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中国陆相地层的碳循环扰动响应 |
陈兰
达雪娟
朱章雄
徐桂文
毛伟丞
黄文科
夏芳
杨佩琳
骆宇晗
廖显娇
|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黑色页岩与大洋缺氧事件的Re-Os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 |
杨競红
蒋少涌
凌洪飞
陈永权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3
|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
黄永建
王成善
顾健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6
|
|
4
|
大洋缺氧事件的碳稳定同位素响应 |
胡修棉
王成善
李祥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8
|
|
5
|
大洋缺氧事件及其等时陆相沉积与烃源岩发育 |
胡广
曹剑
胡文瑄
姚素平
刘文汇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6
|
藏北双湖地区早侏罗世油页岩剖面有机地球化学与早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 |
陈兰
伊海生
胡瑞忠
钟宏
邹艳荣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中黄铁矿形态及其对大洋缺氧事件的指示意义 |
温思宇
张兵
姚永君
马恺
王艳
杨凯
|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8
|
|
8
|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研究进展 |
范庆超
徐兆凯
|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9
|
侏罗纪大洋缺氧事件中气体水合物的大量分解 |
StephenP.Hesselbo
周立君
蓝先洪
|
《海洋地质动态》
|
2001 |
0 |
|
10
|
增强的温盐成层现象为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的可能成因 |
Jochen Erbacher
周立君
孙萍
|
《海洋地质动态》
|
2001 |
0 |
|
11
|
白垩纪缺氧事件期间分子有机碳同位素偏移的二种不同机制 |
邹艳荣
彭平安
宋之光
王成善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太平洋盆地阿普第期的缺氧事件 |
孟祥营(摘译)
|
《海洋地质动态》
|
1990 |
0 |
|
13
|
局限环境下水体深度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 |
毛小平
陈修蓉
李书现
杨帆
李振
李学慧
杨岳兴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4
|
白垩纪世界与大洋红层 |
王成善
胡修棉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96
|
|
15
|
西北非毛塞几比盆地下白垩统尼欧可木阶海相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
詹鑫
|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下侏罗统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阶界线地质事件研究进展 |
葛禹
时志强
|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西藏南部Cenomanian-Turonian缺氧事件: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
胡修棉
王成善
李祥辉
范善发
彭平安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
|
18
|
为什么要提出西藏东南部早白垩世措美大火成岩省 |
朱弟成
夏瑛
裘碧波
王青
赵志丹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1
|
|
19
|
白垩纪中期海相富有机碳沉积的地球生物学背景 |
贾建忠
万晓樵
张翼翼
赵静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20
|
大火成岩省与大规模黑色页岩沉积的成因联系及其意义 |
张拴宏
裴军令
胡国辉
张琪琪
税国豪
赵越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
2019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