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落回口服液对仔猪大肠杆菌病腹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郁建生 胡美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0-92,123,共4页
以丰富的植物博落回为原料,提取其活性成分博落回生物碱后,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与添加助溶剂和稳定剂等制成博落回口服液,用以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选择22~30日龄的梅山仔猪140头,随机分为5组,除健康对照组10头仔猪外,其他仔猪人工接... 以丰富的植物博落回为原料,提取其活性成分博落回生物碱后,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与添加助溶剂和稳定剂等制成博落回口服液,用以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选择22~30日龄的梅山仔猪140头,随机分为5组,除健康对照组10头仔猪外,其他仔猪人工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O_(149)∶K_(88ac),20h后用药物博落回口服液实施治疗。药物试验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30头仔猪,分别按每头仔猪2.5、5.0、10.0mL的剂量灌服博落回口服液,药物对照组30头仔猪,用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溶于水中灌服,剂量为12.5mg/kg。感染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各10头仔猪,不用药。各组均1d给药2次,连用3d,于停药3d后统计疗效。结果表明:博落回口服液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的治愈率在90.0%以上,博落回口服液中、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6.7%,高于药物对照组(93.3%),但差异不显著(P>0.05)。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博落回口服液对大鼠经口染毒LD50大于5g/kg,是非常安全的。试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博落回口服液对仔猪腹泻有较好疗效,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添加助溶剂和稳定剂等在2年期内保持博落回口服液有效成分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口服液 大肠杆菌 仔猪腹泻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elen抑制巨噬细胞过度炎性反应抗大肠杆菌急性感染
2
作者 刘晓雯 牟小琴 +7 位作者 程创 龚双双 张浩然 贺靓 郑锡 王君 王栎清 邹黎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6-1353,共8页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探讨无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的依布硒啉(ebselen,EbSe),可提高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小鼠生存率的药理机制。方法EbSe干预E.coli感染Raw264.7细胞后,CCK-8法测定Raw264.7细胞活力,电子显微镜观察Raw26...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探讨无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的依布硒啉(ebselen,EbSe),可提高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小鼠生存率的药理机制。方法EbSe干预E.coli感染Raw264.7细胞后,CCK-8法测定Raw264.7细胞活力,电子显微镜观察Raw264.7细胞形态结构,涂板法计算Raw264.7胞内载菌量;流式细胞术检测E.coli感染后Raw264.7及E.coli急性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状态,Raw264.7胞内NO和ROS含量及胞内HO-1表达量;qPCR检测Raw264.7细胞中相关mRNA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Raw264.7胞内GSH含量;免疫荧光观察细胞骨架蛋白状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Txnrd1表达。结果微孔法、CCK-8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bSe对E.coli、Raw264.7细胞生长无影响;涂板计数结果显示EbSe可降低Raw264.7细胞内载菌量;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EbSe可降低感染细胞内NO、ROS水平,升高GSH水平,上调M2型极化;qPCR结果显示EbSe可降低感染组细胞内IL-6、IL-1β、iNOS表达,升高HO-1、Txnrd1、Glut1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bSe处理后的感染组细胞形态与Mox阳性对照相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bSe可升高感染细胞内Txnrd1蛋白表达。结论EbSe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情况,抑制巨噬细胞过度炎症状态,发挥抗大肠杆菌急性感染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ELEN 大肠杆菌 抗菌 巨噬细胞 极化 急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纳米剂增强黏膜免疫及其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保护效力
3
作者 王艳萍 王文秀 +8 位作者 徐倩倩 王艳 莫玲 苗立中 董林 杨丽梅 郭时金 付石军 田风荣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为了开发增强黏膜免疫的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纳米剂,为减抗和替抗提供支撑。本试验采用多碳纳米管(MWCNT)制备CpG-ODN纳米剂,经肺内途径免疫新生海兰W-36白壳蛋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 为了开发增强黏膜免疫的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纳米剂,为减抗和替抗提供支撑。本试验采用多碳纳米管(MWCNT)制备CpG-ODN纳米剂,经肺内途径免疫新生海兰W-36白壳蛋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和Toll样受体21(TLR21)的mRNA转录水平。通过生存率、临床赋值评分和细菌接种评分评价CpG-ODN纳米剂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2的攻毒保护效力。结果显示,制备的CpG-ODN纳米剂平均粒径为(72.30±9.54)nm,形态均一。与对照组比较,CpG-ODN组鸡只血清中IL-2和IFN-γ在12和24 h极显著升高(P<0.01);IL-1β、IL-6、IL-18、IL-4和TLR21mRNA转录水平在12和24 h显著增加(P<0.05或P<0.01);IL-10 mRNA转录水平在6 h极显著增加(P<0.01),12 h显著增加(P<0.05);肠道sIgA在12和24 h显著升高(P<0.05),在48 h极显著升高(P<0.01)。