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腾冲大硐厂铜-铅-锌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24
1
作者 董方浏 侯增谦 +3 位作者 高永丰 曾普胜 蒋成兴 杜安道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3-668,共6页
在环绕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东构造结波密—腾冲弧形构造带中,发育一组含锡铅_锌_铜多金属矿床,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成矿年龄数据。文章通过对大硐厂铅_锌矿区红沟岩铜矿体中辉钼矿的Re_Os同位素测试,获得精确的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18.0... 在环绕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东构造结波密—腾冲弧形构造带中,发育一组含锡铅_锌_铜多金属矿床,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成矿年龄数据。文章通过对大硐厂铅_锌矿区红沟岩铜矿体中辉钼矿的Re_Os同位素测试,获得精确的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18.0±2.4)Ma。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斑岩成岩年龄在143~112Ma,认为斑岩成岩与成矿同期,同为燕山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定年 块状硫化物 叠加成矿 大硐厂铜-铅-锌矿床 云南腾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80
2
作者 佘宏全 丰成友 +2 位作者 张德全 潘桂棠 李光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8-520,共13页
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型铜_铅_锌多金属矿床分为甲马—林周、贡嘎—扎囊—泽当和拉萨—谢通门3个次级矿带或矿集区,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矿化分带,以甲马—林周矿集区为主要分布区。岩矿石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 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型铜_铅_锌多金属矿床分为甲马—林周、贡嘎—扎囊—泽当和拉萨—谢通门3个次级矿带或矿集区,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矿化分带,以甲马—林周矿集区为主要分布区。岩矿石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Re_Os同位素测年说明甲马—林周矿集区的矽卡岩成矿集中在中新世15~17Ma的较窄时间段内,与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具有相似的岩浆_构造控矿条件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属同一成矿系列。而冈底斯南带矽卡岩矿床可能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的主碰撞期。冈底斯中东段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矿床 斑岩矿床 --多金属矿床 矿床特征 成矿作用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38
3
作者 胡乔青 王义天 +6 位作者 王瑞廷 李建华 代军治 王双彦 文耀辉 李霞 李雪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12,共14页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西北部。本次工作详细研究了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依据矿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以及矿脉的相互穿插关系等特征,将成矿阶段划分为早期富闪锌矿硫化物阶段、中...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西北部。本次工作详细研究了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依据矿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以及矿脉的相互穿插关系等特征,将成矿阶段划分为早期富闪锌矿硫化物阶段、中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碳酸盐阶段。结合前人在成矿时代、构造样式和演化、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是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后生的流体充填交代矿床。这一认识对理解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中发育的成矿地质特征与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相似的其它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后生成矿 八方山-二里河 凤太矿集区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地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 被引量:34
4
作者 方维萱 贾润幸 +3 位作者 郭玉乾 李天成 王磊 黄转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27-752,共26页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铜矿床、铅锌矿床和铀矿床有不同控制作用:1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北侧的托云中—新生代后陆盆地系统中,其次级盆地(萨热克巴依中生代山间拉分断陷盆地)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赋存层位;2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南侧的前陆盆地系统中,乌拉根砂砾岩型铅锌矿赋存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与古近系底部,巴什布拉克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赋存在伽师前陆盆地克孜勒苏群中;3在前陆盆地系统中,古近系顶部和新近系渐新统—中新统为砂岩型铜矿床赋存层位。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识别构造岩相学标志为沥青化蚀变相、沥青化—褪色化蚀变带、碎裂岩化相和沥青化蚀变相多重耦合结构;地球化学岩相学标志包括富含有机碳,矿物包裹体中含有含烃盐水、气态烃-液态烃-气液态烃、轻质油和沥青等有机质类包裹体,低盐度和中盐度成矿流体,Cu-Ag-Mo同体共生矿体,氧化相铜、硫化相铜和钼硫化物等。