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中尺度大气-海流-海浪耦合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关皓 周林 +1 位作者 薛彦广 张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考虑到我国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区域海洋模式(POM)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W3),利用消息传递的并行编程方案,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南海海区的中尺度大气-海流-海浪三元耦合模式系统,将该系统... 考虑到我国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区域海洋模式(POM)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W3),利用消息传递的并行编程方案,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南海海区的中尺度大气-海流-海浪三元耦合模式系统,将该系统用于对南海典型台风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耦合模式运行高效稳定,较好模拟了两次台风过程,与非耦合大气模式相比,提高了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模拟准确率;耦合模式模拟出了上层海洋对台风系统的响应特征,在台风中心附近,海面温度降低,海表流场和海浪场增强,相对于台风路径,响应具有右偏性;耦合模式中的波浪效应增强了海表应力,阻碍了台风系统的发展,增强了海面降温幅度和海流近惯性振荡的振幅。大气-海流-海浪耦合模式系统是研究南海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提高南海区域气象水文预报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大气-海流-海浪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 台风 海洋响应 波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建立及海表粗糙度参数化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关皓 周林 +1 位作者 王汉杰 景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8,共9页
利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通讯(IPC)技术将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与第三代海浪模式WW3进行双向耦合,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3种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通过对一次热带气旋过程的模拟,研究大气-海浪... 利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通讯(IPC)技术将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与第三代海浪模式WW3进行双向耦合,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3种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通过对一次热带气旋过程的模拟,研究大气-海浪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系统的影响及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LINUX系统下的进程通讯技术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大气和海浪模式的双向耦合,模式运行稳定;耦合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热带气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其影响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模拟结果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较敏感;海浪的反馈作用同时影响了海气间的动力和热力作用过程,不同的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两种作用过程不同的影响程度决定了其对气旋系统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程通讯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 热带气旋 海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Hydro大气-陆面-水文耦合模式应用研究综述
3
作者 李振洁 孟宪红 +5 位作者 舒乐乐 赵林 李照国 邓明珊 陈亚玲 陈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825,共17页
在人类活动加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发生概率增加。数值模式作为研究水循环和极端水文事件的有效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陆地水循环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大气-陆面-水文互馈机制,大... 在人类活动加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发生概率增加。数值模式作为研究水循环和极端水文事件的有效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陆地水循环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大气-陆面-水文互馈机制,大气-陆面-水文耦合过程模拟研究已成为国际大气、水文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回顾和梳理了大气-陆面-水文耦合模式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大气-陆面-水文耦合模式WRF-Hydro(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Hydrological modeling system)的优势,并系统总结了WRF-Hydro模式的主要敏感性参数分析及模式在对地表径流、土壤湿度、能量水分循环以及相关大气和水文过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WRF-Hydro大气-陆面-水文耦合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应着眼于发展有效的尺度转换方案、完善参数化方案以及开展流域内大气、水文变量时空分布高分辨率模拟等方面,以期系统提升耦合模式对大气、陆面过程及水文过程的刻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Hydro模式 大气-陆面-水文耦合 研究进展 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及其在理想台风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伍志元 蒋昌波 +3 位作者 何智勇 陈杰 邓斌 谢振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采用传统的理论模型或者经验公式构建台风动力场驱动海浪模式,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为海浪模式提供高精度的台风风场、气压场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构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 采用传统的理论模型或者经验公式构建台风动力场驱动海浪模式,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为海浪模式提供高精度的台风风场、气压场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构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合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理想台风的模拟之中。建立的WRF-SWAN耦合模式能够成功模拟理想台风影响下的台风浪分布特征,揭示了台风风场和台风浪在空间上的"右偏性"不对称分布特征,该模型可推广用于实际台风浪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数值模拟 大气-海浪耦合 实时双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海洋-海浪耦合同化模式在台风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毛卿任 张庆河 陈同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9-315,共7页