与攻毒对照组相比,CpG-ODN组和抗生素组鸡只生存率均显著升高(P<0.05),临床赋值评分和细菌接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肺内给予CpG-ODN纳米剂可激活黏膜免疫反应,有效保护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2对试验鸡只的攻击,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并降低死亡率,显示良好的减抗和替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 纳米剂 黏膜免疫 大肠杆菌 攻毒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脑精油分离组分对大肠杆菌运动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范鹏辉 陈光浩 +3 位作者 刘子瑞 蔡昕妤 万媛媛 苏健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为探究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龙脑精油对大肠杆菌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接着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龙脑精油3种组... 为探究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龙脑精油对大肠杆菌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接着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龙脑精油3种组分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最后通过泳动丛动实验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研究了龙脑精油3种组分对大肠杆菌ATCC25922泳动丛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分别有27、24、19种挥发性成分组成,其中龙脑精油原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右旋龙脑,占比19.93%;轻组分中桉叶油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9.36%;重组分中右旋龙脑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8.92%。龙脑精油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25μL/mL,且在亚抑菌浓度下均能延缓细菌生长;在1/2 MIC和1/4 MIC下3种龙脑精油均能降低大肠杆菌的游泳运动能力与丛集运动能力,并能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生长;其中龙脑精油重组分对大肠杆菌泳动丛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优于龙脑精油原油和轻组分;龙脑精油重组分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抑制效果优于原油和轻组分。由此可知,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对龙脑精油进行切割,可以定向富集龙脑精油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有效提高龙脑精油的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精油 分子蒸馏 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及病原分析
5
作者 宋幸辉 杨朋坤 +7 位作者 董轩志 陈高坤 杨贝贝 蔡怡琳 刘健 吕慧芳 赵丽 张晓战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5-2945,共11页
【目的】2023年11月,河南省某蛋鸭场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疫情,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蛋鸭进行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分析,确定发病原因,以期对该鸭场卵黄性腹膜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试验鸭病理解剖观察之后,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肾... 【目的】2023年11月,河南省某蛋鸭场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疫情,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蛋鸭进行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分析,确定发病原因,以期对该鸭场卵黄性腹膜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试验鸭病理解剖观察之后,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肾脏及血液样品,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革兰染色镜检,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检测分离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通过PCR/RT-PCR方法检测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并对阳性病原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蛋鸭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细菌学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获得2种不同菌落形态的优势菌,其中1种菌落呈现半透明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多以单个或成对存在,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生长特性和菌体特点;另1种菌落在血平板上呈现灰白色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无溶血环,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多以单个存在,呈两短钝圆,符合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生长特性和菌体特点。分别对疑似菌进行ompA和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经BLAST比对显示,该2种优势菌分别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氟苯尼考表现敏感,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磷霉素钠表现敏感。PCR/RT-PCR检测结果显示,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特异性引物在915 bp处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为核酸阳性,其他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DuCV/HN-2023。测序比对结果显示,DuCV/HN-2023株Cap基因与鸭源圆环病毒ZQ-XYF1010-1和GZ-GXG0905-X4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7%和99.4%;与番鸭圆环病毒FJFQ315和FJFQ312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6%和98.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DuCV/HN-2023株与ZQ-XYF1010-1、GZ-GXG0905-X4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通过综合诊断确定了该鸭场蛋鸭发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和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所致,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毒株进行遗传演化分析,进一步对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临床上该类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大肠杆菌 鸭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卵黄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药方剂对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药效试验
