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参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建昌 王金凤 +3 位作者 段永生 李静 陈志敏 陈瑞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6-231,共6页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E.coli O157∶H7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对含有靶基因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5×103 CFM/m L;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为7 CFM/25 g时,采用水洗加试剂盒法提取DNA,E.coli O157∶H7在增菌6 h后即可检出;而采用水煮法提取DNA,则在增菌10 h后方可检出。建立的E.coli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既能有效检测食品中O157∶H7,又能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有效防止"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 FLI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三种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雯 陈雨欣 +3 位作者 苏粉良 臧海竹 周斐 朱荣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11期40-42,共3页
在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扩项过程中,对国内常用3个标准中的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培养的增菌肉汤均浑浊生长。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选择性较好,建议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使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 在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扩项过程中,对国内常用3个标准中的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培养的增菌肉汤均浑浊生长。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选择性较好,建议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使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显色培养基,以提高区分度及检出率。同时,应用VITEK 2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别目标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选择性培养 VITEK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晓蔚 杜雪飞 +1 位作者 丁洁 贾力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 o157:h7 检测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熊猴肺脏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中伟 黄峰 姬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4-75,共2页
西安市动物园于 1998年 7月 5日死亡熊猴 1只 ,从送检标本熊猴肺脏中分离的菌株经生物学及血清学全面鉴定 ,证实为大肠埃希氏菌 O15 7∶ H7。
关键词 肺脏 大肠 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埃希菌病O157∶H7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龚商羽 李旋亮 +1 位作者 牛知音 张爽 《养猪》 2024年第6期78-79,共2页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1],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规模化猪场因其高密度饲养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成为该病原菌的理想传播场所。本文旨在探讨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防控技术,通过...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1],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规模化猪场因其高密度饲养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成为该病原菌的理想传播场所。本文旨在探讨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防控技术,通过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保障猪只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大肠o157∶h7 防控技术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徐茜 《养猪》 2024年第4期68-69,共2页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新型的人畜共患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可通过污染的牛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途径感染人类或畜禽。不仅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巨大威胁,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出血性肠炎、...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新型的人畜共患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可通过污染的牛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途径感染人类或畜禽。不仅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巨大威胁,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状。众多动物食品污染源中,猪是其最重要宿主之一。本文从辽宁省9个地区的无害化处理厂、生猪养殖场和生猪屠宰场采集猪肛门拭子900份,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分析,为了解辽宁地区猪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感染情况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大肠o157:h7 流行病学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首次检出O157∶H7大肠埃希氏菌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秀丽 廖兴广 +3 位作者 张丁 张聪恪 王想霞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 o157:h7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鸡肉中O-157:H7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检出状况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成蕊 刘和平 +3 位作者 王振国 王伟利 魏柏友 张辉 《动物检疫》 2004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吉林 鸡肉 o-157:h7大肠 检出状况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信号转导系统结合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被引量:4
9
作者 山珊 黄艳梅 +4 位作者 赵雪龙 陈文瑶 刘成伟 龙中儿 刘道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14-320,共7页
