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5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翟一阳 马韵翼 +2 位作者 翟俊英 钮红丽 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及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刮宫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EC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三组均随访至2023年3月28日。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标本中TIPE2、Ki67表达水平,分析TIPE2、Ki67表达水平与EC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EC组患者癌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且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在FIGO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中高于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0.05),EC组织TIPE2表达水平在Ⅱ期、绝经及ER、PR阴性患者中高于Ⅰ期、未绝经及ER、PR阳性患者(P<0.05);EC组织Ki67表达水平在p53阳性患者中高于p53阴性患者(P<0.05),且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69,P<0.05)。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下调(P<0.05),且TIPE2、Ki67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05显著大于单一检测的AUC(P<0.05),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7.88%,预测价值较高。结论EC组织中TIPE2、Ki67呈高表达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EC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临床病理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抗原19-9下降动力学在晚期胆胰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逸寅 戴映 +5 位作者 何子然 瞿子庭 卢丽丽 朱清波 亓晓文 顾康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718,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在真实世界中接受一线或二线抗肿瘤治疗时,应用糖类抗原19-9(CA19-9)下降动力学预测近期疗效、判断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晚期胆胰来源腺癌患者89例,记录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下降幅度的CA19-9动力学数... 目的探讨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在真实世界中接受一线或二线抗肿瘤治疗时,应用糖类抗原19-9(CA19-9)下降动力学预测近期疗效、判断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晚期胆胰来源腺癌患者89例,记录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下降幅度的CA19-9动力学数据。评估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接受抗肿瘤治疗近期疗效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基线CA19-9水平为1.20~65706.40 U/ml,中位值是303.11 U/ml。基线CA19-9水平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原发肿瘤部位、肝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腔腹膜转移、体力状态评分、治疗线数和治疗方式均无统计学关联。患者基线CA19-9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和总胆红素也无显著相关性。治疗2~3程后CA19-9下降达25%或50%时,预示患者可以获得肿瘤客观缓解或疾病控制的近期疗效。治疗方式选择多类型药物联合以及1程治疗后CA19-9下降达25%是患者接受一或二线治疗获得较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A19-9下降动力学在预测晚期胆胰肿瘤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胰腺癌 糖类抗原19-9 下降动力学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肝癌相关抗原CTAG1A在肝细胞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鉴定
3
作者 刘傅言 危晏平 +2 位作者 付靖波 李亮 王红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0-280,共11页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HCC诊出率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预后极差,因此亟须探索有效的HCC早期诊断标志物及干预治疗靶点。癌症/睾丸抗原1A(CTAG1A)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且具有强免疫原性,但其在...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HCC诊出率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预后极差,因此亟须探索有效的HCC早期诊断标志物及干预治疗靶点。癌症/睾丸抗原1A(CTAG1A)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且具有强免疫原性,但其在HCC中的表达特性及免疫原性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鉴定HCC组织和细胞中CTAG1A的表达趋势和免疫原性,为HCC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转录组芯片筛选10对极早期HCC(BCLC 0期HCC)肿瘤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利用RT-qPCR在独立大样本(BCLC 0、A、B、C期HCC组织及癌旁组织,n=149)及多种肝癌细胞系中验证CTAG1A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IEDB数据库的TepiTool和Swiss Model)预测CTAG1A的MHC-Ⅰ型和MHC-Ⅱ型抗原表位。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候选肽段,经HPLC纯化及质谱验证后,使用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9例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各个肽段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临床样本来源于2015至2022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HCC患者,所有样本的采集使用均获患者知情同意,并经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EHBHKY2015-01-017),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伦理规定严格执行。采用SPSS 3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通过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转录组芯片筛选结果显示,CTAG1A在极早期HCC(BCLC 0期HCC)中表达显著上调(|FC|=99.16,P<0.0001),临床独立样本验证显示其在各分期HCC中均呈现出高表达趋势且在早期HCC中呈现出较佳的诊断效能(BCLC 0期HCC AUC=0.6893,敏感性=85.71%;BCLC A期HCC AUC=0.8229,敏感性=83.33%);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CTAG1A在多种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对正常肝细胞系(P<0.001)。与甲胎蛋白(AFP)相比,CTAG1A在BCLC 0期和A期HCC中的诊断效能更优(AFP在早期HCC中ROC曲线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发现CTAG1A含8个MHC-Ⅰ型和4个MHC-Ⅱ型抗原表位。IFN-γ ELISpot实验显示,12条合成肽段能不同程度地诱导HCC患者PBMC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结论:CTAG1A在HCC早期即显著高表达,且具有多表位免疫原性,可能能够激活CD8^(+)和CD4^(+)T细胞,提示其具有作为HCC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力,可望为开发基于mRNA疫苗或过继性细胞疗法的联合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相较于AFP,CTAG1A在早期HCC中展现出更优的诊断效能,提示其作为HC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相关抗原 癌症/睾丸抗原1A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新抗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劲松 王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3-1220,共8页
