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吴春富 姜立先 +4 位作者 梁建广 何新俊 金东 赵旭东 赵义纯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4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取栓术后是否HT分为HT组(80例)和非HT组(3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SM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匹配,匹配容差设置0.03进行1∶1配对。通过CT灌注成像计算HIR[T_(max)>10 s脑组织体积(ml)/T_(max)>6 s脑组织体积(ml)]。将匹配后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R与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HIR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PSM后得到77例对组间变量均衡样本。与非HT组比较,HT组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长,NIHSS评分、ASPECTS评分、T_(max)>10s脑组织体积和HIR更高,T_(max)>6 s脑组织体积更小(P<0.05)。NIHSS评分高、HIR高为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联合预测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2、0.803(P<0.05)。结论HIR高是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 低灌注强度比值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成像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的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辛奕 周莹 +2 位作者 薛明琛 张亚运 周芯羽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IVIM)成像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IVIM)成像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4.3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7~33 kg/m^(2),平均BMI 24.5 kg/m^(2)(标准差2.3 kg/m^(2));吸烟史16例,饮酒史9例;糖尿病20例,高血压33例,心房颤动29例;梗死侧别,左侧26例,右侧26例。按照出院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3分≤mRS评分≤6分)。比较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分数(f)、扩散系数(D)和伪扩散系数(D*),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IVIM成像各参数与预后结局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IVIM成像各参数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出院后90 d时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5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ADC、f、D在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3±0.16)×10^(-3) mm^(2)/s vs(0.52±0.13)×10^(-3) mm^(2)/s、0.23±0.05 vs 0.27±0.08、(0.39±0.13)×10^(-3) mm^(2)/s vs(0.49±0.11)×10^(-3) mm^(2)/s。P<0.05];两组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患者ADC[比值比(OR)=0.003,95%可信区间(CI)=0.000~0.483,P=0.025]、f(OR=0.001,95%CI=0.000~0.690,P=0.038)、D(OR=0.001,95%CI=0.000~0.353,P=0.022)与其预后不良结局呈负相关性,D*与其预后不良结局无明显相关性(P=0.574);ADC、f、D及各参数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95%CI=0.533~0.800)、0.691(95%CI=0.548~0.812)、0.713(95%CI=0.571~0.830)、0.810(95%CI=0.678~0.906),灵敏度分别为48.00%、68.00%、56.00%、68.00%,特异度分别为85.19%、77.78%、81.48%,截断值分别为≤0.40×10^(-3) mm^(2)/s、≤0.23、≤0.40×10^(-3) mm^(2)/s。结论ADC、f、D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性,且ADC、f、D及各项参数联合均可有效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具备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成像 大脑动脉闭塞 急性脑卒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易患体质类型与颈动脉易损斑块CTA影像表现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杨中杰 郭爱菊 高敬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易患体质类型与颈动脉易损斑块颈部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易患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颅脑核磁共振(MRI)成像定位...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易患体质类型与颈动脉易损斑块颈部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易患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颅脑核磁共振(MRI)成像定位梗死病灶,所有患者均开展CTA检查,观察影像学图像中颈动脉内易损斑块的大小、分布部位、密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CTA影像学表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易患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易患体质类型患者中痰湿质占比最高,阴虚质其次,气虚质占比最低;痰湿质患者斑块检出情况明显高于阴虚质及气虚质;三种易患体质类型患者各斑块类型检出率也存在显著差异,痰湿质患者以混斑及软斑为主,气虚质患者斑块类型主要为钙斑;痰湿质患者斑块主要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而气虚质患者斑块在颈内动脉虹吸段分布较多;痰湿质患者软斑表面伴钙化环以及斑块内伴点状钙化的检出率均高于阴虚质及气虚质;痰湿质患者颈动脉混斑的钙化环厚径明显大于阴虚质及气虚质,软斑厚度显著小于阴虚质及气虚质(P<0.05)。结论CTA检出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脑卒中易患体质类型患者发病存在密切联系,其中痰湿质(斑块钙化环厚径在2mm以下且软斑厚径超过2mm)患者易损斑块检出率高、发生破裂的风险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易患体质类型 动脉易损斑块 CTA 影像表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向浩 徐萌萌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5例(mRS>2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O-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3%vs 4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0.989~1.205,P=0.046)、糖尿病(OR=0.122,95%CI:0.026~0.561,P=0.007)、症状性脑出血(OR=0.038,95%CI:0.002~0.656,P=0.024)、侧支循环不良(OR=0.037,95%CI:0.007~0.196,P=0.000)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龄、糖尿病、症状性脑出血、侧支循环不良,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 支架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CL5、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恶性脑水肿的关系
5