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主要包括:1同生断裂带由走滑拉分断陷发生构造反转后,转变为挤压收缩体制,即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排烃机制;2反转构造带、区域性不整合面、滑脱构造带、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等构造岩相带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构造通道;3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类下部低渗透率泥质粉砂岩和上部含膏泥岩为岩相岩性圈闭构造岩相学标志;4大规模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氧化相铜)有多相流体多重耦合结构,可能是砂砾岩型铜矿床大规模富集成矿机制,低温卤水沉积叠加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成矿可能是形成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机制,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多期次混合与氧化相铀被还原可能是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矿床 -矿床 成矿机制 前陆盆地 后陆盆地 山间拉分断陷盆地 构造岩相学方法 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天刚 倪培 +3 位作者 沈昆 王国光 赵超 丁俊英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1-743,共13页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的西成盆地内,是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由于矿床经历了三叠纪的秦岭造山过程,使得矿床的原始流体的记录全部被消除,现存的包裹体仅记录了后期造山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活动...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的西成盆地内,是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由于矿床经历了三叠纪的秦岭造山过程,使得矿床的原始流体的记录全部被消除,现存的包裹体仅记录了后期造山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活动的信息.本次通过对矿床块状和条带状矿石中石英内流体包裹体详尽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拉曼光谱学研究,鉴定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主要为H2O-NaCl型包裹体、H2O-NaCl-CH4-CO2型包裹体和CH4-CO2型碳质流体包裹体三类,矿床的包裹体的典型特征是富含CH4和CO2.测温结果显示,H2O-NaCl型包裹体和富气的H2O-NaCl-CH4-CO2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基本一致,说明该变质流体经历了不混溶过程.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盐水溶液和以CH4和CO2为主的碳质流体.厂坝-李家沟铅锌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这种碳质流体为代表的变质流体对矿床存在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沟矿床 流体包裹体 碳质流体 造山作用 矿床改造作用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陆内红层盆地中盆地流体类型、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的大规模褪色化围岩蚀变与金属成矿 被引量:26
6
作者 方维萱 贾润幸 王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85-619,共35页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北部地区中—新生代陆内红层盆地中,具有铜铅锌-铀-煤-石油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规律。采用地球化学岩相学和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盆地流体类型、褪色化围岩蚀变机制和金属富集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本区盆地流体可划...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北部地区中—新生代陆内红层盆地中,具有铜铅锌-铀-煤-石油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规律。采用地球化学岩相学和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盆地流体类型、褪色化围岩蚀变机制和金属富集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本区盆地流体可划分为天然气型、油气型、卤水型、热水沉积型、富烃类还原型、富CO2非烃类流体型、构造流体型、岩浆热液型和层间水-承压水型等9种。其热水沉积型、高盐度卤水型、富Fe-Mn-CO_2流体型、岩浆热液型和富烃类还原型等5种成矿流体在盆地后期变形过程与碎裂岩化相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相-岩性物性多重耦合作用和大规模水岩耦合反应。在地球化学岩相学机制上,大规模低温围岩蚀变机制为强烈的成矿流体蚀变作用,地球化学岩相学标志为"一黑(沥青化蚀变相)二白(碳酸盐化蚀变相)三褪色(褪色化-绿泥石化蚀变相)"。沥青化蚀变相可划分为黑色强沥青化蚀变带、灰黑色中沥青化蚀变带和灰色弱沥青化-褪色化蚀变带。碳酸盐化蚀变相可划分为强碳酸盐化蚀变带、中碳酸盐化蚀变带和弱碳酸盐化蚀变带。这些围岩蚀变作用将大量Fe^(3+)还原为Fe^(2+),使紫红色铁质碎屑岩类发生了大规模的褪色化-变色化蚀变作用,而且形成了砂砾岩型-砂岩型铜铅锌-铀矿床。在上述多重耦合机制过程中,含烃盐水-液烃-气烃-气相CO_2、含烃盐水-气烃-液烃-气液烃-轻质油-沥青等多相态流体不混溶作用导致矿质沉淀富集。气相CO_2逃逸与热水解作用导致带状碳酸盐化蚀变带形成和矿质沉淀富集。富烃类还原型成矿流体和Ca-Mg-Fe-Mn-CO_3酸性还原型成矿流体、以赤铁矿-铁辉铜矿为标志的地球化学氧化-还原相作用界面导致矿质沉淀。强酸性氧化相Ca-Sr-Ba-SO_4型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含铅锌石膏天青石岩等,为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矿质大规模沉淀富集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流体 地球化学岩相学机制 褪色化 沥青化 碳酸盐化 氧化-还原相作用界面 -矿床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幼平 张伦尉 杭家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垂向变化、岩浆活动、地球物理以及与区内同类型代表性矿床对比等方面分析了矿区深部的找矿潜力。认为该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定... 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垂向变化、岩浆活动、地球物理以及与区内同类型代表性矿床对比等方面分析了矿区深部的找矿潜力。认为该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原生铅锌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猫-榨子矿床 深部找矿 黔西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来自闪锌矿原位S-Pb和Zn同位素证据
8
作者 魏然 王义天 +3 位作者 胡乔青 黄诗康 窦平 胡文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2-740,共19页
