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艺术生活化与“人”的信仰——论大美术教育 被引量:4
1
作者 谷涛 谷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大美术是对美术界定的修正,其外在尺度体现在视觉艺术范围的把握,其内在尺度在于更符合"人"的规定,具体实施体现为艺术的生活化或生活的艺术化。大美术教育主张视觉艺术课程统整、与生活相关联,要求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 大美术是对美术界定的修正,其外在尺度体现在视觉艺术范围的把握,其内在尺度在于更符合"人"的规定,具体实施体现为艺术的生活化或生活的艺术化。大美术教育主张视觉艺术课程统整、与生活相关联,要求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的人文需求,倡导"人的中心论",改革美术教育诸环节,把"全人"作为最高的教育目标,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和具有意义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美术 大美术教育 统整 “人的中心论” “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的推进——袁运甫大美术观述评 被引量:8
2
作者 袁宝林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艺术史论在袁运甫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的全部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正是他“有容乃大”的虚心态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从张光宇先生手中接过“大美术”旗帜的袁运甫从纯艺术的爱好开始 ,将其创作与教学实践落脚在与人民生... 艺术史论在袁运甫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的全部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正是他“有容乃大”的虚心态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从张光宇先生手中接过“大美术”旗帜的袁运甫从纯艺术的爱好开始 ,将其创作与教学实践落脚在与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最广泛的社会需要上———这种需要既是物质的 ,更是精神的———因而 ,他重视装饰艺术 ,涉足实用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各个方面 ,并且将大美术观的实践和艺术教育、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文精神的思考、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运甫 大美术 第三条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大美术展巡礼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丝绸之路大美术展巡礼赵声良汇集了九个国家15家单位收藏的235件文物的丝绸之路大美术展于今年4月20日至7月7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笔者有幸得以观摩时,展览已开了近两个月,入梅时节的上野公园,细雨蒙蒙中显得略有些... 丝绸之路大美术展巡礼赵声良汇集了九个国家15家单位收藏的235件文物的丝绸之路大美术展于今年4月20日至7月7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笔者有幸得以观摩时,展览已开了近两个月,入梅时节的上野公园,细雨蒙蒙中显得略有些闷热,然而,兴味盎然的观众仍不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博物馆藏品 大美术 吐鲁番 西域 美术 文物 敦煌壁画 降魔变 华严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出版应走“大美术”的道路
4
作者 诸庭樵 《出版科学》 1994年第4期18-18,共1页
提出美术出版要走“大美术”的道路并非始于今日,有些出版社在选题上已有所开拓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总的来说,人们似尚未在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因此出版物的面貌不新。
关键词 大美术 美术读物 美术活动 创新意识 建筑艺术 群体意识 图书市场 人类文明 出版领域 出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文人画精神融入现代绘画中的材料艺术——关于“综合材料课”的思考
5
作者 何宁 《艺术设计研究》 2010年第4期103-104,共2页
中国的美术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写实性美术教育正逐渐被覆盖造型艺术、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美术"教育所取代。传统的技艺性美术教育正逐渐被创造性美术教育所取代。开设综合材料课便是... 中国的美术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写实性美术教育正逐渐被覆盖造型艺术、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美术"教育所取代。传统的技艺性美术教育正逐渐被创造性美术教育所取代。开设综合材料课便是这一形势的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大美术 综合材料 水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蜚声海内外画坛的刘旦宅教授
6
作者 万庆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2-2,共1页
刘旦宅(1931~)原名小粟,浙江温州人。现任上海师大美术系主任、教授,上海中国画院、杭州西泠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协理事。刘旦宅自幼便显示出卓越的绘画天才,10岁时举行“十龄童刘小粟画展”,更是轰动温州,从此而有“神童”... 刘旦宅(1931~)原名小粟,浙江温州人。现任上海师大美术系主任、教授,上海中国画院、杭州西泠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协理事。刘旦宅自幼便显示出卓越的绘画天才,10岁时举行“十龄童刘小粟画展”,更是轰动温州,从此而有“神童”之誉。1951年来到上海,开始他职业画家的生活,因十分欣赏《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内外 温州人 系主任 教授 天才 会员 中国画 上海 大美术 花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