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防腐涂层褶皱失效的弯曲-屈曲耦合力学模型
1
作者 马良骥 刘明 +3 位作者 彭志龙 姚寅 张博 陈少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8-1625,共8页
海洋防腐涂层服役于极端海洋环境,褶皱是其损伤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明晰防腐涂层的褶皱失效机理,有助于优化涂层的结构设计,延长其服役寿命.基于海洋防腐涂层力化耦合的服役环境,考虑涂层褶皱失效的精确大变形几何关系.本文建立了一种弯... 海洋防腐涂层服役于极端海洋环境,褶皱是其损伤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明晰防腐涂层的褶皱失效机理,有助于优化涂层的结构设计,延长其服役寿命.基于海洋防腐涂层力化耦合的服役环境,考虑涂层褶皱失效的精确大变形几何关系.本文建立了一种弯曲-屈曲耦合力学模型,应用摄动法求解了涂层非线性直边屈曲与后屈曲问题;分析了与挠度方向相反的横向弯曲载荷作用下,腐蚀性物质扩散引发的涂层屈曲载荷与涂层最大挠度的函数关系,讨论了静水压与涂层纵横比对后屈曲行为的影响,精确给出了褶皱涂层中轴力、挠度和截面转角的分布规律;最后对比分析了基于冯·卡门假设的理论预测.结果发现:随着屈曲载荷的增大,冯·卡门假设的理论模型将逐渐低估涂层几何大变形的非线性影响,获得偏小的最大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防腐涂层 褶皱 几何大变形 弯曲-屈曲耦合模型 冯·卡门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海洋-海浪耦合同化模式在台风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毛卿任 张庆河 陈同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9-315,共7页
基于MCT耦合器,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型WRF、海洋模型FVCOM和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实现大气、海洋和海浪的三者实时耦合计算,同时采用卫星微波辐射资料AMSU-A,通过WRF大气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WRFDA,实现对风场模拟的连续同化,从而建立起大气-... 基于MCT耦合器,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型WRF、海洋模型FVCOM和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实现大气、海洋和海浪的三者实时耦合计算,同时采用卫星微波辐射资料AMSU-A,通过WRF大气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WRFDA,实现对风场模拟的连续同化,从而建立起大气-海洋-海浪耦合与卫星数据同化的W-F-S-A耦合同化模式。将该模型应用于2014年台风“威马逊”的数值模拟,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F-S-A耦合同化模式对于台风路径和风速的模拟结果优于单独耦合和单独同化结果,并且可以较好地模拟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 连续同化 台风“威马逊” 风场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建立及海表粗糙度参数化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关皓 周林 +1 位作者 王汉杰 景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8,共9页
利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通讯(IPC)技术将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与第三代海浪模式WW3进行双向耦合,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3种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通过对一次热带气旋过程的模拟,研究大气-海浪... 利用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通讯(IPC)技术将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与第三代海浪模式WW3进行双向耦合,建立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风浪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中引入3种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通过对一次热带气旋过程的模拟,研究大气-海浪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系统的影响及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LINUX系统下的进程通讯技术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大气和海浪模式的双向耦合,模式运行稳定;耦合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热带气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其影响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模拟结果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较敏感;海浪的反馈作用同时影响了海气间的动力和热力作用过程,不同的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两种作用过程不同的影响程度决定了其对气旋系统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程通讯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 热带气旋 海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海洋-大气耦合的主模态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秦玉 范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5-821,共7页
