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新生儿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1例及其家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艳 梁静 +3 位作者 赵宝丽 吴虹林 刘欣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分析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的基因异常。方法应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和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的COL7A1基因。采用Sanger测序验证患儿的突变位点,并对其父母、外祖母的样本进行突变位点的序列... 目的分析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的基因异常。方法应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和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的COL7A1基因。采用Sanger测序验证患儿的突变位点,并对其父母、外祖母的样本进行突变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患儿COL7A1基因第86个外显子上发现1个杂合突变点c.6781C>T,引起该基因第2 26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R2261X)。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其母亲和外祖母携带相同突变。结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出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COL7A1基因的突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的创面护理管理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平 陈劼 张玉侠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5期1541-1545,共5页
以大疱表皮松解症"创面床准备"为基础,从创面管理步骤包括有效清洁创面病灶、合理选用湿性敷料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综述了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的创面护理管理研究现状,不同类型的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适用的湿性敷料和注... 以大疱表皮松解症"创面床准备"为基础,从创面管理步骤包括有效清洁创面病灶、合理选用湿性敷料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综述了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的创面护理管理研究现状,不同类型的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适用的湿性敷料和注意事项各不相同,认为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疼痛、瘙痒管理也是护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表皮松解症 儿童 新生儿 伤口护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彦 王冬梅 朱学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研究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用组织病理 ,超微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DNA直接测序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方法对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 目的 :研究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用组织病理 ,超微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DNA直接测序以及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方法对一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情况的检测。结果 :家系中患者及其父均存在COL7A1基因上第 6 376位的G突变为A ,导致Ⅶ胶原 2 0 88位的甘氨酸被谷氨酸替代 ,而对照的健康人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G2 0 88E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 ,不是多态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家系 基因突变 组织病理 超微电镜 免疫荧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附4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翁孟武 谭庆梅 +1 位作者 骆肖群 苏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6-298,共3页
儿童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EB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比较少见。本文报道 4例儿童 EBA,年龄为 1、 4、 7、 14岁,均为男性。临床上似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2例,儿童型线形 IgA大疱病 2例。 3例有口腔损害,伴血疱,... 儿童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EB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比较少见。本文报道 4例儿童 EBA,年龄为 1、 4、 7、 14岁,均为男性。临床上似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2例,儿童型线形 IgA大疱病 2例。 3例有口腔损害,伴血疱,萎缩性瘢痕和粟丘疹。病理为表皮下水疱。 DIF均示 IgG和 C3呈线状分布于基底膜带, 3例还见 IgA, 1例见 IgM沉积于基底膜带。盐裂 DIF示 3例 IgG沉积于真皮侧。 IIF示 3例 IgG和 1例 IgA抗基底膜抗体,免疫印迹测得 4例均结合 290kD蛋白条带。应用皮质类固醇, DDS或中药雷公藤能很好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7A1基因致病变异所致新生儿期大疱表皮松解症28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陆效笑 陆春梅 +6 位作者 王来栓 程国强 王慧君 周文浩 吴冰冰 杨琳 汪吉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了解COL7A1基因导致的大疱表皮松解症(EB)的致病变异谱,以及热点致病变异,并初步分析COL7A1基因的不同遗传模式与新生儿期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症,且高通量测序... 目的了解COL7A1基因导致的大疱表皮松解症(EB)的致病变异谱,以及热点致病变异,并初步分析COL7A1基因的不同遗传模式与新生儿期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症,且高通量测序检测到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可疑致病变异的患儿。对于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患儿28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 5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23例,皮损、皮肤缺失和其他临床发现在AD和AR模式E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模式EB疾病起始期的皮肤病变累及部位与疾病极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P=0.414);AR模式EB疾病起始期的皮肤病变累及部位与疾病极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96,P<0.01);疾病起始期和疾病极期AD模式EB与AR模式EB的皮肤病变累及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31和0.071)。共检测到COL7A1基因的54个变异位点,包括30个(55.6%)已知致病变异,21个新发致病变异,3个临床意义不明,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位点分别是c.8569G>T(p.E2857X) 4例、c.36253636delinsC(p.S1209Lfs*6) 3例、c. 40894090delinsC (p. P1364Lfs*35) 3例。结论不同遗传模式(AR或AD)下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新生儿期EB,皮损、皮肤缺失和其他临床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模式EB疾病极期较起病初期皮肤病变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7A1基因 大疱表皮松解症 新生儿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克肺疾致大疱表皮松解症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艳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力克肺疾 大疱表皮松解症 药物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皮肤和创面管理的证据总结
7