甘肃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西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内的西成矿集区,为矿集区内重要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的白云石化大理岩及石英片岩中,其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分歧集中在是同生还是后生。文章对不同成矿阶... 甘肃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西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内的西成矿集区,为矿集区内重要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的白云石化大理岩及石英片岩中,其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分歧集中在是同生还是后生。文章对不同成矿阶段的闪锌矿,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定Zn同位素组成、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测定S、Pb同位素组成,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并分析矿物沉淀机制,为深入理解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精细证据。研究结果显示,Ⅰ、Ⅱ、Ⅲ三个成矿阶段闪锌矿的δ^(66)Zn分别为0.08‰~0.29‰,平均0.20‰;0.19‰~0.37‰,平均0.30‰;0.36‰~0.37‰,平均0.37‰。其中,Ⅰ阶段的闪锌矿δ^(34)SⅠ值为20.9‰~26.1‰,平均24.4‰;Ⅱ阶段的闪锌矿δ^(34)SⅡ值为12.2‰~21.9‰,平均19.1‰;Ⅲ阶段的闪锌矿δ^(34)SⅢ值为18.2‰~24.7‰,平均21.5‰。3个阶段的矿石矿物Pb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206)Pb/^(204)Pb为17.922~18.013,^(207)Pb/^(204)Pb为15.567~15.647,^(208)Pb/^(204)Pb为37.990~38.266。δ^(66)Zn同位素值显示,成矿金属早期来源于围岩海相碳酸盐岩,由于混合了岩浆热液或者是瑞利分馏作用,在成矿作用中后期δ^(66)Zn同位素逐渐上升。δ^(34)S同位素值显示,早期硫源主要为地层中的硫酸盐,中后期的δ^(34)S同位素值降低,可能是成矿流体中岩浆热液中的S^(2-)成分逐渐增多导致,闪锌矿为硫酸盐通过TSR反应沉淀成矿。Pb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并混入了部分古老的变质基底的成分。笔者研究发现,厂坝-李家沟铅锌矿的成矿机制为不同来源的流体混合,随着pH值、成矿流体的温度发生变化而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Zn同位素 原位S同位素 原位Pb同位素 沉淀机制 -李家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 被引量:23
9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贾润幸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3-705,共43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形成了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是中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波浪镶嵌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构造岩相学...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形成了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是中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波浪镶嵌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的物质-时间-空间结构模型进行研究,探索该陆内特色成矿单元内区域成矿规律。按照塔西地区盆-山-原耦合转换不同期次的构造岩相学序列、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原型盆地和盆地动力学等综合角度,将塔西地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划分为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它们在物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上受塔西地区盆-山-原镶嵌构造区挤压-伸展转换过程控制显著。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形成于中生代陆内走滑拉分断陷盆地中,受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和碱性辉长辉绿岩脉群侵入构造系统等复合控制,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期并耦合了深部热正反转构造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分布在乌拉根晚白垩世—古近纪挤压-伸展转换盆地中,受后展式厚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斜歪复式向斜构造和层间滑脱构造带复合控制,砂砾岩型铅锌-铀矿床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高峰期,而天青石矿床形成于盆地负反转构造期初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形成于新生代周缘山间咸化湖盆,受前展式薄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等复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亚系统 砂砾岩型矿床 -- 模型 镶嵌构造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垭都-蟒硐断裂带铅锌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金中国 黄智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6,共7页
文章论述了垭都-蟒硐铅锌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断层控岩、控矿特点。从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典型矿床产出特征,总结了垭都-蟒硐断裂带铅锌成矿规律。找矿实践证明,垭都-蟒硐断裂带内铅锌矿体主要呈陡脉状产出,旁侧次级断裂带中则呈层... 文章论述了垭都-蟒硐铅锌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断层控岩、控矿特点。从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典型矿床产出特征,总结了垭都-蟒硐断裂带铅锌成矿规律。找矿实践证明,垭都-蟒硐断裂带内铅锌矿体主要呈陡脉状产出,旁侧次级断裂带中则呈层状产出;断层活动强度与铅锌矿化常成正相关关系;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点、铅锌矿化富集特征显示,垭都、筲箕湾、羊角厂矿区深部及外围具备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地质特征 垭都-成矿带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八方山-银母寺铅锌矿床外围成矿条件及找矿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卫宏 陈二虎 常宗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B07期7-12,共6页
