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河洞中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发现
1
作者 高占冬 Jean Bottazzi +4 位作者 赵欣楠 贺卫 Eric Sanson 李坡 程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的研究进程,以今年中法联合科考过程中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为样本,采用ICP-MS铀系定年方法对这批大熊猫骨骼化石碳酸盐岩包裹物的年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化石群化石距今6.75万年,初步判定此动物群可能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这批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信息将为贵州(尤其是黔北)第四纪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 双河洞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建华 王英永 张镇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5-97,101,共4页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计有5目15属16种,主要属种有大熊猫洞穴亚种、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黑熊、水鹿和水牛等,这些都是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与曲江马坝动物群、封开黄岩洞动物群比较接近,时代为中更新...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计有5目15属16种,主要属种有大熊猫洞穴亚种、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黑熊、水鹿和水牛等,这些都是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与曲江马坝动物群、封开黄岩洞动物群比较接近,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动物群反映的当时的生态环境除了森林比较茂密外,水草也比较丰富,气候温凉而不很干燥。该动物群是广东粤北地区继曲江马坝动物群、罗坑动物群以及灵溪暗岩动物群之后又一重要发现,对研究华南地区第四纪动物群的分布、变迁以及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第四纪 广东乐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金华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安成 汤虎良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5-312,共18页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典型绝灭种之外,大部分都是现生种类.经 ^(14)C 绝对年代测定,动物群的年代为 7815±385aB.P,晚于江苏溧水神仙洞动物群,早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淅川下王岗和广西桂林甑皮岩等遗址动物群,而与云南保山蒲缥遗址动物群接近.研究表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绝灭年代大约在5000-4000aB. P., 距今5000年的一次降温事件以及后来的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这个动物群最后灭绝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剑齿象 动物群 浙江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金华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安成 汤虎良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5-312,338-340,共18页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 浙江金华双龙洞脊椎动物群包括9目24科48种,其中哺乳类47种,爬行类1种.成员中除含有 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 Crocuta ultima, Stegodon orientalis, Megatapirus augustus 和 Sus sp. (cf. xiaozhu)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典型绝灭种之外,大部分都是现生种类.经 ^(14)C 绝对年代测定,动物群的年代为 7815±385aB.P,晚于江苏溧水神仙洞动物群,早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淅川下王岗和广西桂林甑皮岩等遗址动物群,而与云南保山蒲缥遗址动物群接近.研究表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绝灭年代大约在5000-4000aB. P., 距今5000年的一次降温事件以及后来的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这个动物群最后灭绝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熊猫剑齿象 动物群 浙江
全文增补中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培欣 李保生 +7 位作者 边戈果 何劲 温小浩 陈龙珠 李志文 刘韫 司月君 牛东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31-2038,共8页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的热带雨林环境。而化石层位土状堆积物的硅铝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动物群生存时期的这种气候环境。由此表明,OIS5a时东江流域及至岭南的南亚热带范围曾经发生过热带气候向北较大幅度移动的重大环境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碧寿洞 哺乳动物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末次间冰期末期 热带气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