮质下和胼胝体FA值(P=0.003,0.000,0.000),皮质下MD值(P=0.013),皮质下和胼胝体λ║值(P=0.012,0.001)和λ┴值(P=0.001,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梗死侧N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CAO组梗死侧NT值于超急性期缓慢下降(P=0.032)、急性期明显下降(均P=0.000)、亚急性期趋于稳定;MCAO组大鼠各时间点梗死侧NT值低于对照组(P=0.000)。DTT显示,MCAO组大鼠梗死侧白质纤维束走行迂曲,部分离断,尤其模型制备1 d后即可见梗死侧受损纤维趋于围绕病灶边缘。结论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至急性期,神经损伤持续存在,至亚急性期出现神经纤维重塑。DTT显示梗死侧受损纤维趋于围绕病灶边缘,提示受损纤维包绕病灶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大脑动脉 磁共振成像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检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的下丘脑梗死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依兰 李格飞 +4 位作者 史妍慧 何欣威 赵颖 赵蓉 刘建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4-899,共6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下丘脑梗死情况。方法·对15只体质量200~250 g、年龄6~8周的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短暂性MCAO大鼠模型,梗死90 min后,拔出栓... 目的·检测并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下丘脑梗死情况。方法·对15只体质量200~250 g、年龄6~8周的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短暂性MCAO大鼠模型,梗死90 min后,拔出栓线进行再灌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DWI)序列活体检测MCAO模型大鼠再灌注1 h及24 h下丘脑和大脑的梗死体积,分析下丘脑梗死体积与大脑梗死体积的关系;采用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 3, 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大鼠再灌注24h下丘脑和大脑的梗死发生情况,并与再灌注24hDWI扫描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只Sprague-Dawley大鼠成功建立了MCAO/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DWI序列检测下丘脑梗死的发生比例为100%,而TTC染色显示下丘脑梗死的比例仅为40%,表明DWI扫描比TTC染色更加敏感(P=0.001)。采用DWI序列检测再灌注1 h及24 h下丘脑梗死的体积分别为(8.59±2.89) mm^3和(11.65±3.19) mm^3;下丘脑梗死体积与大脑梗死体积显著相关(r=0.573,P=0.025),下丘脑梗死体积的变化也与大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显著相关(r=0.554,P=0.032)。结论·采用DWI序列对短暂性MCAO模型大鼠下丘脑梗死进行检测比采用TTC染色更为敏感,且采用DWI序列检测时发现下丘脑梗死体积与大脑梗死体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再灌注模型 下丘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兰 傅新民 +1 位作者 孙梦飞 李怡萍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MCAO-AI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在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线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索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共纳入245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1例,预后不良组154例。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 HSS评分较高(OR 1.017,95%CI 1.026~1.119,P=0.002)、手术时间较长(OR 1.014,95%CI 1.004~1.023,P=0.004)、术后脑水肿(OR 11.396,95%CI 4.884~26.591,P<0.001)、术后肺炎(OR 5.609,95%CI 2.179~14.436,P<0.00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较高(OR 1.877,95%CI 1.214~2.903,P=0.005)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水平较高(OR 1.013,95%CI 1.004~1.022,P=0.003)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采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取栓支架联合抽吸行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using stent retriever combined with aspiration under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assistance,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OR 0.140,95%CI 0.045~0.429,P=0.001)是其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7个独立预测变量构建的模型AUC为0.934(95%CI 0.905~0.964),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为0.665,此时模型的敏感度为0.844,特异度为0.89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校准良好,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曲线和实际曲线贴合度较高。结论基于发病时NIHS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脑水肿、术后肺炎、FIB、S100β及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这7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对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第90天的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 大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环状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费长义 张丽娟 +6 位作者 王倪 褚福瑞 余超 薛苏君 潘凌宇 彭代银 段贤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目的筛选和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HSWD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下一代RNA测序技术检测THSW... 目的筛选和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HSWD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下一代RNA测序技术检测THSWD治疗后MCAO大鼠circRNA表达谱,并与MCAO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潜在的靶向微小RNA(micro RNA,miRNA)和mRNAs。应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circRNAs的潜在作用。对表达差异显著的circRNA进行RT-qPCR验证。结果MCAO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87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MCAO组与THSWD组之间存在8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THSWD可逆转MCAO模型诱导的17个circRNAs。