6
作者 赵增成 杨世发 +8 位作者 殷斌 刘月月 黄中利 宋士凯 闫遵祥 张荣岭 王海挺 衣云鹏 林树乾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为了筛选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中药方剂,采用口腔灌服大肠埃希菌CVCC1558株,建立SPF雏鸡大肠杆菌人工发病模型,选用升降散、甘露消毒丹、银翘散、达原饮4种方剂为试验药物,进行临床药效试验。试验共设6个组,其中A组仅灌服升降散,B... 为了筛选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中药方剂,采用口腔灌服大肠埃希菌CVCC1558株,建立SPF雏鸡大肠杆菌人工发病模型,选用升降散、甘露消毒丹、银翘散、达原饮4种方剂为试验药物,进行临床药效试验。试验共设6个组,其中A组仅灌服升降散,B组灌服升降散和甘露消毒丹,C组灌服升降散和银翘散,D组灌服升降散和达原饮,E组为阳性对照组,F组为阴性对照组,各组鸡日常饲养管理情况相同。对试验鸡的精神状态、粪便状况、体温、增重、血液白细胞计数、病理剖检变化进行观测,试验期共9d。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雏鸡精神正常外,各攻毒组试验鸡均表现出精神沉郁、腹泻等症状,无病鸡死亡。A组、B组、C组、D组精神正常鸡平均占比分别为71.1%、80.0%、76.7%、83.3%,阳性对照组精神正常鸡占比仅为55.6%。各药物组鸡腹泻程度显著轻于阳性对照组(P<0.05),各药物组雏鸡腹泻程度计分分别为2.33±0.71、2.33±0.50、2.33±0.50、2.44±0.53,阳性对照组雏鸡腹泻程度计分为3.00。各药物组雏鸡平均体温分别为(41.90±0.30)℃、(41.72±0.25)℃、(41.89±0.30)℃、(41.95±0.30)℃,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平均体温分别为(42.09±0.27)℃、(41.84±0.25)℃,表明各药物组均有清热效果。攻毒后第6天,各药物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35.00%、35.27%、35.56%、40.48%,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35.97%、40.66%;攻毒后第9天,各药物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45.71%、47.41%、46.59%、52.64%,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平均增重率分别为47.89%、51.33%。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各药物组雏鸡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8.30×10^(9)/L、69.10×10^(9)/L、71.00×10^(9)/L、74.30×10^(9)/L,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雏鸡白细胞计数分别为87.60×10^(9)/L、57.00×10^(9)/L,各药物组雏鸡白细胞数低于阳性对照组,但高于阴性对照组,表明各药物组炎症较阳性对照组为轻。剖检可见各药物组雏鸡均表现出肠炎病变,而阳性对照组除肠炎病变外,个别鸡还出现心包炎、肝周炎变化,阴性对照组无明显病变。综合各项药效评价指标,通过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较,4个药物组均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考虑到增重率在养殖业中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优选升降散与达原饮合用来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升降散 达原饮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bla_(CTX-M-123)基因的传播特性和适应性代价研究
7
作者 李琼 胡紫微 +4 位作者 金钢铸 陈峥 刘伟成 韩生义 许春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4-2892,共9页
【目的】阐明猪源大肠杆菌中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同时探究其携带的移动遗传元件的传播能力与适应性代价。【方法】通过化学转化试验评估bla_(CTX-M-123)基因的种内转移能力,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确定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分... 【目的】阐明猪源大肠杆菌中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同时探究其携带的移动遗传元件的传播能力与适应性代价。【方法】通过化学转化试验评估bla_(CTX-M-123)基因的种内转移能力,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确定bla_(CTX-M-123)基因的位置,分析大肠杆菌中bla_(CTX-M-123)基因的遗传环境;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911菌株、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转化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此外,通过竞争试验评估携带bla_(CTX-M-123)基因质粒的适应性代价,并使用大蜡螟感染模型进行致病性评价。【结果】通过转化试验得到了1株转化子DH5α-pL1,其对头孢噻呋的MIC值为256μg/mL,生长速率高于受体菌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但低于野生型菌株911。DH5α-pL1在培养7 d后,质粒留存率逐渐下降,培养24 h后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代价,相对竞争指数<1。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及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组大蜡螟幼虫存活率为100%;注射菌株911和DH5α-pL1 120 h后,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0%和70%。【结论】携带bla_(CTX-M-123)基因的质粒可在种内转移并介导转化子耐药,且该质粒的稳定性弱,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代价。此外,携带bla_(CTX-M-123)基因的质粒具有增强受体菌致病力的作用,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和治疗难度。研究结果为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bla_(CTX-M-123)基因 转化试验 适应性代价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赵军 徐加禄 彭鹏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8,共6页