依据1948年1月~2005年12月NCEP的海表温度(SST)和大气再分析的月平均资料,利用MCA方法,首次确定了代表全球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最主要信号的热带海洋-大气耦合主模态,该主模态随时间的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埃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模... 依据1948年1月~2005年12月NCEP的海表温度(SST)和大气再分析的月平均资料,利用MCA方法,首次确定了代表全球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最主要信号的热带海洋-大气耦合主模态,该主模态随时间的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埃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模态非常一致,揭示了该主模态包含以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秋季印度尼西亚海洋-大陆区上空850 hPa出现异常的纬向风辐散和经向风辐合导致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热带印度洋海温则出现东冷-西暖的—"偶极子"型异常;冬季热带太平洋出现典型的ENSO盛期对应的海洋-大气耦合型,在南海和热带远西太平洋出现低空反气旋环流异常,热带印度洋出现海盆一致增暖,而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不明显;冬季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的SST异常可以导致春季赤道中太平洋西风异常,南海冬季风减弱,热带西北太平洋出现更明显的低空反气旋环流异常和赤道东风异常,热带西北大西洋出现西南风异常;该模态对夏季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模态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热带海洋 海洋-大气耦合 主模态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及其在理想台风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伍志元 蒋昌波 +3 位作者 何智勇 陈杰 邓斌 谢振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采用传统的理论模型或者经验公式构建台风动力场驱动海浪模式,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为海浪模式提供高精度的台风风场、气压场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构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 采用传统的理论模型或者经验公式构建台风动力场驱动海浪模式,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为海浪模式提供高精度的台风风场、气压场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构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合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理想台风的模拟之中。建立的WRF-SWAN耦合模式能够成功模拟理想台风影响下的台风浪分布特征,揭示了台风风场和台风浪在空间上的"右偏性"不对称分布特征,该模型可推广用于实际台风浪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数值模拟 大气-海浪耦合 实时双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对台风“碧利斯”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丁亚梅 董克慧 +1 位作者 周林 王鑫 《海洋预报》 2009年第2期15-26,共12页
本文将海表粗糙度作为耦合大气、海浪模式的重要因子,实现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的双向耦合,建立充分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将该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应用于对0604次台风"碧利斯&qu... 本文将海表粗糙度作为耦合大气、海浪模式的重要因子,实现中尺度大气模式MM5(V3)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的双向耦合,建立充分考虑大气、海浪相互作用的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将该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应用于对0604次台风"碧利斯"的数值模拟,在耦合模式中引入Smith92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探讨其对台风和台风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海浪耦合模式能够抓住台风过程的总体特征。Smith92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影响不大。但在台风系统强度的模拟上影响明显,采用Smith92方案使得台风系统强度显著增强,对台风系统强度的模拟有明显改善。同样,大气-海浪耦合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台风过程中海浪的传播和演变。采用Smith92方案使得海面有效波高明显增高,对海面有效波高的模拟有一定程度改善。因此,在大气-海浪耦合模式中恰当的选择海表粗糙度参数化对改进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模拟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 台风 海表粗糙度 有效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尺度大气-海流-海浪耦合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关皓 周林 +1 位作者 薛彦广 张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考虑到我国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区域海洋模式(POM)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W3),利用消息传递的并行编程方案,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南海海区的中尺度大气-海流-海浪三元耦合模式系统,将该系统... 考虑到我国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区域海洋模式(POM)和第三代海浪模式(WW3),利用消息传递的并行编程方案,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南海海区的中尺度大气-海流-海浪三元耦合模式系统,将该系统用于对南海典型台风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耦合模式运行高效稳定,较好模拟了两次台风过程,与非耦合大气模式相比,提高了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模拟准确率;耦合模式模拟出了上层海洋对台风系统的响应特征,在台风中心附近,海面温度降低,海表流场和海浪场增强,相对于台风路径,响应具有右偏性;耦合模式中的波浪效应增强了海表应力,阻碍了台风系统的发展,增强了海面降温幅度和海流近惯性振荡的振幅。大气-海流-海浪耦合模式系统是研究南海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提高南海区域气象水文预报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大气-海流-海浪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 台风 海洋响应 波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的组成及其耦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妮妮 韩磊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8期119-121,共3页