作者 王菲 张娟利 +1 位作者 苏航 赵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嘌呤能2X7受体(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并发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择AIS-LVO患者162例(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后72 h并发MBE 43例、未并发...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嘌呤能2X7受体(P2X7R)水平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并发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择AIS-LVO患者162例(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后72 h并发MBE 43例、未并发MBE 119例,同期另选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CL5、P2X7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LVO并发MB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5、P2X7R水平对AIS-LVO并发MBE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CL5、P2X7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IS-LVO患者并发MBE者NIHSS评分、ASPECTS评分及血清CCL5、P2X7R水平均高于其未并发MBE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增加及血清CCL5、P2X7R水平升高为AIS-LVO并发MB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CCL5、P2X7R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AIS-LVO并发MB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90、0.880,血清CCL5、P2X7R水平联合预测AIS-LVO并发MBE的AUC大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血清CCL5、P2X7R水平升高是AIS-LVO并发MBE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CL5、P2X7R水平对AIS-LVO并发MBE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 恶性脑水肿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 嘌呤能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陈克尚 赵懿 +2 位作者 林应源 高金勇 翟宇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经颅磁刺激治疗,连...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30 d。治疗前1 d及治疗1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运动障碍程度,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冲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MCA的Vp、Vm、Vd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MCA的Vp、Vm、Vd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两组治疗后MCA的PI、RI、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ACA、PCA、BA、VA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MCA狭窄或闭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障碍程度以及MCA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大脑动脉 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TMT治疗急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评估
7
作者 蒋旭 林凯倩 《华夏医学》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评估颅内史赛克Trevo XP取栓支架机械取栓术(ISTM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AMCA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AMCA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支架取栓术,30例)和观察组(ISTMT,30例)。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并发症、神经功能、定... 目的评估颅内史赛克Trevo XP取栓支架机械取栓术(ISTM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AMCA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AMCA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支架取栓术,30例)和观察组(ISTMT,30例)。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并发症、神经功能、定量脑电图(QEEG)和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等。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90 d预后良好率(90.00%)优于对照组(63.33%),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EEG的δ/α相对功率比等参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神经生长因子(NGF)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STMT治疗能有效改善AMCAO患者神经功能,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QEEG参数可预测患者预后,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变化佐证了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史赛克Trevo XP取栓支架机械取栓术 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临床疗效 定量脑电图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狭窄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8
作者 李莹 师毅冰 +3 位作者 华荣 王颖 白胜杰 王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状患者(n=19),所有患者均行VW-HRMRI检查,共识别出68个斑块,将识别出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组(n=33)与非责任斑块组(n=35)。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联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表现出更高的重构指数(P=0.03)与强化等级(P=0.01)以及更大的斑块体积(P=0.003)与陡峭度(P=0.00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性重构(OR=5.400;95%CI:1.334~21.857)、强化等级(OR=4.431,95%CI:1.750~11.219)、斑块体积(OR=1.09,95%CI:1.014~1.171)及陡峭度(OR=1.122,95%CI:1.038~1.214)均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4种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31、0.696、0.705、0693,而预测模型(4种危险因素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8与0.800。结论 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影像特征联合应用能更好的预测责任斑块的发生,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度狭窄 缺血性 责任斑块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尿酸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兆杰 刘彦妤 +1 位作者 刘丽 卢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不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尿酸(UA)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并分析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水平、PLR的相关性,为AIS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IS患者300例,患... 目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不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尿酸(UA)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并分析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水平、PLR的相关性,为AIS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IS患者300例,患者均接受头部CTA、MRA或DSA检查评定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并依据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27例、轻中度狭窄组137例和重度狭窄组136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尿酸酶法检测UA,采用半导体激光法计数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并计算PL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水平、PLR的关系。结果非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UA水平分别为270.00(229.00,306.00)、326.00(256.00,389.00)、353.00(286.25,435.75)μmol/L,组间相比,P均<0.05。非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PLR分别为100.49(79.52,130.40)、114.53(87.71,150.00)、139.94(111.35,180.08),组间相比,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PLR正相关(r分别为0.271、0.309,P均<0.05)。