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董事会功能与大股东行为 被引量:23
1
作者 程新生 徐婷婷 +1 位作者 王琦 孙婧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89-494,共6页
董事会功能发挥对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数据,独立董事规模、财会专业背景独立董事比例、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管薪酬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董事会越稳定,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股权集中... 董事会功能发挥对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数据,独立董事规模、财会专业背景独立董事比例、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管薪酬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董事会越稳定,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低。这一结论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有必要加强董事会建设,制衡大股东的控制权,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董事会治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性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董事会 大股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份全流通后大股东行为变化及监管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奕 严晓宁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5,共7页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不再存在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界分,而代之以新的股东类别差异。这一深刻的制度性变革直接促使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行为发生了嬗变。本文以全流通后大股东类别及其行为特征分析为基础,围绕全流通后大...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不再存在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界分,而代之以新的股东类别差异。这一深刻的制度性变革直接促使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行为发生了嬗变。本文以全流通后大股东类别及其行为特征分析为基础,围绕全流通后大股东行为变化的主线,分析了不同类别大股东行为的变化,并针对大股东行为的变化提出了引导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通市场 大股东行为 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全流通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超 刘磊 徐巍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2,共5页
该文对大股东日常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检验,研究股份全流通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期,大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 该文对大股东日常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检验,研究股份全流通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期,大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在股份全流通时期,应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股权制衡;引入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多元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通 大股东行为 资金占用 日常关联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流通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一个数理分析框架 被引量:3
4
作者 蓝发钦 吴敏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8,155,共8页
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综合考虑大股东的"隧道行为"、"支撑行为"以及二级市场交易行为后建立大股东收益函数,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全流通条件下大股东的行为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全流通后,大股东将会谋... 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综合考虑大股东的"隧道行为"、"支撑行为"以及二级市场交易行为后建立大股东收益函数,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全流通条件下大股东的行为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全流通后,大股东将会谋求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获取资本利得收益;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成长性、股票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大小、监管部门的监管程度以及大股东未来增持或减持股份的比例大小都将对大股东的"隧道行为"、"支撑行为"以及市场交易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大股东行为 收益函数 资本利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市场均衡与大股东行为选择——对中国股市非均衡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学峰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4-68,共5页
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侵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大股东的侵害行为影响了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并导致了中国股市的非均衡。"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使大股东的投票权趋于完备——赋予其"用脚投票权",这必将改变大股东与中... 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侵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大股东的侵害行为影响了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并导致了中国股市的非均衡。"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使大股东的投票权趋于完备——赋予其"用脚投票权",这必将改变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规则、扩充大股东的行为可选集,并最终使中国股市趋于动态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大股东行为 非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改增”能降低大股东“掏空”行为吗?--基于实质性创新和市场监督的视角
6
作者 祁东丽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3,共5页
基于我国2005—2022年泸深两市A股非ST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政策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行为,支持了“利益协同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 基于我国2005—2022年泸深两市A股非ST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政策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行为,支持了“利益协同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营改增”的实施提高了公司的实质性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加大了大股东的“利益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营改增”的实施加大了市场对企业的关注与监督,抑制着大股东的行为,进而加大了大股东的“利益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政策 大股东“掏空”行为 利益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的认购行为选择与再投资陷阱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洋 李伟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8,共7页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首先以2005-2008年沪深两市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中的认购行为选择对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大股东全部参加认购相比,大股东全部...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首先以2005-2008年沪深两市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中的认购行为选择对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大股东全部参加认购相比,大股东全部放弃认购时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可能性最高,部分放弃认购次之。其次进一步以上述样本中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对于已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公司而言,大股东全部放弃认购的公司陷入再投资陷阱的程度显著高于大股东全部参加认购的公司。上述发现为理解大股东认购行为选择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为管理层监督和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认购行为选择 再投资陷阱 大股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政治治理能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吗 被引量:12
8