基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和能量交换物理过程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描述了冠层辐射传输、径流交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水分和能量迁移过程,揭示陆面/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土壤水热迁移的动态特征,以及该系统各... 基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和能量交换物理过程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描述了冠层辐射传输、径流交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水分和能量迁移过程,揭示陆面/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土壤水热迁移的动态特征,以及该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简述了SVAT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水热过程参数化方案及其耦合模式,总结了SVAT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提出了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AT模型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陆/气水热传输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主模态
9
作者 郭建民 刘秦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4,共5页
本文分析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ML耦合模式100 a积分模拟结果,依据对该模式结果中SSTA与海面风异常的最大协方差分析,证实的确存在北太平洋局地大气影响海洋和海洋"反馈"大气的主模态;指出通过局地海洋-大气的相... 本文分析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ML耦合模式100 a积分模拟结果,依据对该模式结果中SSTA与海面风异常的最大协方差分析,证实的确存在北太平洋局地大气影响海洋和海洋"反馈"大气的主模态;指出通过局地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冬季马蹄型海温异常可以持续到夏季,冬季大气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高压异常,春夏季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低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洋-大气耦合模式 主模态 海表温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一个简单线性模式及其试验结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维宏 丑纪范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7-303,共7页
选取实际的海陆边界,建立了一个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简单线性模式,模式中包含了地气角动量守恒的关系,地转变速摩擦力对大气的作用,风吹流改变海温异常,海温异常又改变大气的质量分布.在无外源作用于地球系统的情况下,地... 选取实际的海陆边界,建立了一个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简单线性模式,模式中包含了地气角动量守恒的关系,地转变速摩擦力对大气的作用,风吹流改变海温异常,海温异常又改变大气的质量分布.在无外源作用于地球系统的情况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纬向风、海温和地转速度)都存在着准两年振荡(QBO),由此可见,QBO是地球系统内部的一种固有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 准两年振荡 地转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对海-气耦合波的影响
11
作者 郑祖光 夏友龙 王永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6,共7页
在略去Reyleigh摩擦和Newton冷却的条件下,采用定常的线性大气模式和半地转近似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讨论了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对海-气耦合Rossby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耦合波处于非线性不稳定的情况下,线性和非... 在略去Reyleigh摩擦和Newton冷却的条件下,采用定常的线性大气模式和半地转近似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讨论了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对海-气耦合Rossby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耦合波处于非线性不稳定的情况下,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均可产生孤立波;不同之处在于,非线性风应力所产生的孤立波图像具有间断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应力 -耦合 线性 非线性 海洋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辐射散射方向-光谱特性计算与分析
12
作者 周茜 李霞 +3 位作者 陈奇祥 袁远 刘兴润 王晓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针对3级以上海况的高精度海洋场景红外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先拆后建”的研究思路:将含泡沫和破碎波的多尺度海面抽象为粗糙海面、泡沫、破碎波的组合,进而拆解出“粗糙海面”、“含泡沫粗糙海面”、“含破碎波粗糙海面”3类典型多尺度... 针对3级以上海况的高精度海洋场景红外仿真问题,提出一种“先拆后建”的研究思路:将含泡沫和破碎波的多尺度海面抽象为粗糙海面、泡沫、破碎波的组合,进而拆解出“粗糙海面”、“含泡沫粗糙海面”、“含破碎波粗糙海面”3类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最后通过海面栅格化、结构体匹配、方向-光谱特性重构渲染等方法,由3类典型多尺度结构体方向-光谱特性组合重构大范围海面辐射散射特性,完成多尺度海面“气-面-体”耦合辐射/散射特性的计算。对拆解出的3类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分别开展多尺度耦合辐射、散射特性建模研究,构建3类多尺度海面结构体辐射散射方向-光谱特性计算模型,并对结构体辐射散射方向-光谱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面风速的增大,海面典型结构体中的泡沫厚度及气泡浓度逐渐增大,使得结构体的散射能力增强,从而增大结构体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随着探测波长的增大,海水的吸收性显著增强,导致不同风速条件下结构体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之间的差异显著增大;对于不同的入射角,结构体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最大值对应的天顶角随入射天顶角的变化逐渐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多尺度海面结构体 大气-海洋辐射传输模型 蒙特卡洛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HISM-CoSiNE模拟的2021年珠江口海域海表浮游植物分布
