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价值链的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例
1
作者 王伟 刘慧 +2 位作者 赵亮 谢源菁 王红莉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探索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有利于化解“最严格”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助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在梳理“两山”转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公园“两山”转化价值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例,细化国家公园“两山”双... 探索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有利于化解“最严格”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助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在梳理“两山”转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公园“两山”转化价值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为例,细化国家公园“两山”双向转化的可操作路径,所得结论如下:(1)“两山”转化是指将生态资源的存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再由经济价值转化为存在价值的双向过程。其中经济价值指经济学意义的价格收入和消费者剩余,存在价值则泛指生态资源所具备的所有价值。(2)生态产品的生产依赖国家公园、社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三大生态系统,生态资源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产品化和产品货币化的双向通道完成“两山”价值转化,这一过程既包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包含生态补偿。(3)“两山”双向转化价值链由识别环节、孵化环节、交易环节、分配环节、治理环节和再生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通过资源、资金、资产的流动完成一次价值增值,使得价值链得以持续循环。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明晰资源、资金、资产的流动与转化过程,将国家公园“两山”价值流动划分为六个环节,并为每个环节的价值增值设计行动方案。总得来说,基于价值链的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能够很好地嵌合当下针对单个环节所设计的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生态补偿模式,构建国家公园“两山”双向转化闭环,进一步丰富“两山”转化理论,为国家公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 “两山”转化 大熊猫国家公园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补偿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补春兰 苟小林 +7 位作者 蒋豪 宋心强 张远彬 艾雨萱 单婷倩 邓钰竺 黄一倪 涂卫国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17-225,共9页
植被恢复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矿山发挥“国家公园”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对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研究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典型石材废弃矿山为对象,调查自然植被恢复下植物群落和环境... 植被恢复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废弃矿山发挥“国家公园”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对废弃石材矿山植被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研究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典型石材废弃矿山为对象,调查自然植被恢复下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分析植被自然恢复下的植物组成及其差异,并根据环境因子分析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材废弃矿山迹地自然恢复的植物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共计121种,分属66科105属,主要为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杨柳科(Salicaceae)的乡土先锋植物;自然条件下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石材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困难,废弃石材的粒径以及恢复时间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功能提升的需求下,该区域废弃石材矿山植被恢复需科学构建参照生态系统,综合考虑影响植物群落恢复的环境因素,系统性构建恢复技术体系,以促进国家公园生态恢复与生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矿山修复 植物群落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言云 谭小昱 +1 位作者 何柳燕 李春容 《风景园林》 2022年第8期93-101,共9页
国家公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园区建设仍面临生境破碎化问题。以大熊猫分布最广的邛崃山-大相岭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境破碎化的现状,综合考虑斑块面积、... 国家公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园区建设仍面临生境破碎化问题。以大熊猫分布最广的邛崃山-大相岭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境破碎化的现状,综合考虑斑块面积、生境适宜性等级、景观连通度水平3个条件,识别出生态源地,再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最后从空间结构角度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景观连通度处于较低水平;构建的生态网络连通度较高但在局部区域出现空缺;生态网络优化可形成“一轴两带,四核多点”的生态网络规划框架。研究从生态网络的角度切入,探讨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熊猫生境连通度和完整性的新思路,为研究区大熊猫生境保护和生态空间的优化发展提供较重要的依据,也为其他片区以及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网络构建及其分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熊猫国家公园 生态网络 生境适宜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数字平台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平 刘明冲 +2 位作者 谭迎春 龙婷婷 何廷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7期126-130,共5页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数字平台建成,该平台主要包含了“三套应用”(展示平台、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并在原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为保护区保护与科研、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智能化平台。本文分析总结了该平...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数字平台建成,该平台主要包含了“三套应用”(展示平台、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并在原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为保护区保护与科研、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智能化平台。本文分析总结了该平台的应用成效,简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为契机,提出了对卧龙信息化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数字平台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游客参与自然教育的价值共创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昕雨 张茵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4期102-108,共7页
为了解公众需求、推动构建可持续的自然教育体系,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文本为信息源,运用ROST CM6和NVIVO软件,探究游客参与自然教育价值共创机制。结果表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供给“拉力”,游客自身的好... 为了解公众需求、推动构建可持续的自然教育体系,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文本为信息源,运用ROST CM6和NVIVO软件,探究游客参与自然教育价值共创机制。结果表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供给“拉力”,游客自身的好奇心、情感需求、身体需求、儿童教育等动机“推力”,以及国家公园原真性、独特性、互动性、挑战性、趣味性、文化性的自然教育情境营造,共同推动了游客的自然教育价值共创实践;游客通过参与生态观察、野外探险、研学教育、解说服务等共创活动提升了自然认知水平和情感价值,塑造了自然价值观,也达到了儿童自然教育的目标。基于此,建议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应相互促进;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设施配备和活动设计应注重互动性、趣味性、挑战性和文化性;国家公园应注重向周边地区推广,扩大全国范围的影响力,以进一步促进游客参与自然教育共创,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自然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价值共创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物种多样性及壶菌病调查分析
6
作者 张晗 马红英 +5 位作者 邓捷 赵虎 王启军 姜维 张红星 孔飞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99-104,共6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近年来无尾两栖类种群数量有所衰退。引起无尾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元凶-壶菌病,由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本研究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进行物种多样性... 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近年来无尾两栖类种群数量有所衰退。引起无尾两栖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元凶-壶菌病,由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本研究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无尾两栖类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该辖区无尾两栖类蛙壶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调查显示,该辖区共无尾两栖类11种,分隶5科10属;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次采集到的52个样品均未出现蛙壶菌感染。由于此次样品数量有限,后期仍需长期、定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无尾两栖类 资源现状 壶菌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旅游者生态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7
作者 张娇娇 张玉钧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5期317-328,共12页
生态旅游产业有助于促进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而旅游者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参与方。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为例,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者对于生态产品购买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因素,验证了环境关心和目的地依... 生态旅游产业有助于促进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而旅游者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参与方。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为例,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者对于生态产品购买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因素,验证了环境关心和目的地依恋对生态产品购买行为的不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环境关心正向显著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目的地依恋,但无法直接催生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2)目的地依恋正向显著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购买意愿、购买行为;(3)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目的地依恋均能够正向显著影响生态产品的购买意愿;(4)知觉行为控制和购买意愿均对购买行为有直接的正向显著影响,意愿是能够最大程度预测行为的变量;(5)较高环境关心群体与一般环境关心群体在部分影响路径中分别呈现负向和正向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 生态产品 购买行为 影响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