为了证明DECs靶向的mRNAs的作用,使用了GO和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表明,5个表达差异显著circRNAs表达量与测序结果相似。结论首次确定了THSWD治疗后MCAO大鼠circRNAs的全面表达谱,提示THSWD对MCAO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circRNAs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大脑动脉闭塞 环状RNA 生物信息学 下一代RNA测序 缺血性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lnc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娟 费长义 +6 位作者 余超 薛苏君 李雨朦 李静静 潘凌宇 段贤春 彭代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2-591,共10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Tao Hong Si Wu decoction,THSWD)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并确定THSWD治疗MCAO大鼠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对照...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Tao Hong Si Wu decoction,THSWD)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并确定THSWD治疗MCAO大鼠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从对照组、MCAO组和MCAO+THSWD组各获得3个大脑半球组织。采用RNA测序技术鉴定三组中的lncRNA基因表达。鉴定了THSWD调节的lncRNA基因,然后构建了THSWD调节的lncRNA-mRNA网络。通过MCODE插件鉴定lncRNA-mRNA网络的模块。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用于分析富集的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鉴定了THSWD调节的lncRNA的顺式和反式调控基因。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lncRNA。分子对接用于验证lncRNA-mRNA网络靶点和通路相关蛋白结合能力。结果在MCAO大鼠中,THSWD共调节了302个lncR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一些核心lncRNA可能在THSWD治疗MCAO大鼠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我们进一步发现THSWD可能也通过lncRNA-mRNA网络以及网络富集的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多通路治疗MCAO大鼠。分子对接结果表明,THSWD活性化合物没食子酸和苦杏仁苷与蛋白质靶点具有一定的结合能力。结论THSWD可以通过调节lncRNA保护MCAO大鼠脑损伤,为THSWD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大脑动脉闭塞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mRNA网络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包玉龙 朱竟赫 +4 位作者 范英兰 刘禾 宋达夫 李显华 赵磊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均高于线栓法模型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梗死范围的稳定性、脑水肿程度、梗死体积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线栓组,使该模型推广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 三氯化铁 大鼠 大脑动脉 闭塞 脑栓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诱导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伟 董为伟 +1 位作者 傅雅各 董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应用光化冷光源仪(金属卤化物灯)诱导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于光照血管局部滴注尼莫地平致闭塞血管再通。结果发现:光照30min后鼠脑皮质及基底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明显下降,且维持90min以上。同时,... 应用光化冷光源仪(金属卤化物灯)诱导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于光照血管局部滴注尼莫地平致闭塞血管再通。结果发现:光照30min后鼠脑皮质及基底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明显下降,且维持90min以上。同时,光照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局部滴注20min后皮质rCBF则有所回升,用药后30minrCBF明显上升,为缺血前rCBF的131.1%。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光照例鼠MCA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管腔内均有明显血栓形成,缺血12h梗塞区神经元、线粒体及内质同明显肿胀,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后病理损害更为明显。实验鼠先照例额、顶叶皮质及新纹状体出现边界清晰、范围较恒定的苍白梗塞灶。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及脑梗塞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大脑动脉 动物模型 光化学诱导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彪 王建伟 +2 位作者 胡卫星 戴建础 崔尧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37,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onga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4h和 2 2 h神经病学评分计算有效率和死亡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Koizumi模型再灌注 4h有效率和 2 2 h梗死面积百分比较 L onga法为高 ,而再灌注 4h死亡率较低。结论 :大鼠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 Koizumi法优于 L onga法。理想的大鼠插线模型受插线直径、插线头端形态、插入深度和大鼠体重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流模型 大脑动脉 插线法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玉龙 范英兰 +4 位作者 朱竟赫 刘禾 宋达夫 李显华 杜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754-2756,共3页
目的: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方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对改良三氯化铁法和普通三氯化铁法的栓塞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改良血栓可形成与普通血栓相同的MCAO,两组之间神... 目的: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方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对改良三氯化铁法和普通三氯化铁法的栓塞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改良血栓可形成与普通血栓相同的MCAO,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脑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保证了大脑中动脉的完整,开颅窗口比较小且损伤较少,手术操作简单,使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模型成功率显著提高,使模型在试验中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铁 大鼠 大脑动脉 闭塞 脑栓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ague-Oawley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敬诚 董为伟 傅雅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8-120,113,共4页
