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在围海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平 胡明华 +1 位作者 周建 王哲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1,共3页
介绍了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的特点及其单桩承载力的计算、筒桩结构海堤的设计计算及海堤的施工流程.该桩型质量可靠、造价低、承载力高,能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非常适合于在围海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 海堤 承载力 施工流程 围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汉龙 张波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77-2080,2086,共5页
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设计计算中一个重要参数。基于盐―通高速公路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褥垫层模量和厚度、桩体模量、桩长、基础刚度等影响因素对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 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设计计算中一个重要参数。基于盐―通高速公路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褥垫层模量和厚度、桩体模量、桩长、基础刚度等影响因素对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褥垫层模量增大或厚度减小导致桩土应力比增大,桩体模量、桩长和基础刚度的增加可使桩土应力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薄壁(PCC) 复合地基 数值模拟 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混凝土筒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平树江 孙鹏程 吴晓锁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65,共3页
本文以工程实际为例,介绍了现浇混凝土筒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效果明显。鉴于目前现浇混凝土筒桩加固软基技术尚无国家和行业标准,介绍其施工技术与控制标准以供商榷。
关键词 混凝土 软基加固 施工技术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温度场作用下PCC能量桩热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黄旭 孔纲强 +1 位作者 刘汉龙 吴宏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673,共7页
PCC能量桩是河海大学岩土所开发的一种新型能量桩技术。在常规桩基静载荷模型试验基础上,将PCC能量桩放置在南京典型砂土中,并通过导热管内水体的循环对模型桩体施加温度场,以模拟PCC能量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载力特性与受力机制,PCC... PCC能量桩是河海大学岩土所开发的一种新型能量桩技术。在常规桩基静载荷模型试验基础上,将PCC能量桩放置在南京典型砂土中,并通过导热管内水体的循环对模型桩体施加温度场,以模拟PCC能量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载力特性与受力机制,PCC能量桩先加载至工作荷载(极限荷载的一半),再施加热-冷循环一次,最后加载至极限荷载,测得不同温度下PCC能量桩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能量桩换热过程中,热量更容易从桩体传向土体(即夏季模式的热循环);热循环及制冷循环都明显改变了桩顶位移值,且往复循环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其积累变形可能危害上部结构安全;桩身受温度场作用产生的热应力相对较大,且不同约束条件下其变化值有所差异;在制冷循环下,桩底部甚至可能产生较大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混凝土大直径(PCC) 循环温度场 热-力耦合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沉降法”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玲 梁怿如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研究目的:针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控制工程面临的新问题,探讨"预沉降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该工法可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变形控制的要求,且可达到过渡段路基工后"零沉降"的... 研究目的:针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控制工程面临的新问题,探讨"预沉降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该工法可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变形控制的要求,且可达到过渡段路基工后"零沉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路基 零沉降 预沉降法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 高频液压振动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