肿瘤新抗原是由肿瘤特异性突变基因编码产生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显著外源性、突变随机性、分布集落性和基因突变相关性。这类抗原由于未受胸腺的阴性筛选,被T细胞识别为“异类”,不易受免疫耐受机制的影响且具有强免疫原性,是较好... 肿瘤新抗原是由肿瘤特异性突变基因编码产生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显著外源性、突变随机性、分布集落性和基因突变相关性。这类抗原由于未受胸腺的阴性筛选,被T细胞识别为“异类”,不易受免疫耐受机制的影响且具有强免疫原性,是较好的免疫治疗靶点。肿瘤新抗原可用于制备治疗性疫苗,诱导培养靶向性更强的T淋巴细胞,用于肿瘤生存预后和免疫检查点封锁疗法应答的预测,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肿瘤新抗原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原 肿瘤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IL-7/CCL19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对小鼠肺癌的抗肿瘤研究
5
作者 吴迪 李晨辉 +5 位作者 汪艳 何正强 金常娥 郭敏 陈荣昌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趋化因子19(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NRT细胞(7×19 NRT),并对7×19 NRT细胞和常规N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估。方法针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进行了新一代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制备了RNA疫苗,培养了NRT细胞,构建了编码IL-7和CCL19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NRT细胞并成功表达IL-7和CCL19,成功获得了7×19 NRT,并在小鼠体内外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7×19 N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小鼠肺癌中实现了显著的抑瘤作用,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经7×19 NRT治疗后,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坏死显著增加。此外,7×19 NRT治疗与常规NRT治疗均安全。结论通过IL-7和CCL19的表达,NRT细胞的抗实体瘤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种对NRT安全有效的基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白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19 肿瘤 抗原反应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 王敏 +1 位作者 成敏敏 张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结直肠癌肿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红花多糖低剂量组[15 mg/(kg·d)]、红花多糖中剂量组[45 mg/(kg·d)]、红花多糖高剂量组[135 mg/(kg·d)],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肿瘤体积、质量和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Akt、mTOR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肿瘤组织c-Myc、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红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c-Myc蛋白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随红花多糖浓度升高,抑瘤率也呈升高趋势(P<0.05)。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PCNA阳性细胞;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表达很少,细胞凋亡率较低;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大,分化程度较低;红花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皱缩,有较多坏死细胞。结论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多糖 结直肠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肿瘤生长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C-MYC Bcl-2关联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与HBsAg清除的关系
7
作者 吴凤萍 何玲 +3 位作者 刘晨瑞 王文浩 李茹 党双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IHC患者455例,分为治疗组210例,自愿接受PEG-IFNα-2b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IHC对照组245例,仅随访观察72周。分别于研究的0、12、24、48、72周时检测血清TNF-α水平,并在72周时将治疗组分为HBsAg清除组与未清除组。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TNF-α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NF-α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的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s Ag清除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TNF-α预测HBsAg清除的cut-off值。结果 72周时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46.2%)和血清学转换率(34.8%)均显著高于IHC对照组(HBsAg清除率为1.2%;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8%)(χ^(2)值分别为133.333、94.650,P值均<0.001)。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在治疗期间血清TNF-α水平较基线均显著升高,在停药后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F值分别为351.733、76.434,P值均<0.001)。组间比较显示,在12、24及48周时血清TNF-α水平HBs Ag清除组>HBs Ag未清除组>IHC对照组(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OR=0.329,95%CI:0.189~0.571,P<0.001)、基线HBV DNA<20 IU/mL(OR=1.414,95%CI:1.057~1.787,P=0.045)、12周时ALT≥2倍的正常值上限(OR=1.127,95%CI:1.028~1.722,P=0.043)、12周时TNF-α水平(OR=1.336,95%CI:1.018~1.754,P=0.037)和24周时TNF-α水平(OR=1.879,95%CI:1.477~2.391,P<0.001)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12周时血清TNF-α水平预测72周时HBsAg清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814~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3%、81.0%;24周时AUC为0.912(95%CI:0.758~0.97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96.2%。结论 PEG-IFN-α治疗可导致IHC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且治疗12周和2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可有效预测PEG-IFN-α诱导的HBsAg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彤昕 张凡 +2 位作者 闫鑫 张雅婷 李玉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高通量测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个体化Neo-DCVac有望成为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新方向。本文从个体化Neo-DCVac构建、在实体瘤中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适宜接种人群和目前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树突状细胞疫苗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
10
