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旗飘扬的“大渡河连”
1
作者 赵珮君 姬泽宇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3,共2页
享誉全军的英雄"大渡河连"诞生于1927年秋收起义,是我军最早创建的红军连队之一。"大渡河连"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长汀战斗等重要战斗,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时被编为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1... 享誉全军的英雄"大渡河连"诞生于1927年秋收起义,是我军最早创建的红军连队之一。"大渡河连"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长汀战斗等重要战斗,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时被编为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1团1营2连。1935年5月25日,2连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打开了突破口,也为连队赢得了"大渡河连"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连 荣誉称号 红一方面军 黄洋界保卫战 强渡大渡河 中央苏区 秋收起义 红军连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中游齐口裂腹鱼繁殖时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严太明 高阔 +7 位作者 刘小帅 王宇峰 杨婷 胡佳祥 唐子婷 杨德英 张明旺 何智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共8页
为了解天然条件下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繁殖规律,文章采用耳石日轮技术对2012—2014年采自大渡河中游的齐口裂腹鱼仔稚鱼样本进行了出膜期推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胚胎发育积温和水文因子等分析了亲鱼产卵时间及其影响因... 为了解天然条件下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繁殖规律,文章采用耳石日轮技术对2012—2014年采自大渡河中游的齐口裂腹鱼仔稚鱼样本进行了出膜期推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胚胎发育积温和水文因子等分析了亲鱼产卵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齐口裂腹鱼胚胎发育积温是1467.36℃·h。采集的仔稚鱼出膜时间为11月30日至次年的4月19日,并由此推算出其亲本产卵时间为11月8日至次年的4月11日,繁殖高峰期为1月上旬至3月中旬。相关性分析发现,亲鱼的繁殖活动与流量、水温、气温、降水量、含沙量和水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亲鱼产卵时间和仔鱼出膜时间主要集中于流量小、水温低、水位小、降水少和含沙量小的11月至次年4月的枯水期时段。频繁或集中的流量波动,能更好地刺激齐口裂腹鱼进行产卵活动。研究结果为齐口裂腹鱼野生种群繁殖规律研究及其资源保护措施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中游 齐口裂腹鱼 仔稚鱼 产卵 水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适宜生态流量评价研究
3
作者 卫仁娟 潘妮 +1 位作者 赵璐 史雯雨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35,共7页
生态流量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科学确定大渡河的生态流量,基于大渡河泸定站1993-2022年实测日流量资料,采用Tennant法、枯水频率法、月保证率法等8种水文学法计算大渡河泸定站生态流量值,并建立基于偏差指数和... 生态流量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科学确定大渡河的生态流量,基于大渡河泸定站1993-2022年实测日流量资料,采用Tennant法、枯水频率法、月保证率法等8种水文学法计算大渡河泸定站生态流量值,并建立基于偏差指数和满足率的综合指数评价各方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①大渡河泸定站径流变化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水文情势变化较低,径流序列一致性较好;②各水文学法计算生态流量评价结果各有优劣,月保证率法和变化范围分析法(RVA法)的综合指数最高,水文节律表现较好,推荐月保证率法和RVA法作为大渡河泸定站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③月保证率法推荐的生态流量最小值为167.1 m^(3)/s,最大值为1942 m^(3)/s,均值为801.8m^(3)/s;RVA法推荐生态流量最小值为161.9m^(3)/s,最大值为1217m^(3)/s,均值为549.6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综合评价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急变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4
作者 刘延国 李景吉 +1 位作者 邹强 逯亚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科学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地形陡峻、构造活跃、强震多发、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 科学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地形陡峻、构造活跃、强震多发、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理念,以脆弱性为切入点,地形急变流域大渡河为研究区,构建以脆弱性格局分区为基础,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为主体的生态保护修复分区体系,结果表明:(1)生态地质环境极高、高度脆弱区格局与荒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他(冰川及永久积雪、裸土地)类型格局基本一致,是裸岩石砾地、裸土地、沙地等集中分布区,是保育保护与辅助修复的重点区;(2)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极高与高度脆弱区面积比例接近50%,以自然恢复为主,强化监管与监测;(3)基于叠置分析,划定以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为主体的保护保育区,保护保育区外的极高、高度和中度脆弱区为主体的辅助修复区,以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并涵盖城镇与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绿色发展区三个类型区,面积分别占比48.58%、29.97%及21.45%,区划兼顾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助力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 脆弱性 生态修复分区 大渡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电站智慧运行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梅 钟青祥 +2 位作者 胡立春 向文军 