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黄土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1
作者 周敉 冯鹏飞 刘平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4-832,共9页
为了研究非饱和黄土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利用土工离心机振动台进行桩-土动力模型试验.获得桩身弯矩、桩侧土抗力、桩-土相对位移及动力p-y曲线,分析加速度幅值、桩基埋深对动力p-y曲线的影响.基于非线性文克尔地基梁模型,建立考虑远... 为了研究非饱和黄土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利用土工离心机振动台进行桩-土动力模型试验.获得桩身弯矩、桩侧土抗力、桩-土相对位移及动力p-y曲线,分析加速度幅值、桩基埋深对动力p-y曲线的影响.基于非线性文克尔地基梁模型,建立考虑远场阻尼效应、桩-土间隙效应的非线性动力p-y单元,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该试验记录对动力p-y单元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加速度幅值的增加,桩-土体系的耗能增强,土体刚度逐渐退化;桩侧土抗力与桩-土相对位移之间存在滞后性;采用建立的动力p-y单元,能够相对真实地模拟非饱和黄土场地的桩-土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场地 -动力相互作用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 动力p-y曲线 动力p-y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作用下砂土边坡-管道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喻文昭 朱鸿鹄 +3 位作者 王德洋 谢天铖 裴华富 施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9-1320,共12页
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快速推进,埋地管道不可避免地会穿越高陡山区,并受到区域地形地貌的影响,而关于边坡-管道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还相对滞后,相关研究亟需加强。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distributed strain sensing... 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快速推进,埋地管道不可避免地会穿越高陡山区,并受到区域地形地貌的影响,而关于边坡-管道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还相对滞后,相关研究亟需加强。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distributed strain sensing,简称DSS)、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开展加载工况下砂土边坡-管道相互作用的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不同坡角下边坡土体变形破坏机制及埋地管道的结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临坡地基经历了弹性压密、局部剪切和整体破坏3个阶段,并呈现不对称楔形破坏模式;(2)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随着坡角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同一坡角下埋地管道的存在会降低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3)管道对边坡滑裂面形成路径的影响程度随着坡角的增大而变大;(4)在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横截面环向应变呈“椭圆化”分布,据此提出了管周界面土抗力的简化计算模型与椭圆度计算式。相关结论对边坡-管道系统的变形控制与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光频域反射(OFDR) 边坡-管道相互作用 抗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对砂土场地桩基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当 王靖程 叶爱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期199-204,M0017,共7页
在桩基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是个重要的问题,而对于采用低桩承台基础的桥梁,承台埋在土面以下,还存在土与承台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目前,地震反应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很少。为此,利... 在桩基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是个重要的问题,而对于采用低桩承台基础的桥梁,承台埋在土面以下,还存在土与承台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目前,地震反应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很少。为此,利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程序,基于p-y曲线建立了土-结构一体化桩基单墩模型,选择40条实际岩石场地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开展了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桩基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的基本周期会减小,墩底曲率会明显增大,桩顶曲率会大幅减小,但墩顶位移的减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群桩基础 地震反应 -结构一体化模型 -承台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桩-土相互作用的土拱力学模型与桩间距问题 被引量:55
4
作者 李邵军 陈静 练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2-1358,共7页
桩-土相互作用机制是边坡抗滑桩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抗滑桩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条件,通过土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导出了桩-土作用下桩后土体任意点的应力解析解,建立了土拱的力学模型;获得了土拱应力的等值线分布... 桩-土相互作用机制是边坡抗滑桩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抗滑桩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条件,通过土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导出了桩-土作用下桩后土体任意点的应力解析解,建立了土拱的力学模型;获得了土拱应力的等值线分布,得出了双曲拱、扩肩拱、马鞍拱和圆弧拱4种土拱形态,分析了不同桩间距、桩宽、桩后距离及土体力学特性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阐明了土拱的作用机制。以拱体内土体破坏时的极限平衡状态为依据,基于Mohr-Coulomb抗剪强度理论建立了最大桩间距控制方程,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桩-土相互作用机制和抗滑桩设计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相互作用 力学模型 桩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凌贤长 王东升 +2 位作者 王志强 王成 王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72,84,共7页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目前研究土 -结动力相互作用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以 1976年唐山地震中倒塌的胜利桥为原型 ,开展 1∶10模型的液化场地桩 -土 -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很好地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地基砂土...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目前研究土 -结动力相互作用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以 1976年唐山地震中倒塌的胜利桥为原型 ,开展 1∶10模型的液化场地桩 -土 -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很好地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地基砂土液化的各种主要宏观震害现象 ,并且模型桩的试验破坏状况与其原型的实际震害情况也比较吻合。主要介绍有关此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设计、操作技术及试验结果等方面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以飨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液化场地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46