作者 熊婷 程博 王菁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4,共13页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政治治理对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如何因政府干预和财务风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政治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制度...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政治治理对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如何因政府干预和财务风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政治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制度压力,能有效地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公司政治治理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随政府干预水平和财务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变化,政府干预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公司政治治理效应越好。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公司政治治理层面理解大股东掏空行为,为政府部门监管上市公司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直接的微观证据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治理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掏空行为 政治治理 政府干预 财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交易行为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27,共12页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交易行为 股权分置改革 市场操纵 投资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静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68-69,共2页
当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做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市场股权分置的特点,进行了很多关联交易方面的研究,为利益输送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本文将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下... 当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做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市场股权分置的特点,进行了很多关联交易方面的研究,为利益输送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本文将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下一步应该深入展开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 研究综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调研与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侠 马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4,共23页
本文基于大股东掏空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整理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调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 本文基于大股东掏空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整理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调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或有形资产比重较高时更加显著;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控制程度会显著地影响机构调研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此外,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大股东掏空的度量方法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削弱大股东的信息优势,有效监督和约束其私利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调研 大股东掏空行为 公司治理 有形资产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展壮大耐心资本的突出梗阻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源辛 董岩 郑新悦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0,共13页
耐心资本不仅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金融市场稳定及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当下我国发展壮大耐心资本面临一些突出梗阻:一是创业投资资本价值链中缺失早期投资和专业投资基金;二... 耐心资本不仅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金融市场稳定及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当下我国发展壮大耐心资本面临一些突出梗阻:一是创业投资资本价值链中缺失早期投资和专业投资基金;二是多重因素致使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意愿不高;三是政府引导基金到期刚性退出进一步阻碍耐心资本发展;四是二级市场低迷导致耐心资本投资科创企业信心受挫;五是大股东诚信缺失与频繁减持加剧了资本的信任危机;六是现有投资评价体系难以适应耐心资本的长远发展。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耐心资本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多元化的退出机制、日本的“适正利润”发展理念、德国将关系型融资与耐心资本相结合等。我国应充分审视自身发展实际,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从培育多层次长期资本供应体系、鼓励社会资本长期参与创业投资、积极发展风险资本、拓宽耐心资本退出渠道、完善大股东行为监管、建立长周期投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突破耐心资本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资本市场 创业投资 风险投资 大股东行为监管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的治理与掏空——基于股权结构调节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万丛颖 张楠楠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49,共8页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检验大股东行为对不同代理冲突的影响,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治理与掏空效应,并引入股权结构的交互项,检验股权结构对大股东行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股东行为存在治理与掏空效应,其中现金股利的分配一方面能...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检验大股东行为对不同代理冲突的影响,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治理与掏空效应,并引入股权结构的交互项,检验股权结构对大股东行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股东行为存在治理与掏空效应,其中现金股利的分配一方面能够降低股权代理冲突,另一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掏空。股权结构不是影响大股东行为的直接因素,而是对大股东治理和侵占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其中国有股股东对股权代理冲突的治理效应要高于非国有股股东,而对中小股东的侵占效应要低于非国有股股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行为 治理效应 掏空效应 股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控制、非效率投资与上市公司治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胜 张道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8,共6页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与非效率投资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严重,且总体表现为投资不足;控股大股东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第二...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与非效率投资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严重,且总体表现为投资不足;控股大股东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第二大股东能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也进一步导致投资不足;股权集中度与非效率投资呈正向关系;董事长与经理人合谋会导致非效率投资,而相互监督则能抑制非效率投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易产生非效率投资;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会使上市公司加大投资,抑制投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行为 非效率投资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资产注入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婷 唐宗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期146-151,166,共7页