闻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多元化需求,对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监视、上下游协同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智慧化是保障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面向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核心业务,分析流域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多元化需求,对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监视、上下游协同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智慧化是保障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面向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核心业务,分析流域电站运行控制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提出流域电站发展需求,对电站运行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建立涵盖电站运行监视、负荷调整、水风光储运行控制、远程操作、应急调度、数据治理等功能的智慧运行控制系统,以此提高大渡河电站运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流域电站智慧化发展提供关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运行控制 需求分析 发展规划 智慧运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下泄流量的水位衔接模拟研究:以大渡河铜街子-沙湾电站为例
6
作者 王建华 王乐 +5 位作者 曲田 邱辉 李书飞 曾明 董轩 黄克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7-552,共6页
水位衔接对大渡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7—2022年的实况和测量数据,利用水文学和水动力模拟方法,分析了大渡河流域铜街子-沙湾电站在最小下泄流量条件下的衔接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最小下泄流量保障方式。结果表明:... 水位衔接对大渡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7—2022年的实况和测量数据,利用水文学和水动力模拟方法,分析了大渡河流域铜街子-沙湾电站在最小下泄流量条件下的衔接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最小下泄流量保障方式。结果表明:受水库运行后长期冲刷影响,铜街子坝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设计阶段出现一定程度的右偏,同流量下对应的水位偏低。沙湾水库库尾回水对铜街子坝下水位存在顶托影响,当沙湾库水位在431 m以上时顶托作用较为明显。铜街子-沙湾为不完全衔接关系,其衔接水位为430.47 m,较设计衔接水位降低1.53 m,采用新的衔接水位能够在满足最小下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提升上下游梯级之间的水能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顶托 最小下泄流量 水位衔接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
7
作者 陈然 牟时宇 +2 位作者 李佳 谭乔凤 黄梦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d预见期的平均... 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d预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44%、7.54%、7.71%以内。同时,相较于不考虑正积温和积雪预报因子方案,2021-2023年7场典型融雪洪水预报的洪峰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98%,最大降低了6.46%。所提方法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 融雪径流 滚动预报 正积温 径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保障研究
8
作者 曲田 黄克威 +3 位作者 杨冬梅 李书飞 赵惠萍 顾甜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5-149,155,共6页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大渡河下游水量调度面临着生态流量保障、最小下泄流量满足、取用水矛盾协调以及航运目标实现等诸多挑战。为探究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保障策略,建立了大渡河水资源调度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大...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大渡河下游水量调度面临着生态流量保障、最小下泄流量满足、取用水矛盾协调以及航运目标实现等诸多挑战。为探究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保障策略,建立了大渡河水资源调度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大渡河流域1960~2021年月径流及平水年、枯水年、连续3 a枯水年及特枯水典型年日径流等不同条件下,大渡河各梯级电站及福禄镇(沙湾)断面生态流量及最小下泄流量目标可达性,针对性提出需求侧管理、联合调度措施。结果表明:大渡河下游沙湾、安谷梯级电站及福禄镇(沙湾)断面生态流量、最小下泄流量保障面临较大的困难,而需求侧管理可显著提高其生态流量达标率,联合调度可有效保障其最小下泄流量及满足助航需求。这些措施对大渡河流域水资源调度和各水电站及断面的目标达标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大渡河下游多层次水量调度目标的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最小下泄流量 需求侧管理 联合调度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中游梯级电站群闸门联合调控研究
9
作者 杨忠伟 牟时宇 +1 位作者 陈在妮 曲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8,73,共9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建设并网,水电面临更高强度和频次的调峰调频任务,尤其是在“一库多级”水电站群中,易引起日调节电站水位波动失稳和闸门开度被迫频繁调整,传统基于人工经验的闸门运用方法无法满足水位调控精度和决策效率的要求。因此...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建设并网,水电面临更高强度和频次的调峰调频任务,尤其是在“一库多级”水电站群中,易引起日调节电站水位波动失稳和闸门开度被迫频繁调整,传统基于人工经验的闸门运用方法无法满足水位调控精度和决策效率的要求。因此,提出“离线计算”与“在线搜索”相结合的梯级电站群闸门联合调控模型,首先离线计算各电站不同水位下可行的闸门开度组合方案,构建梯级闸门运用策略总表,然后根据弃水量最小、水位控制、水位平稳、闸门少调、出库平稳等不同调控目标,在线搜索最优的闸门开度组合策略;以大渡河中游瀑布沟、深溪沟、枕头坝、沙南水电站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龙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完成水位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梯级电站闸门总运用次数有效降低59.1%,下游3座日调节或径流式电站深溪沟、枕头坝和沙南水电站水位波动幅度分别减少1.5,0.8 m和1.0 m,枕头坝水电站出库流量差异系数减少0.02,实现了高强度调峰调频下流域梯级电站群闸门联合优化运用,提高了调度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门联合调控 防洪调度 高强度调峰调频 “一库多级”式电站群 大渡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阿娘寨古堰塞湖的发现及其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佐彬 向芳 +4 位作者 许强 王运生 王卓 罗超 陈熙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9-464,共16页