针对水源热泵回灌中的地面沉降问题,有必要对微生物堵塞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砂层淤堵装置、玻璃珠和不同孔隙率的砂砾颗粒,分别研究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的浓度沉积特性、突破曲线和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分层位置处大肠杆菌累积显著... 针对水源热泵回灌中的地面沉降问题,有必要对微生物堵塞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砂层淤堵装置、玻璃珠和不同孔隙率的砂砾颗粒,分别研究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的浓度沉积特性、突破曲线和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分层位置处大肠杆菌累积显著,在回灌过程中,增加流速可使得堆积的大肠杆菌进入剥离状态,其运移路径数量增加,从而提升回灌效果;在不同流速条件下,大肠杆菌在两种不同介质中呈现出不同的“浓度-时间”关系变化曲线,玻璃珠孔隙的均匀性和表面的光滑性不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相反,砂砾的内部咬合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通过COMSOL对特征单元体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试验现象和过程,发现两者的吻合度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增加流速达到回扬的目的;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主要分为3个过程:堵塞、迁移、沉积稳定。当渗透系数减小时,末端流出液的大肠杆菌浓度较小,反之较大。研究成果对水源热泵长期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沉积特性 渗透系数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
9
作者 周艳 万启旸 +3 位作者 朱树娇 张辉 包红朵 王冉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8-70,共13页
[目的]分析一株猪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EO157-1的全基因组信息及其毒力和耐药基因。[方法]基于Nanopore三代测序技术平台和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平台对猪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EO157-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Prokka软... [目的]分析一株猪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EO157-1的全基因组信息及其毒力和耐药基因。[方法]基于Nanopore三代测序技术平台和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平台对猪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EO157-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Prokka软件预测基因组序列信息,并通过UniProt、KEGG、KEGG Pathway、GO、Pfam、COG、TIGERfams、RefSeq和NR数据库进行基因预测和注释,再利用碳水化合物酶(CAZy)、病原与宿主互作(PHI)、毒力因子(VFDB)和耐药基因(CAR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EO157-1基因组大小为5404747 bp,GC含量为50.49%,该菌株含有3个质粒;共预测到567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包含22个rRNA(7个23S rRNA、7个16S rRNA、8个5S rRNA)、1个tmRNA、102个tRNA基因和282个小RNA分子;预测出9个CRISPR序列、273个重复序列;KEGG、KEGG Pathway、NR、UniProt、GO、COG、Pfam、RefSeq和TIGERfams数据库分别注释到1712、1693、5265、5264、4029、4294、4688、5252和2741个基因;CAZy数据库注释筛选出100个基因,PHI数据库注释筛选出2354个基因,VFDB数据库注释筛选出的毒力基因主要包括菌毛、鞭毛、Ⅱ型分泌系统、Ⅲ型分泌系统、Ⅵ型分泌系统、紧密黏附素、铁转运系统、脂多糖、荚膜、侵袭素和外毒素;CARD数据库注释筛选出的耐药基因与多重耐药外排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多粘菌素、杆菌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肽类抗生素及甲硝唑相关。[结论]获得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EO157-1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携带大量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萍 王静悦 +5 位作者 刘海侠 徐孝宙 陈栋 薛媚 蔡璨宇 方光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为研究江苏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进化分群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试验从江苏部分地区养鸡场的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中,分离并鉴定出鸡大肠杆菌44株,采用平板凝集法检测分离菌O抗原血清型,PCR法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 为研究江苏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进化分群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试验从江苏部分地区养鸡场的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中,分离并鉴定出鸡大肠杆菌44株,采用平板凝集法检测分离菌O抗原血清型,PCR法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分布、系统进化分类,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44株分离菌中O抗原血清型菌株有38株,共有17种血清型,其中O138(15.8%)、O86(13.2%)、O54(10.5%)和O14(10.5%)为优势血清型;fimC、yijp检出率最高,均为100%(44/44)携带,其次为mat、iucD、ompA、iss,分别为97.73%(43/44)、84.09%(37/44)、79.55%(35/44)、59.09%(26/44),且分离菌全部同时含有3种或以上的毒力基因;分离菌主要属于A、D群,占比分别为38.64%和31.83%,少数为B1、B2群,占比分别为11.36%和18.18%;44株分离菌均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100%耐药,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86.36%,且多重耐药现象明显。研究提示,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多样,携带多种毒力基因,且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当地耐药菌的监测,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部分地区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性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洪鹏 邵伟 +5 位作者 娄肖肖 高姣姣 马宪兰 陈贺 郑楠 赵艳坤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0-480,共11页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患病奶牛乳和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新疆部分地区的4个集约化养殖场171份样本(55份患病奶牛乳样本、116份环境样本)进...