13
作者 张昕 高姗 +3 位作者 季轩梁 杨洪桥 朱学明 郑静静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02,共14页
为了探索弱径流年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基于非结构网格半隐式跨尺度海洋模式建立珠江口的三维斜压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结果讨论2021年弱径流条件下珠江口海域海表状态变量的分布,探索关键海洋要素与逐日径流量的相关性空间分布... 为了探索弱径流年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基于非结构网格半隐式跨尺度海洋模式建立珠江口的三维斜压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结果讨论2021年弱径流条件下珠江口海域海表状态变量的分布,探索关键海洋要素与逐日径流量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对海表叶绿素a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表明:2021年6月下旬—8月的叶绿素a浓度较多年平均值存在负异常;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在近海和远海存在相反相位,丰水期近海叶绿素a为增强态势,枯水期减弱,外海则相反;2021年与多年均值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第三模态8月、9月时间系数相反。整体而言,2021年浮游植物分布规律与常年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三维斜压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AT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卫三平 王力 吴发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对于研究大气水、植物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植物耗水过程与生态需水规律、生态系统与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土壤水分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十分... 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对于研究大气水、植物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植物耗水过程与生态需水规律、生态系统与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土壤水分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十分重要作用。SVAT模型经过"水桶"模型、生物物理学模型以及生物化学模型3个阶段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由最初的单层模型发展到双层模型、多层模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文总结了SVAT模型主要水热过程的参数化方案,模型的应用研究、比较以及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并提出下垫面不均匀性、模型的简化、模型的全面性、模型的验证和比较等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AT模型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陆面过程参数化 陆气耦合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北部海洋动力环境的高频地波雷达观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诚 郑向阳 +2 位作者 李艳芳 刘欣 张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2,共8页
利用两台高频地波雷达(ground wave radar,WERA)站对山东半岛北部雷达覆盖海区的浪、流场进行了观测,并且利用海洋-大气-波浪耦合沉积输运模型(coupled-ocean-atmosphere-wave-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COAWST)对该区域的一... 利用两台高频地波雷达(ground wave radar,WERA)站对山东半岛北部雷达覆盖海区的浪、流场进行了观测,并且利用海洋-大气-波浪耦合沉积输运模型(coupled-ocean-atmosphere-wave-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COAWST)对该区域的一个强风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雷达观测数据、现场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ADCP)调查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模型模拟的水位变化与ADCP测量结果一致,WERA所观测到的有效波高和ADCP结果比较吻合,模型模拟的ADCP站位的流速相位、大小与雷达观测结果比较接近,与ADCP的结果有一定偏差。雷达观测的海区流场结果与模型反映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近岸方向上变化较大,其原因可能与ADCP的投放位置、模型的分辨率设置等因素有关。高频地波雷达系统是海岸带动力环境观测的一个有效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波雷达(ground WAVE radar WERA) 山东半岛北部 海洋动力环境 海洋-大气-波浪耦合沉积输运模型(coupled-ocean-atmosphere-wave-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 COAW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海气耦合模式对外强迫响应试验方案的能力检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秦玉 刘衍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如何得到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对某外强迫场响应的问题,提出了2种数值试验方案:外加方案和替代方案,并对上述2个方案利用中等海洋-大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运用2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基本上达到用该模式模拟对强迫... 针对如何得到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对某外强迫场响应的问题,提出了2种数值试验方案:外加方案和替代方案,并对上述2个方案利用中等海洋-大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运用2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基本上达到用该模式模拟对强迫场响应的目的;用海面风强迫的外加方案得到响应场的变化在位相准确性上较好,但会夸大响应场的振幅;在替代方案中,模式对海面风强迫的响应要比对海温强迫的响应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验 外强迫 海洋-大气耦合 海面风 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时间步长对ENSO循环周期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邦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8-435,共8页