古堰塞湖的沉积特征研究是开展堰塞湖古环境、古气候研究的基础。大渡河上游小金川两岸多地出露粉砂质黏土、砂和砾石构成的堰塞湖剖面,通过沉积学分析、光释光测年以及对堵江坝体的岩性构造分析,认为小金川在距今(15.7±1.9)~(9.1&... 古堰塞湖的沉积特征研究是开展堰塞湖古环境、古气候研究的基础。大渡河上游小金川两岸多地出露粉砂质黏土、砂和砾石构成的堰塞湖剖面,通过沉积学分析、光释光测年以及对堵江坝体的岩性构造分析,认为小金川在距今(15.7±1.9)~(9.1±1.0)ka期间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堵江—堰塞—溃决事件,且该古堰塞湖的沉积环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发生迁移:时间上,堰塞湖经历了形成、充填和溃决3个阶段;空间上,从下游至上游划分出深—半深湖、浅湖、滨湖和河湖交汇区4个沉积区,该古堰塞湖是由阿娘寨古滑坡堵江形成,据此命名为阿娘寨古堰塞湖。该古滑坡主要受控于岩性和构造作用。本次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区大型古堰塞湖的研究成果,其沉积特征、年代和成因特征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 小金川 阿娘寨古堰塞湖 阿娘寨古滑坡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志昊 李晓兵 +5 位作者 张鹏 梁瑞峰 王庆丰 郭为 王远铭 李克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共16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等日益增强,其可对流域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大渡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干旱半干旱河谷的重点分布区域,流域内保护鱼类分布...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等日益增强,其可对流域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大渡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干旱半干旱河谷的重点分布区域,流域内保护鱼类分布较多,对气候变化敏感。为此,探究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以大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流域1964—2018年共5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拟合、Sen′s斜率估计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大渡河流域的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分析;利用协同克里金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极端气温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16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有11个指数呈上升趋势,5个指数呈下降趋势。除气温极值外,上升速率最快的是SU25,上升速率为2.0 d/10 a;下降速率最快的是FD0,下降速率为1.6 d/10 a。除CSDI和WSDI在流域内变化趋势为0外,其余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速率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海拔高度为导致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在时间尺度上,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中表征暖的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表征冷的指数(除TNn和TNx外)均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数中GSL上升速率较快。这表明该流域在近55年内整体呈变暖趋势,冬季变短夏季变长,且适宜植被生长的温度持续时间增长。突变检验表明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除TN10外均为显著突变,且突变年份集中在2000年前后。在空间尺度上,冷指数中ID0、FD0上游上升速率高于中下游,暖指数中TR20、SU25中下游上升速率大于上游,GSL上游上升速率明显高于中下游。流域整体呈变暖趋势且中下游更容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研究成果可为大渡河流域极端气候灾害预警和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时空分布 大渡河流域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 MANN-KENDALL检验 克里金法 水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库健康评价方法与应用——以大渡河瀑布沟水库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玉彬 时晓燕 +3 位作者 史天颖 万欣 张红 刘昭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9,共7页
水电开发会影响河流水动力和水环境条件,干旱的地理环境、密集的水电工程等复杂的影响因素导致大渡河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库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运行面临挑战。参考SL/T 793-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基于大渡河瀑布沟水库特性增设... 水电开发会影响河流水动力和水环境条件,干旱的地理环境、密集的水电工程等复杂的影响因素导致大渡河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库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运行面临挑战。参考SL/T 793-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基于大渡河瀑布沟水库特性增设针对性指标;融合现场监测和遥感反演技术,全面获取水库水生态数据;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识别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更具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水库健康评价模型,对该水库的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退化风险诊断。结果表明:瀑布沟水库健康状况总体得分为84.16分,属于非常健康状态;水、盆、生物、功能得分分别为92.97,85.66,59.63分和98.14分,反映出瀑布沟水库整体生态健康但生物多样性有待提升的现状。研究结果可为大渡河瀑布沟水库的健康管理和生态综合整治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瀑布沟水库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干流已建水电站生态基流目标值复核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在妮 刘宏高 +4 位作者 黄克威 李书飞 曲田 易燃 陶江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以大渡河干流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评价,为推动后续生态基流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多种水文学方法,包括Tennant法、Texas法、Q90法、多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法和NGPRP法,计算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的生态... 