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锌复合污染对铜富集植物大聚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柳君 冯海峰 +5 位作者 朱雪梅 刘静 林立金 梁欢 蓝焕杰 刘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56-2062,共7页
以前期筛选的铜富集植物大聚藻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锌复合污染对大聚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揭示铜富集植物大聚藻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为芦溪河及其它类似污染河流的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提... 以前期筛选的铜富集植物大聚藻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锌复合污染对大聚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揭示铜富集植物大聚藻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为芦溪河及其它类似污染河流的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铜锌复合污染条件下,大聚藻生物量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2)铜锌复合污染时,大聚藻MDA含量随铜锌浓度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3)铜锌复合污染对大聚藻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铜锌复合污染对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有促进作用,而随浓度的升高则表现出不同的规律。研究发现,铜锌胁迫下,大聚藻细胞应急防御系统被启动,SOD、POD和CAT发挥作用,体内过量自由基及时被清除,使大聚藻能够保持高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聚藻 抗氧化酶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水生植物大聚藻的生态安全性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柴伟纲 谌江华 +2 位作者 孙梅梅 周金波 陈若霞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5-358,364,共5页
从外来水生植物大聚藻的耐寒性、再生能力和耐盐性等方面入手,研究比较了其与有害植物水花生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聚藻的越冬能力明显高于水花生;大聚藻断枝离体水培后复活快、发根与生长迅速,生长量与营养繁殖力也明显大... 从外来水生植物大聚藻的耐寒性、再生能力和耐盐性等方面入手,研究比较了其与有害植物水花生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聚藻的越冬能力明显高于水花生;大聚藻断枝离体水培后复活快、发根与生长迅速,生长量与营养繁殖力也明显大于水花生;大聚藻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其枝条在NaCl盐浓度为0 g.L-1~3 g.L-1的水体中能正常生长,4 g.L-1~5 g.L-1的浓度中可存活2~4周。因此,大聚藻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对大聚藻的利用必须在有限范围内谨慎进行,应严格控制其群体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过量扩散与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水生植物 大聚藻 生态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水生园艺作物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
3
作者 郑阳霞 贾松涛 +3 位作者 向前 赵英鹏 孙远秀 张伟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为了研究豆瓣菜、大聚藻2种水生园艺作物响应铝胁迫的机制及耐铝能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铝处理(0,300,600,900,1 200 mg/kg)对豆瓣菜、大聚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3+为300 mg/kg处理下,豆瓣菜根长、地下部干质... 为了研究豆瓣菜、大聚藻2种水生园艺作物响应铝胁迫的机制及耐铝能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铝处理(0,300,600,900,1 200 mg/kg)对豆瓣菜、大聚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3+为300 mg/kg处理下,豆瓣菜根长、地下部干质量均达最大峰值,大聚藻根长及地上部干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梯度铝处理下,豆瓣菜地上部分干质量、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大聚藻铝处理则各组差异不显著。对生理指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随土壤Al3+浓度的增加,豆瓣菜膜脂伤害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Pr)、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大聚藻除Pr含量呈升高趋势,SOD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其他指标与豆瓣菜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相似。综合各指标可知,低浓度的Al3+(300 mg/kg)处理下,豆瓣菜生长指标所受促进作用较大聚藻明显,随Al3+浓度的升高,铝对豆瓣菜根长、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的促进作用逐渐消失,抑制作用较大聚藻也更明显,即豆瓣菜较大聚藻表现出对铝的敏感性。铝胁迫下,二者生理变化有所差异,但从生长指标上看都表现出对铝胁迫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豆瓣菜 大聚藻 叶绿素 丙二醛 脯氨酸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