研究SD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0)模型的稳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电凝法闭塞MCA.闭塞时采用低位骨窗法并注意到MCA血管变异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观测了鼠在MCA后脑梗塞体积(Infarct volume,Ⅳ)、组织病理学及神经功能缺失征(NDS)的变化.... 研究SD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0)模型的稳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电凝法闭塞MCA.闭塞时采用低位骨窗法并注意到MCA血管变异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观测了鼠在MCA后脑梗塞体积(Infarct volume,Ⅳ)、组织病理学及神经功能缺失征(NDS)的变化.结果表明本模型所致脑梗塞的稳定性良好,Ⅳ变异系数(CV)为:CV6hr.18.19%、CV24hr.8.34%及Cv7d1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脑栓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行为学评估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舒贝 孙威 +1 位作者 赵海苹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0-530,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筛选适合db/db小鼠dMCAO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小...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筛选适合db/db小鼠dMCAO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小鼠(WT)作为双对照组。采用dMCAO作为脑缺血模型。测量各品系小鼠血糖水平及dMCAO后3、35 d时脑组织缺损体积以评估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是否成功。选择以下行为学评估方法进行分析:转棒测试、圆筒测试、粘贴撕除测试、错步测试方法评估dMCAO模型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运动协调性;选择Morris水迷宫测试和新事物认知测试评估模型认知功能;选择旷场测试评估模型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结果db/db小鼠dMCAO前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db/+和WT小鼠(均P<0.01);dMCAO术后3 d,db/db小鼠脑组织缺损体积明显大于db/+小鼠[(19.3±1.0)%比(10.9±1.5)%,P<0.01]和WT小鼠[(12.1±1.4)%,P<0.05],证明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成功。行为学评估结果:(1)粘贴撕除测试。假手术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56,P=0.08)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0.18,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CAO组术后db/db小鼠与db/+、WT小鼠间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10.94,P<0.01)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2.2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b/db小鼠接触粘纸时间和移除粘纸时间均明显多于db/+、WT小鼠(P<0.05或P<0.01)。(2)错步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db/+和WT小鼠间错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0.84,P=0.48;F=3.50,P=0.06)。db/db、db/+和WT小鼠dMCAO后第1天和第3天的平均错步率与dMCAO术前比较,明显上升(均P<0.05),dMCAO术后第28天和第35天平均错步率均较dMCAO术前下降(均P<0.05)。(3)新物体认知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db/+、WT小鼠间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12.81,P=0.007;F=44.21,P<0.01)。db/db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均明显少于db/+小鼠和WT小鼠(均P<0.01)。(4)Morris水迷宫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的平均游泳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9.78,P<0.01;F=28.02,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小鼠的游泳速度整体明显慢于db/+小鼠(均P<0.01)和WT小鼠(均P<0.05)。路径效率分析显示,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空间学习能力(品系效应:F=1.77,P=0.19;F=3.16,P=0.06)和空间记忆能力(品系效应:F=0.56,P=0.57;F=1.45,P=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旷场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41.07,P<0.01;F=47.76,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均明显少于db/+小鼠(P<0.05)和WT小鼠(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0.42,P<0.01;F=25.64,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明显少于WT小鼠(均P<0.01),与db/+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db/db、db+、WT小鼠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提示粘贴撕除测试和错步测试适用于感觉运动功能和运动协调性的评估;新事物认知测试适用于认知功能评估;旷场测试适用于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评估;因存在基因剂量效应,db/+小鼠在可能涉及焦虑状态的行为学评估中不能作为完全正常对照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B小 行为学评估 远端大脑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颜燕红 惠品晶 +5 位作者 陆紫微 张白 丁亚芳 黄亚波 周鹏 胡春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0-743,共14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确诊为单侧MCA闭塞且行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确诊为单侧MCA闭塞且行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109例。