八方山-银母寺铜铅锌成矿带位于凤太金铅锌矿集区西部的次级热水沉积盆地中,成矿条件优越,已探明八方山大型铅锌矿床、银母寺中型铅锌矿床及多个小型铅锌矿床。目前已进入寻找隐伏铜铅锌矿阶段,找矿靶区的确定和找矿方法的选择显得... 八方山-银母寺铜铅锌成矿带位于凤太金铅锌矿集区西部的次级热水沉积盆地中,成矿条件优越,已探明八方山大型铅锌矿床、银母寺中型铅锌矿床及多个小型铅锌矿床。目前已进入寻找隐伏铜铅锌矿阶段,找矿靶区的确定和找矿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带内典型矿床的控矿条件进行分析,矿床明显受一定的层位、热水沉积岩相和次级紧闭(倒转)背斜等因素综合控制。在已知矿床延伸地段及与其控矿背斜平行的次级背斜构造部位,优选甘沟铅锌铜矿点、尖端山东西部及杨家湾铜(铅锌)矿点等为主要找矿靶区,需开展物探工作、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及工程验证等综合方法进行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方山-银母寺矿床外围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控矿条件 综合找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构造变形序列Ⅰ: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组合与金-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构造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维萱 黄转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83,共31页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和SEDEX型银铜铅锌矿集区,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新方法,对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型相及与金-铜铅锌矿床改造-叠加成矿作用进行研究。认为秦岭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组合为:(1)在石炭纪-中三叠世陆-陆斜向俯冲消减体制下盆地反转期,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包括石炭纪-二叠纪构造-热事件、顺层走滑伸展变形与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事件,形成了泥盆系中顺层剪切变形[DS1(D-S0//S1)]、Na-K-Cl-F型热流体渗滤交代岩相[DS1a-h-S1//S0+S1#S0]、碱性热流体叠加构造岩相[DS1(FB-D3j+D3x)]和热液叠加角砾岩构造系统[DS1c(Ab-D3)],为中深构造层次(20.4~25.97km)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形成了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和桐木沟铅锌矿床,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以柞山万丈沟-二台子金铜矿床和凤太双王-青岩沟金矿床为代表。(2)在印支期陆-陆全面碰撞挤压体制下,在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内部,盆内变形构造组合和构造-岩浆热事件为冲断褶皱带+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切层脆韧性剪切变形(DS2)+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为中构造层次(11~17km)脆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晚古生代陆缘拉分断陷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南向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夏家店造山型金矿床受山阳-凤镇断裂带的镇安-板岩镇次级断裂和厚皮型冲断褶皱带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和顺层脆韧性剪切带中。凤太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八卦庙-柴玛沟-丝毛岭金矿带受印支期反冲构造、冲起构造与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在时间-空间-物质上多重耦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脆韧性剪切带中。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对SEDEX型铜铅锌矿床改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受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和次级横跨叠加褶皱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发生了改造富集成矿。(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的构造组合为白垩纪陆内断陷成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接触热变质相带+脆性断裂-节理-裂隙变形(DS3),为浅构造层次(0.0~5.0km)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银钼矿和夕卡岩型铁铜金矿的潜力。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冲断褶皱带、断裂+褶皱构造、节理-裂隙带和低温热液角砾岩化(碧玉质化角砾岩、铁白云石化热液角砾岩、菱铁矿化热液角砾岩等),为脆性构造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4)喜山期以陆内走滑断裂和宽缓褶皱等脆性构造变形为主。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构造和变形构造型相与金-银铜铅锌富集成矿关系上,受山阳-礼县岩石圈断裂带(山阳-凤镇断裂带、观音峡-修石崖断裂带)控制,泥盆纪盆内同生构造组合为同生断裂带+三级构造热水沉积盆地+热水沉积岩相系,它们为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的主要同生构造型相。石炭纪-白垩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和异时同位叠加成岩作用,形成了铁白云石钠长角砾岩-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相系,它们组成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铜金银镍钴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以万丈沟岩浆热液脉带型铜金银镍钴矿和二台子热液角砾岩型铜金矿为代表,向上为双王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床和八卦庙式金矿床,其顶部和外围为类卡林型-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分盆地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变形样式 变形构造型相 矿集区 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 SEDEX型银-重晶石-菱铁矿矿床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丁坤 王瑞廷 +4 位作者 钱壮志 栾燕 张天运 郑崔勇 冯延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6-444,共9页
