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增文 周建明 +1 位作者 所萌 王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8-131,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索了热贡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潜力,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文化生态旅游 热贡 非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必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效群 方启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6,共4页
"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 "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相互支撑的关系。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中 文化 生活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民间音乐生态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丹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保护区的设立和优化过程中,认真思考有三:其一即关于增强和构建音乐文化整体性的生态研究的思考;其二是关于增强和提升"文化自觉"理念的思考;其三关于"以人为本"促进文化生态的生活生产、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的思考。通过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与运行,俾使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抢救与保护,俾使文化国宝大师与文化瑰宝免于流失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文化生态 文化自觉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盛学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6-149,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以及实施工作措施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博物馆的拓展或另类: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淑琤 《中国博物馆》 2008年第3期95-99,共5页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崭新模式的生态博物馆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自诞生之日起即受到业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生态博物馆与文化生态保护区两者之间有何共性和差异呢?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否就是生态博物馆的拓展抑或是另类呢?...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崭新模式的生态博物馆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自诞生之日起即受到业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生态博物馆与文化生态保护区两者之间有何共性和差异呢?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否就是生态博物馆的拓展抑或是另类呢?对两者的辩析和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其本质和内涵,这对中国生态博物馆或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生态博物馆 闽南文化 实验 生态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部批准设立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1期143-143,共1页
自2007年始,文化部在对各地文化生态综合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到目前先后已经建立了12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2007年起开始申报,省文化厅高度重视申报工作,开展了一系... 自2007年始,文化部在对各地文化生态综合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到目前先后已经建立了12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2007年起开始申报,省文化厅高度重视申报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保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建设 黔东南州 文化 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 申报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吗?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效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方案存在没有考虑到承担主体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已失去正常的社会功能、保护和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等特点,它的实施势必造成保护和开发混为一谈、互相牵制的处境。可行的方案是对其全面搜集整理,以博物...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方案存在没有考虑到承担主体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已失去正常的社会功能、保护和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等特点,它的实施势必造成保护和开发混为一谈、互相牵制的处境。可行的方案是对其全面搜集整理,以博物馆保存,保护、开发各行其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 博物馆保存 产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市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框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培阳 王丽晔 朱喜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33,共4页
在全球化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呈现出巨型化、区域化、网络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在中国,遗产保护及其规划管理是协调地区发展和维护地方生态安全格局、地域文化特色与历史文脉的重要手段。大理市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 在全球化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呈现出巨型化、区域化、网络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在中国,遗产保护及其规划管理是协调地区发展和维护地方生态安全格局、地域文化特色与历史文脉的重要手段。大理市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基于构建人文生态网络的视角,对总体定位、遗产安全格局和风险分析、遗产保护干扰评价、遗产保护空间策略和规划协调等内容进行探讨,并强调空间分析技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生态网络 自然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规划 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环保效益型林业实验区的探析
9
作者 王晓霞 张生 刘存发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针对在新时期林业实验区如何确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型效益林业实验区要以林业科研、教学、生产为内容,以科技含量有领先地位的各学科实验为基地,并立体开发多种经营,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环保、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环保效益林业 实验 生态保护工程 政策 资金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修复探索与实践——以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石潭溪片区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灿 张智 +1 位作者 王文奎 肖晓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94,共6页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维持着人与自然的平衡,更是在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石...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维持着人与自然的平衡,更是在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石潭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通过分析片区内出现的生产及生活废弃地污染、山林地裸露、水土流失等系列生态问题,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理念,以"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系修复和人居环境治理"为主要布局思路,并以"四层保障体系"为框架进行合理的生态修复,以期将石潭溪片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物种丰富、景观多样、功能齐全"的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性片区,为后期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观改造提供相关的设计思路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 实验 生产与生活废弃地 生态景观修复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建设在大理
11
《云南林业》 2007年第5期25-25,共1页