首先通过免疫磁技术实现目标菌的有效富集,然后经同时标记了大量抗体与β-内酰胺酶的胶体金纳米探针介导,利用β-内酰胺酶高效水解青霉素实现检测信号转导及放大,再通过免疫层析法对青霉素含量变化的灵敏甄别,最终实现大肠埃希氏菌O157... 首先通过免疫磁技术实现目标菌的有效富集,然后经同时标记了大量抗体与β-内酰胺酶的胶体金纳米探针介导,利用β-内酰胺酶高效水解青霉素实现检测信号转导及放大,再通过免疫层析法对青霉素含量变化的灵敏甄别,最终实现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超灵敏检测。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测灵敏度为2×10^(2) CFU/mL,相比传统的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提高了570倍。实现超灵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同时规避了双抗夹心免疫层析法中Hook效应的影响,为免疫层析高灵敏准确检测大分子目标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免疫层析技术 超灵敏检测 大肠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毒力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涛 刘丽云 +4 位作者 王娉 熊衍文 白雪梅 叶长芸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在不同动物宿主来源的菌株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分离菌株的O157、H7抗原特异基因rfbEO157、fliCH7以及stx1、stx2、eaeA和hlyA四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在不同动物宿主来源的菌株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分离菌株的O157、H7抗原特异基因rfbEO157、fliCH7以及stx1、stx2、eaeA和hlyA四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1992-2006年收集的O157及H7抗原阳性的345株大肠埃希菌株中,rfbEO157、fliCH7特异基因均为阳性,eaeA和hlyA的阳性率分别为99.4%和99.1%,stx2的阳性率为91.9%,stx1阳性率仅为13.3%,stx1+stx2的阳性率为13.0%,来源于病人和动物菌株的stx2阳性率均高于stx1。检测菌株中毒力基因型以eaeA+hlyA+stx2为主。携带毒力基因的O157∶H7菌株在羊、牛等动物宿主中广泛存在。结论 stx2是病人及羊、牛等动物来源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携带的主要毒素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o157∶h7 毒力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动物及其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建 沈莉萍 +3 位作者 刘佩红 周锦萍 徐锋 薛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87-90,共4页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 157∶H 7带菌情况及其毒力采集上海市猪、牛等动物粪便以及市场和超市猪肉、牛肉、牛奶、虾仁等样本568 份,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学试验、多重引物PC...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 157∶H 7带菌情况及其毒力采集上海市猪、牛等动物粪便以及市场和超市猪肉、牛肉、牛奶、虾仁等样本568 份,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学试验、多重引物PCR进行大肠埃希菌O 157∶H 7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存在大肠埃希菌O 157∶H 7,检出率为2.05%。其中牛粪、猪粪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76%和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o157:h7 动物及动物产品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涛 刘凯 +3 位作者 王艳 綦廷娜 叶长芸 熊衍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3,315,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用O157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标本菌液中的O157∶H7大肠埃希菌,结合real-time PCR对磁珠捕获菌细胞的DN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O157∶H7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未见明显荧光信号;采用IMS-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菌液含菌量为3.3×102CFU/mL时即可被检出,检测全过程需时约4h。结论 IMS-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易操作等特点,该检测方法能提高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标本的快速诊断、疾病监测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法 荧光定量PCR 大肠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和PCR法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容 龙北国 +3 位作者 曾桂芬 王丹 范宏英 吴娴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快速简便检测方法,并与PCR进行比较。方法针对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和PCR检测技术并优化其反应条件,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 目的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快速简便检测方法,并与PCR进行比较。方法针对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和PCR检测技术并优化其反应条件,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LAMP和PCR检测体系,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LAMP检测限低至10 cfu/ml,PCR检测限为102cfu/ml,LAMP检测灵敏度高于PCR;对39株近源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仅7株EHEC O157:H7得到阳性结果,非EHEC O157:H7菌株均为阴性,PCR产物则出现非特异性条带,LAMP法特异性比PCR法高。对于32份猪肉样品的检测,LAMP和PCR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3份样品检测阳性。结论 LAMP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PCR高,并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耗时短,更有望发展成为快速准确检测EHEC O157:H7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o157:h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PCR技术 rfb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文娟 张荣光 +6 位作者 段广才 王颖芳 洪丽娟 张冰 王鹏飞 郗园林 杨海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753,共6页
目的基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建立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新型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扩增实验室保存的443株肠道细菌(310株非O157∶H7大肠埃希菌、35株大肠埃希菌O157∶H7、89株志贺菌和9株沙门菌)的CRISPR1和CRI... 目的基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建立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新型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扩增实验室保存的443株肠道细菌(310株非O157∶H7大肠埃希菌、35株大肠埃希菌O157∶H7、89株志贺菌和9株沙门菌)的CRISPR1和CRISPR2,并将PCR产物测序;提取CRISPR database数据库中(标准法)100株肠道细菌(47株非O157∶H7大肠埃希菌、5株大肠埃希菌O157∶H7、9株志贺菌和39株沙门菌)的CRISPR1和CRISPR2序列。使用CRISPR Finder在线软件分析PCR产物测序序列和CRISPR database数据库的CRISPR序列。Clustal X软件进行间隔序列比对。比较标准法和PCR扩增CRISPR两种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一致性。结果共分析543株肠道细菌,其中75.6%的非O157∶H7大肠埃希菌、75.5%志贺菌、91.7%沙门菌和95%O157∶H7大肠埃希菌含有CRISPR1,其间隔序列数目为3~26、2~9、2~32、3。57.1%的非O157∶H7大肠埃希菌、77.6%志贺菌、85.4%沙门菌和100%O157∶H7大肠埃希菌含有CRISPR2,其间隔序列数目为1~20、1~6、2~27、1或4个。95%的O157∶H7大肠埃希菌的CRISPR1和90%CRISPR2分别含有3条独特间隔序列(S1-1,S1-2,S1-3)和1条独特间隔序列(S2-1)。