入院24 h内完成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卒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饮酒史、心房颤动)、临床表现[近6个月内;非特异性症状(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血生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在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4~7 d及术后1、3、6、12个月)评估S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桥血管的血流通畅性以及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术后12个月CDU和DSA检查桥血管通畅情况的结果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术后12个月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桥血管通畅组和非通畅组(狭窄或闭塞),比较两组各时间段STA主干即桥血管颅外段、入颅段和颅内段内径(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MV)和时间峰值流速(TAPV)并计算STA主干时间平均流量(TAMV flow)、时间平均峰值流量(TAPV flow)。于术前1~3 d及术后12、18个月分别行头部CT、主动脉弓上CT血管成像及全脑CT灌注(CTP)检查以观察患者脑灌注改变情况,术后1~2 d行头部CT观察术区有无新发出血及缺血灶。分别比较桥血管通畅组和非通畅组术后12、18个月与术前1~3 d的CTP参数,以及两组之间CTP参数的差异。术后12、18个月门诊复诊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其中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记录患者术后7 d及12、18个月NIHSS评分。结果(1)CDU和DSA一致性分析:术后12个月,两者评估桥血管通畅的一致性极佳,Kappa值为0.94(95%CI:0.81~1.00,P<0.01);DSA诊断桥血管通畅组101例(92.7%),狭窄组为8例(7.3%;未发现桥血管闭塞),桥血管出现狭窄的部位均位于入颅段。(2)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术后4~7 d及术后1、3、6、12个月桥血管通畅组颅外段的D增粗(Waldχ^(2)=30.438),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流速度(PSV、EDV、TAMV和TAPV;Waldχ^(2)值分别为12.117、29.310、31.075和17.525)、血流量(TAMV flow和TAPV flow;Waldχ^(2)值分别为54.503、34.986)均增加,而RI、PI均降低(Waldχ^(2)值分别为112.568、103.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狭窄组术后12个月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4~7 d相比较,术后12个月狭窄组入颅段PSV[252.0(206.8,315.3)cm/s比102.5(84.0,119.0)cm/s]、EDV[119.5(106.3,159.8)cm/s比43.5(36.8,52.0)cm/s]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4~7 d相比较,术后12个月狭窄组STA颅内段血流参数包括PSV[29.4(24.8,41.4)cm/s比111.5(63.3,120.0)cm/s]、EDV[19.7(15.2,22.2)cm/s比58.5(28.3,70.0)cm/s]和PI[0.55(0.42,0.63)比0.83(0.61,0.90)]均明显降低(均P<0.05)。(3)CTP参数:术后1~2 d头部CT显示,手术区未见新发出血及缺血灶。与术前相比,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通畅组的CTP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升高,而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术前相比,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狭窄组rCBF均升高,rMT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CBV、rTTP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18个月通畅组rTTP低于狭窄组[术后12个月:1.14(1.06,1.15)比1.20(1.14,1.28),P=0.024;术后18个月:1.14(1.06,1.15)比1.20(1.14,1.28),P=0.023],但术后其他CTP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NIHSS评分及预后:术后18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期间患者均无新发卒中。桥血管通畅组和狭窄组术后7 d及12、18个月的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降低[通畅组:2(0,4)、1(0,2)、0(0,2)分比3(0,6)分;狭窄组:3(1,5)、3(1,6)、2(1,6)分比4(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通畅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狭窄组,且通畅组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狭窄组[术后12个月:87.1%(88/101)比4/8,P=0.039;术后18个月:90.1%(91/101)比4/8,P=0.025]。结论血管超声能够量化评估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应用于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长期的动态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 超声检查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看围手术期管理及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
14
作者 郝继恒 司俊臣 +1 位作者 张利勇 王继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值,而是预示着其临床应用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该文对CMOSS结果进行了分析,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下一步开展的CMOSS2,并探讨了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以期为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动脉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术 专家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缪培 张通 米海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0-1195,共6页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方式有很多,由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目前被公认是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该方法仍存在技术要求高、模型差异性大、动物死亡率高等缺陷。目前...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方式有很多,由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目前被公认是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该方法仍存在技术要求高、模型差异性大、动物死亡率高等缺陷。目前不少国内外学者通过改变线栓保留时间、线栓入路、线栓类型及线栓插入深度等制造了多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本文分别对不同的线栓法模型之间以及线栓法和其他造模方式之间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脑缺血模型脑梗死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对于大鼠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动脉闭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M和DTI联合应用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后铁沉积对脑灰质核团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郭晓琳 宋彦澄 +2 位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王潇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后深部核团铁含量及微结构改变,并分析两者间的潜在相... 