陕西省略阳县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勉-略-阳"矿集区具有代表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在该矿区内已经发现了多个矿(化)体,显示出很好的成矿潜力。本文在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矿床... 陕西省略阳县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勉-略-阳"矿集区具有代表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在该矿区内已经发现了多个矿(化)体,显示出很好的成矿潜力。本文在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矿床岩石主量元素、黄铁矿单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硫同位素测试方法,对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硫同位素特征显示,δ^(34)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碧口岩群东沟坝组,NWW和NEE向共轭断裂是矿田内重要的控矿构造。通过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陈家坝矿床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经历了热液作用的改造过程。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属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阳矿集区 陈家坝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板厂银多金属矿床钾长石氩-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厚民 王登红 +3 位作者 郭保健 陈毓川 白凤军 仇建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河南内乡板厂矿床通过近年来的勘查工作,为一大型斑岩—热液型银铜铅锌(钼)矿床。本文对该矿床斑岩型铜矿石中钾长石进行了Ar-Ar定年,获得两个年龄坪:900~1150℃年龄坪包括了43.4%的39Ar,坪年龄为(148.1±1.6)Ma,反等时线年龄为(145... 河南内乡板厂矿床通过近年来的勘查工作,为一大型斑岩—热液型银铜铅锌(钼)矿床。本文对该矿床斑岩型铜矿石中钾长石进行了Ar-Ar定年,获得两个年龄坪:900~1150℃年龄坪包括了43.4%的39Ar,坪年龄为(148.1±1.6)Ma,反等时线年龄为(145.7±2.3)Ma;1200~1450℃年龄坪包括了48.8%的39Ar,坪年龄为(161.0±1.6)Ma,反等时线年龄(159.0±14.0)Ma。前者代表了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后者代表了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该二阶段年龄谱特征反映了板厂矿床成岩成矿的阶段性。在我国不少矿区的Ar-Ar法年龄谱上均有多坪显示,这与我国许多矿区成矿作用和构造事件的多期多阶段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法定年 钾长石 (钼)矿床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略阳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坤 王瑞廷 +4 位作者 钱壮志 栾燕 张天运 冯延清 李永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6-333,共8页
为探讨勉-略-阳矿集区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以矿床中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分析方法,开展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讨勉-略-阳矿集区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以矿床中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分析方法,开展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大陆上部地壳微量元素丰度相比,黄铁矿中Cu、Pb、Zn、Ag、Au等成矿元素富集,可能反映了成矿流体中富集成矿元素;黄铁矿的Y/Ho=5.5-42.0,与石英角斑岩的Y/Ho值基本一致,指示岩浆流体参与成矿;黄铁矿的Co含量为54.8×10^-6-165.02×10^-6,Co/Ni值为1.29-5.95,显示该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其经历了早期火山喷流成矿和后期热液成矿作用;硫化物的δ34S值为4.88‰-8.90‰,硫源由卤水硫酸盐与海水硫酸盐混合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黄铁矿 --阳矿集区 陈家坝矿床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元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齐钒宇 张志 +4 位作者 祝新友 李永胜 甄世民 公凡影 巩小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10-213,共4页
随着分形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应用分形理论研究矿床分布及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已经成为研究成矿作用的一个有力的新工具。本文利用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钻孔及井下采集样品测试分析结果,选取Cu、Mo、Pb、Zn、Ag五个成矿元素,运用含量—... 随着分形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应用分形理论研究矿床分布及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已经成为研究成矿作用的一个有力的新工具。本文利用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钻孔及井下采集样品测试分析结果,选取Cu、Mo、Pb、Zn、Ag五个成矿元素,运用含量—数量模型,建立元素的分形模型。分形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场,根据元素分形分维值可以从元素空间富集的角度分析元素富集的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Cu、Pb、Zn元素有两个成矿阶段,Mo、Ag元素则有一个成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形特征 地质意义 含量-数量模型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夏垅铅锌银矿床绢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晓燕 杨竹森 +3 位作者 刘英超 纪现华 费凡 徐玉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3-971,共9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从北向南依次可划分为3个成矿亚带:勒青拉-洞中松多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钼金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成矿...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从北向南依次可划分为3个成矿亚带:勒青拉-洞中松多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钼金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成矿亚带内矿床的类型以斑岩型为主,部分伴生有矽卡岩型及热液脉型矿床。