以大渡河干流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评价,为推动后续生态基流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多种水文学方法,包括Tennant法、Texas法、Q90法、多年最小月平均流量法和NGPRP法,计算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的生态基流目标值。根据计算结果中各控制断面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建立生态基流目标值的参考区间,分别对应底线、优和良好的标准线,并对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生态基流目标进行了回顾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断面的现行生态基流目标值均在最大和最小参考值区间范围,设置基本合理。针对不同历史条件下或不同行业领域中存在的生态基流相关概念内涵和适用边界条件的不一致问题,以及拦河工程生态基流调度的实际问题,研究提出生态基流目标体系的双指标控制法,并提出了大渡河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生态基流目标建议值,建议双江口、猴子岩、深溪沟、龚嘴、铜街子水电站的生态基流目标采用日均和瞬时双控值,分别设为121/52、160/78、327/188、366/149和366/236 m^(3)/s,而沙湾和安谷水电站均设为366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回顾性评价 双指标控制法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水力学水生态结合法的大渡河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笑薇 苗蔚 +3 位作者 欧延静 张尚弘 尹世洋 林小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87-6498,共12页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水电资源丰富,流域内现存大量特有物种和珍惜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生态流量是保障河道生态环境不退化、维持河道健康的重要指标,开展对大渡河生态流量的计算,对大渡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水电资源丰富,流域内现存大量特有物种和珍惜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生态流量是保障河道生态环境不退化、维持河道健康的重要指标,开展对大渡河生态流量的计算,对大渡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生态流量的研究众多,本文基于大渡河中下游2008—2017年天然来水情况,分别选取水文学方法中的Tennant法、改进Tennant法,水力学法中的湿周法,以及鱼类生境适宜度法,提出了水文-水力学-水生态的结合法(下称结合法)。将结合法计算的生态流量与多年实测流量对比,确定需要进行生态补水的月份,并根据水利部印发的第四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对大渡河生态流量进行满足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法考虑了水文学、水力学以及不同月份鱼类繁殖的需求,满足年内不同时段河道生态需求。大渡河中下游泸定站2—4月、沙湾站2月的来流量无法满足生态需水,应进行生态补水,使河道流量满足鱼类繁殖要求。与水利部制定的大渡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相比,本文计算的生态流量在鱼类繁殖期高于保障目标,在非鱼类繁殖期低于保障目标。本文提出的结合法考虑了河道生态需水的年内差异,且计算方法简便,实用性较强,大渡河生态流量的计算能够为年内生态补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大渡河 水文学法 水力学法 结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金川河段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覃事河 段斌 +2 位作者 周相 魏昌利 王俊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5-101,共7页
以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遥感解译和地面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空摄影、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等手段,进一步研究电站坝址区及库区地质灾害类型、数量、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孕... 以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遥感解译和地面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空摄影、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等手段,进一步研究电站坝址区及库区地质灾害类型、数量、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孕灾地质条件、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害性及风险,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结果表明:(1)工程坝址区、库区近40 km的河段及其两岸边坡和支流等区域地质灾害38处。(2)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64.86 km^(2),地质灾害35处,分布密度53.96处/100 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主要位于大渡河干流石家沟至盘龙沟段以及大渡河支流新扎沟沟口段,总面积53.88 km^(2),地质灾害20处,分布密度37.12处/100 km^(2)。(3)研究区域重点防治区面积41.07 km^(2),次重点防治区64.93 km^(2),一般防治区99.0 km^(2)。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以及下一步的重大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危险性 地质灾害防治 水电工程 大渡河金川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某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美萍 段斌 +2 位作者 王海胜 覃事河 万帆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坝下13 km大渡河干流河段和坝下支流入大渡河汇合口以上4 km支流河段鱼类栖息地为研究河段,从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计算、支流河底连通性模拟两方面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了产卵期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 以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坝下13 km大渡河干流河段和坝下支流入大渡河汇合口以上4 km支流河段鱼类栖息地为研究河段,从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计算、支流河底连通性模拟两方面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了产卵期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两种目标鱼类对流速与水深的适宜性指标,得到了研究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和等级:坝下干流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68,适宜性等级为适宜;支流河口以上4 km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58,适宜性等级为一般适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上游 鱼类栖息地 有效栖息地面积 河底连通性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开发对大渡河上游鱼类资源的影响与保护对策