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患病奶牛乳和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新疆部分地区的4个集约化养殖场171份样本(55份患病奶牛乳样本、116份环境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71份样本中共分离出45株大肠杆菌,其中8株来自患病奶牛乳样本,分离率为14.55%(8/55),37株来自环境样本,分离率为31.90%(37/116)。所有分离株均呈粉红色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呈红色、短杆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乳糖、甘露醇、靛基质与MR检测呈阳性,氧化酶、H_2S、VP和西蒙氏柠檬酸盐检测呈阴性,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点。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链霉素和四环素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82.22%、48.89%、33.33%和33.33%,而对美罗培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表现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在85.00%以上,其中有16株大肠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35.56%。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的阳性率为13.3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dA1和strA的阳性率分别为6.66%和11.1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C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33.33%。[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分离的大肠杆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场环境中耐药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耐药基因遗传环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灵舸 沈留红 +4 位作者 唐俊妮 韩新锋 朱成林 赵珂 邹立扣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9-343,共15页
为了解四川某奶牛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遗传环境,对从养殖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进行最小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测定,并选择多重... 为了解四川某奶牛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遗传环境,对从养殖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进行最小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测定,并选择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共采集36份样品,分离得到18株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对四环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且大部分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发现所有大肠杆菌均携带耐药基因blaTEM、ampC、tetA和qnrA,53.33%的大肠杆菌携带blaCTX-M基因,55.55%的大肠杆菌携带tetM基因。通过二代全基因组测序,8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均检测到大量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对其耐药基因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大肠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上下游环境高度一致,并存在转座子、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s,ISs)等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有助于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其中,发现bla_(CTX-M-15)基因上下游存在与WbuC家族杯状折叠金属蛋白基因关联的保守结构。该研究对奶牛场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养殖环境中耐药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和耐药基因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场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婷婷 陈海玉 +10 位作者 段楚楚 刘荣昌 李宇蓉 严淑涵 陈梦诗 刘露薇 包银莉 程艳青 林炜明 黄翠琴 郑新添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3-1404,共12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类型,分析mcr-1基因阳性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以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质粒接合试验,探究mcr-1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6.55%(85/87)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最严重,多西环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8.51%(77/87)和82.76%(72/87)。分离株中检出11种耐药基因,其中以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为95.40%(83/87);共检测出18种毒力基因,其中侵袭素类mat为优势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06%(74/87);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分离株携带12种质粒,主要类型为IncFIB(77.01%,67/87)。接合试验结果显示,共有42株分离菌接合成功,接合转移率为48.28%(42/87),IncI2、IncHI2、IncX4质粒均成功转移至接合子中,其中IncI2质粒检出率最高(57.14%)。【结论】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其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毒力基因种类多样,且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毒力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48.28%(42/87)菌株的mcr-1基因可以利用IncI2、IncHI2、IncX4质粒作为载体进行传播。