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原保护区外)大熊猫及其同域野生动物初步调查
1
作者 李蓉 唐亮东 +5 位作者 司光程 王磊 付强 马建洪 樊星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0-33,共14页
2021年9月~2022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内、原鞍子河保护区外的区域开展调查,共完成47条调查样线,布设47台红外相机,累计854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24101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独立有效记录302... 2021年9月~2022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内、原鞍子河保护区外的区域开展调查,共完成47条调查样线,布设47台红外相机,累计854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24101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独立有效记录3029次。共识别出4目12科24种兽类与4目8科17种鸟类。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种和16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拍摄到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为崇州市首份红外相机影像,调查到的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为整个崇州市首次分布记录。共在5条样线上发现了6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粪便痕迹,在6个2 km×2 km调查网格中的7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大熊猫影像,样线遇见率为10.64%,相对多度指数RAI=0.18,整体网格占有率达17.02%,主要分布在1800~2400 m海拔段的混交林和竹林生境中。研究发现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水鹿(Rusa unicolor)的样线遇见率、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均排在前列,不同功能分区均有较多鸟兽物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腰(1100 m以上海拔段)及以上区域的混交林生境中,主要集中在靠近原鞍子河保护区的区域,而九龙沟区域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后续针对性保护和管理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 鞍子河保护区 大熊猫 同域野生动物 多样性 相对多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