利用严邦良等所构造的热带海 气耦合模式来研究耦合时间步长对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ENSO循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耦合时间步长不同 ,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不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可以变为有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或者反过来。同时 ,耦合时间... 利用严邦良等所构造的热带海 气耦合模式来研究耦合时间步长对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ENSO循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耦合时间步长不同 ,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不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可以变为有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或者反过来。同时 ,耦合时间步长还可以对耦合系统中大气及海洋变量的增长率及传播方向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ENSO循环 耦合时间步长 厄尔尼诺 大气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气耦合模式CESM1中热带印度洋SST模拟偏差的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运 宋振亚 宋亚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热带海表温度(SST)模拟偏差是困扰海气耦合模式发展的经典问题之一,其原因仍不完全清晰。针对海气耦合模式CESM1(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偏差,我设计了单独大气-陆面模式、单独海洋-海冰模式以及... 热带海表温度(SST)模拟偏差是困扰海气耦合模式发展的经典问题之一,其原因仍不完全清晰。针对海气耦合模式CESM1(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偏差,我设计了单独大气-陆面模式、单独海洋-海冰模式以及海气耦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值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气-陆面模式和海洋-海冰模式隐式(implicit)SST偏差的分析方法,诊断了CESM1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偏差的来源,并分析了大气模式和海洋模式中影响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温模拟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热带印度洋不同地区SST的模拟偏差来源,发现耦合模式CESM1中孟加拉湾SST模拟偏冷主要是由海洋-海冰模式中过强的垂直混合、平流作用等海洋动力偏差引起的。在阿拉伯海和赤道西印度洋,过多的潜热释放导致SST降低,大气-陆面模式模拟误差是这两个海域SST冷偏差的主要来源。对于赤道中印度洋,潜热通量偏差和垂直混合、平流作用等模拟误差共同影响上层海水温度,潜热释放偏少、海水垂直混合偏弱以及经向平流向南输送过多暖水使耦合模式模拟的赤道中印度洋SST出现暖偏差,而在赤道东印度洋,模拟的SST偏冷是由大气-陆面模式中短波辐射偏少和海洋-海冰模式中海水垂直混合过强引起的,潜热通量偏差影响较小。分析表明,耦合模式中海气相互作用只影响SST模拟偏差的大小,但不是引起SST偏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SST偏差 隐式SST偏差 海气耦合模式CESM 大气-陆面模式 海洋-海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世初期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 孙颖 S. P. Harriso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37-1350,共14页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模型支持.就全球平均而言,11ka BP冬季地表气温比现代约低1.6 K,夏季比现代低约0.3 K;大气温度从低层到高层有不同的表现,高层反映了太阳辐射的重要作用,而低层气候对下垫面(如冰川、植被和海洋等)的影响比较敏感.从区域分布来看,11 ka BP冬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干,但热带太平洋和南半球少部地区降水偏多;夏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湿,亚洲和非洲季风偏强,主要的季风区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初期 耦合大气-海洋-植被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国海水动力短期预报系统的构建及适用性研究
20
作者 庹文豪 荣增瑞 于晓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2,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近海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海洋模式和“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构建了由区域到近海的降尺度预报框架,建立了东中国海水动力短期预报系统。预报系统采用后报-预报循环计算方式运行,可以... 本文基于中国近海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海洋模式和“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构建了由区域到近海的降尺度预报框架,建立了东中国海水动力短期预报系统。预报系统采用后报-预报循环计算方式运行,可以合理避免误差累积。结合多源观测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高度资料,评估了系统的模拟技巧,并进一步讨论了东中国海动力环境对海洋和大气强迫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中尺度涡的模拟差异会影响黑潮流量变化,并进一步影响东中国海水动力环境的模拟和预报,台湾以东的反气旋式涡旋会增强黑潮东侧的水位,增大黑潮流量,黑潮次表层水跨陆坡向岸入侵的范围和存留时间都会减小。“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模拟的台风强度与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相比偏弱,对应的海洋响应也偏弱,简单增大风场强度而不改变海气界面其它状态变量会高估海洋对台风的响应,是需要关注的模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短期预报 海洋-大气耦合强迫 黑潮入侵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