6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1 位作者 王宗纲 赵冬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为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的地震反应情况,在50g的离心加速度条件下,采用Kobe波作为地震输入,进行两种埋深情况下砂土地基中较大断面地下结构的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介绍试验设计方案,给出加速度、土压力、位移和应变反应的量测... 为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的地震反应情况,在50g的离心加速度条件下,采用Kobe波作为地震输入,进行两种埋深情况下砂土地基中较大断面地下结构的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介绍试验设计方案,给出加速度、土压力、位移和应变反应的量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最大弯曲应变发生在柱上端,说明柱是地下结构抗震最不利构件,且柱上端相对于柱下端更为不利;地震作用下结构所承受的总土压力有所增加,并且在地震作用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最大土压力增量与最大总土压力均发生在底板角点处;埋深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本次试验中,结构在对应于原型埋深为5m时的受力情况相比于埋深2.5m的情况更为不利;辅助观测断面与主观测断面相同位置测点的附加弯曲应变峰值较为接近,并且应变反应波形较为一致,表明结构模型地震反应的整体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离心机 振动台 模型试验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板结构桩-板-土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肖宏 冯雁 龚小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1-87,共7页
为了明确桩板结构桩-板-土体相互作用机制,基于推导的相似理论,制作了桩板结构在2种跨度、有无板下土体支承等不同条件下的竖向分级加载试验和水平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桩板结构桩-板-土相互作用力学特性。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板-土相... 为了明确桩板结构桩-板-土体相互作用机制,基于推导的相似理论,制作了桩板结构在2种跨度、有无板下土体支承等不同条件下的竖向分级加载试验和水平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桩板结构桩-板-土相互作用力学特性。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板-土相互作用对桩板结构的受力影响明显。当不考虑板下土体支承作用时,板的位移、应力、桩的受力、板-土接触压力等都会明显增大,且跨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表明目前在工程设计时不考虑板下土体的支承作用进行设计,偏于保守。因此,建议桩板结构在设计时应考虑板下路基土体的支承作用。(2)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明显,其主要作用区域在桩的上部1/2范围内。同时试验表明,板的跨度对桩-土相互作用影响较小,但对板的横向位移影响较大,且桩板结构的跨度越大,在横向力作用下,板的弯拉应力也越大。因此,建议在进行桩板结构跨度设计时,应检算横向荷载作用下板的拉应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结构 --相互作用 模型试验 竖向分级加载 水平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基上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一个广义简化动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之颖 吕西林 曹文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7,共8页
在前期试验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软基SSI体系的一个广义简化动力计算模型 ,得出了模型参数的反演算法 ,同时以试验SSI体系为例 ,给出了简化计算模型下的物理参数结果 ,并讨论了其合理性。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振动台试验 动力模型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中压力隧洞衬砌-土相互作用解析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干斌 谢康和 施祖元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61,共6页
基于Biot理论 ,采用渗流 力学耦合模型研究分析了内水压力作用下饱和土体中压力隧洞衬砌 土的相互作用问题。假定衬砌和土体均为饱和多孔介质 ,且衬砌和土体完全接触。运用积分变换理论 ,在Laplace变换域中得到了衬砌和土体中的应力... 基于Biot理论 ,采用渗流 力学耦合模型研究分析了内水压力作用下饱和土体中压力隧洞衬砌 土的相互作用问题。假定衬砌和土体均为饱和多孔介质 ,且衬砌和土体完全接触。运用积分变换理论 ,在Laplace变换域中得到了衬砌和土体中的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解答 ,并利用Laplace数值逆变换得到时域中的解。文末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 :(1)采用渗流 力学耦合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隧洞衬砌与土体相互作用中应力和变形的随时间变化过程 ;(2 )衬砌和土体的相对刚度对隧洞的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隧洞 衬砌-相互作用 渗流-力学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华 徐礼华 +1 位作者 凡红 邹万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软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通过软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和刚性地基上建筑结构两个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通过振动台试验得到了软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和刚性... 目的分析探讨软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通过软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和刚性地基上建筑结构两个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通过振动台试验得到了软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和刚性地基上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阻尼比、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曲线等.结论结果表明,软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建筑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增大;在地震作用下,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构加速度、位移较基础固定的结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 模型试验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史晓军 岳庆霞 李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0-53,59,共5页