生态文化建设唤起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虹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活化石”。从虹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按照国家野生植物资源实行加强保护、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 生态文化建设唤起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虹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活化石”。从虹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按照国家野生植物资源实行加强保护、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鼓励培育和依法利用人工红豆杉资源;凡是人工栽培的保护植物按一般树种管理的规定,大理州积极发展人工栽培缸豆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云南虹豆杉林药产业,目前,全州已有云龙海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云龙三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理康云经贸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建设 大理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野生植物资源 人工栽培 绿色产业 红豆杉资源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艳 肖文 +2 位作者 刘纹君 王冠媛 沐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191-197,共7页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大理州从200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五批州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基于大理州先后公布的五批传承人的数据,对传承人的类别、年龄结构、民族比例、时空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大理州州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总体稳定发展,但在传承人项目类型、年龄结构、民族比例、空间分布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此结果,提出了几条建议,以期为大理州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非遗保护以及文化生态实验区的建设提供建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时空分布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遗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嵩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0-50,共1页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和我国一些主要的自然保护著作都认为,一个以生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应当包括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下面简称为保护区的“三区”)。这一思想现已基本成为中国自然保护界的共识。然而。
关键词 自然保护 核心 实验 绝对保护 缓冲 天然 生态系统 中国 新认识 保护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如何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森辉 《云南林业》 2020年第6期86-89,共4页
一、研究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 一、研究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野生动植物 我国自然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缓冲 核心 保护对象 自然资源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林业分类区划与“天保”工程相关问题的探讨
15
作者 寸长云 《林业调查规划》 2002年第B12期38-40,共3页
1999~ 2 0 0 0年大理州已经完成了林业分类区划 ,并已得到政府和当地群众的认可。目前正在开展的“天保”工程建设与生态公益林区、商品林区的关系如何处理 ?森林法规与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如何确保 ?国家、地方、经营者 3者利益如何协调 ... 1999~ 2 0 0 0年大理州已经完成了林业分类区划 ,并已得到政府和当地群众的认可。目前正在开展的“天保”工程建设与生态公益林区、商品林区的关系如何处理 ?森林法规与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如何确保 ?国家、地方、经营者 3者利益如何协调 ?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林业分类 天然林保护工程 生态公益林 商品林 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生态修复与保育科研创新团队
16
作者 刘秉儒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旱区生态修复与保育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于2020年1月,依托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一生态学、国家民委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宁夏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学本科及一级硕士学... 旱区生态修复与保育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于2020年1月,依托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一生态学、国家民委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宁夏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学本科及一级硕士学位点,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星发展先行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立区战略为宗旨,以宁夏“一河三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受损生态系统功能快速恢复为目标,瞄准学术前沿,聚焦旱区生态修复与保育领域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山地森林、湿地、荒漠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形成机制、生态系统变化过程与机理等基础研究,推进矿山、保护区、能源基地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以及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应用研究,为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维护及生态功能维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科研创新团队 国家民委 重点实验 农牧交错 先行 硕士学位点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凉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修复建议
17
作者 刘蓉 《甘肃林业》 2022年第1期21-23,共3页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西咸阳以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庆阳以南,六盘山东麓,总面积1.1325万平方公里。受大陆性气候限制,平凉市整体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平凉市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西咸阳以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庆阳以南,六盘山东麓,总面积1.1325万平方公里。受大陆性气候限制,平凉市整体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平凉市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平凉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防治水土流失、推进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保障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 综合实验 环境保护现状 生态环境安全 陕西咸阳 生态屏障 甘肃省东部 甘肃庆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 被引量:80
18
作者 麻国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 ,利用田野调查和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对草原生态民族区草原生态现状认识的基础上 ,对于草原生态和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以蒙古族的游牧传统和环境知识为中心 ,从蒙古族的游牧技术传统... 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 ,利用田野调查和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对草原生态民族区草原生态现状认识的基础上 ,对于草原生态和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以蒙古族的游牧传统和环境知识为中心 ,从蒙古族的游牧技术传统、居住格局、轮牧的方式以及蒙古族的宗教价值与环境伦理等方面 ,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这些民间的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直接间接地对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于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所造成的“农牧矛盾”作了基本的分析。最后 ,笔者指出 ,对这些民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环境知识 文化传统 游牧民族 草原生态民族 农耕民族 蒙古族 游牧技术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好一江碧水 为全国湿地保护和治理贡献湖南力量
19
作者 胡长清 《林业与生态》 2020年第2期4-5,共2页
在第24个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本刊联合省林业局湿地中心共同推出“关注三湘湿地”主题。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有关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概述,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常德市、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祁阳县的... 在第24个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本刊联合省林业局湿地中心共同推出“关注三湘湿地”主题。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有关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概述,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常德市、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祁阳县的经验推介,专家对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情观察,这些篇章,有何启发意义或借鉴价值?您读后便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 可持续发展实验 世界湿地日 生态保护修复 洞庭湖流域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胡长清 祁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控制对广西茶区环境的影响
20
作者 潘泳羽 姚焕玫 《福建茶叶》 2018年第9期311-311,共1页
在生态环境建设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完善的污染控制,不仅是一种科学、生态化的控制体系,同时更是关系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环境保护活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也为该地区茶叶产品优势扩大,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拟从广... 在生态环境建设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完善的污染控制,不仅是一种科学、生态化的控制体系,同时更是关系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环境保护活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也为该地区茶叶产品优势扩大,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拟从广西茶区的基础状况分析出发,通过具体探究大气污染控制活动开展的整体背景,通过具体分析大气污染控制对广西茶区环境的具体影响,进而尝试性分析广西茶区环境维护中做好大气污染控制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 广西茶 环境保护 价值影响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