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拔2200 m地区正极性操作冲击下大直径球-板间隙放电统计时延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耿江海 李天骄 +3 位作者 王平 丁玉剑 丁杨 俞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10-3918,共9页
随我国“西电东送”电力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所经地区海拔持续升高,研究高海拔下大直径球–板间隙放电特性对输电线路与设备的绝缘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光电联合观测系统,在海拔为2200 m青海特高压试验基地开展0.... 随我国“西电东送”电力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所经地区海拔持续升高,研究高海拔下大直径球–板间隙放电特性对输电线路与设备的绝缘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光电联合观测系统,在海拔为2200 m青海特高压试验基地开展0.6、1.3、1.6 m不同直径下球–板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电极尺寸下,流注起始场强跃升与注入电荷量随统计时延变长而增大,流注持续时间变短;随球电极直径增大,流注逐渐成为放电过程中的主导,流注起始、升压及统计时延增大,起始时延分散性也随之增大,0.6 m直径球–板间隙起始、升压与统计时延分别为98.4、65.8、32.6μs,起始时延标准差为32.1μs,均小于直径为1.3 m及1.6 m的球–板间隙的值。结合临界体积模型分析可得,0.6、1.3、1.6 m直径下球–板间隙临界体积增长速率分别为0.627、2.909、3.494 dm3/μs,临界体积内平均场强在临界体积初始时刻分别为1955、1889.6、1796.9 kV/m。随球电极直径的增大,临界体积增长速率增大,临界体积内场强减小,其中,临界体积内平均场强是影响高海拔下初始流注统计时延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大直径球–板电极 流注 统计时延 临界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性操作冲击下球–板长间隙流注–先导转化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耿江海 陈雅茜 +5 位作者 王平 丁玉剑 律方成 肖智勇 刘晓敏 张博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19-2928,共10页
流注-先导转化是长空气间隙放电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能量转化节点,针对换流站阀厅中大量存在的由屏蔽球和周围接地体组成的球-板长空气间隙类型,研究其流注-先导转化过程及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该文开展正极性标准操作... 流注-先导转化是长空气间隙放电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能量转化节点,针对换流站阀厅中大量存在的由屏蔽球和周围接地体组成的球-板长空气间隙类型,研究其流注-先导转化过程及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该文开展正极性标准操作冲击下球-板长间隙放电试验,利用光电联合检测系统采集放电过程瞬时光功率和电场强度等光电信息,测量流注-先导转化实测时长ta,对比由经典Gallimberti流注-先导转化模型获得的计算时长ts,发现经典模型适用于仅生成单根流注茎且注入电荷量较少的小尺寸电极放电分析;搭建考虑流注放电对流扩散和流注茎形态特征的流注-先导转化修正模型,依据电场跃升计算初始流注注入电荷量Qz和放电电流Iz,确定流注茎根数n和流注茎半径r,仿真获得流注-先导转化修正时长tsz,并与实测时长ta和计算时长t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大直径电极流注茎根数及初始流注注入电荷量增多影响的流注-先导转化修正模型能显著提高计算精度。该文研究成果为今后建立更加完善的球-板长空气间隙放电先导起始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电极 流注–先导转化模型 对流扩散 流注茎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