间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1-1+S1-2+S1-3和S2-1检测O157∶H7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分别是100%和99.6%。标准法检测和PCR扩增CRISPR1和CRISPR2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一致性分别达99.6%和99.3%。基于CRISPR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模拟样品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在原样品大肠埃希菌O157∶H7浓度约2.3CFU/mL时,经12h增菌后即能检测出来。大肠埃希菌O157∶H7聚类分析显示,40株O157∶H7大肠埃希菌可分为3类。结论基于CRISPR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监测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和高毒株大肠埃希菌O157∶H7有价值的流行病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o157∶h7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笠 田小军 +2 位作者 薛燕萍 李爽 甘绍伯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 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埃希菌 (以下称大肠杆菌 )O15 7:H7的复合PCR方法。方法 选用针对大肠杆菌O15 7:H7志贺样毒素Ⅰ、Ⅱ (SLT -Ⅰ、SLT -Ⅱ )和溶血素 (Hly)基因的三对引物 ,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 ,检测12株不同来... 目的 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埃希菌 (以下称大肠杆菌 )O15 7:H7的复合PCR方法。方法 选用针对大肠杆菌O15 7:H7志贺样毒素Ⅰ、Ⅱ (SLT -Ⅰ、SLT -Ⅱ )和溶血素 (Hly)基因的三对引物 ,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 ,检测12株不同来源的O15 7:H7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 15株。结果 除质粒缺失株 (933)外 ,其余 11株O15 7:H7大肠杆菌均在 36 1bp处有溶血素基因产物出现 ;而 12株O15 7:H7大肠杆菌扩增后的两条志贺样毒素基因产物存在差异 ,其中 6株在 2 10bp、484bp处出现两条相应产物 ,3株仅有 2 10bp一条SLT -Ⅰ基因产物 ,另 3株仅有 484bp的SLT-Ⅱ基因产物。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复合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迅速、有效地将O15 7:H7大肠杆菌与其它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相鉴别 ,通过进一步研究有望应用于临床大肠杆菌O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o157:h7 聚合酶链反应 志贺样霉素 溶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黏附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抒 顾江 +6 位作者 曾浩 杨琴 刘艳青 张卫军 罗萍 王庆旭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体外黏附HeLa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细菌黏附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分别评价细菌数量、细菌与细胞孵育时间对细菌黏附数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最后肌动蛋白荧光染色(FAS)... 目的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体外黏附HeLa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细菌黏附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分别评价细菌数量、细菌与细胞孵育时间对细菌黏附数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最后肌动蛋白荧光染色(FAS)试验鉴定模型。结果加入细菌为1×105CFU,细菌与细胞孵育4h时,黏附细胞的数量最佳,FAS检测发现该条件下细菌能够引起细胞特异性黏附、擦拭(attaching&effacing,A/E)损伤,模型建立成功。结论成功建立O157∶H7体外黏附HeLa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o157:h7 细胞模型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探针荧光PCR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生峰 肖进文 +5 位作者 刘利成 杨俊 王昱 聂福平 周庆 李应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e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原菌,以EHEC O157:H7标准菌株rfbE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定...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e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原菌,以EHEC O157:H7标准菌株rfbE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L,线性范围是102~108cfu/mL。稳定性试验表明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6%和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o157:h7 荧光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大肠埃希氏菌O157菌株的流行率、表型与毒力因子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树坤 山德生 +3 位作者 罗曼玲 张轶群 师廷明 向正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五溪市 大肠 o157 流行率 表型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纪雪 张雪 +8 位作者 孙洋 孙诗雯 祝令伟 刘军 姜海艳 周伟 梁冰 郭学军 刘彦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不同动物来源的样品进行了大肠埃希菌O157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敏感性达到5×10~3CFU。从检测阳性样本中均分离到目的菌。应用建立的方法在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大肠埃希菌O157的同时,还能对菌株毒力进行初步判定。成功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o157:h7 多重PCR 检测 rfb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慧 段志刚 +7 位作者 崔保安 张龙现 陈雅君 陈丽颖 张红英 彭新然 孟振北 王亚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编码大肠埃希菌O157抗原的rfbE基因、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以及编码细胞溶血素A的hyl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检测大肠埃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及其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编码大肠埃希菌O157抗原的rfbE基因、编码H7抗原的fliC基因以及编码细胞溶血素A的hyl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最后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和鉴定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rfbE、fliC和hylA基因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度较高,可达2.0×102CFU/mL。【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动物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携带大肠埃希菌O157∶H7临床动物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o157∶h7 多重PCR rfbE基因 fliC基因 hyl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