夏垅矿床位于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的西段,产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基中,属于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对夏垅矿床内与石英、方铅矿、闪锌矿密切共生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确定其坪年龄及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56±0.22)Ma和(23.9±1.6)Ma。该矿床作为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以及冈底斯火山岩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的时空迁移规律说明在冈底斯成矿带的西侧存在着岩浆活动。夏垅矿床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把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向西延伸了120 km,增大了该成矿亚带的找矿潜力,为在该成矿亚带内寻找此类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提供了理论及实际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40Ar/39Ar定年 绢云母 夏垅矿床 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钼成矿亚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474
18
作者 毛景文 陈懋弘 +1 位作者 袁顺达 郭春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58,共23页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和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后者可以进一步分为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白垩纪与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铅锌钨锡矿床成矿亚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主要矿产类型、基本特点、形成过程、时空分布关系和成矿规律。初步认为其成矿背景为:新元古代的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形成于弧后或弧前盆地,由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因而更可能为弧前盆地;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可能是俯冲板片沿古钦杭结合部位发生局部重熔,形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然后上侵定位与成矿;而160~150Ma的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大花岗岩事件可能与板片窗有关,钦杭带中段是板片窗的西部边界,也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中心,因而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成矿;135Ma之后,由于俯冲板片运动方向发生调整,从斜俯冲变成几乎平行大陆边缘运动,导致大陆大规模岩石圈伸展,相应绝大多数不同来源的矿产资源聚集在火山盆地和断陷盆地。此外,结合前人工作和以往工作的基础,提出了在钦杭成矿带进一步找矿勘查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脉状矿床 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 中晚侏罗世 白垩纪盆地 成矿多样性 钦杭成矿带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南部几处重要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查工作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正 云飞 +3 位作者 肖伟 刘大文 元春华 韩九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5,共9页
本文对蒙古国南部白山铜-锌矿床、奥龙金矿床和乌兰铅-锌-银矿床的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这3处矿床成矿理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进展做了简要总结,目的旨在进一步丰富我国跨境成矿带的理论研究水平,为在中蒙边境我国一... 本文对蒙古国南部白山铜-锌矿床、奥龙金矿床和乌兰铅-锌-银矿床的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这3处矿床成矿理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进展做了简要总结,目的旨在进一步丰富我国跨境成矿带的理论研究水平,为在中蒙边境我国一侧寻找同类金属矿床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工作 金属矿床 蒙古国 成矿理论 找矿 南部 --矿床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巨型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型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富全 毛景文 +4 位作者 郑建民 徐林刚 刘德权 赵财胜 叶会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63-983,共21页
概要介绍了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巨型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典型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型。矿山阿尔泰是世界上著名的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HMS)铜-铅-锌多金属矿富集区,已发现十几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VHMS型矿床形成于... 概要介绍了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巨型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典型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型。矿山阿尔泰是世界上著名的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HMS)铜-铅-锌多金属矿富集区,已发现十几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VHMS型矿床形成于泥盆纪裂谷发育阶段,赋存于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和陆源碎屑沉积岩中。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主要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380~370Ma),部分为早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泥盆纪之后的大陆边缘俯冲、碰撞、岩浆热液活动,对裂谷阶段形成的VHMS型矿床进行不同程度的叠加改造。在早二叠世形成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锂等稀有金属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阿尔泰 VHMS型--多金属矿床 矿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