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离散元的大直径钢圆筒下沉侧摩阻力 被引量:4
1
作者 丁小彬 施钰 陈俊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7,共13页
基于三维离散元方法(DEM),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对大直径钢圆筒在砂土中的贯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离心机原理的缩尺模型和调整细观参数的足尺模型,分析了圆筒贯入过程中的侧壁摩阻力分布以及土颗粒间的接触关系。... 基于三维离散元方法(DEM),采用颗粒流程序(PFC3D)对大直径钢圆筒在砂土中的贯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离心机原理的缩尺模型和调整细观参数的足尺模型,分析了圆筒贯入过程中的侧壁摩阻力分布以及土颗粒间的接触关系。将数值结果与理论值、相关试验现象进行对比,验证了离散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进一步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细观参数对侧摩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桩的贯入机制不同,大直径钢圆筒下沉过程中几乎没有土塞效应;内侧摩阻力接近总侧摩阻力的一半,侧摩阻力均存在侧阻疲劳效应;与缩尺模型相比,调整细观参数的足尺模型有更高的计算效率;细观参数与宏观反应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方法 数值模拟 大直径钢圆筒 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人工岛内深基坑变形与稳定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勇春 李光辉 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19-524,共6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某跨海大桥海上人工岛内隧道基坑的变形性状与整体稳定性。基于有限元程序Plaxis建立考虑复杂施工条件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平面应变计算模型,分析坑中坑方案和大开挖方案两种不同基坑开挖方法对大直径钢圆筒岸壁结...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某跨海大桥海上人工岛内隧道基坑的变形性状与整体稳定性。基于有限元程序Plaxis建立考虑复杂施工条件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平面应变计算模型,分析坑中坑方案和大开挖方案两种不同基坑开挖方法对大直径钢圆筒岸壁结构及基坑围护桩变形、整体稳定性及失稳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大开挖方案,最不利状态下坑中坑方案使钢圆筒相对侧向变形由1.41%降至0.69%,结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由1.51增至1.68,结构失稳破坏模式由钢圆筒绕其下部倾覆转动转变为岛内土体绕围护桩滑移,但坑中坑方案由于增加了临时围护结构的施工,对工期和投资的影响较大。由于两种开挖方案均能满足基坑的安全度控制要求,同时又不涉及基坑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开挖方案对工期及投资控制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岛 水上基坑 大直径钢圆筒 数值模拟 变形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通航区海床下防护系统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汉军 沈晓鹏 +3 位作者 李书兆 陈邦敏 李伟 朱春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3,共7页
考虑通航和水下设备安全,海床下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是通航区油气资源开发的唯一有效途径,而海床下防护系统是该类水下生产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以渤海通航区某油田水下开发方案为例,针对湿式和干式、基槽开挖和钢圆筒支护、... 考虑通航和水下设备安全,海床下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是通航区油气资源开发的唯一有效途径,而海床下防护系统是该类水下生产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以渤海通航区某油田水下开发方案为例,针对湿式和干式、基槽开挖和钢圆筒支护、多井口和单井口等多种防护系统方案开展研究,综合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提出了一体化钢圆筒湿式防护系统方案,并对方案所涉的岩土设计、钢圆筒结构设计、槽口密封、安全预警、设备安装等核心技术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钢圆筒结构可振沉至设计深度且具备一定安全储备,基坑稳定性亦满足规范要求;考虑钻井船插桩产生的挤土力和抛锚荷载,所设计的钢圆筒筒体和顶盖结构均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钢性补板结构+橡胶密封的槽口密封方案,可有效避免钢圆筒外部海床土体进入钢圆筒内部,满足工程密封需求;所研发的安全预警系统,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及整理。此外,提出了一体化钢圆筒水下防护系统安装方案,解决了钢圆筒振沉和水下生产系统电液飞线的连接等难题。海床下水下防护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的提出与形成,为渤海通航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通航区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海床下 水下防护系统 大直径钢圆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