作者 黄凯锋 王月丹 李海潮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8-295,共8页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实体瘤方面的应用并不理想。本文对CAR-T细胞的结构、杀伤功能进行了介绍,包括非经典免疫突触的形成、分泌细胞因子、...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实体瘤方面的应用并不理想。本文对CAR-T细胞的结构、杀伤功能进行了介绍,包括非经典免疫突触的形成、分泌细胞因子、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Fas-FasL(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 ligand)途径以及组成CAR结构成分的改变等杀伤肿瘤的主要机制,比较三种CAR细胞的特点,结合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挑战,对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杀伤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精准靶向免疫治疗的关键:T细胞受体抗原筛选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润棣 李贵登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TCR所靶向的抗原信息有助于提高TCR-T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然而,高效、高通量的TCR抗原筛选技术的缺乏限制了TCR-T疗法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TCR抗原筛选技术用于解析TCR及其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信息。本文从抗原定向筛选、TCR定向筛选以及双向筛选三方面对TCR抗原筛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系统介绍其优缺点,展望TCR抗原筛选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未来抗原筛选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受体 抗原 TCR抗原筛选技术 TCR-T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新抗原疫苗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涂辉阳 韩为东 张斌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6,共13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不同适应证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免疫治疗已经彻底改变了多种肿瘤的治疗方式。肿瘤新抗原疫苗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免疫治疗方法,旨在激发针对新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新抗原具有高度特异...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不同适应证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免疫治疗已经彻底改变了多种肿瘤的治疗方式。肿瘤新抗原疫苗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免疫治疗方法,旨在激发针对新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新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诱导和扩展肿瘤特异性T细胞库,即表位扩展。初步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快速、经济、高效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新抗原肿瘤疫苗已经展现出强大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原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证据。本文详细探讨了肿瘤新抗原的来源、发现与鉴定,以及新抗原疫苗的分类和免疫接种方案。还总结了肿瘤新抗原疫苗的优化策略,包括对预测算法、疫苗结构、免疫原性、给药方式和递送系统等方面的优化,以及联合佐剂、放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方式,为个性化免疫疗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肿瘤疫苗 免疫治疗 合成生物学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I和CAR-T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美琳 盛德乔 杨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前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成为某些肿瘤临床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ICI和CAR-T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进... 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前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成为某些肿瘤临床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ICI和CAR-T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肿瘤治疗性疫苗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及多种疗法的联合应用将有效提高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 肿瘤治疗性疫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结肠癌新抗原Glud1-V546I及其DC疫苗能够在体内和体外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14
作者 徐淑华 赵婕 +3 位作者 苗红霞 孙伟红 赵鹏 牛爱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3-969,共7页
目的:开发针对结直肠癌(CRC)个性化治疗的新抗原肽疫苗,探讨新抗原肽及其诱导的新抗原反应性T(NRT)细胞治疗CR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取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分析肿瘤基因的突变及表达。通过基于... 目的:开发针对结直肠癌(CRC)个性化治疗的新抗原肽疫苗,探讨新抗原肽及其诱导的新抗原反应性T(NRT)细胞治疗CR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取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分析肿瘤基因的突变及表达。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新抗原预测体系,筛选、合成具有高免疫原性多肽。用合成的多肽经皮下注射免疫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鼠脾细胞的IFN-γ分泌水平,筛选具有强免疫原性多肽。用免疫原性多肽负载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免疫结肠癌建模小鼠,通过ELISPOT检测效应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免疫鼠脾细胞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力,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存活期。结果:新抗原肽Glud1-V546I具有更强的诱导NR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P<0.0001)。与野生肽(Glud1-WT)相比,Glud1-V546I在荷瘤鼠体内诱导的NRT细胞有更高的IFN-γ分泌能力(P<0.0001)和细胞毒作用(P<0.0001)。同时,Glud1-V546I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生长(P<0.001)并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P<0.01)。结论:小鼠CT26细胞的新抗原肽Glud1-V546I能够显著促进小鼠NRT细胞的IFN-γ的分泌,用其制备的DC疫苗在结肠癌荷瘤鼠体内显示出有效的抗肿瘤反应,提示开发基于新抗原的CRC个性化免疫治疗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肿瘤疫苗 抗原反应性T细胞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相关抗原TAG-72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15
作者 祁陈风 张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9-72,共4页
细胞融合技术的进步,使针对肿瘤各种抗原成分,如肿瘤相关抗原(TAA)、分化抗原、癌基因产物等的单克隆抗体(MAb)的制作与实际应用成为可能。MAbs已成为临床肿瘤病理诊断与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就抗肿瘤相关抗原TAG-72单克隆抗体的研... 细胞融合技术的进步,使针对肿瘤各种抗原成分,如肿瘤相关抗原(TAA)、分化抗原、癌基因产物等的单克隆抗体(MAb)的制作与实际应用成为可能。MAbs已成为临床肿瘤病理诊断与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就抗肿瘤相关抗原TAG-72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抗原 肿瘤 单克隆抗体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鉴定HLA-G肿瘤靶向锚定蛋白
16