以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行为方式——资产注入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资产注入事件的超额累计收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样本的事件研究表明,使用股权模式进行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股价均有显著为正的... 以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行为方式——资产注入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资产注入事件的超额累计收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样本的事件研究表明,使用股权模式进行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股价均有显著为正的超额累计收益率,且大股东为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超额累计收益率显著高于民营背景上市公司,说明股权模式的资产注入方式以及国有大股东的资产注入更为投资者和市场认可;超额累计收益的回归分析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超额累计收益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行为 资产注入 超额累计收益率 公司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融资与上市公司扶持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奇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本文用大股东扶持理论解释了我国不景气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行为。本文通过法律保护不完善情况下的企业债务与最优企业行为选择模型,说明大股东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进行扶持是其最优的选择,也有利于企业获取贷款。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200... 本文用大股东扶持理论解释了我国不景气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行为。本文通过法律保护不完善情况下的企业债务与最优企业行为选择模型,说明大股东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进行扶持是其最优的选择,也有利于企业获取贷款。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2001年的不景气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证明了(1)债务水平越高的企业,发生大股东扶持的可能性也越大;(2)在宏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大股东扶持的企业,其股价下跌也轻微得多。本文最后指出,有别于传统的信号理论,大股东扶持的存在可以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良好融资能力的明显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融资 大股东扶持行为 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价定向增发之谜:一级市场抑价或二级市场溢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19
17
作者 俞静 徐斌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9,57,共7页
本文以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低价发行不是缘于一级市场抑价而是缘于二级市场溢价,投资者情绪是二级市场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否决了几成定论的定向增发中的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而定向增发中锁... 本文以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低价发行不是缘于一级市场抑价而是缘于二级市场溢价,投资者情绪是二级市场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否决了几成定论的定向增发中的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而定向增发中锁定期的存在是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保护屏障;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不同市场态势下定向增发折扣与市场公告效应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异。在牛市行情下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定向增发折扣正相关,而在熊市行情下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定向增发折扣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增发折扣 投资者情绪 市场行情 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公司“自下而上”的制衡:实现路径、弱化因素与作用边界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宁 张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66,共15页
如何有效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是公司治理学术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委托代理框架遵循母子公司“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逻辑,忽视了子公司的自主性及其“自下而上”的制衡能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子公司及其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如何有效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是公司治理学术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委托代理框架遵循母子公司“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逻辑,忽视了子公司的自主性及其“自下而上”的制衡能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子公司及其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尽管单向治理范式已经受到学者的质疑,但子公司通过何种方式对母公司产生制衡亟需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前景理论的核心观点,运用2012—2017年中国上市子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验证了子公司管理者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阐释了子公司“自下而上”制衡作用的实现路径、弱化因素及其作用边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子公司拥有能力较强的管理团队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一方面,能力较强的管理者可以为大股东带来更多的控制权共享收益,限制了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获取,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与监督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而起到对大股东“自下而上”的制衡作用。作为具有双重效应的情境变量,CEO声誉及CEO与母公司关联度在中国情境下的负面效应更为凸显,二者均会弱化管理者能力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制衡作用,即在子公司CEO声誉水平较高、子公司CEO与母公司关联度较强的情境下,子公司管理者能力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较弱。在拓展性研究中,根据子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进行分组,对不同股权结构下子公司管理者能力的制衡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低股权集中度与高股权制衡度的样本中,子公司管理者能力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显著,而在高股权集中度与低股权制衡度的样本中,即在大股东拥有较多的控制权,其他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较弱的情况下,子公司管理者能力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难以显现,进一步揭示了子公司管理者能力的作用边界。经过工具变量法、分组回归、替换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之后,原结论依旧成立。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管理者能力在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自上而下”单向治理理论的观点,验证了子公司“自下而上”制衡机制的可行性,为解决以大股东机会主义为特征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能力 大股东掏空行为 CEO声誉 CEO与母公司关联度 子公司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途同归不同效的企业并购溢价组态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燕芳 薛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9,共8页
以2014—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的141起资产收购类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关联并购、管理层自信、支付方式、业绩承诺和信息不对称作为前因条件,探讨并购溢价产生的组态路径,并结合案例对比分析不同组态路径下企... 以2014—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的141起资产收购类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关联并购、管理层自信、支付方式、业绩承诺和信息不对称作为前因条件,探讨并购溢价产生的组态路径,并结合案例对比分析不同组态路径下企业并购溢价对并购绩效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并购溢价的组态路径有四种,具有殊途同归的效果;根据路径特点可归类为协同发展型和股东掏空型,协同发展型并购溢价路径对并购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而股东掏空型并购溢价路径会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证明了殊途同归不同效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溢价 并购绩效 大股东掏空行为 定性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征管数字化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基于金税工程三期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王莎 《财会通讯》 2025年第17期65-69,共5页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以逐步实施的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DID模型检验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实体经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使大股东掏空行为得到抑制。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征管...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以逐步实施的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DID模型检验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实体经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使大股东掏空行为得到抑制。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倒逼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内外部监督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税收征管数字化对股权集中度高、没有出现两职兼任情况的企业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就产权性质而言,国有、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均能被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大股东掏空行为 内部控制 外部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