结论AI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与UA、PLR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急性缺血性脑卒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尿酸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春春 杨婷 +2 位作者 邓美艳 唐翠玲 彭俐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全面护理在AIS患者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静脉溶栓 动脉取栓术 全面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脑血运重建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剑 刘春晖 +3 位作者 李胜男 张东 王成俊 刘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脑血运重建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伴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均行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其中54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2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脑血运重建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伴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均行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其中54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2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通术(STA-MCA+EDAMS)、3例行脑颞肌贴附术+颅骨多点钻孔术(EMS+MBHT)、15例行脑-硬脑膜-血管融通术(EDAS)。术中通过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后1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血管吻合口通畅情况;术后2周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吻合口处血流通畅74例(79.6%),其中STA-MCA 45例(83.3%)、STA-MCA+EDAMS 14例(66.7%)、EDAS 15例(100%);吻合口处血流缓慢9例(9.68%),其中STA-MCA 5例(9.3%)、STA-MCA+EDAMS 4例(19.0%)。术后1周吻合血管通畅87例(93.5%),其中STA-MCA 51例(94.4%)、STA-MCA+EDAMS 21例(100%)、EDAS 15例(100%)。术后2周出现一过性过度灌注综合征12例,均发生在STA-MCA后;大脑半球大面积出血2例,其中STA-MCA 1例、STA-MCA+EDAMS 1例;持续性癫痫6例,均发生在STA-MCA+EDAMS后;均未出现头皮切口坏死、感染,均无死亡。结论脑血运重建术不同术式治疗伴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效果均较好,但术后应注意防治脑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癫痫发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脑血运重建术 过度灌注综合征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期动脉溶栓治疗
12
作者 刘雅莉 李颖 +3 位作者 陈文雄 庞宁东 李文娟 石凯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超期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AIS患儿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因左侧肢体无力17 h入院,无抽搐及意识障碍,头颅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在症状出现后28 h时进行全脑血管...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超期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AIS患儿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因左侧肢体无力17 h入院,无抽搐及意识障碍,头颅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在症状出现后28 h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溶栓治疗,术中见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局部偏心充盈缺损,予尿激酶灌注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后6 h患儿清醒,经抗凝、抗血小板、康复治疗28 d后出院,随访5个月患儿步态恢复正常。结论儿童AIS临床表现多样,头颅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在患儿症状出现后28 h时进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急性缺血性脑卒 动脉溶栓时机 动脉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联合丁苯肽胶囊改善急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柏林 邹育明 +3 位作者 梁春娜 梁明俊 黄光锐 谢富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R-PA)联合丁苯肽胶囊在治疗进展性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倾向性匹配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法...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R-PA)联合丁苯肽胶囊在治疗进展性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倾向性匹配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R-PA联合丁苯肽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阿替普酶(rt-PA)联合丁苯肽胶囊进行治疗,其他治疗及康复两组患者保持一致。比较评价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近期临床预后(NIHSS评分)和远期临床预后(GOS和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发病距开始治疗时间、脑梗死范围、入院时GCS评分等病情信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h、24h、7d3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第1月时观察组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第3、6、9月时GOS、ADL评分均更高,在第3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9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OS评分在4分以上、ADL评分在75分以上为临床预后恢复良好,两组临床预后良好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良好率更高,GOS评分两组良好率分别为70.45%、53.49%,ADL评分两组良好率分别为70.45%、60.47%。结论R-PA联合丁苯肽相比较rt-PA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更好,作为rt-PA的衍生物,R-PA在急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表现出一定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缺血性脑卒 瑞替普酶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价值分析
14
作者 张小伟 黄辉 +2 位作者 姚昕彤 周婉月 龙苏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6-18,23,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AIS患者97例,均行头颈部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记录头颈部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AIS患者97例,均行头颈部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记录头颈部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准确率,灵敏性和特异性。采用Pearson分析头颈部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97例脑梗死患者中,DSA金标准检查正常~轻度狭窄患者41例,中度~重度狭窄患者56例。经头颈部CTA检查中度~重度狭窄准确率为96.43%。头颈部CTA诊断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诊断灵敏性为92.86%,特异性为95.12%。经Pearson分析显示,头颈部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中度~重度狭窄组斑块数量多于正常~轻度狭窄组,斑块长度高于正常~轻度狭窄组,斑块厚度小于正常~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对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 动脉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对心房纤颤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15