作者 张丹 叶娟 +1 位作者 吴俐亚 张梦瑜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7-912,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皮肤和创面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在相关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中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皮肤和创面管理的临床决策、最佳...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皮肤和创面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在相关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中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皮肤和创面管理的临床决策、最佳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专家意见、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并汇总。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5篇、最佳实践1篇。最终形成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皮肤和创面管理的证据总结,包括皮肤管理、创面管理、疼痛管理3个类别,共31条证据。结论:形成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皮肤和创面管理的证据,可以为医务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大疱表皮 皮肤管理 创面管理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8
作者 高海龙 陈劼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3-798,共6页
目的:汉化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Evaluation in Epidermolysis Bullosa,QOLEB)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回译模式对英文版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进行翻译、文化调... 目的:汉化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Evaluation in Epidermolysis Bullosa,QOLEB)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回译模式对英文版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进行翻译、文化调试和预调查,并调查150例病人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包括情感体验和生理功能2个维度,共17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700%。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8,重测信度为0.928。结论:中文版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评估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大疱表皮 生活质量 信度 效度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的角蛋白5基因突变研究
9
作者 刘芙蓉 王兴 +5 位作者 郝胜菊 张庆华 马盼盼 周秉博 张钏 王石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对1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和致病性分析。方法:应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捕获目标序列,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致病位点后,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家系验证,查阅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 目的:对1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和致病性分析。方法:应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捕获目标序列,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致病位点后,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家系验证,查阅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运用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预测软件,分析变异位点的致病性。结果:患儿角蛋白5(KRT5)基因的第一外显子检出杂合变异c.536T>C(p.F179S),该变异造成KRT5蛋白的第179位氨基酸改变,患儿父母均未检测到相同突变。结论:患儿KRT5基因的杂合变异c.536T>C(p.F179S)为新发致病性变异,导致患儿KRT5缺陷,进而引发疱疹样型EBS(DM-EBS)。该变异位点在国内未见报道,扩大了我国人群KRT5的基因突变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 大疱 单纯型 角蛋白5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肤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柳 陈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一组由多基因介导的罕见皮肤疾病,临床较为少见。该文对新生儿EB皮肤的清洗与消毒、皮肤完整处、水疱、皮肤破损处、手足部位创面护理和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大疱表皮 皮肤护理 进展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下球囊扩张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食管狭窄中的应用疗效
11
作者 庄雨佳 俞炬明 +2 位作者 邬文杰 程永德 王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索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伴食管狭窄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因食管狭窄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的EB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 目的探索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伴食管狭窄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因食管狭窄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的EB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分析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论共计有17例EB患者因食管狭窄所致吞咽困难于我院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多为单处狭窄(13/17,76.5%),且常见于食道颈段(12/17,70.6%)和胸段上段(8/17,47.1%)。2例患者在扩张后出现食管出血,无需特殊治疗,未观察到其他治疗后并发症。大部分患者(15/17,88.2%)仅行单次扩张后即可获得持久的改善,截止随访时大部分患者(15/17,88.2%)体重较治疗前增长,平均增长2.97 kg。结论EB是引起食管狭窄的一种罕见病因,其食管狭窄的特点以食管上段的单处狭窄多见。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是治疗这类食管狭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表皮 食管狭窄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王竹敏 田冰洁 +2 位作者 杨伟琴 张蓓蓓 姜丽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调查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epidermolysis bullosa,EB)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照护者负担量表对166名EB患者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EB患者主要照护者SF-36总分为... 目的调查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epidermolysis bullosa,EB)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照护者负担量表对166名EB患者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EB患者主要照护者SF-36总分为(57.40±17.42)分,其中:躯体健康方面得分为(64.05±18.30)分、心理健康方面得分为(50.98±20.39)分。照护负担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伤口护理材料获取便利性、家庭年收入、患者伤口面积占比、每日照护时长和照护负担程度是EB患者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EB患者的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处于低水平,尤其是伤口护理材料获取不便利、家庭年收入低、EB患者伤口面积较大、照护时长长、照护负担重的照护者,需要医护人员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大疱表皮 照护者 照护负担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肤的免疫荧光研究
13
作者 刘元林 桥本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57-858,共2页