为了给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设计的一般原则,结合各国已有的典型试验中模型地基的动力响应实测结果,以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及其傅里叶幅值谱为分析依据,从边界效应、模型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输入次数... 为了给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设计的一般原则,结合各国已有的典型试验中模型地基的动力响应实测结果,以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及其傅里叶幅值谱为分析依据,从边界效应、模型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输入次数4个方面对模型地基的振动性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箱刚性、土的自振特性、地基高度、土体含水量及地震波的输入次数是影响模型地基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原则。该结论可为同类试验中模型地基的设计和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模型地基 边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1∶4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守平 熊伟 +2 位作者 王海东 刘可 姚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11,共9页
进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1∶4比例钢框架模型试验研究。分别在刚性地基与柔性地基上改变上部结构刚度与质量17种工况下进行模型顶部牵引释放试验,在时域与频域内取得并分析了试验数据结果。研究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系统效应随着试验控... 进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1∶4比例钢框架模型试验研究。分别在刚性地基与柔性地基上改变上部结构刚度与质量17种工况下进行模型顶部牵引释放试验,在时域与频域内取得并分析了试验数据结果。研究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系统效应随着试验控制参数变化而变化。其中上部结构与地基刚度比乃最为重要控制因素,随着上部结构与地基刚度比增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更为明显,表征为柔性系统对刚性系统基本周期比与阻尼因子明显增大;上部结构与地基等效质量比变化对土-结构系统影响不甚明显。最后给出基本周期比与阻尼因子随结构与地基刚度比和质量比取值变化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基本周期 阻尼比 大比例模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海床中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
13
作者 郑灿 刘振韬 +1 位作者 廖侃 张友虎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6期124-134,共11页
[目的]针对砂土海床中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设计,文章研究排水条件对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初始刚度与现行设计规范的对比关系。[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数值模... [目的]针对砂土海床中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设计,文章研究排水条件对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初始刚度与现行设计规范的对比关系。[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数值模拟采用了基于边界面理论的各向异性SANISAND本构模型。开展不同排水条件下的水平受荷桩分析,探讨排水条件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将数值模拟和API规范预测的p-y曲线进行对比,比较桩-土相互作用的初始刚度。[结果]发现排水条件对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影响与荷载水平相关:在相对较小的荷载水平,排水条件的差异影响甚微,然而随着荷载提高,排水条件的影响变得显著;API推荐的p-y曲线高估砂土中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刚度。[结论]排水条件对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影响与荷载水平相关,在工程设计关注的荷载水平下,排水条件对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刚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按照完全排水条件进行设计工作是可行的;API推荐的p-y曲线法预测的桩-土相互作用刚度取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大直径单桩基础 SANISAND模型 -相互作用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上部结构反应的影响:1/4大比例钢框架模型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型验证(英文)
14
作者 尚守平 熊伟 +1 位作者 王海东 周方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评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对上部结构的反应影响,在1/4大比例7层钢框架模型上进行一系列常时微动试验。在模型上与自由场地面安装21通道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微动测试中结构水平、摇摆及弹性变形。通过不同微动输入-输出组... 为更好地了解评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对上部结构的反应影响,在1/4大比例7层钢框架模型上进行一系列常时微动试验。在模型上与自由场地面安装21通道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微动测试中结构水平、摇摆及弹性变形。通过不同微动输入-输出组,在频域和时域中验证并获得柔性地基,拟柔性地基及固基条件下结构传递函数及有效频率。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物在微动试验情况下两主轴方向SSI效应皆为显著,主要表征周期延长(10%~22%),此显著SSI效应可归因于两正交向卓越摇摆模态。采用Veletsos等提出单自由度SSI分析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并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预测结构微动激励下动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微动测试 有效频率 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作用取值——基于规范-非平稳地震动模型的复模态频域法
15
作者 黄东梅 李创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9-173,共5页