基于MCT耦合器,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型WRF、海洋模型FVCOM和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实现大气、海洋和海浪的三者实时耦合计算,同时采用卫星微波辐射资料AMSU-A,通过WRF大气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WRFDA,实现对风场模拟的连续同化,从而建立起大气-... 基于MCT耦合器,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型WRF、海洋模型FVCOM和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实现大气、海洋和海浪的三者实时耦合计算,同时采用卫星微波辐射资料AMSU-A,通过WRF大气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WRFDA,实现对风场模拟的连续同化,从而建立起大气-海洋-海浪耦合与卫星数据同化的W-F-S-A耦合同化模式。将该模型应用于2014年台风“威马逊”的数值模拟,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F-S-A耦合同化模式对于台风路径和风速的模拟结果优于单独耦合和单独同化结果,并且可以较好地模拟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 连续同化 台风“威马逊” 风场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对台风“碧利斯”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丁亚梅 董克慧 +1 位作者 周林 王鑫 《海洋预报》 2009年第2期15-26,共12页
本文将海表粗糙度作为耦合大气、海浪模式的重要因子,实现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的双向耦合,建立充分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将该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应用于对0604次台风"碧利斯&qu... 本文将海表粗糙度作为耦合大气、海浪模式的重要因子,实现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的双向耦合,建立充分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将该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应用于对0604次台风"碧利斯"的数值模拟,在耦合模式中引入Smith92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探讨其对台风和台风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海浪耦合模式能够抓住台风过程的总体特征。Smith92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影响不大。但在台风系统强度的模拟上影响明显,采用Smith92方案使得台风系统强度显著增强,对台风系统强度的模拟有明显改善。同样,大气-海浪耦合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台风过程中海浪的传播和演变。采用Smith92方案使得海面有效波高明显增高,对海面有效波高的模拟有一定程度改善。因此,在大气-海浪耦合模式中恰当的选择海表粗糙度参数化对改进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模拟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 台风 海表粗糙度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P大气-植被耦合模式的建立及其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少锋 林朝晖 +1 位作者 蒋星 曾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8-272,共15页
为了充分理解气候与植被之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反馈作用,需要把动态植被模式耦合到气候模式里。本研究通过引进动态植被模式VEGAS(VEgetation-Global Atmosphere-Soil),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9层(IAP9L)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初步建... 为了充分理解气候与植被之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反馈作用,需要把动态植被模式耦合到气候模式里。本研究通过引进动态植被模式VEGAS(VEgetation-Global Atmosphere-Soil),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9层(IAP9L)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个新的IAP大气-植被耦合模式IAP9L_VEGAS。对该模式积分多年的结果分析表明:IAP9L_VEGAS可以较合理地模拟出植被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植被、土壤碳库的总量及其季节变化,而且该模式模拟的叶面积指数的全球分布与观测资料十分接近。与未耦合动态植被模式的IAP9L模式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在非洲和南美等热带雨林地区,IAP9L_VEGAS模拟的叶面积指数比IAP9L中根据经验设置的大3·5以上,更接近观测;此外,IAP9L_VEGAS模拟的降水和近地面气温均较IAP9L更加接近观测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植被模式 大气-植被耦合模式 叶面积指数 模式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ACCM-3模式对平流层动力、热力场及微量化学成分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毅 刘传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0-590,共11页
利用美国NCAR最新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风场、温度场以及平流层臭氧等多种微量气体成分(O_3,CH_4,N_2O,H_2O,HCl,HNO_3)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使用ECMWF再分析资料与美国UARS卫星搭载的HALOE,MLS,CLAES等探测器的... 利用美国NCAR最新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风场、温度场以及平流层臭氧等多种微量气体成分(O_3,CH_4,N_2O,H_2O,HCl,HNO_3)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使用ECMWF再分析资料与美国UARS卫星搭载的HALOE,MLS,CLAES等探测器的观测资料,对模式输出的动力、热力及化学成分浓度的气候平均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气候平均海表温度值驱动下,WACCM-3模式能够很好地再现ECMWF资料中平流层纬向平均风场与温度场的季节变化.模拟结果中平流层化学成分的经向-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卫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模式的动力、热力场在极地平流层以及热带对流层顶等区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对于微量气体成分分布的模拟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南半球冬(7月)、春(10月)季节南极平流层低层极夜急流偏强,造成极地地区附近的输送障碍增强,从而导致CH_4,N_2O,H_2O浓度比观测偏低.