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滇地区大红山铁铜矿床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
1
作者 胡守东 管申进 +5 位作者 任涛 蒙六清 孙龙 侯文文 李陈智 金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9,共14页
大红山矿床作为康滇地区典型的铁铜矿床,其伴生关键金属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薄弱。本文对该矿床内发育的两阶段黄铁矿及围岩开展了主、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并对Co的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显示,主要赋矿岩石变钠... 大红山矿床作为康滇地区典型的铁铜矿床,其伴生关键金属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薄弱。本文对该矿床内发育的两阶段黄铁矿及围岩开展了主、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并对Co的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显示,主要赋矿岩石变钠质凝灰岩Co平均含量为69.8×10^(-6),大理岩为28.5×10^(-6),石榴子石英云母片岩为84.5×10^(-6)。阶段Ⅰ黄铁矿(PyⅠ)具有高Co(2513×10^(-6)~50763×10^(-6))、低Ni(11.7×10^(-6)~3704×10^(-6))和低δ^(34)S值(–1.55‰~–0.71‰)的特点,指示富Co黄铁矿与幔源岩浆有关;阶段Ⅱ黄铁矿(PyⅡ)显示低Co(38.8×10^(-6)~3301×10^(-6))、高Ni(889×10^(-6)~8784×10^(-6))和高δ^(34)S值(7.28‰~9.08‰)的特点,指示成矿流体可能为变质流体。研究认为,大红山矿床中的Co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同时还存在少量独立钴矿物——硫镍钴矿。Co主要来自幔源岩浆流体,Co的富集主要发生在沉积成岩成矿阶段,且与高品位Fe、Cu矿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硫镍钴矿 大红山铁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床与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崔银亮 秦德先 +2 位作者 高俊 杨学善 陈耀光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S1期195-201,共7页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角度,对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床与新平大红山大型铁铜矿床的赋矿地层,含矿岩系的岩石组合特点、岩石学、岩石化学、形成时代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在上述诸多方面十分相似,建议在龙脖河铜矿区...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角度,对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床与新平大红山大型铁铜矿床的赋矿地层,含矿岩系的岩石组合特点、岩石学、岩石化学、形成时代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在上述诸多方面十分相似,建议在龙脖河铜矿区探索是否存在类似大红山式的铁铜矿床。研究工作对滇东南区域找矿评价和科研工作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脖河铜矿 大红山铁铜矿床 金平 新平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光树 毛致博 +4 位作者 覃龙江 李云刚 叶紫枫 王凯 周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5-960,共16页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产于古元古界大红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主要由火山沉积型矿体和热液型矿体组成,为查明热液型矿体的形成机制,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以及磁铁矿、围岩和岩体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热液方解石的δ13...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产于古元古界大红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主要由火山沉积型矿体和热液型矿体组成,为查明热液型矿体的形成机制,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以及磁铁矿、围岩和岩体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热液方解石的δ13CPDB值为-5.78‰^-0.53‰,δ18OSMOW值为4.55‰~9.77‰。磁铁矿与围岩和辉长辉绿岩体均相对亏损Sr、相对富集LREE,具有不同程度的Eu正异常和微弱的Ce负异常。粗粒磁铁矿中Ti、V、Cr含量低,Co、Ni含量较高,Ni/Cr值远大于1,具有典型热液成因特征。研究认为,与围岩呈过渡关系的细粒磁铁矿体由海底火山喷发作用形成,而与围岩呈截然接触关系的粗粒磁铁矿体可能是与辉长辉绿岩同源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含矿围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微量元素 成矿机制 大红山铁铜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大红山铁铜矿床含矿变质岩系原岩恢复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7
4
作者 叶紫枫 杨光树 +5 位作者 覃龙江 陈爱兵 王凯 周艳 毛致博 戴智慧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9-451,共23页