作者 颜家耀 仲丽晴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9-697,共9页
目的:基于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蛋白文库,以人白细胞抗原G(HLA-G)为靶点筛选锚定序列作为HLA-G结合蛋白(HGBP)并评价其功能。方法:利用TCGA、GTEx等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HLA-G表达与临床预后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利用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 目的:基于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蛋白文库,以人白细胞抗原G(HLA-G)为靶点筛选锚定序列作为HLA-G结合蛋白(HGBP)并评价其功能。方法:利用TCGA、GTEx等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HLA-G表达与临床预后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利用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蛋白文库对HLA-G胞外片段进行生物淘选并随机挑取单克隆进行测序。通过ELISA、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优势噬菌体克隆的功能。利用原核体系生产纯化HGBP,通过ELISA、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价其亲和力及肿瘤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LA-G在肿瘤组织中普遍呈高表达,其与临床总生存期、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5轮噬菌体文库筛选后获得优势克隆,ELISA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均显示,优势噬菌体对HLA-G阳性细胞结合显著强于阴性细胞(P<0.05, P<0.001)。经纯化生产的HGBP与HLA-G之间的亲和力可达17 nmol/L,ELISA结果显示,HGBP与HLA-G分子的结合显著(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GBP能与HLA-G阳性细胞特异性结合(P<0.01)。结论:经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出的HGBP对HLA-G具有高亲和力,可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达的HL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G 噬菌体展示文库 靶向锚定蛋白 肿瘤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发展进程中的四大突破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7
作者 李梅芳 周丽娟 李玉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和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通过人源化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能够同时识别两种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减少抗原逃逸,提高疗效;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解决了成本高及可及性等问题;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一部分CAR-T细胞后复发等问题,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耐药与抗原逃逸、细胞毒性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本文介绍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精准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 人源化 双靶点 多靶点 通用型 联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肿瘤免疫到器官移植免疫
18
作者 周古翔 李一萱 郑瑾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器官移植密切相关。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和器官移植免疫中占据重要地位,体液免疫在器官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器官移植需要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而肿瘤...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器官移植密切相关。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和器官移植免疫中占据重要地位,体液免疫在器官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器官移植需要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而肿瘤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免疫逃逸现象。深入探讨和比较肿瘤免疫逃逸与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对于制定合理的免疫耐受诱导策略、提高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存活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肿瘤免疫 器官移植免疫 免疫逃逸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腹腔冲洗液中肿瘤相关糖蛋白抗原(TAG—72)对预测胃癌腹膜转移价值的评价
19
作者 邓小康 张才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8-360,共3页
本文评价了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72—4在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中的价值。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A72—4水平。在不同浆膜受侵面积组间,受侵面积10cm2~20cm2组与受侵面积大于20cm2组间冲... 本文评价了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72—4在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中的价值。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A72—4水平。在不同浆膜受侵面积组间,受侵面积10cm2~20cm2组与受侵面积大于20cm2组间冲洗液CA72-4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肉眼可见的腹膜转移灶的患者组与未伴有该转移灶的患者组间CA72—4均值具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壁受侵不同深度组间,浆膜层受侵组与肌层受侵组间CA72—4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腹腔冲洗液CA72—4测定可靠地反映了腹膜受侵状态,对于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 tag72 肿瘤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剪接的肿瘤生物治疗现状与挑战
20
作者 崔萌萌 刘书逊 于益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55,共9页
可变剪接是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也是导致真核生物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然而,可变剪接的异常是驱动肿瘤进展的重要推手。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肿瘤中其他类型细胞中mRNA的异常剪接,不仅参与塑造... 可变剪接是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也是导致真核生物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然而,可变剪接的异常是驱动肿瘤进展的重要推手。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肿瘤中其他类型细胞中mRNA的异常剪接,不仅参与塑造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免疫逃逸,还促进支持肿瘤进展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靶向肿瘤相关剪接体组分、剪接调控因子、可变剪接产生的蛋白异构体和mRNA变异体,以及异常可变剪接产生的肿瘤新抗原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已有基于可变剪接的肿瘤生物治疗项目进入到Ⅰ期临床研究阶段。基于可变剪接的肿瘤治疗面临安全性、长读测序和算法优化、核酸类药物递送等许多尚待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这些挑战的解决将为精准筛选肿瘤相关靶点和高免疫原性新抗原,突破传统疗法耐药瓶颈,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和CAR-T细胞等疗效提供新策略,开辟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剪接 肿瘤治疗 剪接体 剪接调控因子 肿瘤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