此外,WACCM-3缺少热带平流层风场的准两年振荡(QBO)机制,这对于热带平流层东风急流以及低纬度平流层O_3,CH_4,N_2O,H_2O等成分经向输送的模拟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候耦合模式 平流层气候 平流层臭氧 微量气体 中层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与地形环境对林火蔓延的影响研究--以山西一次森林火灾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宇虹 赵鲁强 +4 位作者 杨晓丹 梁莉 袁晓玉 任俐文 张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为了深入认识林火蔓延特征及大气、地形等对林火行为的影响,选取2020年“3·17”山西晋中森林火灾,利用高分辨率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对此次林火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运用林火—大气耦合WRF-Fire模式进行数值... 为了深入认识林火蔓延特征及大气、地形等对林火行为的影响,选取2020年“3·17”山西晋中森林火灾,利用高分辨率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对此次林火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运用林火—大气耦合WRF-Fire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①在可燃物载量相对稳定情况下,林火蔓延与地形和大气环境(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小尺度局地小气候)密切相关,尤其是风的变化;②数值模拟过火区范围和形状、火线蔓延方向和速度以及风向风速变化与实况较为一致,表明WRF-Fire模式可以较准确再现真实火场蔓延情况。分析蔓延速率、蔓延方向、火焰高度、释放热量和水汽等蔓延特征变量和过火区分布情况,该次模拟时效内的林火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蔓延特征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大气耦合模式 林火蔓延 森林火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一个简单线性模式及其试验结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维宏 丑纪范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7-303,共7页
选取实际的海陆边界,建立了一个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简单线性模式,模式中包含了地气角动量守恒的关系,地转变速摩擦力对大气的作用,风吹流改变海温异常,海温异常又改变大气的质量分布.在无外源作用于地球系统的情况下,地... 选取实际的海陆边界,建立了一个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简单线性模式,模式中包含了地气角动量守恒的关系,地转变速摩擦力对大气的作用,风吹流改变海温异常,海温异常又改变大气的质量分布.在无外源作用于地球系统的情况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纬向风、海温和地转速度)都存在着准两年振荡(QBO),由此可见,QBO是地球系统内部的一种固有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 准两年振荡 地转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主模态
11
作者 郭建民 刘秦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4,共5页
本文分析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ML耦合模式100 a积分模拟结果,依据对该模式结果中SSTA与海面风异常的最大协方差分析,证实的确存在北太平洋局地大气影响海洋和海洋"反馈"大气的主模态;指出通过局地海洋-大气的相... 本文分析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ML耦合模式100 a积分模拟结果,依据对该模式结果中SSTA与海面风异常的最大协方差分析,证实的确存在北太平洋局地大气影响海洋和海洋"反馈"大气的主模态;指出通过局地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冬季马蹄型海温异常可以持续到夏季,冬季大气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高压异常,春夏季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低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洋-大气耦合模式 主模态 海表温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气耦合模式CESM1中热带印度洋SST模拟偏差的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运 宋振亚 宋亚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热带海表温度(SST)模拟偏差是困扰海气耦合模式发展的经典问题之一,其原因仍不完全清晰。针对海气耦合模式CESM1(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偏差,我设计了单独大气-陆面模式、单独海洋-海冰模式以及... 热带海表温度(SST)模拟偏差是困扰海气耦合模式发展的经典问题之一,其原因仍不完全清晰。针对海气耦合模式CESM1(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偏差,我设计了单独大气-陆面模式、单独海洋-海冰模式以及海气耦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值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气-陆面模式和海洋-海冰模式隐式(implicit)SST偏差的分析方法,诊断了CESM1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偏差的来源,并分析了大气模式和海洋模式中影响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温模拟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热带印度洋不同地区SST的模拟偏差来源,发现耦合模式CESM1中孟加拉湾SST模拟偏冷主要是由海洋-海冰模式中过强的垂直混合、平流作用等海洋动力偏差引起的。在阿拉伯海和赤道西印度洋,过多的潜热释放导致SST降低,大气-陆面模式模拟误差是这两个海域SST冷偏差的主要来源。对于赤道中印度洋,潜热通量偏差和垂直混合、平流作用等模拟误差共同影响上层海水温度,潜热释放偏少、海水垂直混合偏弱以及经向平流向南输送过多暖水使耦合模式模拟的赤道中印度洋SST出现暖偏差,而在赤道东印度洋,模拟的SST偏冷是由大气-陆面模式中短波辐射偏少和海洋-海冰模式中海水垂直混合过强引起的,潜热通量偏差影响较小。分析表明,耦合模式中海气相互作用只影响SST模拟偏差的大小,但不是引起SST偏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SST偏差 隐式SST偏差 海气耦合模式CESM 大气-陆面模式 海洋-海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钦政 张建华 +4 位作者 刘煜 王旭 李燕 白珊 吴辉碇 《海洋预报》 2005年第z1期27-34,共8页
“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的业务化研究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系统研制完成,并于2003年10月,开始试预报。本文对该预报系统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的业务化研究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系统研制完成,并于2003年10月,开始试预报。本文对该预报系统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海洋温度 海流 海冰 三维海洋要素数值预报 -海洋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附近荒漠大气逆湿的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00
14
作者 张强 赵鸣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9-740,共12页