大红山铁铜矿床产于下元古界大红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目前对于含矿变质岩系的成因和原岩构造环境还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对区内成矿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为查明赋矿围岩的原岩类型及其成岩环境,本文系统研究了主要含矿变质岩系(变... 大红山铁铜矿床产于下元古界大红山群变质火山-沉积岩建造中,目前对于含矿变质岩系的成因和原岩构造环境还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对区内成矿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为查明赋矿围岩的原岩类型及其成岩环境,本文系统研究了主要含矿变质岩系(变钠质火山岩、云母片岩及大理岩等)和辉长辉绿岩体(脉)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岩构造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含矿岩系具有贫钾、低钛、富钠的特征;变钠质火山岩明显亏损Ba、Sr、Ti,轻微亏损Zr、Hf、Nb,相对富集Th、Nd、Sm、La等,稀土元素含量总体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84~9.43),具较显著的Eu正异常(8Eu=0.91~3.59,平均值为1.62)和不明显的Ce异常,与现代洋中脊、陆内裂谷等构造背景下的喷流沉积或高温海底火山作用产物的特征相似。综合研究认为,云母片岩原岩为钙质泥岩,变钠质熔岩和变钠质凝灰岩原岩为半深海环境喷发的富钠火山岩,且受到了后期热液叠加作用的影响。变钠质火山岩、辉长辉绿岩等具有非造山的大陆裂谷玄武岩特征,可与区域上同期岩浆岩对比,表明它们均为同一大陆裂谷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可能代表了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在扬子板块西缘的响应,大陆裂解为幔源岩浆的运移提供了通道,进而为康滇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岩系 微量元素 构造环境 大红山铁铜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石榴子石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叶紫枫 杨光树 +3 位作者 覃龙江 陈爱兵 郑晓军 王明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77,共17页
大红山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康滇成矿带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铁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床中主要发育3类石榴子石,分别产于块状细粒磁铁矿石、赋矿围岩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矿石中石榴子石晶体完整,裂纹少,与石英共生;片岩和变质火山... 大红山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康滇成矿带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铁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床中主要发育3类石榴子石,分别产于块状细粒磁铁矿石、赋矿围岩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矿石中石榴子石晶体完整,裂纹少,与石英共生;片岩和变质火山岩中石榴子石晶体破碎,裂纹多,常被磁铁矿、石英等充填交代。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LA-ICP-MS分析了3类石榴子石的成分,探讨了其成因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3类石榴子石均以富铝为特征,端元组成以铁铝榴石为主。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均具有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的左倾型配分模式和明显的Eu正异常,Ce异常不明显;矿石中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围岩石榴子石,且Eu正异常也更显著。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均为变质成因,围岩中石榴子石的端元组分从核部到边缘呈规律性变化,稀土元素含量逐渐降低,Eu正异常升高,表明其受到了后期热液作用的改造,后期热液流体的淋滤作用可能是导致矿石与围岩石榴子石Eu和HREE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电子探针 LA-ICP-MS 大红山铁铜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基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昕宇 陈爱兵 +5 位作者 徐晓飞 杨光树 于文修 秦缘 叶紫枫 张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2-819,共18页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广泛出露基性侵入岩,按产状分为:(1)沿基底断裂大规模分布,并切割包裹主矿体的辉长辉绿岩;(2)侵入大红山群地层并与矿体无明显空间关系的辉绿岩脉。为进一步查明这些基性侵入岩的时代及关联地质事件,本文对这些基性... 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广泛出露基性侵入岩,按产状分为:(1)沿基底断裂大规模分布,并切割包裹主矿体的辉长辉绿岩;(2)侵入大红山群地层并与矿体无明显空间关系的辉绿岩脉。为进一步查明这些基性侵入岩的时代及关联地质事件,本文对这些基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相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多期基性岩浆活动。辉长辉绿岩和辉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664±18)Ma和(405±4.4)Ma;二者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相对富集Sm、Nd、La、Ce、Ba,亏损Ti、Th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无明显Eu、Ce异常,Nb/Ta和Zr/Nb值揭示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地壳混染。辉长辉绿岩具有高的MgO(4.84%~9.74%)和低的TiO2(0.87%~2.73%)含量;并且其(87Sr/86Sr)i值为0.691 65~0.704 54,εNd(t)值为0.89~1.79,表明其形成可能主要是由来自富集型地幔的原始岩浆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大规模侵位而致,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地块西缘的响应。辉绿岩也具有较高的MgO含量(4.94%~6.03%)和较低的TiO2(1.53%~2.34%),也是来自富集地幔的岩浆侵位形成,可能与该时期扬子地块和印支板块的分裂、古特提斯洋分支洋盆——金沙江-哀牢山-马江洋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侵入岩 锆石U-PB测年 构造环境 扬子地块 大红山铁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