目的 :为了确定P2 0 0 蛋白质抗原的性质。方法 :收集了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 ,对 6例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RDEB)皮肤切片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研究。结果 :发现所有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与 5例RDEB皮肤基底膜带 ... 目的 :为了确定P2 0 0 蛋白质抗原的性质。方法 :收集了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 ,对 6例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RDEB)皮肤切片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研究。结果 :发现所有 12例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与 5例RDEB皮肤基底膜带 (BMZ)反应 ,而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EBA)血清对这些皮肤为阴性。另外 ,在 1例RDEB ,EBA血清既与BMZ反应又与Ⅶ型胶原沉积部位的胞浆反应 ,而抗P2 0 0 类天疱疮血清无此反应。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 2 0 0kD抗原不是Ⅶ型胶原成份 ,而是一种特异的自身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200类天 免疫印迹 免疫荧光 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Ⅶ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亚型一家系角蛋白5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哲 杨勇 +3 位作者 董慧婷 孙秀坤 卜定方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鉴定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亚型一家系中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角蛋白5(KRT5)及角蛋白14(KRT14)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鉴定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亚型一家系中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角蛋白5(KRT5)及角蛋白14(KRT14)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加以验证。结果:该家系患者存在KRT5基因突变:第2外显子第596位碱基由腺嘌呤突变为胞嘧啶,导致第19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变为苏氨酸(K199T),而正常对照无此替代。结论:KRT5K199T为导致此家系中患者临床表现的特异突变,此突变位点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型大疱表皮 Weber-Cockayne亚型 家系 角蛋白5 基因突变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莲娟 马美丽 +1 位作者 孔益萍 项伟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4-224,239,共2页
关键词 大疱表皮 护理 新生儿 治疗方法 生长发育 遗传性 创伤后 机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建斌 尚淑贤 王千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15-716,共2页
关键词 大疱表皮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个家系角蛋白14/角蛋白5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臧东杰 周城 +5 位作者 金彦 孙青苗 陈周 李厚敏 杜娟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检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EBS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3个EBS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通过PCR扩增角蛋白KRT14和KRT5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50... 目的:检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EBS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3个EBS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通过PCR扩增角蛋白KRT14和KRT5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5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全部患者均存在KRT14或KRT5基因的错义突变,分别为KRT14的c.1151T>C、c.1207G>T和KRT5的c.1261G>A,在家系中正常人及对照者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错义突变KRT14的c.1151T>C、c.1207G>T和KRT5的c.1261G>A可能分别为导致该3个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表皮 单纯型 角蛋白 基因突变 KRT14 KR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艳 李冠群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4-286,共3页
针对一例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GABEB)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在编码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BPAG2)的基因COL17A1基因上发现了致病的突变,并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的方法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先证者COL17A1基因的第11外显子... 针对一例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GABEB)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在编码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BPAG2)的基因COL17A1基因上发现了致病的突变,并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的方法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先证者COL17A1基因的第11外显子上有一个未被报道过的纯合性突变S265C,可能与GABEB的致病有关。先证者的父亲携带该致病突变基因。对50个正常人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未发现该突变,进一步证实S265C为该家系中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表皮 大疱性类天疮抗原2 基因突变 大疱表皮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子二人患不同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希琳 毕新岭 +1 位作者 顾军 张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61-763,共3页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是一类以皮肤轻微摩擦后发生水疱、瘢痕愈合、甲营养小良以及粟丘疹形成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皮肤病[1]。现将我科诊治的母子二人患DEB不同亚型即痒...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是一类以皮肤轻微摩擦后发生水疱、瘢痕愈合、甲营养小良以及粟丘疹形成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皮肤病[1]。现将我科诊治的母子二人患DEB不同亚型即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pruriginosa,DEB-Pr)和广泛型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刊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色丘疹样型(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asini,DEB-P)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表皮 营养不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免疫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军 翁孟武 施守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1-192,I003,共3页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免疫诊断张学军,翁孟武,施守义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是一种少见的大疱病,其自身抗原为皮肤基底膜带(BMZ)的致密层下Ⅶ型前胶原成分,分子量290KD[1]。临床上,EBA与其它表皮下...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免疫诊断张学军,翁孟武,施守义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是一种少见的大疱病,其自身抗原为皮肤基底膜带(BMZ)的致密层下Ⅶ型前胶原成分,分子量290KD[1]。临床上,EBA与其它表皮下大疱病,如类天疱疮(BP)、大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大疱表皮 免疫诊断 EBA 免疫印迹法 IIF D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