为了求解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作用,对基于规范-非平稳地震动模型的复模态频域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的运动方程,根据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以第一阶振型为主的特点,将其按第一振型展开;然后,针对所得运动... 为了求解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作用,对基于规范-非平稳地震动模型的复模态频域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的运动方程,根据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以第一阶振型为主的特点,将其按第一振型展开;然后,针对所得运动方程为非对称质量与非经典阻尼矩阵的情况,用复模态法解耦;最后,采用与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的地震动参数一致的Clough-Penzien-三段式非平稳地震动随机模型在频域内进行了体系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进而得到了结构的地震作用取值.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本文方法在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地震作用取值的应用,同时分别给出了基础固定结构基于地震动模型和规范设计反应谱的地震作用取值来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作用 三段式非平稳地震动随机模型 复模态频域法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模拟土-箱基-框架结构大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轶君 尚守平 +1 位作者 朱志辉 王海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野外大比例模型试验,对土-箱形基础-框架结构体系进行动力测试,研究在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下,不同质量分布情况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以及其在顶部稳态激振试验中的动力反应;此外,通过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模计算与试验对... 通过野外大比例模型试验,对土-箱形基础-框架结构体系进行动力测试,研究在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下,不同质量分布情况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以及其在顶部稳态激振试验中的动力反应;此外,通过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模计算与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后,结构的自振频率减小,周期延长;通过堆载改变结构楼层质量分布后,基频减小,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满足动力相似关系。有限元计算与现场试验吻合较好,为研究如何利用土-结构共同作用指导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大比例模型 箱形基础 动力特性 MSC. M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比例模型的桩基-土-框架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尚守平 张波 《建筑技术开发》 2006年第11期61-64,共4页
以大比例模型为基础,以大量试验实测数据为依据,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MARC对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中土体选用线性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钢筋混凝土采用随动双线性硬化本构模型,计算得到相... 以大比例模型为基础,以大量试验实测数据为依据,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MARC对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中土体选用线性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钢筋混凝土采用随动双线性硬化本构模型,计算得到相互作用体系的基频及牵引释放时程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从计算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考虑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时体系地震反应的有关规律,主要从体系的加速度、桩身等效应力、桩土接触压力及摩擦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比例模型 --框架结构相互作用 MARC程序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Koppejan模型的被动桩-软土时效性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双龙 魏丽敏 +2 位作者 冯胜洋 何群 张开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02-2614,共13页
基于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综合考虑软土主固结效应和蠕变效应,选择一维Koppejan模型刻画软土变形的时效特性,并将该模型以增量形式扩展至三维应力空间,基于ABAQUS平台开发相应的材料模型子程序。将该子程序应用于以桩基-堆载现场试验为原... 基于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综合考虑软土主固结效应和蠕变效应,选择一维Koppejan模型刻画软土变形的时效特性,并将该模型以增量形式扩展至三维应力空间,基于ABAQUS平台开发相应的材料模型子程序。将该子程序应用于以桩基-堆载现场试验为原型的桩-土耦合作用数值分析,研究长期堆载条件下桩身响应、桩侧附加压力及桩间土拱效应的时效性变化规律,揭示被动桩-软土时效性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堆载引发的桩侧附加荷载主要分布在相对软弱土层范围,并随着堆载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其分布范围基本不变;随着堆载时间延长,被动桩段桩间软土的塑性区持续增大,主应力拱拱高持续减小,土拱效应持续弱化,土拱效应的弱化规律随堆载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堆载距离越小或堆载强度越大,桩身响应达到稳定增长阶段的时间越长,软土变形对桩身响应的时效性影响愈加显著;软弱土层厚度不同,桩身承受的附加荷载分布范围不同,致使堆载条件和堆载时间对桩身响应分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推导的扩展Koppejan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被动桩基-软土时效性相互作用过程,可为有关桩基长期横向变形的预测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堆载 -相互作用 时效性变形 扩展Koppejan模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条件下履带-地面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军 李强 +2 位作者 周靖凯 张宇 谢朝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3-1429,共7页
在履带行走机构的作用下,土壤压实通常会伴随着横向扰动并产生位移,所以履带与土壤相互作用时的影响区域是三维的,为了更加全面地剖析履带-地面相互作用,预测牵引力,应该从三维的角度分析履带-地面相互作用。首先应用Mckyes-Ali三维模... 在履带行走机构的作用下,土壤压实通常会伴随着横向扰动并产生位移,所以履带与土壤相互作用时的影响区域是三维的,为了更加全面地剖析履带-地面相互作用,预测牵引力,应该从三维的角度分析履带-地面相互作用。首先应用Mckyes-Ali三维模型对挡板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挡板-地面相互作用与履带-地面相互作用的相似性。将三维模型应用到履带-地面作用分析中,引用相关试验数据,以挂钩牵引力为评价标准,验证了三维模型的实效性——与贝克模型进行对比,由三维模型得到的预测值更加接近实测值。三维模型的研究为履带-地面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为从三维空间分析履带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力学 履带-地面相互作用 三维模型 挂钩牵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黄雨 八嶋厚 张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1,共6页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荷载作用下砂土的循环活动性以及液化强度等特性。对于桩的动力本构行为,则采用了可以考虑体积效应和轴向力影响的梁—柱单元来模拟。以某城市高架桥的实际工程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地基液化时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本构模型 动力耦合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