目的采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后深部核团铁含量及微结构改变,并分析两者间的潜在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31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QSM、DTI、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常规MRI扫描。在ASL提示缺血的患者中,分别测量患侧和健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红核及黑质的磁化率值(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MSV)值、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大脑深部核团间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患侧各核团MSV与DTI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患侧核团MSV均高于对侧,红核两侧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多个核团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核团的MD值和FA值差异均较对侧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状核、壳核及黑质FA值与MSV呈正相关(r=0.438、0.710和0.394,P值均<0.05);尾状核及壳核MD值和MSV呈负相关(r=-0.417、-0.593,P<0.05)。结论单侧MCA供血区缺血后,多个大脑灰质核团可能存在铁的异常沉积和微结构的改变,且壳核铁的异常沉积与微结构的改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定量磁敏感图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灰质核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蒋静 李晨 +2 位作者 林斌 王玲廷 周智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及良好亚组(n=29);以5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基于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 525、2 525 ms]和t-ASL图像比较组间及病变组内亚组间脑血流量(CBF)、rCBF及CBF差值(PLD 2 525 ms下CBF-PLD 1 525 ms下CBF),观察侧支代偿来源;以Kendall相关性分析评估各参数与代偿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患侧与对照组左侧CBF、CBF差值的差异及组间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2组PLD=2 525 ms下CBF均大于PLD=1 525 ms(P均<0.05),病变组患侧CBF均小于对侧(P均<0.05)。病变组内2亚组间CBF差值、患侧CBF及rCBF差异(P均<0.001),以及侧支无代偿和对侧颈内动脉(ICA)+椎基底动脉(VBA)代偿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rCBF(PLD=2 525 ms)与存在VBA侧支代偿呈低度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 ASL联合t-ASL有助于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枢痛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动脉栓塞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增强CT的影像组学识别动脉致密征阴性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怡 瞿航 +4 位作者 赵义 王苇 郝慧婷 班淇琦 闫晓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7-305,共9页
目的探究基于非增强CT(NCCT)的影像组学识别动脉致密征(HAS)阴性的急性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或急诊科,经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究基于非增强CT(NCCT)的影像组学识别动脉致密征(HAS)阴性的急性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或急诊科,经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DSA]检查证实的急性单侧MCAO且NCCT表现为HAS阴性的患者80例;在NCCT图像上以每例患者的患侧MCAO段及正常侧对应节段血管作为感兴趣区,共提取108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关键特征,构建并计算出影像组学评分,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光梯度提升机(LightGBM)、梯度提升(GradientBoosting)及自适应提升(AdaBoost)4种影像组学模型以预测MCAO。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方法进行各模型ROC间的比较,最后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基于160根血管的NCCT图像最终筛选出6个关键特征,分别为偏度、能量、灰度大小区域矩阵(GLSZM)-灰度不均匀性、GLSZM-低灰度区域强调、GLSZM-尺寸区非均匀性标准化、GLSZM-区域熵。SVM模型测试集预测急性单侧MCA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8(95%CI:0.497~0.878),精确度为0.688;LightGBM模型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20~0.955),精确度为0.781;GradientBoosting模型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654(95%CI:0.457~0.852),精确度为0.688;AdaBoost模型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515~0.899),精确度为0.750。Delong检验显示,LightGBM模型测试集与GradientBoosting模型测试集间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余模型测试集间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CA显示,LightGBM模型表现较好。结论基于NCCT的影像组学对于识别HAS阴性的急性单侧MCAO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该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闭塞 非增强CT 动脉致密征阴性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段淑荣 潘永惠 +2 位作者 张璇 王勋 赵敬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0-432,469,共4页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造模对照组,康复组每天进行1小时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造模对照组,康复组每天进行1小时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对照组置于普通笼中饲养,不予以康复训练。每组随机分为3天、7天、14天、21天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分别于相应天数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的表达。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造模对照组为好(P<0.05);突触素阳性细胞于脑缺血3天后即已出现,7天、14天、21天大量表达,7天为高峰,且康复组较造模对照组多(P<0.05)。随时间延长免疫组化染色变深。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水平的突触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大脑动脉闭塞 大鼠 脑梗死 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