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福建省鸡源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毒力特性以及传播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 mcr-1基因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接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味中药及其复方对牛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春琴 马啸 +4 位作者 焦梦珍 叶思妍 程晓薇 于忠娜 于雷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环境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菌株有抑菌效果的中药及复方,采用二煎法制备乌梅、山萸肉等30种中药的水提液,并将其浓缩至1 g/m L;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体外抑菌圈大小,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效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 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环境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菌株有抑菌效果的中药及复方,采用二煎法制备乌梅、山萸肉等30种中药的水提液,并将其浓缩至1 g/m L;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体外抑菌圈大小,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效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成不同比例的双联复方,并测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大小、MIC和MBC。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乌梅、山萸肉极度敏感,且二者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均强于其他中药,其MIC均为15.63 mg/m L,MBC均为31.25 mg/m L;复方中药中,山萸肉+乌梅(2∶1)、山萸肉+山楂(2∶1)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MIC和MBC分别为15.63、31.25 mg/m L。综上,乌梅、山萸肉、山萸肉+乌梅(2∶1)、山萸肉+山楂(2∶1)对牛源大肠杆菌O157∶H7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奶牛乳房炎 大肠杆菌 体外抑菌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产α-熊果苷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涵 毛银 +1 位作者 周胜虎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8,共8页
α-熊果苷是二十一世纪理想的皮肤美白祛斑活性剂。当前,α-熊果苷的合成主要依赖酶催化或微生物发酵,由于产品价格昂贵,市场供不应求。因此,进一步提高α-熊果苷的产量有望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该研究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肠... α-熊果苷是二十一世纪理想的皮肤美白祛斑活性剂。当前,α-熊果苷的合成主要依赖酶催化或微生物发酵,由于产品价格昂贵,市场供不应求。因此,进一步提高α-熊果苷的产量有望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该研究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肠膜明串珠菌的蔗糖磷酸化酶(sucrose phosphorylase,SPase),实现了全细胞催化产α-熊果苷的目标。随后,系统地分析了诱导温度、培养基类型、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诱导OD 600、接种量及诱导后培养时间对SPase的酶活性和表达水平的影响。在最佳产酶条件下全细胞催化显著提高了α-熊果苷的产量,总产量达到158.8 g/L,转化率为86.8%。为进一步提高全细胞催化次数,建立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并优化了催化过程参数,最终在14次循环催化后累计产量达到323.9 g/L,为α-熊果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熊果苷 蔗糖磷酸化酶 大肠杆菌 固定化细胞技术 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立志 吉星 +5 位作者 孙利厂 朱树娇 王佳芸 何涛 王冉 杨章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了探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试验于2023年从三省部分规模化鸡养殖场采集鸡粪便、鸡毛蛋、鸡卵黄以及病死鸡的鸡腿、骨髓、关节、心脏、脾脏、肺脏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共918份,使用选... 为了探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试验于2023年从三省部分规模化鸡养殖场采集鸡粪便、鸡毛蛋、鸡卵黄以及病死鸡的鸡腿、骨髓、关节、心脏、脾脏、肺脏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共918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APEC;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菌体(O)抗原分型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分离菌株的主要流行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390株APEC,分离率为42.48%;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91.03%,355/390)、头孢噻呋(82.82%,323/390)、庆大霉素(81.03%,316/390)和四环素(77.95%,304/390)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0.51%,2/390)和黏菌素(3.08%,12/390)比较敏感,耐药基因以blaEC(98.97%,386/390)、blaTEM(80.00%,312/390)、aph(6)-Id(54.10%,211/390)、erm(D)(98.46%,384/390)、tet(A)(81.79%,319/390)和floR(63.33%,247/390)为主;毒力基因分析发现,所有分离菌株至少含有4种毒力基因。共鉴定出68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78(11.03%,43/390)、O180(7.95%,31/390)和O15(7.18%,28/390),MLST共鉴定出71种ST型,主要的ST型为ST117(15.90%,62/390)、ST155(8.46%,33/390)和ST162(8.21%,32/39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共分为4个进化分支,不同省份鸡养殖场分离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相距较远。