作者 宋静杰 路雅宁 +3 位作者 师聪红 吴跃华 景艳 穆耀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心源性栓塞是心房纤颤(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最主要病因。大脑中动脉(MCA)支配区AIS是最常见的。研究MCA狭窄(MCAS)与AF患者发生的MCA支配区AI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AIS同时伴有AF的患者232例,其中男性140... 目的心源性栓塞是心房纤颤(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最主要病因。大脑中动脉(MCA)支配区AIS是最常见的。研究MCA狭窄(MCAS)与AF患者发生的MCA支配区AI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AIS同时伴有AF的患者232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92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74.2岁。根据MCA狭窄程度,将AIS患者分为MCAS组(MCA狭窄率≥70%)与大脑中动脉非狭窄(MCANS)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MCAS患者27例,MCANS患者205例。与MCANS患者相比,MCAS患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P〈0.01),而心脏病发病率偏低(P〈0.05)。MCANS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1)、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P〈0.01)及左心房前后径(LAD;P=0.03)皆高于MCAS组。腔隙性AIS在MCAS组中更多见(P=0.04),而多发性AIS在MCANS组中更普遍(P〈0.01)。结论 AF患者发生MCA支配区AIS时,MCA动脉硬化病变可能与AIS不同分型存在相关性。MCA轻中度狭窄时发生心源性AIS中的概率更高。MCA严重狭窄时动脉粥样硬化性AIS的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心房纤颤 左心房前后径 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 心源性脑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图像CT值方差比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短期预后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应豪斌 顾水均 +1 位作者 缪建庆 戴文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中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代偿情况及短期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CT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CAO)患者73例。根据患者90 d改良Rankin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2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MCAO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检测CT值方差比在AIS-MCAO患者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值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在ROC曲线中HU值比值的约登指数为0.694,所对应的最佳临界点为0.675,当CT值比值<0.675时,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结论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CT值方差比可有效评估AIS-MCAO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 脑卒 ASPECTS评分 改良mR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向、逆向开通技术在颈动脉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斌升 韩红星 +3 位作者 王浩 朱其义 宫健 王贤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0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顺向、逆向开通技术在颈动脉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颈动脉串联闭塞患者根据治疗开通策略分为两组,顺向组(13例)采用从近端向远端的顺向开通技术,逆向组(17例)采用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 目的比较顺向、逆向开通技术在颈动脉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颈动脉串联闭塞患者根据治疗开通策略分为两组,顺向组(13例)采用从近端向远端的顺向开通技术,逆向组(17例)采用从远端向近端的逆向开通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顺向组一次取栓成功率30.0%(3/10)、静脉溶栓比率38.5%(5/13)、镇静局麻比率69.2%(9/13)、DNT58 min、DPT104.8 min、TICI 2b/3级84.6%(11/ 13)、90 d mRS 0~2 分 61.%(8/13)、病死率 15.4%(2/13),逆向组分别为 52. 9%(9/17)、88. 2%(15/17)、 38.3 min、71.9 min、94. 1%(16/17)、70. 6%(12/17)、0(0/17)、82.4%(14/17),两组一次取栓成功率比较,P <0. 05。结论顺向、逆向开通技术治疗颈动脉串联闭塞致AIS均安全、有效,但采用逆向开通技术有更高的一次取栓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动脉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导引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雪扬 孙昕 +5 位作者 葛宏艳 于泳 张娴娴 李运健 张森皓 李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1例AIS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其分为非END组(110例)和END组(2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 LMC)评分均低于非END组,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均大于非END组,溶栓24 h后出血率高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入院到治疗时间及溶栓24 h后出血等进行校正后,r LMC评分(OR=0.61)、梗死核心体积(OR=1.04)、低灌注体积(OR=1.02)和缺血半暗带体积(OR=1.0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低灌注体积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最高,缺血半暗带体积最低。结论RLMC评分、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有独立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CT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阈值的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川胜 郑召龙 +4 位作者 李芹 谢福才 陈永升 于海童 牛庆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将磁共振弥散成像、3D pCASL和DSC-PWI影像数据导入F-stroke软件自动分析,生成3D pCASL和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以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作为参考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LD分别为1 525、2 525 ms时,rCBF<30%、<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比较不同rCBF阈值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的差异。结果 3D pCASL PLD为1 525 ms时,rCBF<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分别为0.595、0.791,P均<0.01);PLD为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0.577,P<0.01)。PLD为1 525 ms时,rCBF<4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PLD=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3D pCASL中,1 525 ms和2 525 ms的PLD均可用于定量评估缺血半暗带,并且不同PLD时的rCBF阈值不同:短PLD(1 525 ms)应选择较高的rCBF阈值(<50%),而长PLD(2 525 ms)的rCBF阈值则要高于短PLD(1 52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 缺血半暗带 相对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20
作者 程娅雯 韩香凝 +5 位作者 李嘉豪 商苏杭 程三平 张润宁 韩建峰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 ICAS-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所致AIS患者,根据首选取栓装置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S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ADAPT组48例,SRT组6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SRT组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P=0.014)及首选取栓装置成功再通率(P<0.001)均高于ADAPT组,且医源性夹层(P<0.001)及血管痉挛(P=0.003)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ADAPT组更换取栓装置补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SRT组(P<0.001);但在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患者,首选SRT治疗相较于ADAPT治疗具有更高的即刻成功再通率,且血管损伤风险更小,但二者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DAPT) 支架取栓(SRT)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