用HEIFE实验观测资料,给出了临近绿洲的荒漠大气比湿廓线的一些特性。并且用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模拟了绿洲及其临近荒漠大气的湿度廓线结构,再现了荒漠大气的逆湿,得到了荒漠大气比湿廓线几种典型... 用HEIFE实验观测资料,给出了临近绿洲的荒漠大气比湿廓线的一些特性。并且用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模拟了绿洲及其临近荒漠大气的湿度廓线结构,再现了荒漠大气的逆湿,得到了荒漠大气比湿廓线几种典型形式及其表现规律,初步解释了荒漠大气逆湿形成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FE实验 中尺度 -耦合模式 大气逆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时间步长对ENSO循环周期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邦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8-435,共8页
利用严邦良等所构造的热带海 气耦合模式来研究耦合时间步长对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ENSO循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耦合时间步长不同 ,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不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可以变为有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或者反过来。同时 ,耦合时间... 利用严邦良等所构造的热带海 气耦合模式来研究耦合时间步长对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ENSO循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耦合时间步长不同 ,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不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可以变为有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或者反过来。同时 ,耦合时间步长还可以对耦合系统中大气及海洋变量的增长率及传播方向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ENSO循环 耦合时间步长 厄尔尼诺 大气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险等级分布模拟——中小尺度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洪涛 祝昌汉 +3 位作者 张尚印 张强 钱锦霞 高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2,共7页
通过在地形坐标系中建立考虑森林植被影响的三维大气-土壤耦合动力学模式,对神农架林区历史上几次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期的气象要素场进行了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神农架林区高分辨率的森林火险等级分布状态,揭示了林火发生的一些重要规律。
关键词 森林 火灾 植被 三维大气-土壤耦合模式 火险等级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耦合资料同化的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年际变率预测
17
作者 李斐斐 徐彩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北大西洋涛动作为冬季北大西洋地区大气环流的主模态之一,其年际变率对全球许多地区气候变率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其预测技巧并不高。采用降维投影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在耦合模式中建立了基于全球大气资料的弱耦合资料同化系统,直接同化月... 北大西洋涛动作为冬季北大西洋地区大气环流的主模态之一,其年际变率对全球许多地区气候变率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其预测技巧并不高。采用降维投影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在耦合模式中建立了基于全球大气资料的弱耦合资料同化系统,直接同化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并进行了年代际后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耦合资料同化的手段,可以显著提升耦合模式对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年际变率及其相关的欧洲北部、美国东部、欧亚大陆北部的冬季近地面温度年际变率的后报效果,相关系数均超过0.05显著水平t检验。该后报效果的改进主要与在耦合同化过程中通过耦合模式中自由发展的海-气相互作用将大气的观测信息储存在耦合模式的海洋分量中,改进了冬季北大西洋地区海表温度“三极”型分布的时空变率及其时间序列的后报效果有关。该研究强调了耦合模式初始状态的准确度对提升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年际变率的后报技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耦合资料同化 -气相互作用 大气分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火险气象等级预警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歌 祝昌汉 张洪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9-620,共12页
利用考虑了森林植被效应的M γ尺度三维准静力平衡大气 土壤耦合模式 ,对北京市各气象要素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 ,并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火险气象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各气象要素场的模拟效果较好 ,并能正确反映城市和山区不同下... 利用考虑了森林植被效应的M γ尺度三维准静力平衡大气 土壤耦合模式 ,对北京市各气象要素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 ,并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火险气象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各气象要素场的模拟效果较好 ,并能正确反映城市和山区不同下垫面上的一些基本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 ;火险气象等级的界定也较为合理 ,结果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北京市的火险空间分布情况 ,从而具有一定为城市火灾预警及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火险气象等级 数值模拟 大气-土壤耦合模式 森林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世初期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 孙颖 S. P. Harriso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37-1350,共14页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模型支持.就全球平均而言,11ka BP冬季地表气温比现代约低1.6 K,夏季比现代低约0.3 K;大气温度从低层到高层有不同的表现,高层反映了太阳辐射的重要作用,而低层气候对下垫面(如冰川、植被和海洋等)的影响比较敏感.从区域分布来看,11 ka BP冬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干,但热带太平洋和南半球少部地区降水偏多;夏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湿,亚洲和非洲季风偏强,主要的季风区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初期 耦合大气-海洋-植被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