结果表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APEC的流行血清型为O78、O180和O15,主要流行ST型为ST117,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较多,鸡养殖场应当继续加强APEC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血清型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及流行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英 卢军霞 +5 位作者 韩昱 胡晓悦 杨威 孙泰然 胡连霞 张宁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2期48-53,共6页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本文对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特点、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基因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抑菌活性及体外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谦 桑锐 +5 位作者 王巍 刘馨蔓 于明弘 刘晓童 于天 张雪梅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9-198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损伤模型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桑白皮、黄芩、蒲公英、甘草等10味中药制备中药复方呼宁散,牛津杯法测定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损伤模型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桑白皮、黄芩、蒲公英、甘草等10味中药制备中药复方呼宁散,牛津杯法测定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TTC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检测细菌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核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CCK-8法检测LPS和呼宁散对DF-1细胞的毒性,建立LPS诱导的DF-1细胞损伤模型并给药,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关键蛋白表达量,相关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Keap1/Nrf2信号通路中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关键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鸡肺源大肠杆菌对呼宁散呈中度敏感,且MIC为250 mg·mL^(-1),MBC为500 mg·mL^(-1);呼宁散可抑制鸡肺源大肠杆菌的生长,提高细菌培养液中AKP、可溶性蛋白和核酸含量。在细胞试验中,呼宁散可降低LPS诱导的DF-1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8的含量,抑制TLR4、NF-κB p65蛋白的过度表达;呼宁散可降低LPS诱导的DF-1细胞ROS和MDA的含量,提高SOD活性和GSH含量,进一步提高Nrf2、NQO1、HO-1蛋白的表达量,抑制Keap1蛋白的过度表达。中药复方呼宁散对鸡肺源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并且可通过调控TLR4/NF-κB和Keap1/Nrf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对LPS诱导的DF-1细胞损伤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呼宁散 鸡肺源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金川 孙淼 +6 位作者 孟令浩 王永强 耿超 齐朝鲁蒙 陈亨利 王梓 刘锴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72-2382,共11页
赛鸽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性加剧。本研究旨在了解通辽市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赛鸽源大肠杆菌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用大肠杆菌鉴别培养基,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通辽地区送... 赛鸽养殖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性加剧。本研究旨在了解通辽市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赛鸽源大肠杆菌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使用大肠杆菌鉴别培养基,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通辽地区送检腹泻赛鸽粪便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的PCR检测了解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两株耐药性较强的大肠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赛鸽源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卡那霉素和链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全部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E-ge1,E-ge2耐药性严重,对两株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获得完整基因组序列,两株菌基因组长度分别为4680817 bp与4691799 bp,分别编码4888与5070个基因,两菌株均携带3个质粒。E-ge1共携带81个耐药基因,E-ge2携带74个耐药基因。通辽地区赛鸽源大肠杆菌耐药形势严峻,菌株携带大量耐药基因,应优化用药策略,控制耐药性的加剧和耐药基因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鸽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姜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及其在鱼肉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梦龙 陈聪 +3 位作者 陆开祥 魏美娟 胡永金 薛桥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43,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Litsea cubeba ethanol extract,LCEE)的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在对LCEE的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大肠杆菌为对象,从细胞壁膜损伤、能量物质变化及电镜形态观察等方面研... 该研究旨在探究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Litsea cubeba ethanol extract,LCEE)的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在对LCEE的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大肠杆菌为对象,从细胞壁膜损伤、能量物质变化及电镜形态观察等方面研究LCEE的抗菌作用机制,并将其应用于鱼肉保鲜实验。结果表明,LCEE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LCEE通过对细菌细胞壁、膜造成损伤导致胞内离子、蛋白质、核酸分子及碱性磷酸酶的持续泄露,并使胞内ATP水平显著下降。细胞表面呈现褶皱、塌陷并出现孔洞,细胞内容物外泄导致胞内出现大量空腔。LCEE可提升贮藏期内的鱼肉持水性、延缓色泽变化,控制总挥发性盐基氮水平、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的上升,延长鱼肉贮藏期2 d以上。综上,LCEE丰富了木姜子果实抗菌应用的物质基础,其多方面机制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并在食品保鲜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提取物 大肠杆菌 抗菌机制 壁膜损伤 鱼肉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