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族群、环境、地方知识与灾难——以1786年四川大渡河地震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建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1,共7页
1786年发生在四川泸定大渡河畔的地震震级高,引起的水患波及长江中游,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与地震前汉人带来的新环境观、生计方式、建于河谷的村落、当地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地震中汉人与当地人在伤...
1786年发生在四川泸定大渡河畔的地震震级高,引起的水患波及长江中游,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与地震前汉人带来的新环境观、生计方式、建于河谷的村落、当地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地震中汉人与当地人在伤亡人数和受水灾影响方面有较大差异,显示了汉式建筑技术、当地人的生态观念在应对地震及次生的滑坡、水灾方面,各有优势。而处于社会底层的汉人与当地人的房屋倒塌情况严重,与上层的官员、土司、头人相比,灾难损失也最大。因此,防灾减灾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重视灾难中的社会、文化和人的因素。1786年地震分析还表明,在族群接触的背景下,地方知识也会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丰富和发展起来。多元生态环境、多族群的活动及地方知识与灾难的相辅相成关系,是理解西南地区不同类型灾难发生过程的又一思路,值得关注、细化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地震
灾难
族群文化
地方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族群、环境、地方知识与灾难——以1786年四川大渡河地震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建勋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1,共7页
基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康巴藏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13XMZ024)
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项目(2013XWD-S030304)
文摘
1786年发生在四川泸定大渡河畔的地震震级高,引起的水患波及长江中游,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与地震前汉人带来的新环境观、生计方式、建于河谷的村落、当地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地震中汉人与当地人在伤亡人数和受水灾影响方面有较大差异,显示了汉式建筑技术、当地人的生态观念在应对地震及次生的滑坡、水灾方面,各有优势。而处于社会底层的汉人与当地人的房屋倒塌情况严重,与上层的官员、土司、头人相比,灾难损失也最大。因此,防灾减灾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重视灾难中的社会、文化和人的因素。1786年地震分析还表明,在族群接触的背景下,地方知识也会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丰富和发展起来。多元生态环境、多族群的活动及地方知识与灾难的相辅相成关系,是理解西南地区不同类型灾难发生过程的又一思路,值得关注、细化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大渡河地震
灾难
族群文化
地方知识
Keywords
Dadu River Earthquake
disaster
environment
ethnic culture
local knowledge
分类号
Q988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族群、环境、地方知识与灾难——以1786年四川大渡河地震为例
郭建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