17
作者 张东亚 金弈 +4 位作者 侯轶群 张志明 李红涛 李华 陶江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5,共10页
分析大渡河上游水电开发建设运行过程中鱼类种类组成的演变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宜的保护措施、减缓工程建设运行给水生生态带来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2019-2021年对大渡河上游干流及支流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按照双江口... 分析大渡河上游水电开发建设运行过程中鱼类种类组成的演变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宜的保护措施、减缓工程建设运行给水生生态带来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2019-2021年对大渡河上游干流及支流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按照双江口以上河源区、双江口至丹巴河段、丹巴至泸定河段分段,通过计算相对重要性指数和种类相似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上游共调查到鱼类3目8科22属36种,其中,鲤形目鱼类27种,占总种数的75.00%,鲤科12种,占鲤形目鱼类的44.44%;土著鱼类24种,占总种数的66.67%。其中,珍稀保护及特有鱼类12种,占土著鱼类总种数的50.00%,包括2种国家级保护鱼类、3种省级保护鱼类和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外来种12种,占总种数的33.33%,主要为鲤科、鳅科和鮰科等鱼类,其中,鲤科种类居多,占50.00%。大渡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chengi)、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重口裂腹鱼(S.davidi)是大渡河上游优势种,不同河段优势种有所不同,丹巴以上河段比较近似。受水电开发等活动影响,大渡河上游土著鱼类资源呈衰减趋势,而外来种增加。为切实保护好大渡河上游鱼类资源,建议尽快开展鱼类栖息地保护区划分、重要支流的生境修复、外来种控制,并开展电站的联合生态调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鱼类资源 外来种 保护对策 大渡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汛期涨水阶段径流相似性预报
18
作者 谭乔凤 施颖 +1 位作者 闻昕 杨杉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7,共9页
以大渡河流域干流上游丹巴断面为例,对流域涨水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产汇流特征和下游电站调度需求,利用遍历组合寻优方法确定了涨水模式分类阈值和涨水判断条件,提出了基于“形值”相似的分类别涨水径流预报方案,实现了预见期为10 d... 以大渡河流域干流上游丹巴断面为例,对流域涨水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产汇流特征和下游电站调度需求,利用遍历组合寻优方法确定了涨水模式分类阈值和涨水判断条件,提出了基于“形值”相似的分类别涨水径流预报方案,实现了预见期为10 d的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2019—2021年,大渡河流域汛期大雨、中雨、小雨的涨水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100%、93.18%、84.81%;相比于不考虑涨水条件识别的基础预报方案,分类别涨水预报方案在不同涨水模式下的径流预报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0.45%~6.81%;预见期为1、5、10 d的径流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39%、9.64%、12.29%,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99、0.95、0.9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水识别 相似性预报 径流滚动预报 大渡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监测作业多模式应用实践
19
作者 李龙飞 高志良 鲁晨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9-245,共7页
为提升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监测水平,构建库坝智能监测体系,首先,全面分析传统库坝监测作业的问题和难点,然后,系统阐述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的库坝监测作业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引入三维变形智能监测、北斗卫星... 为提升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监测水平,构建库坝智能监测体系,首先,全面分析传统库坝监测作业的问题和难点,然后,系统阐述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的库坝监测作业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引入三维变形智能监测、北斗卫星高精度变形监测、无人机航测监测、水下无人潜航器监测、智能巡检及深部测斜智能监测等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库坝智能安全管控体系。该体系集成多项监测技术,融合分析多源数据,能够实现库坝运行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及快速应急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库坝安全 智能监测 智能安全管控体系 监测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5
20
作者 巴仁基 王丽 +5 位作者 郑万模 李宗亮 李明辉 刘宇杰 倪化勇 徐如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9-537,共9页
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 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801处,泥石流756处,崩塌301处,潜在不稳定斜坡354处。滑坡沿大渡河发育极不均匀,上游较发育,滑坡体主要为冰碛和崩坡积物,以蠕动变形为主... 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 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801处,泥石流756处,崩塌301处,潜在不稳定斜坡354处。滑坡沿大渡河发育极不均匀,上游较发育,滑坡体主要为冰碛和崩坡积物,以蠕动变形为主;中游滑坡最为发育,多发生于昔格达组、碳质页岩夹板岩和煤层等地层中;下游最少,主要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大渡河中上游的丹巴至石棉段,中下游泥石流相对较少,多为人类工程活动弃碴引起;下游地势相对平缓,泥石流不发育。崩塌主要分布在大渡河上游,丹巴5条应力释放带和瓦斯沟两岸;中游崩塌相对较少,与白云岩、花岗岩和大理岩关系密切;下游在玄武岩地区有少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地质灾害 特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